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教父李靖

第46章


    李靖大喜,立即聚将,对众将道:“冯慧亮、陈正通筑就城栅,占据地利,一时不可下。然而他们的人马每日消耗甚巨,须断其粮道,使其军心自乱。现苏、湖两州粮草已到常州,哪位将军愿往?”
    李世勣、李大亮、任瓌都道:“末将愿往。”
    李靖道:“任总管老成持重,善出奇兵,就劳烦任总管辛苦一趟吧。”
    任瓌大喜,当即接令。李靖又道:“常州有敌将吴骚率两万军马驻守,任总管兵力只及敌军三分,万不可力战,待运粮军马过了常州,可在溧水设伏,尽烧粮草,使冯、陈两军无粮可济。”
    任瓌领命,引兵去了。
    李靖道:“任总管切断敌军粮道之后,冯慧亮必引兵前来攻打,请世勣总管引军到前营拒敌,但只守不战。”
    李世勣领命。
    任瓌引军六千,乘黄昏引兵前行,绕过石臼湖,抵达溧水。
    到了溧水,任瓌才发现冯慧亮已遣三百兵马前去接粮。任瓌久历战阵,深知若打草惊蛇,必引冯慧亮大军来攻,那么他这六千人马就回不去了,当下让兵士隐匿,就近在林间拾干柴杂草,捆扎成团,以便投掷。到了戌时,宋军护着粮车,打着火把,往博望山而去。任瓌一声令下,六千人马迅速包围了运粮队伍,前队将柴草投向粮车,后队射出火箭,粮车顿时着火。宋军运粮队伍多为民夫,只有二百兵士,加上前来接应的三百人,才五百军兵。民夫见有大队人马攻来,纷纷逃跑,宋军喝止不住,只得力战。然而任瓌哪里容得他们喘息,一阵劲射之后,宋兵倒了大半,但余下的兵士皆奋力而战,无一人投降。任瓌亲自督战,近前砍死十数人。唐军大声呐喊,合力屠戮,才将敌军尽数歼灭。宋军粮草皆被烧毁。
    任瓌得胜,引军而回。李靖为任瓌记了功,对众将道:“请诸位将军各归各营。我料冯慧亮必半夜前来劫营。但有世勣总管守前营,敌军不能动我分毫。大亮将军,你负责看顾后营,若陈正通来攻,只守不攻。”
    冯慧亮闻听粮草被烧毁,大怒,点两万军马来攻唐军大营。陈当世劝说道:“大将军,敌军断我粮道恐是奸计,若前去劫营,只怕要中敌人埋伏。”
    冯慧亮道:“我与陈正通互为策应,若李靖敢与我正面交锋,陈大将军引三万人马包抄唐军后路,就算不胜,也不会败。”
    陈当世道:“大将军,就算我军水、陆尽出,也不过六万人,而唐军有七万人,比我军人多,不如请求皇上调集四万大军至当涂,以十万对七万,唐军必不能支。”
    冯慧亮道:“丹阳乃大宋都城,须有重兵把守。皇上对你我有知遇之恩,值此报效之际,你我当奋勇杀敌!况且,我军六万对七万,如血拼到底,唐军主力尽失,丹阳可保。”
    于是领陈当世乘夜向唐军大营袭来。
    李世勣领了李靖的军令,派兵把守前营。三更过后,冯慧亮大军到,李世勣坚守不战,只令军士射住阵脚,冯慧亮数度派兵冲刺,均未成功。到了四更天,陈正通兵马还未到敌军后营。冯慧亮见唐军早有防备,生怕孤军深入,为唐军所乘。正犹豫间,传令兵来报:皇上密旨到。
    冯慧亮借着火光一看,原来是辅公祏得知冯慧亮出战,派飞骑前来阻止。冯慧亮读罢密旨,深服辅公祏用兵。
    原来,辅公祏在当涂以水、陆两军各三万阻滞唐军,其意正是利用大江之险和营寨之坚拖住唐军,使唐军不能进,诱唐军绕过石臼湖,进军直取丹阳。待唐军主力进至丹阳城下,冯慧亮和陈正通再回卫丹阳。这样一来,唐军腹背受敌,必然溃败!
