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第38章


 
  同往常一样,她就在这里等着我,而我仍旧是不远千里寻着她,她的眼神不变,我的执着不变。 
  “我觉得这一课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看山看海,拓宽孩子的视野,使他有一个宽阔的胸怀。”母亲的意图在儿子的文章中得到了更为真切的表达:   
  给孩子生活的动力和热情(2)   
  海缄口不语,可在青黑的天色下,青黑的大海前,我的思想也好似被镀上了一层青黑色的膜,它超越了都市的喧嚣,超越了幼稚的思考力,超越了一切不快与对世俗利益的追求,强大起来。 
  这足以使我更深一步品味海,品味她的博大,她的细腻,她的暴戾,她的柔情。 
  细腻的笔法、磅礴的思绪、深切的感悟,品味一个人的文字就像品味这个人,从字里行间往往能读到很多无法言传的东西。 
  不只是海边,对于王岭父母来说,身边就有俯首即是的风景。每到周末,夫妻俩就带着王岭到家附近的公园去“放孩子”,让孩子观察花草的生长,跟昆虫嬉戏,“在草丛中捉到的小虫都会令孩子发出欣喜的笑声”。 
  四岁起每年一次的看海,七八岁时在天安门广场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十岁时登泰山、游孔府。背包旅行的经历填满了长长短短的假期,很多春节都是三十刚过,大年初一一家三口就打点好行装上路了,正像王红说的那样:“衣服可以不买,家俱可以不换,但是孩子旅游的钱必须有,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内心的东西,这样的付出我们感觉太值了。” 
  “大志者要有大胸怀”,这是夫妻俩的共识,“现在很多家长用各种补习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很盲目地去学一些东西,认为孩子学会了什么东西是最主要的,不了解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其实有些东西孩子长大之后再学都是来得及的,但是品格上的深层次的东西如果小时候没培养好,再补就很麻烦了。” 
  通过旅游,让孩子走入社会 
  每个人的一生都经历着来自自然、走入社会、最终回归自然的过程,既然我们生来就无法回避走入社会这样一个事实,那么就让我们的孩子尽早去了解社会吧,而旅游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暂时脱离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转而去体验各种社会环境的好办法。 
  “我们觉得其实旅游的过程也是让孩子走入社会的过程,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坐火车到哈尔滨去看冰灯。火车就是社会的一角,在火车上,孩子接触到周围的各种人,也融入到里面去了。”“还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去关门山,正好遇到一队大学生,住在一个农民家,孩子跟这些大学生在一起,我们觉得他从小接触的事物很宽泛,对孩子的成长、思维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 
  育才学校校刊《优才摇篮》第3期上曾经刊登了王岭初中时代的一篇文章《一枚指北针》,文中讲述了旅途中他与一位香港老妇人的一次偶遇: 
  1994年,那是一个冬天,我和爸爸来到五岳独尊的泰山。当我们在十八盘奋力向岱顶攀登时,我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位身穿大红羽绒服,肩背牛皮包,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倚着护栏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快步跑上去,随手把玩耍着的拐杖递给了她,她会意一笑,拄着拐杖跟着我登上去,我看到她胸前的卡片上清晰地印着几个字:“新界老年妇女旅游团”。 
  那天的携手登山和第二天早上的并肩观日使这位香港老妇人对王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之后,在济南火车站的的站台上他们又一次相遇了,老妇人送给王岭一枚指北针――银色的不锈钢外壳,黑色底盘,淡绿色夜明指针,样子很精致。 
  如今,我仍时常把玩这枚指北针,争取早日读懂它的每一道刻度来诠释指北的语言。那微微颤动着的指针彷佛告诉我:香港就在祖国的南海边,祖国就是一个强大无比的磁场,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海外游子的心…… 
  无论漂泊了多少年,归期已不再遥远。读懂它的日子是1997年7月1日。就把这指北针放在这儿,因为,它的家在这里,在脚下。 
  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三年前旅途中的那次偶遇与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相交,于是思想的火花在这个青年的心中迸发了。 
  1999年4月,读高中二年级的王岭参加了由日本神奈川县中日友好协会主办的日本见学活动。短短一周的时间,见学团队穿梭在东京、横滨这两个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让这个中国青年思绪万千:   
  给孩子生活的动力和热情(3)   
  有人说:到横滨不去镰仓就不算到过横滨,这话不假。建于1252年的镰仓大佛由青铜铸造,高13.35米,重121吨,被日本人誉为国宝……我忽然觉得这与我从前在洛阳龙门石窟看到的卢舍那大佛是那样的相似,或者说此时的我与站在许许多多中国的文物古迹前有着相近的感觉。也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大和民族正是广泛地吸取了外国的文化精髓才孕育出了今天有独特魅力的日本文化吧。怪不得问日本人想去哪里的时候,很多人毫不犹豫地说:中国敦煌。 
  告别了横滨港,见学团队坐上开往东京的新干线列车,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速度为旅途带来了便利,但王岭又在想些什么呢? 
