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教父李靖

第32章


    李靖深以为然:“李袭志在桂州二十余年,根深叶茂,当有表率作用。不过,我得等赵郡王回江陵后,再由他投书李袭志,可能更稳妥一些。”
    “靖公,你既是朝廷钦命的岭南抚慰大使,可便宜行事,如何区处,不必问赵郡王吧?”
    “文本有所不知,赵郡王是平南大元帅,对我有恩。倘若没有赵郡王,李靖哪能建今日功业?大唐虽然建立四年了,但朝野纷纭,很复杂啊。本来,我早想上表举荐你这位贤才,可又担心皇上不一定采纳,因而迟迟未决,还望文本见谅。”
    “靖公,我知你为人不朋不党,所以屡遭曲折,忍辱负重。前梁既亡,文本一介书生,也该收拾行装,回南阳老家侍奉母亲了。”言毕,颇为心灰意冷。
    李靖劝慰道:“文本有辅国之才,也不必急于一时。待时机成熟,我当力荐。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
    岑文本起身行礼道:“文本谨记靖公教诲。”
    武德四年十一月,李孝恭从京城回到江陵。
    李靖引兵在城外迎接。到了府衙,李靖问起张素弦在家是否还住得惯,李孝恭笑道:“靖公啊,你不问朝中之事,却问张姑娘,敢情对这位奇女子情有独钟?”
    李靖有点窘,随即说道:“赵郡王,朝中之事不是我该问的。此次李靖受封,料想赵郡王费了许多周折吧?”
    李孝恭便将过程大致讲了,末了道:“靖公,张素弦在我接她到贵府的途中自行离开,也怪我没太注意,还请靖公原谅。”
    李靖呆了一呆,道:“这怪不得你。张姑娘本是奇人,若听从安排在我府中住下,反倒是奇事一件。她虽有残疾,但武功已练到至高境界,就算是虎京在旁边,也不一定能察觉到她私自离开。”
    “靖公莫忧。我猜张姑娘愿意随我到长安,却又不愿寄住在你府上,有两层原因:一是她生怕长久跟在军中,多有不便,再说伪梁平灭,萧月仙伏诛,我也不再受杀手威胁;二是她潜居长安,意在暗中守护靖公家眷,以报靖公知遇。”李孝恭安慰李靖。
    “李靖幸遇两位奇女,今生不枉!”李靖长叹一声。
    李孝恭知道他指的是张出尘和张素弦。不过,张出尘向来不准李靖纳妾,若是张素弦真的入住李靖府上,恐有不便之处。但这其中关节,李孝恭不便说破。
    私事说完,李靖问道:“赵郡王,我正等你回江陵,好引兵去岭南招抚。我因此事,专程请教过岑文本。”于是将岑文本的见解说了。
    李孝恭道:“这个岑文本,的确有些见识。我这就上表,向皇上举荐此人如何?”
    李靖道:“岑文本已收拾行装,准备回南阳侍母。我看待将来有时机,再举荐不迟。”
    李孝恭听出了弦外之音,问道:“靖公是有所顾虑?”
    “伪梁灭朝,所属州县官吏,投诚者依旧授予原职,但原有朝中官吏,皇上并无旨意任用。我朝六部大臣,不是随皇上起兵之人,就是前隋老臣,恐难相容啊。”
    李孝恭点头称是。此次回京,他已经见识过了。他道:“我看秦王任人唯贤,不如将岑文本荐至秦王军中,将来也好有个出身。”
    李靖想了想,道:“恐怕也不相宜。一者,岑文本不通军事,在军中不能尽显其长;二者,秦王若用他,会引起非议,我们就不要为秦王添麻烦了。若赵郡王真想用他,就留在荆州吧。”
    李孝恭想了想,道:“那就委任岑文本为荆州别驾吧。”
    李靖谢过。初唐,别驾系刺史佐吏,颇有职权。
    接下来,李孝恭与李靖计议军中之事。
    “当初,我建言赵郡王从巴蜀募军,现江陵已下,这些兵马若长期屯于江陵,各种用度,颇费钱粮,不如各归州县。”
    “靖公所虑甚是,但这些兵马好不容易才召集起来,如此散去,若岭南有变,当如何应对?”李孝恭并不想就此撤军。
    “招抚岭南,若仅凭口舌,没有军马,恐怕还是不行。以李靖愚见,可留一万旧部,其余军马再从岭南招募。”
    “万一岭南有人哗变,如何控制?”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大唐是真心招抚岭南,而不是派兵强攻。倘若我们仍然率领大军压境,岭南诸州官吏就会怀疑我们的诚意。只有把原有兵马遣散,才会消除他们的顾虑。况且,州府官吏依旧,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受到侵害,反而获得大唐皇帝的恩宠,自是不会反叛。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招抚几个上州,特别是桂州总管李袭志,是岭南州府的表率。他若归降,其他州府就好办了。还请赵郡王修书一封,好言劝慰李袭志。”
