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苇如丝

62 竞争资金


张弛把诗怡的花作为了重点保护对象,紧锣密鼓地请了几个专业的焊架子熟练工商讨研究。如果想焊成一个整体的固定花架很容易,而要想拆搭方便,做成活动的就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得把对接的钢管儿做的严丝合缝,才能有力度,有撑劲,幸亏请的人技术过硬,真能按张弛所说的初具规模了。搭的不太高,也就两米多一点,外面用帆布搭上,张弛说到时如果顶不住寒流,就再搭上一层。总而言之是不能冻着这些花,要保持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透气性能。
    入冬时分,在外打工的村里人陆陆续续回来了。没几天,村里就传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心寒的消息。以大头和良子为首的十多个人在一个建筑工地干了大半年的活,年终结账时,工头携工程款跑了,他们工地所有的工人都没拿到工钱。一时间,村里愁云惨淡的,一年的指望就是打工挣的这点钱,怎能不揪心。良子是张弛的初中同学,平常甚少联系,这遇到事儿了,就跑来和张弛倾诉,“真想像你们似的,在村里也谋个生计,这一年到头不着家,不用说那几年还能拿个钱回来,你看看今年,这不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无偿奉献力量了么。”
    张弛:“你们也不能就这样算了啊,找有关部门解决一下,这几年对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连国家都在三令五申,怎么就让你们遇上了呢。”
    良子:“我们也不大懂这事儿,有几个懂得了。有人找了,好像在追查呢,到底多长时间就拿不准了。我老婆天天哭天抹泪的,我被弄的在家都呆不住。”
    张弛:“谁家摊上这事儿也闹心,自然是不好过。”
    良子:“不说我的事儿了,我看你还弄了个大棚,你想种菜了?”
    张弛:“没有,诗怡种花了,咱们这儿冷,就是弄了个保温措施。”
    良子:“以前吧,我们都觉得你太老土了,村里能有个啥出息,到外头看看,没准还能混出个样子呢。现在,觉得你的想法挺靠谱的。”
    张弛:“我能到今天,也不容易啊,差点失去了一生中最珍惜的人。”
    良子:“那是,不过,你现在多有底了,这打工就是不如创业。”
    张弛:“你孩子都四五岁了吧,你看看我。”
    良子:“都这样了,你怎么还不结婚?”
    张弛:“快了。”
    良子:“反正结不结婚都一样,我老婆就把你们俩视作了幸福的标准。”
    张弛:“我最爱听这话了,那你明年有啥打算了?”
    良子:“还不知道呢,现在有点怕了。”
    张弛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会儿,“过一段时间,我有事儿找你,如果能行,你可能就不用出去了。”
    良子:“有啥好事儿?”
    张弛:“现在还在报批呢,贷款下来才能给你准信儿。”
    良子:“哦,是不是办厂的事儿?”
    张弛:“是的。”
    良子走后,张弛来到书房,难得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沉思,诗怡看他心情挺沉重的,就过来问道:“怎么了,又为他们伤感了?”
    张弛:“我现在迫切地希望我们的厂子能办成,你看看,我都没想到的事儿发生了。”
    诗怡:“你能办成的话也就是把咱们一个村的人都有事儿做了,其实,应该是每个村都能想些属于自己的项目,全社会动员起来,那样的话,城乡一同致富,就更好了。”
    张弛:“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啊!”
