万历朝鲜战争

第16章


张诚慌忙让人抬了出去。接着,众臣爬在地上“嚎嚎”大哭,正当万历无计可施的时候,外面一个太监喊道:“太后驾到!”
  李太后缓缓走了进来,万历皱了皱眉头,随即跪在地上。
  “皇儿,众卿之言是至理名言,大明的江山不是你一人的江山,是列祖列宗的江山,是天下臣民的江山,在太子人选上,你要遵循列祖列宗的规矩,听取臣工的意见,这样才能确保天下安定。”李太后说道。
  万历说道:“母后教导的是,儿臣疏漏,儿臣明年就让皇长子出阁读书。”
  听完神宗的话,众臣总算松了一口气。
  神宗无奈地叹了一声,他转身的时候,偷偷流下一滴眼泪。
  申时行又奏道:“陛下刚才提及杨应龙一事,臣以为自洪武年间起,朝廷为了废除土司制度而与苗疆冲突不断,朝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也收效甚微,所以对待西南土司应以安抚为主,况且播州地处偏远,易守难攻,杨氏一门自唐代开元年间就在播州代天行狩,正所谓树大根深,且杨应龙数次征调,又献有巨木,乃有功之臣,臣以为可让四川巡抚就杨应龙不法之事进行勘问,以达到敲山震虎之效果,陛下以为如何?”万历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万历有气无力地坐在那里,心里感到无助,千万个疑问萦绕在万历的心头。
  11.大明的态度
  万历十九年,皇帝已经不在群臣前露面,皇帝和群臣交流的渠道就是通过司礼监传递的奏折。万历十九年的夏天,皇帝整日憋在宫里面,紧闭着宫门,连房屋都很少出去,他很害怕外面的烈日。太子之争仍在继续,首辅申时行已不堪争斗,辞职回家,大臣们今天一个奏书,明天一个奏书,万历处罚一批又来一批,最后,万历懒得看了,对大臣也懒得处罚了,所有奏章都交给司礼监处理。
  万历二十年二月,宁夏副总兵哱拜发动叛乱,挟庆王,占据宁夏镇,攻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等地,并南下固原,又得河套蒙古部族援助,势力大增。消息传来,明廷震动,万历决心平叛。三月朝廷任命魏学曾为西北总督,调李昫麻贵率延绥榆林兰靖庄浪四镇兵马进剿。浙江道御史梅国桢举荐李成梁出兵平叛,为朝廷忌。甘肃巡抚上奏愿自筹粮草征一千五百苗兵前往平叛,浙江巡抚上奏愿自筹粮草选一千浙兵前往,皆为朝廷准。四月朝廷又调李如松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以梅国桢监军,统率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兵进剿。
  五月,张诚拿着一份边报来到乾清宫,对万历奏道:“陛下,辽东镇抚边报:倭酋平秀吉于四月份率大军于朝鲜釜山登陆,正向朝鲜王京杀来。”
  “平秀吉是谁?”万历问。
  “奴婢也不知道,只听说他给朝鲜的文书中自称平秀吉。”张诚说。
  “坐镇朝鲜的曹公公曾经报过,朝鲜朝野早已盛传倭国酋首平秀吉计划进攻朝鲜,另外,琉球使节和大明在倭国的侨商也曾带来了同样的消息。”张诚接着说道。
  “哦。”神宗哦了一声。
  张诚继续说道:“锦衣卫曾密报:万历十九年,平秀吉曾命令琉球协助进攻朝鲜,被琉球国王尚宁拒绝。另外,万历十七年平秀吉曾致书宣宗李昖,要求‘假道伐明’,为此,朝鲜曾派使臣前往倭国调停,调停未果,李昖便拒绝了平秀吉的请求。”
  “这些属国对我大明真是忠心耿耿啊!”万历感慨道。
  “这个自然,我华夏行王道,德化天下。”张诚说。
  “倭寇来了,朝鲜自会抵抗,先看看再说吧。”神宗说道。
  六月份,辽东边报又传来:倭寇攻占王京,朝鲜国王李昖逃往平壤,十万倭寇正向平壤进发,李昖率文武大臣赶往义州,朝鲜八道尽失。”
  万历看完六月份边报,两手一摊,边报掉落在地上。
  “陛下,朝鲜使臣郑昆寿已来月余,日日在石星府上哭泣,恳请大明发兵。”张诚说。
  “这些倭寇就像苍蝇一样烦人。”神宗说。
  “国库还有多少银子?”万历问道。
  “刨去年初预算,还短缺三百万两。”张诚回答。
  万历一惊:“钱,钱都到哪里去了,去年国库还有八百万两银子。”
  张诚看了看万历说:“蒙古那边战事不断,军费开支一直没有消停过,近两年,京师常地震,宫中多火患,南方多洪涝,每次赈灾后,又要减免赋税,另外这些年北方气候寒冷,粮食减产,灾民增多,而南方的商业税却没有相应增加。”
