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黑洞

第15章


你的意思我会马上转告老板。”
  “现在手头还有一宗大买卖要做.我先去南方一趟。过几日,返回东北时,顺道就把货给带回去。老哥能在老板面前通融一下,暂时不要把货给了别人。”
  “这个好办,不过得按老办法,老弟要信得过我这个朋友,最好是先押下一笔钱,就算定金吧。我在老板面前也好说话。”孔敬文显然有些无奈的样子。
  “当然可以。”说着,程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皮夹子,数了50张一百元的钞票塞到孔敬文手里,面露难色地说:“出来的匆忙,带的钱不多。这5000元就算定金。几天后,我带钱来毫州找你。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看行吗?”
  “行,行”。孔敬文一手捏着钞票连忙应承了下来。
  酒足饭饱后,程立向孔敬文要了联系地址,就分手了。
  五天后的中午,仍是在“四季香”饭馆,还是那间雅座,也同是那三个人,同是那次排的座次,可这次却是程立掏的腰包,算是对上次的回请。
  程立先开了口。“南方的生意一做完。我就赶着来,你老板手上的货有多少,我就要多少。”
  “听老板说,可能有18万。”
  哪就18万吧。最好是今晚就成交。这么多钱带在身上,我一个人总觉得不踏实。”
  “痛快,我就喜欢办事痛快利落。那就定在今晚上成交。地点就在五马镇东一公里的公路旁。到时,我带老板去那里找你。”
  吃完饭,孔敬文带着那女人先行离开饭馆,
  晚六点,正是黄昏时,天上下起渐渐沥沥的春雨,烟雨笼罩着田野。程立手提密箱乘出租车按时赶到约会地点。
  孔敬文带着两个中年男子已先期到达约会的地点。
  见到程立,孔敬文赶忙迎了过去,笑着说:“为了安全考虑,老板临时改变了交货的地点。你跟我们走吧。”
  程立真想臭骂孔敬文一顿,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见不到老板,这宗生意就白搭。
  程立和孔敬文等人上了停在路旁的一辆面包车,车子一路颠簸着开进了毫州市区。面包车在毫州城里转了两圈后,在涡河大桥边突然停了下来。
  程立下车后,随着孔敬文顺着涡河岸步行了约50O米,在一个茅草屋前停了下来。程立环顾四周,茅屋的前边200米处就是闹市区,背后就是涡河,附近有一个臭水坑。这里确实是一处隐蔽的最佳地点。
  不一会儿,从茅草屋里走出来一男一女。孔敬文赶忙迎上去对程立介绍说:“这位就是老板李先启,这位就是老板娘王素云。”
  李先启握住程立伸出的手说:“你的事,老孔都跟我说了,我们也是朋友了。做生意就得靠朋友。”边说边把程立往屋里让。
  程立稍有迟疑,毕竟自己只是孤身一人,势单力薄,万一有啥闪失,不但巨款全失,说不定性命难保。他在屋外边应付着,脚步却有些蜘躅不前。正在这时,在不远处猛然响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李先启连忙附和:“好事临门,有人给放鞭炮,祝我们生意成功。”听到鞭炮声,程立迈腿就跨进屋里。
  屋里除了一张破饭桌,别无家什,显然此处长期无人居住。李先启先是一番客套,然后一阵寒喧,就是不提交货的事。
  程立右手紧紧握着密码箱的手柄,如坐针毡。这种场面,他不由得有些紧张。老板只字不提交货的事,难道其中有诈不成。
  程立来了个开门见山。“李老板手中的货,我们很有兴趣,这次我已把现金都带来了,我们双方还是言归正传吧。”
  李先启不紧不慢地说:“不要着急,我们初次见面,有很多话要谈。货早已为你准备好了。”话语软中透硬,—一盘问起程立的来龙去脉。
  程立也不慌不忙地小心—一作答。
  站在一旁的老板娘王素云心里有点熬不住,着急起来:“换就换了吧,夜长梦多。别让到嘴的肥肉又飞了。”
  王素云的抢白,李先启再也没有兴趣绕圈于了,径直从室内抬出来一个大纸箱。摆在程立的面前。“数数吧”。
  大纸箱里装着的是一些皮鞋盒子。程立打开上面的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50元和100元面额的假币。“李老板的买卖,我信得过。”程立从密码箱里拿出几叠钞票递给李先启:“这是9万元,你先数数。”
  李先启接过现钞连忙说:“不用数了。错不了。”把钱装进自己的皮箱里,起身就朝外走。
  左腿刚迈出门槛,李先启全身不由得僵住了,皮箱从右手上缓缓地掉下来。茅草屋四周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警察。
  这时,站在屋内的孔敬文顿时醒悟过来,从怀中抽出一把尖刀,朝程立猛扑过来。程立早有防备,一个侧身,孔敬文扑了一个狗吃屎。程立掏出手铐,麻利地给孔敬文戴上了背铐。
