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

第54章


  小赵跟老赵一样,一肚子皇帝梦,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整天撺掇耶律德光南征。故此从会同五年开始,耶律德光就开始积极地向后晋政权挑衅,想通过战争手段征服中原,完成自己的梦想。
  当然,耶律德光这个倒霉孩子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燕云十六州自从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开始,受胡人的影响就相当大。到了晚唐藩镇之乱时期,这一地区很多地方政权的首脑人物都已经不再是中原人,比如大名鼎鼎的李克用,本人就是沙陀人;前文书中提到被干儿子宰了的王镕,祖上是回鹘人。他搞的那一套在燕云十六州这种相对胡化的地区适用,不代表到了更南边比较纯粹的中原人聚居区一样适用。他这个小小疏忽的结果,当然就是把自己给坑了,这个话题咱们在后边继续。
  最初的挑衅是派人到洛阳去向自己的老儿子索要叛逃的吐谷浑部落。
  眼看自己小爹为一个不当紧的小部落动了这么大的肝火,石敬瑭那个老奸巨猾的家伙十有八九是看明白了自己小爹使的这一招叫做项庄舞剑,意在中原这个超级大沛公。想明白自己飞了几年媚眼全都便宜了瞎子,好几年搜刮的财物珍宝养肥的是条喂不饱的狼,老石的精神世界终于崩溃了,紧跟着也就翘了辫子,把天下留给了当初自己小爹给自己指定的继承人。
  这个注定要在小爷爷手里倒大霉的孩子就是石重贵,他本来是石敬瑭哥哥的儿子,后来被石敬瑭收为养子。
  晋安寨的后唐军投降后,石敬瑭在南下前想留一个儿子替自己镇守太原。当时为了表示对自己新爹的尊重,石敬瑭郑重地向耶律德光征询意见,请他告诉自己留哪个合适。
  耶律德光觉得他这个行为属于吃饱了撑的,因为自己压根儿不认识自己那些新孙子,根本不知道各人的脾气秉性。
  石敬瑭却决定把马屁拍到惨无人道的地步,干脆把自己的儿子们拉出来站一排,让新爹从里头挑看着顺眼的。
  耶律德光不知道他这些儿子都什么来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找个跟石敬瑭长得像的,省得以后发现这个孩子种不对闹麻烦。刚好这些人里石重贵长相最像石敬瑭,只不过个头儿略矮,耶律德光就随手一指说:“我看这个跟大眼贼似的小子不错,就他吧。”
  就这么着,石重贵在新爷爷的推荐下,成了自己叔叔兼养父的接班人。这时候石敬瑭因忧去世,石重贵在众臣拥戴之下登基,第一件大事就是如何向辽国汇报自己当皇帝这件事。
  当初石敬瑭向耶律德光求救,认耶律德光为父,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时候,手下就有很多人觉得此事乃是奇耻大辱。当时刘知远就曾经劝过他:“你对人家称臣也就算了,怎么还能拜爹呢?不嫌你这个新爹太小吗?割地就更不靠谱了,地这玩意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啊,割着容易,再往回要可就难了。还不如多许他们点钱呢。”
  石敬瑭那老东西知道耶律德光志不在小,不给干的忽悠不动他,为了保命,还是同意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这么多年来他对耶律德光拼命低头服小,就是希望通过自己打了左脸伸右脸的恭顺态度,延缓耶律德光对中原的野心。结果到头来养肥了塞北野狼,逼死了自己,同时他过分没骨头的行为也让手下很多大臣对契丹国反感到了极点。所以,就在给耶律德光写信汇报新皇帝登基应该采用什么自称这件事上,很多反感契丹国的臣子爆发了。
  后晋鹰派人物的代表,马步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在石重贵面前主张:“当初你老子拜了人家当爹,这个孙子你不认也得认,退一步讲,你老子管人家叫了那么多年爹,你认是人家孙子也不丢人。可称臣就不一样了,你是皇帝啊,皇帝怎么能给另一个皇帝当大臣呢?你在信里继续装孙子我们可以支持,要是非得给人家当大臣,那我们就要抗议了。”
  虽然其他大臣有不同意见,认为契丹人狼子野心,一不小心得罪了,以后说不定要兵戎相见,但石重贵最终还是采纳了景延广的意见,只向耶律德光称孙,不再称臣。
  耶律德光看到信中只称孙不称臣后,派了客省使乔荣到洛阳,向石重贵提出异议,说过去石敬瑭也是要称臣的,怎么换了你就不认了呢。
  又是老景站出来回答他说:“老皇帝是你们家皇帝册封的,只好给你们个面子自称是你们家皇帝的臣子。现在的皇帝是我们自己拥立的,从辈分上排是你们皇帝的孙子,这个没辙,我们不认也得认,称臣的事儿你们就想也别想了。真要是不服的话,我们有‘十万横磨剑’,你们来一个试试。别怪我没提醒你们啊,真要是动起手来,当爷爷的让孙子给抽肿了,那你们辽国可就丢了大脸啦。”