  “可怜天不佑我大明!”万历说。
  “陛下,这是老天看中我大明,就要让大明经受磨难,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陛下不要以为这是坏事,这说明老天爷眷顾我大明呢!”张诚说道。
  “内承运库还有多少?”万历问。
  “刨去宁夏平叛预算,还余二百万吧。”张诚答。
  “这点钱你看紧啰,通知工部,今年要修的几座殿宇不修了,没盖好的宫殿都拆了吧,把木料拿去卖了吧。”万历说。
  “皇上,你这是何苦呢?你这样做,那帮大臣真不知道你的苦心,他们只知道咬文嚼字。”
  “他们并不仅仅知道咬文嚼字,钱还要靠他们去收,事情还要靠他们去做,仗还要靠他们去组织。军费不能削减,我大明军士装备一定要跟上,这个事你回头跟石星商量一下。”
  “倭寇侵犯朝鲜一事,大臣们怎么看?”万历又问。
  “纷纷请战。”张诚答。
  “让内阁以及各部官员就倭寇进犯朝鲜一事现场具折。”神宗说。
  傍晚时分,张诚拿着内阁的奏折向乾清宫走去,只见宫门紧闭,没有动静,附近也没有一个太监,张诚凑到门缝边看了一下,殿内黑黑的,一个人也没有,他推了一下,“吱!”的一声,门开了,张诚走了进去,探头探脑的张望。前方黑暗处有一人说:“来了。”听起来是皇上的声音,但又看不清人,正在此时,大殿一侧的一扇窗户被一个小太监拉开了,一缕阳光射了进来,张诚看见万历坐在椅子上,背对着他。
  “陛下!”张诚喊道。
  “大臣的奏章都来了?”万历问。
  “都在这了。”张诚答。
  “拣主要大臣的念。”万历说。
  “首辅赵志皋说,昔日倭寇扰我东南沿海,给东南造成巨大的破坏,如今必须御倭于国门,臣力主出兵;次辅张位说,倭寇不尊礼法,破坏力巨大,必须彻底铲除;户部尚书杨俊民说,倭国乃夷蛮之地,此等小民竟敢侵犯朝鲜,实乃无视天朝,我等万不能坐视友邦被灭,如此我天朝则会在属国心中声誉扫地,虽然国库紧促,但臣仍力主发兵会剿;兵部尚书石星说,此次,倭寇气焰嚣张,平秀吉居然要求我属国朝鲜琉球向其朝贡,我天朝威严岂容受损,臣力主一战。”张诚念道。
  “还有没有?”万历问。
  “这里还有一份兵部侍郎宋应昌的。”张诚答。
  “念。”万历说。
  “臣兵部侍郎宋应昌上奏:倭寇侵犯朝鲜,实为侵我华夏,救朝鲜实为保大明,灭敌于外甚于灭敌于内,友邦有难,我等援助,此乃华夏之传统,若是丢掉此传统,那我们连人也不用做了。臣以为应派大军入朝剿灭倭寇,必要时可派大军直接登陆倭国。”
  “他们所奏,你觉得谁说得最有理啊?”万历站起来问道。
  “奴才觉得兵部侍郎宋应昌所奏乃至理。”张诚说。
  “宁夏那边情况怎么样?”万历又问道。
  “各路进剿大军已将宁夏镇团团围住,但宁夏镇城池高大坚固,城内屯粮甚多,估计还须些时日。”张诚说。
  “梅国桢呢?他来奏折了吗?”神宗问。
  “五日一折,梅国桢说,魏学曾对贼态度摇摆,时而剿,时而抚,各路平叛兵马不听指挥,推诿忌功,诸将观望。”张诚说道。
  “拟旨,免去魏学曾西北总督职务,戴罪军中,由叶梦熊接任,各路兵马归叶梦熊统一调度,有畏死避战者,可先斩后奏,叶梦熊限期攻下宁夏镇。另:辽东自派兵力进驻义州,一则保护朝鲜王廷,二则将倭寇主力拒之江东,内廷发银两万解赴朝鲜犒军,赐朝鲜国王大红伫丝二表里,另从全国抽调兵力拱卫辽东山东直隶和天津卫,严防倭寇从水路来犯。后续旨意待发。”神宗说道。
第十三章 再战平壤
  朝鲜国王李昖和一众大臣在义州城外焦急地向远方看着,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两天了。这天晌午,终于看到远处飘来了旌旗,旌旗下面是威风凛凛的辽东骑兵,领头一人是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李昖的目光关注的是祖承训的后面,可不大的功夫,后面就没人了,李昖很诧异。
  祖承训来到宣宗和众大臣面前,笑呵呵地下了马,他提着马鞭跪在地上向宣宗磕了个头,然后便站起来摇头晃脑的说:“真过瘾,老子刚从宁夏回来,就碰到这档子事。”宣宗等人听了面面相觑。
  宣宗问道:“不知将军带了多少人来?”
  “二千啊!”祖承训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