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册

第73章


人们看见了,说:多好。
  后来,一天一天的,人们见春才身上穿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的,又见这女子在豆腐坊里什么活都干,里里外外地忙活,实在是春才最好的帮手。人们也就信了。—个个都说:春才真是掉福窝里了。也有人说,许是上天可怜他,派了个“青蛙公主”搭救他来了。人们都说惠惠的好话。
  惠惠每天傍晚时,都要回村一趟,给春才娘洗脚、捏脚、掏耳朵。人们想不到她还会这手艺,都说,惠惠真孝顺呢。
  春才豆腐坊的生意也越来越火了。四乡的人有很多是来看新媳妇的,捎带着就把豆腐买了。人们都知道这女子是自己跑来的,都想来看看她长得什么样。惠惠呢,也不怕人看。人们看了,私下说:这么好的姑娘,嫁一个……不亏么?
  春才娘也一直操着春才的心呢。三个月后,春才娘把春才和惠惠叫到家里,对两人说:也这么长时间了,要是没有啥,就把事办了吧?
  春才不吭。
  春才娘问:惠惠,你说呢?
  惠惠说:只要才哥不嫌我,我当然愿意了。也别铺张,领个证就行。
  春才娘听了很满意,说,那我找人看个好儿,秋后就办吧。这么好的媳妇,也不能太省了,钱该花也得花。你说呢,才?
  春才说:我听娘的。
  春才娘又说:惠惠,你只怕得回去开个证明吧?
  惠惠说:娘,证明啥时开都行,不急。
  就此,春才娘专门去了一趟尚书李,请人给看了好儿,日子定在了阴历八月初七。
  可是,在夏天将要过去的时候,很平常的一个日子,惠惠不见了……
  后来,人们回忆说,一早,国胜家的女儿素梅喊惠惠一块进城,说是要扯块布料做衣服。惠惠开初还不愿去。素梅说,去吧,嫂,去吧。惠惠回头看了看春才,春才也说:去吧,你也该买几件衣裳了。惠惠就跟着素梅一块去了。临走时,惠惠还说:二奎家要十斤豆腐,钱在抽屉里呢。春才说:知道了。
  一直到黄昏时分,素梅一个人回来了。她说,两人在商场里走散了……到了这时候,人们才怀疑,惠惠是不是跑了?
  人们算了,惠惠在无梁一共待了一百零一天。如果她真的跑了,那她就太有心计了。那是一百天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在人前走来走去,怎么就没看出来呢?要真是个骗子,一个女子,她也太能藏了。当晚,一村人闹嚷嚷的,老姑父觉得心里有愧,老姑父敲了钟,要动员全村人去找。这时候,春才从一个黑影里走出来。春才说:不用找了。
  这话说得很含糊,至于究竟什么原因,就没人知道了。有人说:不会吧?惠惠不是这样的人。人们就追着素梅问东问西,素梅说,两人分手时,她还说,要是走散了,就在灯塔处等着。人们又问:你等了么?素梅说:等了。我一直等到天黑。人们乱哄哄地说,看看,看看,你傻呀,她她她,早跑得没影儿了!有的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她不是河北的么?找她去!有的说:河北?河北啥地方?
  这一问,把所有的人都问住了。可不,河北地界大了。
  到了这时候,人们才知道,惠惠带走了所有的钱。惠惠之所以待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摸清春才放钱的地方,春才磨了这么多年的豆腐,他的钱都在—个地方放着。现在,豆腐坊就剩下五块钱了。那五块钱在抽屉里放着。
  素梅百口莫辩,突然说:她的提包还在呢。
  等人们跑去时,春才豆腐坊的门关着。那惠惠的提包春才早已打开看了,包里装的是一包草纸。看来,这的确是—个圈套!
