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洛伊斯

第180章


如果你把它们看作为一个想讨好读者或炫
耀自己写作天才的人的作品,那么,这些信就写得很糟糕。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它
们,按照它们的类别来评论。两三个朴实而多情的年轻人,就他们切身的事情打开心扉
交谈。他们谁也不想在对方面前炫耀自己。他们彼此之间大熟悉,感情太深,因而他们
之间用不着故作矜持。他们一片童心,怎么能像成人那样思考呢?他们不是法国人,怎
么能正确运用法语写作呢?他们离群索居,怎么能了解万千世界和广大的社会呢?他们
沉湎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在幻想之中,而且喜欢探讨哲学问题。你要求他们善于观察、
判断和思考吗?他们一样也不会;他们只懂得爱,他们把一切都与他们的爱情连在一起。
他们煞有介事地谈论他们的荒诞的想法,这岂不是与他们想炫耀才思一样可笑吗?他们
无所不谈,但他们也无事不搞错;他们只求别人理解他们;他们得到了别人的理解,也
就得到了别人的爱。他们的错误也比智者的学问高明;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出自一
片至诚,即使是做错了事,也毫无恶意。他们信奉美德,但又往往做得不如人意。没有
人理解他们,没有人同情他们,所有的人都说他们做错了。他们无视令人沮丧的现实:
既然处处找不到他们所向往的东西,他们干脆就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在他们之间创造
一个与我们的世界近然不同的小天地,呈现一片新气象。
    恩:我认为,这个二十岁的男子和两位十八岁的姑娘尽管都受过教育,也不应该满
口哲学家的语气,更不应该自诩为哲学家。我还承认(这个差别没有逃过我的眼睛):
这两个姑娘成了贤惠的妇女,而这位年轻人成了敏锐的观察家。我不把作品的开始和结
尾加以比较。对女主人公的家庭生活的详细描述,掩盖了她年轻时的迷误;看到她成了
贞淑的妻子、头脑清醒的少妇和可敬的良母,就会忘记她曾经是一位行为不端的情妇。
然而恰恰是这一点引起了人们的批评:作品的结尾大大招致人们对作品的开始的谴责。
人们也许会说这本书应该分成两本不相干的书,以迎合不同的读者。既然想写理智的人,
又何必介绍他们成为理智的人以前的事情呢?读了对主人公的幼稚行为的描写,人们就
没有耐心看后面对他们如何理智行事的叙述;不先谈善而先谈恶,这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的。最后,愤怒的读者正读到可以得到教益的地方,却把书放下了。
    卢:我认为正好相反,读者如果对这本书的开头感到厌恶的话,就用不着去看书的
结尾了;如果书的结尾对他是有益的话,那他一定喜欢书的开头。因此,不能读完这本
书的人不会有任何损失,因为这本书本来就不适合于他看;那些开头看得很认真的人,
即使不看后面的部分,他也会有所收获。你若想让自己的话起作用,首先应该使听你讲
话的人觉得能从你的话中得到益处。
    我改变了方法,但未改变目的。我用对大人说话的口气说,人们不听;于是我就改
用对儿童说话的口气说,人们也许就会乖乖地听的;不过,对于儿童来说,露骨的说教
和没有加糖浆的药一样,也是不容易接受的。
      想让生病的孩子吃药,
      就在杯口抹点儿糖浆。
      用此法骗他喝下苦汁,
      为的是使他恢复健康。
    思:我觉得你的办法还是不对;因为孩子们往往只舔一舔杯口,而不喝杯中的药的。
    卢: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不能怪我了;我要尽一切办法让他把药喝下去的。
    我笔下的年轻人都是很可爱的,不过,为了爱这些三十岁的人,就必须在他们二十
岁的时候认识他们。应该和他们长久地生活在一起,才能体会得到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
只有对他们的错误感到同情,才能对他们的美德感到喜悦。他们的信虽不能一下子就打
动你,但能不知不觉地吸引你,使你爱不释手,继续看下去。在这些信中,尽管没有优
美流畅的笔调,没有说教的言语或炫耀才思和文采的辞藻,但通篇充满了感情,逐渐逐
渐地打动你的心,最后达到它想达到的一切目的。它好像一首长长的抒情歌曲,其中的
每段歌词如果单独听,那就一点也不动人,可是一段一段地继续唱下去,到曲终就会产
生它的效果。这就是我读这些信时的感受,请告诉我,你是否也有同感?