    诗怡:“那是必然的,但有一点,你的想法是值得推崇的。”
    张弛:“那是,我是多有远见的一个人。”
    诗怡:“多么不谦虚的一个人。”
    张弛:“谦虚是做给别人看的,能力是留给你看的。”
    诗怡:“大言不惭的。”
    张弛:“这样的天气实在不适宜一个人睡觉,这个睡觉也不应该讨论这个话题了,你赶紧扒书放下,乖乖和我回卧室。”
    诗怡:“我也觉得有些冷,该生火了。”
    张弛:“嗯,不过,我有你就不冷。”
    诗怡:“你一边去。”
    张弛:“哪边?左边还是右边,前边还是后边?”说着在诗怡的眼前前后左右晃动,诗怡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就在张弛的贷款申请送达县委之时,三里村也递交了一份申请,他们是想办养猪场,属于家族式的,由起初的四五家增加到了十多家,无疑是张弛申请资金的劲敌。拼的就是谁的意向更利民,更有宏观性。县委领导班子自然会持不同的意见,毕竟,都属于致富的项目。有相当一部分支持养猪,因为村里的人们都比较会养猪,风险不大,利润可观,也能尽快投入市场,销路不成问题。也有一小部分是支持张弛的牛肉加工厂的,涉及到未来的走向是一个村的利益。
    若昊建议支持:“你再去一趟吧,把你的立场再坚定一下。”
    支持:“不去,这次去就纯粹是找关系了,影响太不好了。”
    若昊:“那万一被人家捷足先登了呢,听说你的项目处于一个弱势状态,并不占多大优势。”
    张弛:“那也是很自然的,咱们的项目是一个新项目,养猪村里几乎人人都会。”
    若昊:“那你该走点门路还是要动用一下,面子值几个钱。”
    张弛:“不是我的面子的事儿,现在是关系到田书记的声誉,田书记的面子,还有公正。”
    若昊:“这我也不是不懂,难道只能听天由命了?”
    张弛:“也只能那样了,只有领导们全面分析透彻了,觉得可行,有前景才行。”张弛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丝毫把握也没有。
    两个月后,不觉已经大雪纷飞了,张弛和诗怡有时会到花棚呆很长时间,所有的花都蔫了,没有一点生长的迹象。
    张弛:“你说咱们这保温措施也不错,怎么就不见个长呢?”
    诗怡:“能保住命就是奇迹了。”
    张弛:“你看这弱不禁风的样子,就像种了一大片草似的,都看不出个花的样子。”
    诗怡:“我看明年也开不了花,慢慢长着呗,正常的生长周期。”
    张弛:“我想去马场,你呢?”
    诗怡:“太冷了,你别去了。”
    张弛坚持要去,“我想吹吹冷风,心里烦躁的很。”
    诗怡知道他心情郁闷,“那好吧,你早点回来,别冻着了。”
    张弛走后不久,高乡长和李行长来了,带来了喜讯,说要找张弛当面道喜,不到五分钟张弛就跑了回来。
    一进门第一话就是:“是真的?真的批下来了?”
    高乡长:“那还能有假?钱已经到账了,李行长把手续都给你拿来了,签了字资金就生效了。”
    张弛高兴地手足无措,高乡长:“要说能审批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咱们村务工人员被骗一事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也从而促使你的资金审批了下来,县委希望村里能有个这样规模的大型厂子,带动整个村子的发展。”
    张弛:“这个事儿我一直很痛心,没想到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高乡长:“县委田书记也为你争取了,不是别的,他就是想让村里有个全新的改观,有个不一样的面貌,下面就看你的了,你可别让我们失望。”
    张弛:“我一定尽力而为,也谢谢你们的鼎力支持。”
    高乡长:“现在说这话还为时尚早,我们还指望你让咱们村成为先进模范致富村呢。”
    张弛:“高乡长,你就别给我那么大的压力了,我怕你希望大了,失望就大。”
    高乡长:“看好你,要不我们能这么积极地给你送钱,那一段日子我们都坐卧不宁的,生怕这笔资金给流转了。”
    张弛:“真是难为你们了。”
    高乡长:“不看开头有多难,我们想看到的是完美的结局。”
    张弛:“我用实际行动向你们证明。”在张弛的再三挽留下,李行长和高乡长吃了饭才走的,他们真诚而不做作,就是想把自己的村子搞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人们都能在自己的村里过上安宁和谐的、富足的生活。以前是苦于没有项目,现在一旦发觉了,就想竭尽所能地促成,他们不是图的一个人,而是一个村。他们不是对张弛法外施恩,而是心系于村里的每个人。
    张弛简直激动的忘乎所以了,抱着诗怡在客厅转圈。诗怡:“你快放下我,够了,够了。”
    张弛:“我真是太高兴了,我看见这么长时间也没信,都不敢抱太大希望了,这是不是像中了大奖一样?”
    诗怡:“想的美,中大奖就都属于你自己了,这是贷款,是要还的,可不是你的,你别晕了头。”
    张弛:“我发现你在我身边以后,我就有了幸运之神的眷顾,你是我的福星吗?”
    诗怡:“我把折腾你作为终身的事业。”
    张弛:“我信,你天生就是我的软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