  一村人的眼,都让老鹰给叼了!你说这有多沮丧。老姑父骑上车要去镇上的派出所报案去,被春才拦住了。春才说:不怪人家。
  不久,豆腐坊门前挂出了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无论亲疏,概不赊账。
  此后,在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光里,春才一直在磨豆腐。
  再后来,当我再一次回到村里,见到春才的时候,他已完全变了模样,成了满脸皱纹的小老头了。
  这时候,春才娘已下世了。名义上,他现在是跟他弟弟、弟媳和侄儿们一起生活。
  前些年,听说他的豆腐坊扩建了,在镇上占了好大一块地。豆腐坊也不仅仅是磨豆腐了,他进了一套生产腐竹的机器,在镇上办了一个的工厂,生产腐竹、千张之类的豆制品,曾经非常红火。有一段时间,就靠着那个工厂,他给弟弟家盖起了三层楼的房子。那房子里外都贴了瓷片,屋子里冰箱、沙发一应俱全……院子里还种了花。
  可不知为什么,他又重新退回到村里来了。我是在村头那间旧作坊里见到春才的。他已成了一个小老头了,脸色蜡黄,手指也黄,那是烟熏出来的。春才过去不抽烟,现在也抽上了。他的目光里像是掺了一种什么东西,一种我说不清楚的东西,像是有一点斜视,眼角里有一个极亮的点。看见我的时候,他先开的口,他说:回来了,吸支烟。说着把烟递过来,我有些惊讶地接过了他的烟,而后问:生意不错?他淡淡地说:凑合。
  时光是可以改造人的,人真是会变的。这一次,春才主动告诉我说,当年,他在镇上办豆制品加工厂的时候,最初生意还行。后来,周围一下子办起了七个豆制品加工厂,七家挤他一家,他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就败下来了。如今,他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我问他为什么,他愤愤地说:他们全都造假!真的反而没人要了。他们还到处打广告,包装也好。接着,又很商业地说:他们是贴牌,我斗不过他们。
  接着,他说了一个商标的名字,我噢了一声,说:这牌子挺响的,到处做广告。
  他说:假的。都是找印刷厂印的。只要花钱,啥都可以印。
  接着,他有些悲伤地说:再好的东西,不掺假,没人要。我的好东西卖不出去,没人要。而后,他又说:你看这腐竹,多好的腐竹,没人要。城里人就认假,吃骗,假了才有人要。真正磨出来的好腐竹,都有些发暗,是暗黄。可城里人偏喜欢黄亮亮的,那都是上了色、掺了添加剂,抹了一层蜡的。
  我惊讶地问:还上蜡?
  他鄙夷地说:上。镇上那些厂子,每一家都上,不上没人要。
  我问:你怎么知道他们都上蜡?
  他突然笑了。很多年了,我还没见他笑过,他嘴撇了一下,笑着说:你知道吧,老八失业了。
  我迟疑着,我实在想不起了:老八?你说的老八?
  他说:老八,你都不记得了?
  经他提醒,我终于想起来了,早年邻村里有一个卖老鼠药的,人称老八,常年在集镇上铺一块红布,摆摊卖老鼠药。他的老鼠药名叫“八步断肠散”。但据我所知,曾有两个“老八”,一个是卖老鼠药的,一个是我老师的绰号,我不知他说的是哪一个。
  他说:不是回城的老杜……就是镇上那卖老鼠药的。
  他说:我去看过,他们的厂子,我一家家都看过。他们当然不会说自己造假,可镇上的那些豆腐坊里没有老鼠。
  他说得很含糊,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他说:老八虽说卖了一辈子老鼠药,可他并不懂老鼠。起码没有我懂。早些年,我跟老鼠说过话。夜里,子时,老鼠从洞里钻出来,爬到我的床头上……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身上有点冷。他说:他们的豆腐坊里没有老鼠。
  他说得太简约、跳跃,不知“他们”指的是准。他说:老鼠是最聪明的。
  春才的头发已全白了。白了头发的春才成了一个很健谈的人。他坐在那里,目光望着远处,不停地说着话。
  如今,春才仍开着一个很小的豆腐坊,只有一盘磨。
  春才每年都要还债,还他当年在镇上开豆制品加工厂欠下的债务。他的豆腐坊虽小,生意还行,周围村里人仍然吃他做的豆腐。因为人们知道,他的豆制品不掺假。镇上的那些假货,那些鲜亮的东西,都一车一车地卖到外地去了。
  这么说,当他活到了接近晚年的时候,他的人生仍停留在原点上。
  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失败者。
  因为他诚实。
  我告诉你,直到今天,我手里仍然握有老姑父在一些年份里,为推销春才的豆制品,写给我的七张“白条儿”。每张“白条儿”的第一句都是:见字如面。
  第十一章
  你走过鬼门关么?
  你真正面对过死亡的威胁么?
  坦白地说,我是面对过的,也就是一刹那间,什么都不知道了……没有想,是来不及想什么。后来我曾无数次地回忆过面对死亡时的感觉,感觉是没有感觉。实话说,那一刻,我愣住了,就见对面一辆大卡车迎面冲过来……愣了一秒钟的时间,大约就一秒钟,只听见咚的一声巨响,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满脸是血,一身的碎玻璃,一身的痛……这时候,我才有感觉了。我的感觉是:哦,还活着。
  那时候,我慢慢地从车里爬出来,站在301国道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血人!
  你喝过自己的血么?
  我喝过,有点成。稍成。
  后来,当我被送上手术台的时候,我仍然迷迷瞪瞪的,我怎么就出了车祸呢?
  我记得我听到骆驼跳楼的消息后,原本是想尽快找一个出口,先下高速公路,而后调头往南。不管怎么说,我们一起共过患难……可我调头之后,转过301国道,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就看见一辆装满货物的大卡车,轰轰隆隆地,迎面向我冲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