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第39章


而在萨达姆上台执政仅一年后,两伊战争便爆发了。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借口伊朗参与对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行动,向伊朗发起进攻。战争起因的一般说法是:伊拉克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Shattal-Arab)水道——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的石油出口通道。再往深层次来说,萨达姆同样有要统一阿拉伯世界重建巴比伦王国的野心,两个国家有同样的目标,产生冲突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早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巴列维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这条水道发动进攻。
    在美国貌似中立的拿捏下,两伊战争不温不火地持续了整整8年,直到1988年苏联行将就木已无力插手中东时才宣告结束。在这8年时间里,每当伊拉克处于不利地位时,美国就此通过各种渠道施以援助,而在其开始占上风的时候美国又会对其加以压制。后来1988年萨达姆镇压库尔德人时用到的化学武器,就是地地道道的“Made in USA”。不止是施力于伊拉克,在伊朗的美制武器消耗殆尽的时候,为了让战争继续打下去,美国再次开始向伊朗出售武器弹药,由此引发了著名的“伊朗门”事件,最后只能叫诺思中校一人死扛到底。可以说,美国人把当初英国人的大陆政策学到家了。
    1988年停战之后,两个中东富国已经都被打成了穷光蛋——经济倒退了二三十年,战争制造了270万人的伤亡,仅德黑兰就有20万寡妇。然而由于战争的因素,伊朗和伊拉克两个国家统一阿拉伯世界的野心被“对冲”掉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国内随即陷入了又一场危机——战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后外债达到了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其中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就达140亿美元,而债主们都没有延期的打算【3】。为了化解巨大的财政危机,稳定内政,当然同时也是在“泛阿拉伯主义”野心的驱使下,萨达姆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科威特。如果占领了科威特,不但140亿美元的债务不复存在,而且这个面积仅相当于北京市的国家,石油储量差不多和整个中国持平。于是科威特时间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伊科边境,很快便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两伊战争
    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和伊朗两个中东富国倒退了20~30年,伤亡270万人。而美国无疑是最大的获益者。
    在这之后,萨达姆在一夜之间把自己放到了几乎是全世界的对立面上,昔日的美国盟友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解放伊朗独裁统治的英雄”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人类公敌”了,美国携多国部队69万(美军45万)陈兵波斯湾。
    1991年1月15日,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正式开始,战争持续了38天(空袭)又100个小时(地面战)。两伊战争打了8年,久经战阵的伊军是萨达姆手里最大的本钱,而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这根唯一的脊梁很轻易地就被美国人打断了,伊军崩溃的速度简直叫人匪夷所思。将此只是解释为是双方战术思想、技战术水平和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是不够的。在开战前,美军集结兵力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而在战争中伊军表现却明显是仓促应战,这只能说明萨达姆从一开始就没想到美国真的会动武。今天的一些消息甚至表明,在伊拉克进军科威特前,萨达姆曾和美国有过沟通并得到了美方的默许。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姑且不说,可以肯定的是,萨达姆和马岛战争中的加尔铁里犯了同样的错误【4】,他错误地判断了形势:此时苏联已经只剩下少半条命了,美国无需再像1979年那样有所顾忌;而从战略格局上看,一个意图整合中东的伊拉克和一个怀有同样想法的伊朗一样,都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除此之外,此时苏联失败几成定局,美国已经从西方的霸主变成了全世界的霸主,在霸主登基伊始,立威祭旗是免不了的,萨达姆恰好做了这个倒霉蛋。美国人利用这一仗一举走出了越战的阴影(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军曾给自己人预备了数万个裹尸袋),这也为后来美国的穷兵黩武开了头。
    同样叫人不可理解的是,原本势如破竹的多国部队在1991年2月28日早晨8时许却在巴格达城下停止了前进,原本轰轰烈烈的战争到此戛然而止了。此前伊拉克的军事入侵使得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感到了恐惧,而如今萨达姆却又被打而不死,于是美国这些国家长期驻军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同时,备感压力的中东国家向美国抛出了大笔的军火订单,除了让美国军火商狠赚了一笔之外,无形中也把自己的战争机器纳入了美国的军事体系之下。
    而另一方面,由于压在美欧矛盾之上的冷战阴云已经散去,欧洲人开始独自谋划他们的未来,或者说,在美国看来,原本并肩作战的盟友们开始“离心离德”,要离开美元体系了。但是,好在他们还离不开中东的原油。伊拉克统一中东同样是不符合西欧的利益的,不过由美国去控制中东对西欧来说同样不是一个好消息,帮助美国打“坏蛋萨达姆”的欧洲人(海湾战争的费用是由德国和日本政府买单的)似乎被什么人给耍了……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但使美国彻底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更令西欧和日本这两个蠢蠢欲动的盟友付出了一定代价。
    总之,联军在巴格达城下“恰到好处”地结束了战争,使得美军在海湾得以长期驻扎,与其说美国此举牢牢地控制了中东石油,不如说是牢牢控制了国际贸易中的铸币权。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国际局势缓和,西欧诸国以及日本等国对美国在安全问题上的依赖程度大大地减轻了,经济领域的矛盾开始变得明显起来。面对这些国家,通过直接的军事冲突来维系货币霸权是难以想象的,而仅靠经济领域、生产技术领域的竞争,美国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那么,通过军事霸权间接地来维持货币霸权就是最佳的方案。
    科索沃战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事实上就都被逐步纳入了由美国所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当中。西欧国家要自立门户、自搞一摊的念头自战后也一直没有断过。欧洲人的想法其实和战后的日本是一样的,日本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搞出了“雁型阵列”,而西欧国家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表现则是欧洲一体化,说到底都是要建立一个由自己说了算的经济圈子。从“煤铁协定”到欧共体,再到后来的欧盟,伴随着工业体系的恢复,这一进程始终没有停过。与此同时,美国人的动作也没有停止过,用得最多的手段就是“掺沙子”:首先是通过英国来对欧盟(欧共体)加以分化;其次是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欧共体),利用欧洲国家对土耳其的不同态度来分化他们。但这些举动起到的作用基本还只是阻滞,一体化进程总体向前的趋势美国人还是没法扭转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大大加速了西欧自立门户的进程。首先是地缘上的安全问题被彻底解决了,西欧对美国的依赖随之也大大减轻了。更重要的是,经互会体系解体以后,一堆衣食无着的东欧国家被西欧国家统统划拉到了他们所主导的经济圈里来【5】。这样一来,欧盟内部在经济上便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垂直分工体系——法德英等国负责出资金、出技术、出管理、出高端核心产品,东欧国家负责出廉价但高素质(华约时代教育体系的成果)的劳动力和低端消费品。这和日本的“雁型阵列”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美国“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微缩版本。此外东欧人口的加入使得欧盟内部的市场也大大地扩容了,如今欧元区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三分之二是来源于区内贸易,如果把欧盟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它的经济模式由出口拉动转变成了“内需”拉动,而这也意味着政治上的进一步独立。
    这里加句题外话: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穷人(穷国)如某些专家所说,的确是一笔财富,只不过这是对资本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言的。翻过来说,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制约,那么资本家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刻意地去“制造”穷人出来。
    下面言归正题。到了1993年,欧洲一体化开始了一项实质性的举动——统一货币。这一进程最初并不是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很不顺利”。1993~1995年近3年来,欧元区各国为了达到统一货币的基本要求,财政紧缩的力度不断加大,导致了欧元区总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和失业率上升。到1997年,欧盟国家财政赤字在GDP中的平均比重,已从1993年的6.4%降到2.4%。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