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教父李靖

第28章


    李孝恭应了,并亲到张素弦住处探望——此去山高路远,万一有人行刺,有张素弦这等高手在侧,就不用怕了。
    张素弦听说李靖执意让她回长安,叹息一声。她本想陪着李靖,但一来自己行动不便,二来虎京对她有意,若不分离,恐会惹来麻烦。于是答应了李孝恭。
    其时张宝相已回江陵,将丘和的书札呈送李孝恭;又把高士廉密信交予李靖。
    第三日,李孝恭带了三百人马,押着萧铣父女,择陆路回京。李靖送出城外,叮嘱张素弦回京后安生度日,自己会照顾好她的弟弟。
    马车启动,张素弦看不见,但她还是掀起车帘,伸出头来。她与李靖都清楚,此一别,不知何日能再相见。
    虎京躲在送别队伍的后头,远远看见张素弦清丽的面容,心中绞痛,又不能策马追去。只能等将来回到长安,再设法见她了。
    一阵冷风吹来,浓雾压上城头。李靖回身望着安静的江陵城,居然没有一丝喜悦。仗是打赢了,但前程正如这雾气一般,无法看清。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四十一章 是非成败转成空
    萧铣父女被押解离开江陵的第二日,张宝相来报:有十几万前梁援军已到距江陵不远的下游集聚,正派探子前来打探。
    李靖马上集聚将校,命司马冲腾、薛宗胜率兵守水城,命张宝相、虎京守土城,又派使者前去说知前梁援军:大唐平定前梁,但不废前梁州县官吏,凡归唐者,均授原职;拒不受降者,任其回乡,给予军资;起兵反唐者,就地处斩。援军探知李靖入江陵后秋毫无犯,甚至连文士弘都没杀,就放了心,为保官职,纷纷释甲而降。
    李靖为探知援军诚意,特邀领军将领入城会宴。援军不疑,均只身入城。李靖便派人去请文士弘等前来一起饮宴。文士弘、郑文秀、杨君茂等惶惶入席。特别是文士弘,面露悲色。
    李靖请文士弘坐了上首,举杯道:“各位将军,李靖为完成皇上天下一统的愿望,这才兴兵东下。以前,我们是敌;现在,我们是友。这一杯酒,是李靖向各位将军请罪的。”说罢一口干了。
    众将皆起立,陪着干了。
    文士弘自然知道李靖设宴的目的。
    “李将军大仁大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梁唐战事,又不杀梁军将士,乃我等之福。诸位兄弟,我文士弘数次败给李将军,心服口服。”
    “文将军这是哪里话?以前各为其主,你忠于旧主,是为臣子表率。今后,还望将军多多帮助李靖,使岭南百姓免于兵灾。”
    文士弘当即让人取来纸笔,写信给以前分派到各州县的部下,请他们尽快归附。李靖大喜,派人快马送到各处。
    当日,诸将校尽欢而散。
    只有文士弘没走。可能是喝多了的缘故,他双目红肿,像是流过眼泪。
    李靖安慰他:“文将军,天下分分合合,本为常态,将军不必伤心。”
    “靖公,在下想请你到敝府一叙,不知靖公肯不肯赏脸?”
    李靖慨然:“谢将军相邀,这就随行。”
    二人随即出门。正准备上马,薛宗胜佩剑跟了出来,道:“大人要到文将军家中,卑职愿为你牵马。”
    李靖知道薛宗胜生怕自己出意外,就说:“宗胜不必担心,文将军是忠义之士,不会害我,我只身前往便是,你回营吧。”
    文士弘却道:“李将军还是带上他吧,免得你的部下担心。”
    李靖只好应允。薛宗胜真的为李靖牵了马,径往文府而去。
    文家是座大宅,但并不奢华,门前极为冷清。李靖在府门下马,却见文府门前悬了白纸幡。李靖一惊,心想文家莫非死了人?
    文士弘请李靖入了厅堂,果见当中设了灵堂。灵堂上写道:文氏清渚千古。
    李靖深吸一口气,见灵堂前坐了两个女人,一为老妇,一为少女。老妇约有七八十岁,少女约莫十八九岁。少女穿孝服,老妇一身黑衣。
    文士弘进屋,跪在老妇面前,泣道:“母亲,这位是大唐李靖将军。”
    老妇人行礼:“老身见过李将军。”
    李靖赶忙还礼:“李靖拜见伯母大人。”
    文士弘又指着那少女:“这是小女清涓。清涓,见过李将军。”
    文清涓起身施礼。李靖眼尖,见此女右脚有些跛。
    李靖还完礼,道:“文将军,这灵堂为谁而设?莫非是李靖之过?”
