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第53章


    
  随后,他向李启华、周贯五等人详细介绍了冀中回民支队和回民建国会的成立经过,回答了他们都迫切需要明了的团结回族民众共同抗日的理论认识问题。丁溪野说:“建立冀中回民支队的实践证明,这对于发动回族群众参加抗战,打击日寇与回奸,都有着其他抗日部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    
  李启华、周贯五等人,听后频频点头,当即以冀鲁边区党委的名义决定,抽调回族中共党员王连芳和刘震寰,到冀鲁军区与丁溪野相会,共同筹建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和回民支队。    
  1940年7月20日,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正式成立。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十三周年,冀鲁边区回民支队也正式成立。王连芳为回民救国总会主任兼支队政委,刘震寰为支队长,丁溪野为总会宣传部长兼第二分会主任。    
  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丁溪野,活动于津南、海星、新海(即今黄骅县)等县环境最为艰苦的游击区。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贯彻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经他走村串户发动参军抗日的回族青年就有三百多人,并发动不少汉族青年参加回民支队。另外他还直接领导第二分会组建了一个游击中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同时发动回民群众生产自救,自力更生改善生活。同时还创办小学和读书识字班,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宣传抗日救国,狠狠打击回奸和汉奸。从而他在回汉族群众中都深负厚望,人们称他为“丁大胡子丁阿訇”。    
  1943年春天,日寇大举进犯冀鲁边区,环境异常险恶。冀鲁军区政委周贯五,为了丁溪野的安全,把他介绍回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中共晋察冀分局都驻在河北阜平。丁溪野从津浦路东越过了津浦、平汉两道封锁线,到达了阜平温泉。适逢晋察冀边区正要在那儿召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中共晋察冀分局遂邀请丁溪野为国民代表之一出席了参议会,并被选为参议员。    
  时值日寇频繁“扫荡”,中共中央决定加强敌占大城市的地下斗争,发展党组织,建立地下军。中央委派韩光到晋察冀分局,成立了一个东北工作委员会,从各个军分区挑选优秀共产党员深入敌占城市,在敌人心脏里发展组织,等待反攻时机里应外合,消灭敌人。韩光与晋察冀分局组织部长刘仁,共同负责这个东北工作委员会。他们考虑到,东北的回民也分布广泛,遂在委员会下增设了一个回民工作部,将已在晋察冀党校学习了将近一年的丁铁石调来,负责这个工作部。    
  1943年5月,丁溪野由韩光和丁铁石两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即被派去河北易县接近敌占区的边缘地带水头村,建立了秘密联络站;接着他又潜入北平城,在城内北沟沿清真寺李阿訇家和牛街回民萧德福家等多处建立了联络点。这些个联络站和联络点,负责护送去东北的地下工作人员,并接送从北平投奔抗日根据地的统战对象。其中把英文版《古兰经》翻译成汉文的北京师范大学李铁铮教授等人,就是丁溪野自己冒险接送到晋察冀根据地的。    
  与此同时,丁溪野派遣刘殿云阿訇去哈尔滨建立联络点。这位阿訇是河北省黄骅县杨儿庄人,一位著名的爱国志士。1940年春天,丁溪野奉命在沧州地区津浦路东开辟游击区时,动员他参加了革命;这时他又参加了东北工作委员会,被派去哈尔滨,联络那里知名度很高的阿訇刘品卿并建立了联络点。随之丁溪野又委派三伯父丁全山的长子――即丁溪野自己的大堂兄丁溪正阿訇,去长春策反伪满洲国政府的一名高级翻译,同时派出自己的二弟丁溪山去北平,负责那里的地下交通。    
  这期间,已在位于五台山的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高上科(即团级以上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两年的丁坚,也被调入东北工作委员会,并奉命潜入北平,做回民工作。不久,他又被派往徐州,策反汪精卫的伪军郝鹏举部队的一位回民旅长――东北本溪老乡洪旭东。洪旭东一口应承“身在曹营心在汉”,到时候一定对得起自己的国家与民族,但因故未能发动起义,只身脱离了郝鹏举部队。    
  此刻住在河北唐县杨家庵的丁氏大家庭,也成了根据地里的一个接待站。老大丁溪野、老二丁溪山以及他的父亲丁全民、三伯父丁全山,也常常深入敌占区边缘的危险地带,接送来往的重要工作人员。总之,他们全家人都参加了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东北工作委员会所委任的各项工作,随时都可能身首异处,但他们全都义无反顾。    