  没事儿耶律德光还要找事儿呢,何况老景甩了句如此冰凉邦硬的话在他脸上啊,当时就气得三尸神暴跳、五雷豪气腾空。心说我还没找你们麻烦呢,我还没对你们进行武力讹诈呢,你们怎么能跟我使这一手啊?这叫赖皮,你们懂不懂?当时就有心要跟后晋动手。《辽史》的《太宗本纪》里说“晋……书称孙,不称臣……上始有南伐之意”。
  按说契丹国的部队,骨干是职业化的常备军,主体是拿起弓就算数的牧民军,动员速度非常快,耶律德光真要是下了开战的决心,用不了几天大军就能开拔。可这次耶律德光发怒以后却拖了很长时间,不光没有表现出来不满,当年他还曾反复派使者到晋国,吊唁去世的石敬瑭,祝贺石重贵登基,庆祝石重贵过生日……总之,不光一点打仗的意思都没有,对后晋的态度还很亲热。
  为什么呢?难道耶律老二改行吃素了?当然不能够。真实原因是,几年前耶律德光出兵援助石敬瑭,虽然获得了胜利,但胜得实在侥幸。战斗中他见识到了中原军队的强大战斗力,知道这些人不是败在没有战斗力上,而是败在内部不团结,败在指挥官无能,败在援军主帅首鼠两端上。
  如果中原军队有一个强有力的统帅,背后能够获得中央政府坚定的支持,也没有地方势力倒戈帮助契丹人的话,那一仗不是“胜负难料”,而是他耶律德光“必败无疑”。现在既然后晋内部没有分裂,那无论有多大火气,二爷也只能先压住,无论老景那句冰凉邦硬的话砸掉了二爷几颗牙,他也只能先咽到肚子里。
  可耶律二爷的人品到底还是不错的,这口气没忍太久,第二年,机会就来了。后晋方面又出了大汉奸,高级带路党。此人姓杨名光远,官拜后晋平卢节度使,正是当年剁了张敬达脑袋投降契丹的那位好汉,这次他投靠契丹,也是因为他跟后晋朝廷之间闹了矛盾。
  矛盾起因其实就是为了三百匹马,这批战马是当初石敬瑭在世的时候借给杨光远的,石敬瑭去世后,景延广向老杨要这批战马。虽然战马属于战略物资,可老杨既然当着一镇节度使,三百匹这个数对他来说应该不算太大,还了也就还了,可老杨的精神世界大概跟凡人有所不同,不知怎么的就从这件事上推断出朝廷“是疑我也”,立即让在外地担任刺史的儿子逃回去找他。
  后晋方面觉得这个误会很好笑、很无聊,为了安他的心,赶紧派人又赏东西又封官,希望能够消除误会。
  可老杨却觉得朝廷方面的种种举动是怕了他,认为凭这个机会自己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高官走向更高的官,于是向耶律德光汇报说后晋“境内大饥,公私交困”,只要契丹国发兵进攻,那就一定“一举可得”。
  有了这个大内鬼,耶律德光认为自己收拾后晋的把握应该比较大了,可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南下灭晋终归是场大仗,再怎么容易打,杀敌三千也要自损八百。
  耶律德光当年吃过大亏,因为忠于自己的腹心部实力受损,让老娘边缘化过好几年,这时候记忆犹新,只要有可能,他还是不愿意动用自己的嫡系跟后晋硬碰。为此,他又拿出了一张牌,就是辽国南京留守赵延寿。他从新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中调集了五万大军,让赵延寿担任主将。
  为了让小赵能往死里给自己卖命,耶律德光干脆忽悠小赵说:“等以后灭了晋国,我让你当皇帝。”
  怕小赵不信,还让他穿上黄袍去检阅汉人部队,当着所有汉人部队的面儿说:“瞧见没有,这个是你们的皇上,以后乖乖听他话。”
  小赵的皇帝梦是从他老爹那里继承过来的,做了两辈子了,眼看机会就在眼前,当然打开套间,把吃奶的力气都卖给了耶律德光。
  会同七年(公元944年)年初,耶律德光大举诸路兵马,命手下铁杆大汉奸赵延寿率五万汉军为前部先锋,自己亲率十万大军为后应,另遣自己的五叔耶律安端率军越过雁门关攻击山西以为策应,准备一举灭亡后晋,吞并中原,完成自己的爹传给自己的那个中原皇帝梦。
  后晋方面既然向契丹皇帝扔了硬话,多少对契丹有点戒备。但毕竟没人料到耶律德光的志向如此远大,总觉得他就算有再大的气,估计在边境上闹腾闹腾,找找场子也就得了。没想到人家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使这么大的身段。刚一上来后晋连吃败仗,东边前线上储存军粮的重镇贝州都丢了,西北的代州也被耶律安端拿下。为了实现皇帝梦格外卖力的赵延寿更是打了鸡血一样马不停蹄一路南下,夺取了南乐,兵锋已经进入现在的河南境内。
  眼看对手攻势如此凌厉,石重贵吓得赶紧派使者找耶律德光求和,商量能不能投降输一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