    这时,陈正通遣人来报,言皇上命他坚守阵地。冯慧亮便收兵回营,按辅公祏之计,坚壁不战。
    次日凌晨,李孝恭、李靖升帐。
    李孝恭道:“诸位将军,昨夜冯慧亮来犯,却不全力进攻,看来是畏惧我军骁勇。”
    李世勣道:“大帅,我观冯慧亮用兵极有法度。昨晚他引兵来犯,进退行止,皆按兵法。进攻时号令统一,骑兵、步射皆不疾不徐;退走时后队变前队,后队旗帜不乱,以骑兵殿后,恐怕不是畏惧我军。”
    黄君汉道:“辅公祏不过一草莽,冯慧亮亦是一匹夫。若昨晚我守前营,必让他大溃而逃。”
    任瓌自心服李靖后,一直在考虑如此配合李靖的部署,当下道:“我看世勣总管所言不虚。昨夜末将奉副帅之命前去烧粮,遇冯慧亮三百接粮小队。这三百人竟毫不畏惧,拼死力战,无人投降,全部力战而死,足见冯慧亮御军有方。”
    黄君汉不服,不无讥讽地说道:“任总管,你引兵六千,斩杀几百弱兵民夫,当然得将敌军描述得厉害无比了。”
    任瓌没有理他,接着道:“大帅、副帅,昨夜小胜,不足挂齿,但末将却探得行军道路,也算一大发现。”
    李孝恭道:“任总管,快讲。”
    任瓌道:“辅公祏花了极大精力,在当涂筑造城垒,冯慧亮、陈正通又善于用兵,若我军与之硬拼,就算拿下这两处关隘,恐怕也会主力尽失。末将昨夜领兵绕过石臼湖时,探得一条道路,可从溧水直抵丹阳。既然冯慧亮、陈正通占据水、陆险要,我军何不绕过冯、陈二军,出其不意,直插辅公祏老巢呢?只要攻克丹阳,冯、陈二将自然投降。当年大帅、副帅取江陵,正是直捣萧铣都城,后来伪梁十几万援军赶到,萧铣已降,无力加天,自然就归服了。”
    诸将议论纷纷,都认为任瓌的主意不错,甚至李世勣、李袭志、李大亮等人都表示赞成。
    李孝恭见李靖一言不发,心想看来靖公也不反对。但谨慎起见,李孝恭问站在后面的张宝相:“宝相,你曾率队探查,任总管之论,可有不妥之处?”
    张宝相道:“回大帅,末将的确探得一条道路,虽不宽,但足以通过兵马。”当下把道路的情形详细说了。
    李孝恭看了李靖一眼,又问张宝相:“是否有兵马把守?”
    张宝相道:“此路要经过三处密林、两处沼泽,末将前去探查时,未见有兵马把守。”
    李孝恭又看了看李靖,道:“靖公,我看,诸位将军欲奇袭丹阳,不知靖公作何考虑?”言下之意,就是同意诸将之议。
    李靖抬眼道:“大帅,我军好不容易建成三万水师,为何要弃水登陆?”
    黄君汉忍不住笑了起来:“副帅,自古打仗,只求打胜,何必计较水陆?若末将能飞,飞进丹阳擒获辅公祏,也就平了江南。副帅用兵,又何必如此拘泥?”
    “弃水师不用,就算抵至丹阳,也只能攻西、南二门,水门无法进攻,君汉总管可曾想过?”
    “攻城略地,若下一门,其余各门就好办了。”
    “辅公祏尚有五万重兵,只下一门,必遭围攻,届时进退不得,我军必陷于丹阳。更主要的是,我军若从溧水小道直插丹阳,恰恰中了辅公祏的计谋,不仅不能取胜,还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众将一惊。权文诞道:“副帅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四十九章 突破天堑,血战当涂
    李靖长身而起,没理会权文诞,而是问张宝相:“宝相,溧水小道真的无一兵一卒把守?”
    张宝相道:“回副帅,此道极为隐秘,又要穿过树林、沼泽,辅公祏料想我军不知,故而不防吧?”
    李靖突然眼露精芒,目光扫过众将,沉声道:“辅公祏盘踞江南已久,大小道路,皆谙熟于胸,岂能独留此路而不守?他没派一兵一卒把守,就是留给我军,让我等窃喜而过,直抵丹阳,再命冯慧亮、陈正通包抄唐军后路,不然,他何必留五万大军守城?何必让冯、陈二将连成掎角?丹阳城墙高厚,且用石头铸成,我军十天半月也难以攻下,而冯、陈二将断我归路,辅公祏率大军杀出城来,我军腹背受敌,人马又不及敌军,必然大败。若诸位坚持从溧水小道进攻,丹阳城下就是我军的墓地!”
    李孝恭一听,脸色一变,道:“若真如此,我军危矣!幸而被靖公识破。”
    李世勣道:“副帅所虑甚是。经副帅一说,我才想起,昨夜三更,冯慧亮率军前来攻营之时,起初攻势甚猛,后来竟突然退兵,料想有些蹊跷。”
    李靖道:“冯慧亮粮道断绝,自然发怒,这才前来攻打。然而辅公祏老谋深算,定是派人前来说知计谋,让其退军,好诱我军上当。大亮将军守后营,未见陈正通兵马来犯,正是陈正通接到辅公祏将令,没有出兵之故。”
    黄君汉听了,也觉得李靖所虑不无道理,但还是说:“副帅用兵谨慎,末将深为佩服。但冯慧亮、陈正通花数月时间筑就坚垒,又以铁链锁住江口,其军力与我军相当,如何能下?若打不下冯、陈营垒,还是无法进攻丹阳。”
    李靖思忖良久,道:“请诸位回营,容我细细思量。”
    诸将告退后,李孝恭问李靖:“靖公,当年你攻江陵时,一鼓作气,未作丝毫迟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