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的混事法宝

第31章


 
  在金庸小说中,能熟练运用粗口脏话的人物不在少牧。《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和桃谷六仙,都有令人激赏的表现。但韦小宝在这方面的造诣可说是登峰造极,傲视群雄。粗口在《鹿鼎记》中的特殊重要性,缘起于小说作者对主人公韦小宝形象的定位。 
韦小宝的形象定位与粗口在《鹿鼎记》中的重要性
  不同于金庸小说中的大部分男主人公,韦小宝不具备赤胆丹心的大侠风范,不是忍辱负重的民族英雄,不算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或风流或专情的奇男子,甚至也不是一个因旷世奇遇而练成绝世武功的傻瓜。他只是一个市井小人,一个生于单亲家庭,长于妓院,后又因缘际会,混迹于宫廷;自小见多识广,深受民间文化熏陶,又过早尝到人生的艰辛,机巧狡桧远胜于寻常大人的"市井小人"。 
  韦小宝出身于一个单亲家庭,与他朝夕相处的母亲是一个妓女。他的童年生活在妓院中度过,"妓院是一个十分奇异的地方。那里人来人往,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客人们千金买笑,挥金如土;但有时又非常吝啬,斤斤计较。出入风月场中的客人东西南北,五光十色,因此小宝耳濡目染,自小便见多识广。过早尝到人生的艰辛。"这种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形成小宝的特殊性格,令他在思考问题时有一种独特的思维定势。如见到皇宫及其他漂亮房屋,总想到应该是妓院。见到漂亮的女人,喜欢将她们和丽春院的妓女作对比。打仗和比武,他看成是赌博、交易。总之,他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幼年时在妓院的生活经历。 
  甚至他的人生终极理想,也是要在扬州开办大过丽春院的妓院。 
  妓院是市井的一部分,但不是韦小宝人生课程的唯一课堂。他在扬州四处走动,接触各色人等,比妓女接触面更广。加上喜欢听书,因此虽然不识字,肚中装的料可不少。"扬州市上茶馆中颇多说书之人,讲述《三国志》、《水浒传》、《大明英烈传》等等英雄故事。这小孩日夜在妓院、赌场、茶馆、酒楼中钻进钻出,"听书听得多了,"书中英雄常说的语句便脱口而出。" 
  像当时大多数的乡野民众,市井小民,韦小宝未曾有机会接受任何正规的学堂教育,但却从民间文化和实际生活中获取人生经验,社会经验,历史经验,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正如陈墨在《金庸小说人论》中所说:"韦小宝有不少的师父,然而他的真正的师父是他的生活,是他的整个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下的人间现实。他不知环境的意义,更不知文化为何物,但却本能地、自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精神负担地适应著这种环境,按现实的游戏规则去办事、去生活。"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的熏陶下,韦小宝所习得的表达思想、发泄情感、与人沟通的言语,自然不可能是诗云子曰,只能是粗俗话语及脏话,或书场舞台上的豪言壮语了。 
  小说中说到韦小宝在扬州市井间身经百战,成名绝招有拗手指、拉辫子、咬咽喉、抓眼珠、撒石灰、扯耳朵、钻裤裆、捏阴囊、背后捅刀子、躲在桌子下剁人脚板。这些都是小瘪三小流氓打架的惯用伎俩。小瘪三小流氓打架,不管什么上三招还是下三滥,欲达目的,不择手段。难怪当茅十八指责小宝为救他而撒石灰迷敌人眼睛,还躲在桌子下剁人脚板,是下三滥,不光彩,非英雄好汉所为时,小宝理直气壮地驳斥茅十八的迂腐: 
  你奶奶的,若不是老子剁下几只脚板,只怕你的性命早没了,这时候却又怪起我来。 
  用刀杀人是杀,用石灰杀人也是杀,又有什么上流下流了?要不是我这小鬼用下流手段救你,你这老鬼早就做了上流鬼啦。 
  你说打架要凭真实武功,我一个小孩子,有什么真实武功?这也不许,那也不许,还不是挨揍不还手? 
  韦小宝的这种价值观,来自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及他所熟悉的市井小民的集体意识。 
  "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长大,妓院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后来他进了皇宫,皇宫又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在教养上,他是一个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人。为了求生存和取得胜利,对于他是没有什么不可做的,偷抢拐骗,吹牛拍马,什么都干。做这些坏事,做来心安理得之至。 
  吃人部落中的蛮人,决不会以为吃人肉有什么不该。" 
  连篇粗话不仅是韦小宝粗鄙无文形象的注册商标,更同他打架的成名招数拗手指、拉辫子、咬咽喉、抓眼珠、扯耳朵、捏阴囊一样,都是他自幼在妓院市井练成的生存和自我保护绝技,也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要写好书小宝这样的人物,怎可以少了他的粗口脏话? 
