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第38章


  715
  印度友人柯棣华是1938年9月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中国的。他曾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为80多个伤员做了急救手术。后来,柯棣华担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并与当时也在那里工作的卫生学校护理教员郭庆兰相识并相恋。结为伉俪后不久,柯棣华到前线工作,患上癫痫,至1942年12月9日,终因过度疲劳病逝,年仅32岁。
  716
  石家庄是很容易就能看懂的城市,我懂得太快了,似乎又不好立即走开,于是就只好一遍遍在大街上遛着。
  偶尔,也能看到一些新修的“老院子”,模仿着明、清时代的井陉四合院民居,大门正开,门内设雕砖隐壁或木构屏门,所谓“神不露相”;正房高起,以遵长幼之秩;而院落的水道只能走大门旁侧,所谓“财不外流”。
  717
  石家庄的特点之一,就是这个城市本身虽没什么看头,但是它周围却至少有几十处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积成包括建筑、桥梁、书法、绘画、佛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温煦而包养于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但这就像一个突然阔气却又拿钱也买不到值钱的家当的暴发户一样,只好很不情愿里把你往他一个乡下早年也阔过的亲戚家里打发。总之,石家庄的地位是尴尬的。
  718
  我曾到过河北的唐山与北戴河,即使再加上我很不喜欢的承德避暑山庄,似乎都比石家庄有多停留几天的价值。还是苦了石家庄,没有文化底蕴,便只有想另外的法子。于是,石家庄就成了一个著名的服装集散地,又努力地要做制药行业的老大———据说石药集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C供应商”,还将是“中国最大的化学合成药物生产基地”,但愿他们梦想成真,顺风顺水地做成更多的中心和基地。
一只猴子四处流浪
  719
  《河南人惹谁了》是两年前热过的一本书,它表达的是一种长期被置于鄙视和放大的取笑之中的反驳。的确,大概1996年左右开始,全国都出现了一种对河南人的排斥,比如那时在北京的好些地方的入口处都有针对河南的小纸条,意思是不准河南人入内,现在当然好得多了,但那时候———或在较长一段时间段内———河南人都不改拖家带口地出外乞讨、牵着一只猴子四处流浪的低级形象。
  720
  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有一段拍到了河南林县,那个村子的村长已提前打了招呼,穿得太破的人和年龄太大的丑老太婆就不要露面了,结果,那个村子实在太贫困了,安东尼奥尼跟着前边走的村长拍摄,突然,村长伸手在旁边的一排土堆上拍了一巴掌,结果,就从地底冒出来一连串的猪叫———原来那猪喂在差不多是半地下的。村长用这种方式告诉了外国人我们地下喂得有猪———一个太聪明的河南人形象就在我心里这样形成了。
  721
  离开河南有几年了,但在去年刚好有一个机会又跟河南人打了一次交道。一个河南有名的企业,要在人民大会堂搞一个新闻发布会,结果说好给他们预留的10个座位远远不够,因为他们一口气来了50多人,而且大都是跟开会不相干的厂长经理的老婆孩小舅子什么的,一来就要住,还要小车去接送,还要随时下车去给他们买饮料,“不是为了在人民大会堂开个会,接受一下首长的接见,我们还不来哩!”