    恩:没有。不过,我认为,我是否能感受到这种效果,这要取决于你。如果你是作
者,我就容易有此感受;如果你不是作者,那我就要费一番心思才能感受得到它的效果。
生活在社会里的人可以渐渐习惯于你书中人物的那些荒诞的思想、装腔作势的语言和没
完没了的胡说八道;一个孤独的人也能欣赏这些东西,其中的原因,你自己已经说过了。
不过,在出版这部稿子之前,你应该想到读者并不都是隐士。最幸运的结果是,读者把
你的男主人公看作塞拉东①,把你的全德华看作堂吉诃德,把你的两个喋喋不休的女人
看作两个阿丝特蕾②,读者像看真正的疯子那样看他们,觉得很有趣。不过,这疯癫的
时间拖得太长,就渐渐变得没有趣味了:要想让读者看这六卷虚构的作品,就应该像塞
万提斯那样写法。      ①塞拉东,法国十七世纪作家乌尔费(一五六七—一六二七)的小说《阿丝特蕾》
中的男主人翁。由于和他的情人阿丝特蕾闹了一次误会,被撵出了她的家;他投河自尽,
被几个青年女子救起后,依然执着地爱他原来的情人。
    ②阿丝特蕾,法国十七世纪作家乌尔费的小说《阿丝特蕾》中的女主人翁。
    卢:你不想出版这部作品的理由反倒鼓励了我要发表它。
    恩:什么!正因为你相信没有人看,所以要发表?
    卢:请少安毋躁,听我讲我的道理。
    在道德方面,我认为,目前尚找不出一本对社交界的人有益的书。首先,是因为他
们浏览了大量的新书,有些书提倡道德,有些书反对道德,结果互相抵销,它们的效果
等于零。至于挑选出来供他们反复阅读的书,更是一点作用也不起;如果它们宣扬社交
界的行为准则的话,那是多余的;如果它们反对那些行为准则的话,它们也反对不了,
因为看这些书的人恰恰是那些深深陷入社会的罪恶而不能自拔的人。上流社会的人如果
一时想振作精神,按道德行事,他们将处处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最后只好保持或重新
恢复原来的状态。我确信有少数几个生性善良的人曾经做过这种尝试,在他们一生中至
少做过一次,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于是就不再尝试,并把书
中讲的道理看作是悠闲无事的人的一片清谈。人们意无所事事,愈离开大城市和各种社
会团体,遇到的障碍就愈小。到了一定的限度,这些障碍就不再是不可逾越的了,也只
有到了这时,谈美德的书才有用处。离群索居的人不需要博览群书,以炫耀自己。他们
的书读得少,但思考问题的时候多,而且他们从书中得到的教益不会被其他的书抵销,
因此他们读书的效果就更大。烦恼,对孤独的人是祸害,对上流社会的人也是祸害,由
于烦恼,孤独的人便喜欢读有趣的书。对于那些孤独的人来说,读书是唯一的精神寄托。
这样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外省人读的,小说比巴黎人多,农村人读的小说比城市人多。
在外省、在农村,小说产生的影响很大。
    不过,本来是为了使那些自以为不幸的乡下人得到消遣、教育和慰藉而写的书,似
乎反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地位感到不满,更加深了他们鄙视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偏见。
你们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些风流的男人、时髦的女人、大名人和军官。它们宣扬的是城
市里的高雅情趣、宫廷的礼仪,豪华的排场和享乐至上的风气。书中伪善的道德色彩使
真正的美德反而显得黯然失色。玩弄阴谋而不履行真正的义务;话说得很好听,但行为
却不美;朴实、善良的风尚反而被看作是粗鲁的习气。
    当一位乡绅看到书中讥讽他待客的真诚,把他乡间的快活生活看作是狂欢狂喜,他
将作何感想?当他的妻子得知书中把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看得不如太大们尊贵,她心里
是什么滋味?当他的女儿看到矫揉造作、咬文嚼字的城里人看不起将娶她为妻的真诚朴
实的邻居,这将给她造成什么影响?他们很可能全都不愿意再当乡巴佬了,他们将厌恶
自己的村庄,抛弃古老的城堡,让它不久就变成废墟;他们将来到大都市,那个当父亲
的尽管还佩戴着圣路易十字章,却一下子从乡绅变成了仆人或骗子手;那个当母亲的开
设一个赌场;让女儿去招引年轻的赌徒;结果,这三个人一生受尽凌辱之后,穷愁潦倒
而死,落个可耻的下场。
    作家、文人、哲学家一再叫嚷,说什么为了尽公民的义务,为了对同胞做出贡献,
就应该住在大都市。他们认为,逃避巴黎就是憎恨人类;他们不把乡下人放在眼里;按
他们的说法,似乎只有那些领年金的人、学士和出入灯红酒绿之地的人,才算是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