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衰落之鉴

第2章


  第3节:一、传统与现代:不同时代的大国品质(3)
  16、17世纪是早期西方大国展开航海、贸易和殖民活动,占据和瓜分地球上广大"新"发现地区,并开始侵入亚洲、与传统东方大国抗衡的时期。这时的西方大国以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为代表。它们虽已具有不少现代元素,但传统因素仍与其并存,因而在同古老东方的对抗中并不居于绝对优势,对亚洲的攻击也仅停留在边远和外围地区。它们自身社会的内部,也是传统的东西过多,现代性因素略少,社会变革节奏缓慢,工业化进程较迟,从而不敌新起大国的竞争。如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但内部的封建制度如故,传统因素太多,阻碍了社会进步。荷兰虽然在渔业技术和商业体制方面有重大革新,"海上马车夫"扬帆于世界各个海域,但它建立的是贸易帝国,商人资本把持着经济方向,而"商人资本占优势的地方,过时的状态占着统治地位"(马克思语),难以促使其向工业化转变的根本性变化。当英国工业革命机器轰隆隆开动之时,它却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经济衰退的"假发时代"。到18世纪,这三个半传统性、半现代性的西方大国基本退出了世界舞台。与它们相抗衡的东方大国,即奥斯曼帝国、萨非伊朗、莫卧儿帝国、中国明清王朝,本质上仍是传统型大国,守旧、闭锁是其本性。它们凭借传统文明的积淀,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挡那些半传统性半现代性西方国家的攻击,但当18世纪后期面对全面现代性的西方大国进攻时,立刻就显得束手无策了,只剩下任人宰割的命运。
  英国和法国作为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于15世纪末,作为大国崛起于16世纪末和17世纪。最初它们也有不少传统的东西,但通过自身内部逐渐生成的社会机制,逐步清除了从旧时代带来的过时成分,转变为现代性大国。在英国,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的新兴力量历经半个世纪的暴力与温和两种斗争方式,取得了国家的领导权。法国资产阶级则多次运用革命手段,将封建性王朝赶下历史舞台。无论物质文明中的生产手段,还是政治文明中的制度形态,抑或精神文明中的思想文化,它们都已与传统因素彻底决裂,呈现出崭新的现代面貌,新生的社会力量主宰着国家命运,主导着现代化方向。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走向工业社会。率先工业化为英国走向世界第一大国创造了经济和技术前提,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法国也紧随其后,较快完成了向工业化大国的过渡。在19世纪的历程中,英法又通过革命或改革逐步完成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它们的对外殖民扩张仍然具有传统帝国那种掠夺本性。
  19世纪后期崛起的美国、德国、日本和俄国,也主要是现代化和工业化推动的产物。美国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建立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绝对统治,并逐步达到民族内部高度一致的民主化;19世纪后期工业化产品的流水线批量生产,使广大普通民众也能像有产者一样享受现代生活,从而在社会成员中消除了分隔贵贱的鸿沟。德国在18世纪以前步履蹒跚,19世纪后期实现了国家统一。它们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从而跻身于工业化大国行列。世界最东方的国家日本,在面对西方侵略时做出了出色反应,通过明治维新改变了社会性质,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不久即进入大国之列。介于东西方之间的俄国,16、17世纪开始对外扩张,19世纪成为版图庞大的帝国,并走上工业化道路。除美国很早就是完全现代性国家外,德、日、俄三国都遗存有不少传统因素。其中德国和日本突出发挥国家机器作用,注意将整个民族凝聚成一体,内部现代性有跨越式进步,但对外却像传统帝国那样具有赤裸裸的掠夺性和侵略性,在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争夺中表现了特别贪婪和凶残的本质。俄国则在内外两方面都类似于传统帝国,对外致力于扩张和争夺,对内则依然由少数统治者充当国家主宰,大多数人和大多数民族并不认同沙俄国家,境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社会阵营对垒分明,最终因冲突激化而导致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4节:二、大国衰落的原因解读(1)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西方具备了经济和技术的绝对优势,为它们向东方以及非洲展开新一轮扩张提供了条件。在西方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有在瓜分世界中西方各列强间特别是新旧大国之间的矛盾,有西方同非西方的矛盾,这是世界性矛盾,其冲突及其解决足以导致世界性的动荡和变化。还有西方社会内部的矛盾,以及非西方社会在面对西方挑战时的内部矛盾,这是普遍性矛盾,即普遍存在的矛盾,其冲突及解决能够引起世界某个局部地区或国家的动荡与变化。因此,以西方为核心的近代世界体系形成的同时,也引发了世界性的矛盾和冲突。西方大国及大国集团之间对世界的争夺战争,是世界性冲突的最高表现,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的主要内容。两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是,除美国外,所有的西方大国都走向衰落。