粗口脏话丰富了韦小宝的性格
  韦小宝的形象定位虽然只是个市井小人,但鸿运当头之外,身具异禀,也可算是市井中的杰出人才。他的性格丰富多面,精细谨慎有心计,反应敏捷记性极佳,头脑和手脚都异常灵活,讲义气也又讲实惠。爱面子、爱占便宜,但不忘给人留下三分余地。看似胆小怕死,但遭遇强敌时又死猪不怕烫,有一股狠劲、泼皮劲。常以豪言壮语、粗口秽语充好汉、自我壮胆,但又会倚小卖小,表现出惫懒狡黠兼具童真的一面。虽然平时张嘴便是粗话,但如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说粗话于他不单纯是粗野天性的流露,也常常是克敌制胜的技巧。韦小宝年幼力弱又偷懒,不肯花气力学武功,但却时时要在强敌面前逞能,不肯吃亏,面临大敌,通常动口不动手,亦是他扬长避短聪明之处。不分场合对象,出口占人便宜,或许是他病态敏感和自卑心态不自觉的泄露;粗口中的自嘲、自贱、自我贬损则时时流露出"失父一族"的失落。韦小宝形象之有趣更在于小说作者令他由一籍籍无名的市井小子"上达天听",兴风作浪,令得他的"传记"几乎等同一部康熙朝的政治编年史。康熙与韦小宝的交情,是令这种"荒谬"情节成为"可能"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对"王子与贫儿"交情之肇始及其深化,相当程度上有赖于韦小宝说粗口脏话、插科打诨的天份。仅凭粗口自然不足以完全概括韦小宝的性格甚至他的口才,但作者精心构思、有意识运用的"中华上国多彩多姿,变化无穷"的粗口脏话,确实有助于丰富韦小宝的形象,推进小说的情节,调节故事的气氛,令一个"活生生、鲜跳跳的"市井英雄跃然纸上。以下我们来看一些具体例子。 
粗口表现出韦小宝的狠劲、泼皮劲
  韦小宝在《鹿鼎记》中第一次亮相,就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当一名私盐贩子打韦小宝妈妈韦春花的耳光,还骂她"他妈的臭婊子"时,"蓦地里大堂旁钻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大声骂道:"你敢打我妈!你这死乌龟、烂王八,你出门便给天打雷劈,你手背手掌上马上便生烂疗疮,烂穿你手,烂穿舌头,脓血吞下肚去,烂断你肚肠。"" 
  他接著又钻入盐袅的胯下,抓住那人的阴囊,使劲猛捏。为了保护自己和母亲,韦小宝是不择手段的。 
  韦小宝的这一举动,令他的一生从此改变。如果私盐贩子打韦春花时,小宝不曾挺身而出,怒骂盐贩子,也就不会引来盐贩子要恶狠狠地打他,小宝也许就不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茅十八一边,茅十八也就不会与小宝做朋友并带他上京城,那么以后的所有传奇故事也就不会发生,韦小宝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混混,最好也许做到妓院老板,或者黑社会老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未经大世面的少年,韦小宝面对强悍的敌人,已能毫无惧色,透出一股狠劲、泼皮劲,受到他人欺侮或自觉受到欺侮,必会反击;而因自己年幼力弱,又不识武功,反击的手段主要是骂脏话。 
  而且韦小宝最不受人恐吓,人家说:"我一拳打死你,我一脚踢死你"这等言语,他几乎每天都会听到一两次,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韦小宝这股光棍泼皮的狠劲韧劲,甚至也常用在追求"爱情"上,面对喜欢的女人,赌咒发狠,死缠烂打。小宝对阿珂一见钟情,设计将阿珂带入少林寺。他想摸她的手,却又不敢,"眼见她美丽的纤手从僧袍下露出来,只想去轻轻握上一握,便是没这股勇气,"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忍不住骂道:"辣块妈妈!" 
  他后来对阿珂赌咒发誓,非要娶她:"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这一生一世,便是上刀山,下油锅,千刀万剐,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男盗女娼,绝子绝孙,天打雷劈,满身生上一千零一个大疔疮,我也非要娶你做老婆不可。" 
  韦小宝为找机会接近阿珂,不惜殷勤服侍九难师太,追随左右。但阿珂同郑克塽陪九难师父吃饭,却不许韦小宝同桌,小宝心道:"这位郑公子陪著你,你就多吃几碗饭,他妈的,胀死了你这小娘皮。""你是一心一意,要嫁这他妈的臭贼郑公子做老婆了,我韦小宝岂肯轻易罢休?你想杀我,可没那么容易。待老子用个计策,先杀了你心目中的老公,教你还没嫁成,先做了寡妇,终究还是非嫁老子不可。老子不算你是寡妇改嫁,便宜了你这小娘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