    “是小儿清渚。先前,皇上将公主萧月仙许给我儿。我儿情痴,得知公主被押解长安,必遭屠戮,因而于昨日自杀殉情……”
    李靖一阵难过,心想此事虽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毕竟有很大干系,于是好言劝道:“文将军节哀!我料想当今主上圣明,或可饶过萧月仙性命。”
    文士弘摇首:“靖公,萧月仙刺杀许绍,大唐皇帝必不放过。况且梁皇、公主性情刚烈,宁死不屈,恐难逃此劫。”
    李靖心下黯然——有些矛盾自是无法调和。
    “靖公,请到后堂,在下有秘事相求。”
    李靖随他进入后堂。
    后堂挂了萧铣的画像,文士弘郑重下拜后,转拜李靖,目中含泪,喘息着道:“靖公,士弘愧对皇上,未能兑现诺言,早该以死殉国,奈何老母年迈,小女清涓又有腿疾……今士弘相求靖公帮我照顾老母小女,士弘在地下有知,亦当感念靖公恩德……”
    这话说得有如疯语,李靖一时没听明白,但已感知文士弘欲自尽谢主。李靖一把抓住他的手,觉得他浑身在发抖,赶忙道:“文将军不必如此!上天有好生之德,江陵城破,大势使然,非你之过,你又何必……”
    话还没说完,只见文士弘奋力一振,将藏于袖中的利刃扎进了自己的心窝。
    李靖大呼薛宗胜赶来抢救。薛宗胜进屋,文士弘口中淌出黑血,已然气绝。
    薛宗胜检视文士弘的遗体,对呆立当场的李靖道:“将军不必难过。文将军此前已经服毒,再加上这一刀,神仙也救他不得。”
    灵堂外,传来了老妇与孙女撕心裂肺的哭声。
    后来李靖才知道,文士弘早有死志,唯担心老母和女儿生计,一直没下决心。唐军入城后,他得知李靖约束军士,体恤爱民,终于在最后时刻让自己的部下投唐,自己则在爱子死后自杀谢主,全了名节。
    李靖大悔,但为时已晚。文士弘是前梁大将军,李靖按礼制厚葬于城北。出殡那天,全城皆哭,岑文本、郑文秀、杨君茂等前梁旧臣来吊唁文士弘,李靖也安排唐军将校到场送别,丧事办得极为隆重。有前梁将领心中不平,本欲闹事,但文母拿出文士弘遗书,大家这才知文士弘是为了尽忠,因此也就散了。
    办完文士弘的丧事,李靖赶到文府,好言安慰了文母一番,并让薛宗胜代他为文士弘守灵。李孝恭回京后,诸多公事压在他身上,一刻也离他不得。
    薛宗胜打心眼里敬佩文士弘是条汉子,就老老实实地为文士弘守灵。
    文清涓丧了父兄,心如死灰,要不是怕奶奶无人照料,恐怕也要自尽了。
    文府原先的家人早被文士弘遣散,薛宗胜除了守灵,还帮文家收拾家务,做饭洗衣,好言抚慰这对苦命的祖孙。他以前当过伙头军,做饭是把好手。几天过去,文母对他甚有好感。有一天,趁薛宗胜不在,文母悄悄对孙女说:“清涓,这薛官人年纪虽大了些,为人却是忠厚。你的腿从小有疾,他也有些跛,我看是天意,不如请李将军做媒,嫁了他罢,好歹也有个依靠。”
    文清涓心头有些不愿,但想着薛宗胜也是孤苦一人,人也厚道,做事极为细心,心中并不讨厌他。再者,父兄自尽,她一个残疾孤女还要照料奶奶,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她低首泣道:“奶奶之命,孙女不敢不从……只是薛官人这年纪,比父亲还大……”
    文母叹道:“孩子啊,你父在世还好,他一走,我们女流之辈无依无靠,奶奶是担心你啊!薛官人虽年纪大些,但会疼人,也算不幸中的大幸了。”
    文清涓跑出门去哭了许久,终于应允。
    李靖忙完军务,赶到文家。文母说知此事,李靖深为感动,当即拜文母为干娘,亲自为薛宗胜主婚。
    薛宗胜飘零大半生,年过五旬才娶上一门亲事,对方还是将门之女,不由得喜极而泣。李靖当即腾出一个院落,为薛宗胜举办婚礼,军中将校都来贺喜。
    薛宗胜娶得娇妻,心疼得不得了。洞房之夜,亲自为妻子烧水泡脚,后来也一直坚持。及至后来薛宗胜升职,兄弟们都称其为“泡脚将军”。薛宗胜每闻此“雅号”,满是皱纹的脸顿时舒展开来,笑得像个孩童。
    李孝恭经长途跋涉,平安抵达长安。看着那熟悉的城墙,李孝恭暗叹一声:皇上,臣终于得胜而回!想起当年自己只不过是李渊身边一个校尉,如今因功封王,且平定梁国,解押萧铣回京,举目朝野,唯有秦王李世民可与自己比肩,不禁心胸大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