  1943年秋,日寇集中五万多精锐部队,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毁灭性“大扫荡”,多次包围杨家庵一带的村庄,烧杀抢掠。10月15日,杨家庵又一次被围,多数村民逃出了包围圈,部分老乡被拦截赶回了杨家庵,其中就有丁家年过花甲的三伯父丁全山。几名日寇和汉奸特务毒打了这位老人之后,逼迫他指出被赶回的人群中哪个是村干部,又问他粮食埋在什么地方?老人全都回答了三个字――“不知道”、“不知道”。敌人用乱棍猛击他的头颅,鲜血四溅,他也紧咬牙关,一声不吭,直到头颅破裂、脑浆迸散,倒地而亡。    
  这是这个大家族为抗战捐躯的第三人。第一个,是丁溪野的二弟丁溪山的长子丁天真。他1938年时十一岁,就在河间县河桥镇参加了回民教导总队的宣传队,唱歌跳舞他都会,1942年6月2日,这时回民教导总队已改称为回民支队,在河北阜城县的高庄被敌人包围。丁天真跟着部队奋勇突围时壮烈牺牲,其时才十五岁。第二人,便是丁全山老人的嫡孙(他的二儿子丁溪正的长子)丁双祥。这孩子1940年参加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部充当卫生员,在1943年秋季反扫荡一开始,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中连中数弹而亡。    
  当年12月反扫荡结束。晋察冀分局领导和东北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程子华、刘仁、韩光等人,鉴于敌人的挣扎扫荡必会日益频繁而残酷,决定把丁家老老小小送往延安,以保安全。分局决定:已是共产党员的丁溪野带队照顾全家老老小小,同时另派交通员护送。    
  这支老老小小的队伍,于1944年1月,从晋察冀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出发。很不幸,在一个大黑夜通过山西同蒲路北段封锁线时,正遇上日寇的装甲巡逻车,巡逻车上的机枪一阵猛扫,这支小小队伍被冲散。时过三个昼夜再聚拢,两个不满周岁的男孩――丁溪野的孩子丁天胜和老二丁溪山的孩子丁天德――因为一直被包在严严实实的背篓里,被冻饿而死。    
  1944年4月初,一家人才辗转到延安。中共中央机关管理局,把这一家老老小小安排到大砭沟的清真寺住下。不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枣园接见了丁溪野弟兄的父亲丁全民和母亲丁张氏,表扬了他们一家人爱国热情和忠勇作风。    
  6月,丁溪野被分配到三边中央民族学院当教员,丁溪山的爱人石凤英带着两个孩子到安塞保育院当保育员,其余的人就在延安参加生产劳动。    
  11月,丁铁石、丁坚二人也从晋察冀前线来到了延安,双双进入中央党校的第三部深造,直到第二年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延安庆祝胜利的锣鼓声、欢呼声甫定,丁氏大家庭就随着收复失地、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洪流涌向东北。11月中旬到达承德,老大丁溪野和老四丁坚就奉命留下:丁溪野负责筹建热河省回民联合会,丁坚担任热河军区回民支队支队长。其他人继续前进,于当月下旬回到辽宁省老家本溪市。    
  恰巧,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此刻也迁达本溪,丁铁石被任命为党的本溪市委委员、本溪市保安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3月被推选为本溪市第一届参议会议长。美国军舰向东北抢运的国民党军队越运越多,驻守本溪的民主联军奋起抗击,丁铁石兼任了城防司令。    
  1946年6月,从苏北到中原大地直到长城内外,蒋介石的军队向所有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一路或数路来犯之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解放区的许多城镇纷纷落入敌手。在东北,从沈阳、本溪、抚顺撤出的民主联军保安部队,合成为辽东第三军分区。丁铁石被任命为这个军分区的政治部主任和中共辽东省第三地委委员。    
  11月,在敌强我弱艰苦残酷的不利形势下,毛泽东与中央军委依然高瞻远瞩,指示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东北局,从新四军、八路军和民主联军中,抽调一千多名战斗骨干和师团营连排的干部,到苏联红军驻守下的大连市创办一所坦克学校,为日后在人民军队中普遍建立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培养中坚力量。旅大公安总局局长边慎斋(即新中国成立后驻苏大使馆首任武官边章五中将)兼任校长,旅大地委书记韩光兼任校政委,丁铁石为实际负责全校领导工作的副校长――后来并在苏联红军的指导下学会了坦克的驾驶与修理技术。    
  1947年12月,丁铁石由大连辗转到哈尔滨东北解放军总部,被任命为东北军区战车团副团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