  所谓近代西方大国,其内涵常常有两个层面内容。核心层面是指其西方本土的民族国家,如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不列颠岛上的英国。其外延层面则指它们所建立的殖民帝国。一般地说,西方国家本土虽然也经历了崛起、强盛、衰落和复兴等过程,或者有的国家衰落后没能再度复兴为大国,但它们并没有因衰落而死亡或消失。而它们建立的殖民帝国,则终因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或大势所趋而走向灭亡和解体。即使这些西方大国包括日本在内最近几十年又再度崛起,但它们已没有能力再度恢复其殖民帝国,世界潮流也不可能允许其如此倒行逆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西方所主宰的近代世界体系不复存在,亚洲和非洲的前西方殖民地纷纷独立,世界诞生了一大批新的民族国家。1945年以后的当代世界,虽然大国仍主导着世界历史方向,但小国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声音,其力量的结合有时还能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大国霸权主义日益不得人心,明目张胆的征服狂和战争疯子已为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所不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方世界的中心从西欧转移到美国;苏联则是社会主义阵营群龙之首,因此那时的东西方对抗很大程度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的争夺。冷战骤然结束后,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仍有主宰世界的企图,但也受到正在复兴和崛起的其他大国的掣肘。今后一段时期里,大国将依然是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主导者,但小国及其联合体也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二、大国衰落的原因解读
  本书较多探讨传统时代主要帝国的衰亡史,同时还选取了若干近现代大国作为考察对象,即早期西方殖民帝国西班牙及葡萄牙,近代西方最强大的国家英国,20世纪后期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这种探讨不一定具有全局意义,但多少有一定代表性。大国崛起的过程有较多的相似,而大国衰落的原因则多有不同。导致大国衰落的因素,无非是内在和外部两个方面。一个突出的感觉是,传统大国的衰亡,其内部因素的作用要更大些;而近现代大国的衰落,则更多地与大国之间的博弈与较量相联系。
  传统大国衰亡之所以多祸起内部,主要在于这些国家内部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鲜明分野与对立。传统大国是少数人统治之下的,国家不是全体人民的国家,而是少数人的国家,是为少数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的;反过来,作为少数人的国家,其命运起落也是被统治的广大民众所不会关心的。它们的兴衰往往取决于统治者自身因素,包括统治目的、统治手段、统治者的素质和才能等。在君主专制下的王国或帝国里,国王或皇帝君临天下,俯视一切,臣民们只能俯首仰止,唯命是从,君王是国家命运的决定者,国家的兴衰取决于他个人的智识或愚昧,贤明或昏庸,胆略或懦弱,豁达或促狭,宽仁或残暴,适当或无度等等,常常是明主在则国兴,昏君临则国衰,暴君出则国祚要告终结。当统治者将国内矛盾激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造成国力耗竭、国势衰弱时,这个国家也就走到了尽头。
  第5节:二、大国衰落的原因解读(2)
  传统帝国所具有的矛盾极其多样。有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在对外扩张中,帝国统治者或是依靠征服战争直接掠取物质财富和人力资源,或是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无休止的搜括和盘剥,这样就将被征服民族和人民置于生死线上,从而引起他们的激烈反抗。游牧民族和农耕化民族的扩张侵略战争所具的破坏性和掠夺性是最强的。罗马在扩张中将大量被征服者转变为奴隶,在获得众多的劳动人手之时,也为自己增加了巨大的对立力量,千千万万的奴隶最终成了帝国掘墓人。被征服民族的反抗运动如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高卢的巴高达运动,也给了晚期罗马帝国极其沉重的打击。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后大肆屠城和抢掠,将游牧帝国的凶残性表现到极致。帖木儿军队铁蹄所至,遍地废墟,同时也是遍地反抗,反过来促使其成为短命帝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