  722
  既然开会超了标,吃饭我们就有了心理准备,可我们再准备最后也没让这伙河南人满意,因为吃饭时人又更多了,他们几乎是冲抢着进入餐厅,然后像蝗虫一样扑向各个餐桌,有人去抓酒,有人提饮料,拿过来就往怀里扯出的布袋子里装……我们只有不停地招呼,不停地作揖,不停地把他们往上宾位子上请,不停地往餐桌上搬吃的喝的……
  你问干吗要这么客气?因为这些河南人,还扣着一大笔钱没付我们啦!而且他们已经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了……
  723
  这片土地多战乱,多灾荒,多异族入侵,使其长时间都成了一个祸患不绝的非人居住区,好像此地就是用来糟蹋的,也因为离乱与灾难频仍,这片土地的人口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自然淘汰,是以,这里的人都磨炼得艰难苦恨,九死一生。
  724
  因为生活的艰苦卓绝,所以他们更注重传统宗法亲情,以礼教观念持正守平,保守而注重实惠,尤其注重自己在家族或周围人群中的名声———这是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为自己预留一个最后生存机会的本能,他们迷信儒家,因为他们需要宗教般的凝聚力与心灵保护,“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在这里至今仍然很有市场。
  725
  这里是黄河的势力范围,在长期的与水患的斗争中,人们也必须要依靠集体协作,只能以家族或是宗法观念来把所有人笼络在一起,防洪之外,还有灌溉,以及防御四面来犯之敌,这一切都把他们紧紧地压在同一片土地上,而且是手足相连,命运与共。这当然是对人———又特别是在个体没有复活的专制之下———的巨大折磨。所以,一定就会有些狡猾或是阴谋的东西要溜出来,以此让过度疲劳的生命得到片刻的喘息。
  726
  犹太学者卡尔·魏特夫说:“黄河的泛滥必然导致专制主义的产生。”因为要治水,一步一步地,水利就与集权国家连在了一起。当然,这是一个极大的课题。
  727
  因为黄河太凶猛了,因为人定不能胜天,因为专制———只有专制才能聚积起不计成本的力量———所以,河南人要服从权威,而且是必须服从。因为服从,所以他们性格温顺,但这种温驯中也自有一种刚健和隐忍的东西在,这就是力量的原点。
  728
  河南人因为一直处于漩涡之中,一直被悬在头顶的黄河压着,所以,他们逆来顺受,他们老成持重,他们不会充当出头鸟,他们深得中庸之道,他们懂得逃避到安全地带,这种长期的民性训练当然适合玩政治的才能,李斯或司马懿、袁世凯之类,都可以看作是这样的老狐狸。
  729
  为人臣要出头担风险,不出头更担风险,此时就更需头脑清醒,张良、范蠡两人正是这样的清醒者,他们的心境显然在道德境界之上,他们把现实的樊篱和罗网看得相当清楚,当他们敏感到自身的危险时,立刻就像鹤一样地从政治的中心飞了开去,他们属于那种能够把黑暗的政治同圣洁的天空连为一体的人中鸿鹄。
身着黑色棉袄的饥民和逃难者
  730
  1938年6月,日军进占开封后逼近郑州,为了防止日军前进,国民党政府下令扒开郑州以北17公里处的花园口大堤,洪水泛滥,给河南造出了大片的黄泛区,到处都是身着黑色棉袄的饥民和逃难者,这种集体记忆即使是在今日,仍深深地留在当地人的心底。
  731
  经常的灾难,造成对生命的漠视与坚韧,幸好有宗教的保护,人们在木讷中相对心静了些。东汉时,汉明帝因为做了一个梦,博士傅毅便上奏说去西方取佛法,佛法取回,汉明帝令在洛阳修建僧院,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就这样建成了。
  732
  商人敬鬼神,周人畏天,殷墟甲骨大都是关于占卜结果的记录,信神灵的传统因为得着了佛教,很快就与河南人的精神融为一体,毕竟,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他们的恐惧与忧郁,拓展了他们心灵的空间,使他们获取了某种神秘的启示与灵性的愉悦。南北朝时,洛阳一地的寺庙就有1367座。
  733
  可以说,南宋之前的河南是中国最大的人才库:先秦两大思想家老子与庄子;北宋两大理学家程颐与程颢;两大忠臣比干、岳飞;谋臣楷模范蠡与张良;文坛两大霸主杜甫与韩愈;著名的两大说客苏秦与张仪;秦朝三丞相范雎、吕不韦、李斯;为刘秀夺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打下隋文帝江山的韩擒虎、贺若弼……河南多雄才,端的是也。
  734
  河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堡垒,他们牛劲十足,勤劳简朴,自视甚高,因循守旧,他们的早期代表就是胸襟开阔豪气干云的老愚公。总起来说,他们的性格中集中了周围陕西愣娃的老成、湖北人的心机、山东人的沉勇与河北棉农的淳朴。
  735
  河南人能应付各种困难,他们当然也很质朴,只是这种朴拙中又拿捏着些分寸,这就像是大聪明的前兆,老子说大巧若拙,大音稀声,大智若愚,大概就是说河南人的,当然,他们还会老谋深算,这样,当他们真的想惹谁了,那谁就倒霉了。
  736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拳又称外家拳,以别于武当为代表的内家拳。少林拳又分为外功拳和内功拳,外功拳刚勇迅猛,内功拳寓刚于柔,少林拳术每招每式中均有攻有守,静若春水无波,动若翻江倒海,拳发如穿山洞石,步落入地生根,行拳时心安神定,意念凶狠而涵藏,以进为退,以静养动,出之有形,击之无形。这全是民意民性的典型反映。
  737
  与少林拳术齐名的则是源于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以柔克刚。
  一刚一柔,阴阳相济,也可谓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以此来“卫护”河南,所谓中州之土,中庸之道是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