    “靖公,你总是把场面上的事推到我身上,孝恭安敢不从?”听到李靖又将他推到台前,李孝恭就同意了。
    “若没有赵郡王的理解支持,李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一事无成。”
    于是李孝恭投书李袭志。李靖选拔一万精锐,随时听用,余众分以军资,回州县安置。李孝恭留守江陵,让岑文本、顾水生、张宝相协助治理荆州;李靖率司马冲腾、薛宗胜、虎京、张素怀,引精兵三千,径向南行,沿途遣使安抚各州,所到之地,秋毫无犯。加之岭南州县久盼安宁,少数州县欲与唐军抗衡,然闻李靖之名,都不敢正面与之交锋。因此李靖和各分道使者所至之处,皆接受朝廷安抚。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四十三章 “南霸天”厉兵防李靖
    李靖率军翻山越岭,晓行夜宿,这一日到了永州。李孝恭派快马来报,说李袭志已举州接受安抚,仍命其为桂州总管,让李靖尽快抵达桂州。李靖大喜,催马前行。
    正行进间,忽闻后军来报,说有一位年轻人求见。
    李靖勒住马。不多时,果见有一位二十多岁、面如冠玉、白衣胜雪的青年乘马徐徐而来,身后跟着十来个随从、数十匹健马,马背上驮了重物,看样子是一队商旅。
    那青年见了李靖,下马便拜:“小侄谢诚,拜见大人。”
    李靖一愣,随即下马扶起:“莫非是康翁的公子谢信之?”李靖在来复庄时,听康翁说起,他有一个儿子叫谢诚,字信之,刚年满十八,就被父亲派往江南行商。一晃几年过去,没想到在此路遇。
    “正是小侄。”谢诚道,“父亲在家书中屡屡提及大人,小侄今日才得见尊颜,实乃三生有幸。”
    李靖见了故人之子,自是欢喜,令司马冲腾约束军马,原地暂歇。军士支起临时军帐,李靖邀谢诚入帐歇息。
    “贤侄,你不是在江南经商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李靖命人取来酒水,给他解渴。
    “回大人,小侄正是在江南经商,闻听大人率军平了前梁,这才运了一些物资,前往江陵拜谒大人。不想大人已经离开了,因此小侄一路赶来。”谢诚对答如流,让李靖十分欢喜。
    “真有你的。”李靖哈哈大笑,“我有个部下,名叫张宝相,老远就能嗅到敌人的气味;而贤侄的鼻子更灵,几千里外的商机,你也能闻到。”
    谢诚面上一红,抱拳道:“小侄不敢对大人有丝毫隐瞒。不错,随着大唐平定天下,盗匪剿灭,道路重开,我们的生意也好做了。以前,谢家的生意主要是在江南、中原和大漠,现在大人治理岭南,我们的商队当然也得跟进,将这边的茶叶、瓷器等稀缺物品运往北方,再将北方的马匹、盐铁运往南方,以保障军民所需。”
    李靖道:“岭南物产丰富,就是道路难行,我正设法开通官道和商道,使五岭变通途。贤侄颇有大志,我看,岭南极边之地,靠近大海,将来也可建造海船,与番国交易。我有一名部下,名叫顾水生,是位造船奇才,现为荆州司马,你可随时找他,让他帮助你实现万国通商。”
    谢诚大喜:“大人真是胸怀天下!此次小侄从吴地来,带了一些丝绢,就全部送给大人了。”
    李靖摆手:“经商有经商的规矩,我可不敢要你的东西,免得将来有人上奏朝廷,说我勾结商贾,牟取私利。”
    谢诚道:“不然。大人,请你想一想,此次你率军安抚岭南,要见很多州府官员和异族首领。这些物资正是这些州府所缺乏的。大人有皇命在身,若将此批物品当作朝廷赏赐,必令这些州府官员深感荣宠。”
    李靖眼神一亮,道:“好,好!不过你得写个清单,注明这是捐给朝廷的东西,我才敢用啊。”
    有了这批丝绢,李靖免去很多口舌。每至州县,皆称皇上为表彰官员,特赐丝绢。州县官员均下跪谢恩。
    李靖以前率军打仗,身边多为能征善战之人,但习文者寥寥。现在来了个知书识礼的谢诚,顿时寂寞全消。一路行来,他已深深喜欢上了这个思维敏捷、见微知著、办事得力的年轻后生。
    李靖自出荆州后,因安抚各州,一路走走停停。至桂州(今广西桂林)时,已是武德五年三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