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

第24章


5.
录那段“说给十年后”的片子时,发现有大半人触不得的泪点就是爸妈。
有人咬牙说,即使不被爸妈理解,也必须跨出这一步;有人已经释然,能陪在他俩身边,接受一份安稳工作也不错;有人依然挣扎,进退两难。
以前看电视,记得蔡康永有一次哭了,是说到父亲:“往往我们能证明自己的时候,他们却没机会看见了。”或许,就算内心足够坚强,动力十足,我们最不能跨过去的,不是爸妈,而是时间这道坎吧。
但有时,我又会想,即使我们提前成功,他们也看见了,其实并不一定和我们一样激动吧?成为再伟大的人,在他们看来你永远是他们的孩子,只是——希望你健康快乐,做一桌子的菜等着你回家。
原来我们之间不需要说服。
后记
这些天终于有机会坐在温暖的家里打字,休养喉咙,零星记下一些采访的故事。因为只是无底线地聊天,所以没有笔记,没有录音,没有全程录像,需要的是倾听。唯独真正听进心里的东西,才能在以后写出所谓“走心”的故事。
辞职后做这个访问,四处奔波,每一站结束就回家。丢一堆“衣冠冢”在客厅,洗衣机里的翻滚声令人觉得幸福。
还在工作的时候,我告诉我妈:“别老是省钱,我现在一个月赚那么多,可以养你,我不要你老照顾我,我都已经那么大一个人了,也在外面独立生活了五年。”可她还是天天挤公交上班,早起晚归,周末、节假日还加班想多赚钱,在家里就做饭做家务,还练就了一身“轻功”,趁我上厕所不注意,跑到我房间一秒钟叠好被子。
她说:“我习惯了忙,习惯了照顾你。”在那一瞬间,我发现这份工作除了父母的安心、别人眼里的赞许外,并没有在我内心扎根下某种脚踏实地的价值。我所想实现的青春,和这一种生活具有差异。我想脚踏实地做一件事,哪怕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能任性做的决定。
妈妈极力反对,爸爸只是说了一句话:“你要辞职,是你做的决定,没人拦着。”在似乎没有得到他们支持的情况下,我背起小包,带着单反、三脚架和淘宝上半价促销时入手的凑合着用的单反话筒出发了。
在上海采访的时候,每天很晚才回家,有时想到,反正第二天不用上班,不赶时间,干脆走路回家,一路可以想很多事。
到家时他们已经睡下,爸爸照例在厕所留盏小灯,怕太黑我撞到桌子。拧开灯,看见桌上两张32G的SD卡。
去第二站重庆时,临走前,爸爸凌晨来敲门:“明天走是吗?记得拿SD卡。”
原来他是支持我的,比我想得还周到。
访问一个多月后,妈妈似乎接受了我要“做自己的项目,前路茫茫,只求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事”的决定,常常上网看有没有“让作家未来不饿肚子”的道路,有时让我哭笑不得,但觉得她很可爱。她说:“有个叫郭敬明的,你要不要走走他的路线?”
离职四处采访一个月,走了四座城市。下一站是北京,我爸试探着问我:“上回你去北京是出差,机票来回四千多,住五星级大酒店;这次挑最便宜的航班,青旅的钱都想省着,睡朋友沙发。”我笑着说:“交通工具都差不多。青旅没你想得那么脏乱,还能遇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睡朋友那儿也好,算患难之交,以后感情更深。”
这问题,在当初我妈和我几乎决裂时,我已经想好。吃泡饭啃萝卜干和米其林三星一样,管饱就行。
在意义上,因为是自己有许多问题,所以完全看作是为自己而进行的一次聊天,或者经过修饰地说,人心之旅。
我想知道在镁光灯以外的地方,为什么会有同龄人选择沉默而脚踏实地生活?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他们?他们会有骚动吗?他们也会有最绝望的时候吗?他们在怀疑自己时怎么做的?除了那些我们知道的、闪闪发亮的存在,有没有其他黯淡却是另一个人充满热情的选择?世界那么大,人不能活在自己的猜测里。
这一次的采访,谢谢所有想分享故事的来信,谢谢买书支持这个项目的同学们,更谢谢不理解我、不被我说服但总支持我的爸爸妈妈。
与勇气无关
1.
“哇!我好羡慕他的人生!”A拉着B去看那个人的微博。
“切,有什么了不起的,比他厉害、过得比他精彩的人多了!”B酸酸地说。
“也是哦……这样说来,其实我欣赏的是他的勇气啦!”A继续眼睛发亮地说。
“你想多了。换作你是他,你也能做到的。”B继续浇冷水。
生活里,总有那么个犀利的朋友B,他们不轻易动心,毁坏一切偶像崇拜,话语酸楚。
其实,往往是毒舌才能吐出最概括性的正能量,让你一点就醒啊!
