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第14章


那时争霸的关键,一是控制殖民地,二是控制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物流通道,具体说就是要掌握制海权。相对于同样人数的陆军,海军的价格要高得多,但它依托于海洋这种质地均匀的介质,可以得到更快的反应速度,即使是在风帆时代,到达另一个大洲也不过数月的时间,到了蒸汽机时代,则是用周来计算时间。一支舰队的控制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殖民地平时就不用部署太多兵力,因而这种帝国的运行成本要比过去的陆上帝国低得多。世界范围内的霸主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
    到了今天,由于技术的大跃进,产业链条大幅度延长了,能涵盖进来的人口也就多了,分工开始细化。现代经济体系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划分成4个层级:原材料供应、低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金融。
    人类的经济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去生产某种产品,然后消费掉它们,或是投入到更精密的下一级生产中去,而在生产→消费→再生产这个过程中,把各个环节连接起来的那个“→”,就是金融。对现代金融体系这里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就好比血液,各级金融机构则构成了循环系统,货币流通保证了商品的流通顺畅,就像血液循环系统保证了人体内部的物质输送一样。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货币这种“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既有的,而是“无中生有”,是被创造出来的。现在经济体系的产业分工里,最高端的产业是负责“生产”货币。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都由实体经济主导转变成了“虚拟经济”主导。谁在国际分工里垄断了货币的“生产”,谁就是这个时代的霸主。现在所说的“霸权”,实质是“货币霸权”。
    货币视角下的20世纪20年代
    让我们来换一个视角,重新梳理一下20世纪初的历史。
    伴随着早期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最早在荷兰和英国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货币金融体系,时间大致在19世纪。1816年,英国率先制定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金融产品的价值依附于信用而不是伸手可触的实物之上。与农耕时代不同的是,现代人可以在信贷体系下从银行贷款创业及维持运营,并且现在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规则,所需自有资金并不用太多就可以滚动起来做出很大的生意。而古人要做这样的事就太不容易了,没有发达的信用体系,要做大生意就先得设法积累很大的本钱才可以推得动,有了商品,买的人同样需要先攒一笔钱。打个比方,这个时候,经济的发展就像是在地上推一只箱子,而金融的价值,就在于给这只箱子装上了轮子。
    金融体系更为重要的一个进步在于后来由央行发行纸币,以国家政权而非贵金属作为信用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货币的载体问题。相对金银,纸币的印制几乎是无成本的,理论上说,经济发展不再会因货币量不足而存在上限。央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统计以及通过数学建模进行预期,这些也都因纸币的发行而具备了可操作性或是过程被大大简化。当然,在最初,这一转变未必是建立在人们的主观意愿之上的。
    传统上的金本位制是金铸币本位制,即以黄金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枚金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不同国家的货币以含金量决定比价;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以把手头的金子交给国家货币铸造厂按法定含金量铸成金币;金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权利,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自由流通。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都实行了金币本位制。当时的经济规模对货币的需求量还没有超出贵金属货币的供给量,而由于金币可以随意铸造和熔解,使得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求,而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则保证了币制稳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性。金币本位制货币体制所带来的稳定,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只是在1924年至1928年之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地透支了国力,欧洲国家手里所剩的黄金已无力再维持之前的金币本位制度。为防止黄金继续流失到美国,黄金在贸易中的流通被禁止了。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转而实行金块本位制度,即以黄金储备为信用保障,在流通中以纸币取代金币;而在战后经济实力更为贫弱的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则开始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在国内流通中同样以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以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为依附对象,将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比价以此作为信用保障,并在该国金融中心储备黄金及外汇,作为外汇基金用于国际支付。换句话说,当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对国际信用体系的掌控能力下降了,美欧之间在金融力量上出现了第一轮此消彼长。
    无论是金块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在当时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货币制度:黄金退出流通领域,使得它无法再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对此市场在那时很难适应。而这两种货币制度都限定了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数额,或是需要先兑换外币方可间接兑换黄金,这进一步削弱了货币的稳定性,而金汇兑制国家将本国货币依附于美元、英镑或是法郎之上,就使得发生在几个金本位制国家的任何一点危机都会迅速扩散开来。
    正是由于两种货币制度的不稳定,在1929年经济危机袭来之后,西方国家的货币体系很快便完全崩溃:1929年10月,纽约证交所发生危机,由于股价暴跌,导致原材料价格暴跌,以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南美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国遭受重创,最终不得不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931年初,金融危机使奥地利信用银行倒闭,进而影响到德国,至1931年7月,德、奥两国的金融危机波及英国,由法国带头各国纷纷向英国兑换黄金,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块本位制,依附于英镑的各国也相继放弃金汇兑本位制,1933年3月,受伦敦影响美国再次出现货币信用危机,黄金大量外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未受波及的美国此时也不得不放弃金币本位制改以美元纸币进行流通……截至1936年,资本主义国家全部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货币体系就此完全崩溃。而这,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最为基础的背景和理由。
    经略中东
    对于亚欧大陆而言,中东地区既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时还是连接亚洲、欧洲及非洲的咽喉要地。这一地区能否形成完整独立的、不受制于他人的经济体,首先取决于中亚至西亚一线掌握在谁的手里。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得中东则得亚欧大陆,得亚欧大陆则得全球。
    得中东者得天下
    提到中东,多数人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样东西——石油。这是现代工业体系和军事体系都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任何关于经济的乐观估计,都必然是建立在石油供应不出问题的假设之上的。然而和其他化石燃料相比,石油的生成对地质条件的要求却异常苛刻,因而它在这颗星球上的分布非常不均匀。连接亚非两块大陆的那片中间区域恰恰近乎完美地具备了生成石油的一切地质条件,不光储量丰富,而且开采成本极低。这里拥有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科威特的面积和北京市差不多,可它的石油探明储量和全中国相当。在俄罗斯冻土区域同样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按照2005年的数据,生产成本每桶约为20美元,而同期中东沙漠地区只要5~7美元,近海地区也不过25~30美元。
    中东地区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要知道,在人们尚不知石油为何物的古代,这里就早已成为一片繁华、富庶之地了。从地缘上说,中东是连接欧亚两大文明体系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在历史上,阿拉伯商人们不断地将中国的丝绸、茶叶转手销售到欧洲去,由此赚取了大量的财富,顺便也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的典籍,为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种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以后,这个大老粗式的国家吞并了整个中东地区,开始对过往的商旅征收超高额的过路费,丝绸之路由此被阻断,这才逼着欧洲人去海上另寻商路,结果弄出一个大航海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俄国开始插手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中东地区,英国人许诺帮助阿拉伯人建立自己的国家,结果却最终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土崩瓦解,土耳其人的国土退回到了土本部。直至1919年,由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的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方才阻止了国家的进一步崩溃。电影《劳伦斯的阿拉伯》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至此,中东地区沦为了英国的势力范围。美国人则按照利益均沾的原则,在中东地区以合资、参股的形式依附于英国的石油公司,以分得一杯羹。
    战后,中东地区成为美国从英国手中接管的第一笔“财产”,而最初替美国人打开局面的却是苏联人:1945年,为了获得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以打通到达西欧的海上石油通道,苏联政府照会土耳其,要求废除1925年苏土两国的中立及互不侵犯条约,重新分割海峡的控制权;1946年,为了获得与阿塞拜疆接壤的伊北部地区的石油开采权,苏联拒绝按时从伊朗撤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