  民警迅速打扫现场,抓获贩假币分子5人,收缴假币18万元。至此,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场战斗的圆满胜利,程立功不可没。程立真名叫孙建军,毫州市公安局治安民警大队队长。
  4月初,在毫州市的双沟、五马、十八里、十九里等地相继发现了假币。市公安局汇总收缴的假币后发现这些假币的印刷质量较高,肉眼难以识别,票面的号码重复较多。断定这是一批出自海外黑社会分子之手伪造的机制版假人民币。这些假币同时在毫州的不同地方出现,可以认定,这是一个犯罪团伙所为。于是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侦破小组实施侦破。干警们通过大量工作,不久,掌握到一条重要线索:最近犯罪分子又从广东黑市购回大量的假币,正准备投放市场。为了尽快侦破此案,肃清假币,侦破组决定选派青年民警孙建军化名程立打入贩假集团中去。于是才有了前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孙建军首先选择孔敬文作为案情的爆破点,就抓住了孔贪婪的本性。孔已是SO多岁的中年人,仍不安分守己,花心不改,与本镇的一个离婚妇女长年姘居。他所称善交知已,其实只是为了开拓财路。只要谁给他一块骨头,他都会引为知己。在百货大楼,孙建军小施计谋,孔敬文就上了钩。通过孔敬文,孙建军一步步摸进了贩假集团内幕。
  首犯李先启老奸巨猾,深藏不露。每次,都是他亲自到东南沿海一带的“地下黑市”以1比10的比例购进假币,带回毫州,然后以1比5或1比4的比例批发给孔敬文等贩子投放市场。李先启成了一个十足的批发商。通过转手批发,牟取暴利。李先启的买卖当然不能同北京的马玉民同日而语。马玉民所操纵的买卖都颇具规模,而李先启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二级批发站”。但有一点相似的是,两个人都掌管一个人员不等、规模不一的假币营销网络,就像一个毒蜘蛛一样,通过长长的毒须把毒汁伸向金融流通领域,都是一群十恶不赦的恶魔。以往少量的批发生意,李先启决不会与陌生的“客户”直接发生联系,都是通过孔敬文等人中间联络穿梭。这次,当孙建军提出要以1比5的比例收购ZO万元货时,李先启得意忘形,亲自出马,终于栽进了圈套。
  在孙建军接近孔敬文后,提出要去南方谈生意,只是一个缓兵之计。一方面稳住贩假集团,避免假币的流失,另一方面专案组利用这一机会彻底调查了孔敬文及其周围的人,但都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和贩假集团的窝点。几天后,孙建军再次与孔敬文接头,用巨款实施引蛇出洞。狡猾的李先启却突然改变事先约定的交货地点和时间,专案组不得不改变原计划,实施第二套方案。当孙建军在茅草屋外犹豫的时候,不远处响起了鞭炮声,这是孙建军的战友给他发出的实施第二套方案的信号。由于组织的严密,终于彻底摧毁了盘踞在毫州市的这个假币“批发站”。
  ◎“人民币”感染病毒
  ●告急:假币瘟疫急剧蔓延
  世界上没有比金钱更具有诱惑力来吸引人们去为此挺而走险,乃至以身试法了。自古以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古训,深深地刺激着利欲熏心者的神经,造伪的最初动机恐怕是造伪者对“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遗训的最深刻的理解。在中国大地上,有真的诞生,就有假的冒出。真真假假相生相克成为初级阶段经济的一大奇观。大到假汽车,小到假尿布,各种各样假商品比比皆是,随手就可拈来。
  假货已潜入到商品经济的海洋,五颜六色。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购货时时处处小心,处处提防,以免遭受假货的坑害。可越是这样,有时还是一不小心,就被假冒坑了一把。只得叫苦不迭。假钞的加入i使假货市场已无所不有,无时不在。中国的百姓生活本已很累,加上假货、假钞的坑害更是苦不堪言。人们不禁怀疑这世界还有什么不会假呢?良心会假,爱情会假,人类的肉体也会假吗?问苍天,问大地,谁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回答呢?
  造假者只为钱,这个道理妇孺皆知。同样造假钱也是为了钱。从假货转换现钞,中间还需要许多关卡险隘。把假钞转换成真币,这过程就简单得多,风险也小得多,这恐怕就是造假币者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从八十年代初期境内外不法分子联手贩假到八十年代后期,国内不法分子另起炉灶,自立门户。也不过经历了短短的三四年。又过了一二年,在中国大陆的造伪活动已是遍地开花,来势凶猛异常,并呈现出一浪高过一浪的势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