2.
就从上面这段常见的对话入手。
A崇拜在镁光灯下的公众人物,鄙视起了自己的生活。B及时把A拉回现实中:没有人值得如此仰视啊!多的是你所不知道的大神!
木心说:“崇拜来源于误解。”道理就是这样,尤其在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我们以为某个人的经历独一无二,神之又神,其实在那一个圈子里多的是这样的人、这一类的精彩故事。
A意识到的确不值得那么崇拜,倒显得自己见识短。世界之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武林之内谁也不敢称自己为第一。一秒钟自我剖析后,总结道:“其实羡慕的不是这个人本身,也不是那种人生经历,而是他所拥有的勇气啊!”
这时候B短短一句“换作你是他,你也能做到的”,其实正能量源源不断。改作接地气的温暖说法便是:所有的决定,其实和勇气无关,只不过是做了一件你认为正确的事罢了。
“交换梦想”第二个月速写笔记的主题,就是上面的这一句话。
上海、重庆、成都、武汉、北京,两个月,五座城市,七十五个人。
这一个采访项目的对象,我只选择那些在我看来是脚踏实地过自己生活的同龄人。有人默默休学,有人默默背包旅行,有人默默生孩子,有人默默朝九晚五,有人默默坚守实验室……面对面的时候,只是以一种淡淡的口气说着自己的故事,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在镁光灯照不到的地方,那些隐匿的别样精彩的存在,让“勇气”的概念被颠覆了。
3.
连续采访两个月后,恰好回上海休整,接受了上海财经大学的讲座邀请。紧张了好多天,最后还是轻装上阵——没有稿子,没有PPT,说的是采访中遇到的事和有趣的人,算不上讲座,所以平时怎样,演讲时也怎样,乐呵呵当作去玩。
两个小时结束,收到三大束花。于是相约去吃宵夜庆祝没搞砸,朋友还带来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大学在读。一听她以前在P1街拍和ChinaJoy当模特,我好奇心四起,噼里啪啦问了一箩筐问题。
她忆起那段经历,只淡淡地说:“我不想再被拍,像商品一样,我想学摄影。”
分别前她告诉我,今天上午她休学了,还没和任何同学朋友说。我惊讶地问:“那么大的决定!休学后要做什么?”她依然淡定地说:“要去学那些想学的东西。”
勇气,原来可以那么风平浪静。它不仅仅属于壮烈的瀑布,也流淌在平静的无名小溪里。
4.
采访中,我遇见的三个农村出来念大学的女孩刷新了“勇气”这个词。
山楂来自东北的农村,来到北京念大学。她身材高挑,于是打工做礼仪,更有机会当上了模特。我们深夜在南锣鼓巷见面,因为此前彼此时间一直对不上,而第二天她就要回老家了。
她出学校的时候忘了带钱包,打电话来,尴尬地坐在出租车上等我解救。一整晚她都在想办法还钱:“我是东北人,而且你难得来北京,怎么可以让你请客!”“和男朋友出去我也自己付钱。”“同学还在上课,今晚赶不来送钱,我淘宝给你!”
她爸妈在农村日复一日地做豆干卖钱,家里还有其他的孩子,虽然生活没那么拮据,可也并不宽裕。所以山楂回忆起大学生活,有些遗憾地说:“没有好好读书,都是在社会上打工了。”爸妈给她存了一笔钱,毕业后她就要去美国留学。山楂知道这钱不容易,简直是爸妈用一辈子换来的。
山楂给妈妈看过当模特的照片:“当然是有选择的,太露的照片不会给妈妈看到。”模特圈子不那么单纯,有人提出要包养她,一晚上三万,一个月四十万。一想到这儿,她说:“希望以后生了女孩一定要富养,让她面对这些诱惑的时候没有一秒钟的犹豫。”那时候的山楂面对钱,的确犹豫过,对于来自农村的她,四十万不是小数目,而且她已经决定要出国,四十万是她所需要的。
可山楂最后还是拒绝了,并且退出了模特界。“这笔钱现在看来很大,可是将来会成为我一辈子的阴影,被别人嘲笑和看不起的把柄,不值得。”
留学后她想做一个默默埋首书本的学霸,就把做过模特的这个经历放在回忆里。
Echo也是来自农村。
她告诉我,小时候放牛还被牛踩了一脚。牛爱吃庄稼,被人骂了以后就狡猾了,趁你回头不注意,低头一阵猛吃。她有时候还跑去看猪仔睡觉,觉得好玩。
爸爸妈妈重男轻女,从小宠着弟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