  这在时间上无疑是一种让人心动的选择,但是事实上,这也使从车上观赏风景不再成为可能,让人几乎无法接受失去生活余俗的那份苍白的高效。但日本的社会还是接受了新干线,如此便利的工具毕竟是符合现代人高速的生活节奏的,我想,中国,有一天也一定会拥有自己的新干线。 
  夜风习习,站在霓虹闪烁的东京街头,一个中国青年的心声在空中回荡: 
  人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这个地价奇贵、物价奇高的城市,这个高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自豪的城市。然而我却深深地知道:这里现在不是,今后也将不会是我的家,我与这个城市并不那么调和。她也许会暂时接纳我,但她不会永远包容我。我愿意来这片海岸冲浪,绝不是因为她的沙滩美丽,而是要在她的浪头里学会搏击,把握住自己的方向,不迷惘,不彷徨,等待,等待一个为我所深爱的土地大显身手的年代…… 
  人的思想在不停地行走中一步步升华,旅途中的某些人、某些事都为旅人提供了不断思索的素材,生命由此变得真实而生动。 
  赏识人、包容人、关心人 
  “有人问,胸怀宽阔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这样孩子就会赏识别人、包容别人、关心别人。”王红继续说道。 
  “所谓赏识人,就是多看别人身上的优点,有哪些是值得自己学的,取长补短,而不是看别人的毛病。他很小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跑50米可快了,王岭回家来就弄个尺子,量好50米,我就陪他天天练。他觉得自己哪方面比别人差就向别人学习。”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直到现在,每到一个新环境,王岭总会跟母亲提到这个环境中最优秀的人是谁,优秀在哪,自己跟人家比差在哪,“他很少说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在不断地向更高标准看齐的过程中,自身也逐步得到了提升。 
  有一件事让王红至今念念不忘。在育才中学,每年的初二下学期都要进行分流考试,也就是决定哪些学生直升育才高中,哪些学生去参加中考。这是一个残酷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同时也历练着每一个孩子。当时,王岭所在的班上有个女生,平时学习一直处于中游水平,但在分流考试时没有发挥好,老师在公布名单之前要找每一个分流出去的学生谈话,其中就有这个学生。“当时她正在为班里做板报参加年级比赛,但她回来之后还是把板报工工整整地写完了,参加年级比赛的时候拿了二等奖。”这件事让王岭和母亲都非常感动,作为班长,王岭把这件事写成广播稿件送到了学校广播站,“她是一个胜利者,她经受住了挫折,战胜了失败,她一定会成功。”一时间全校震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有这样好的承受能力,太可贵了,像这样的事在王岭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母亲说。 
  能够包容人,特别是包容别人的错误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有一次临近考试的时候,他的一本很重要的复习书不见了,但是考完之后这本书又神奇地回来了,他说他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被其他同学拿走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去问问这个同学为什么这么做,他居然说‘我没去问,要是问了今后他在班里怎么呆,不能去问’。”王红说儿子的有些做法让她这个当妈妈的都很信服。   
  给孩子生活的动力和热情(4)   
  “另外,王岭特别知道体贴和关心别人。”王红讲起了几件儿子小时候的事。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王岭的一篇作文获奖了,被通知去北京领奖。母亲给他带了二十七块钱路上零花,但他只用了三块七,剩下的钱给老师、父亲、母亲、奶奶、姥姥各买了一份小礼物。回来之后,老师拉着王红问:“你那儿子怎么培养的,到外边连瓶汽水都不买。”母亲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儿子心里装着亲人。 
  有一次,正赶上寒假全家出去旅游,王岭听说沈阳要下雪,就跟母亲说:“妈,早点回去吧,咱们得扫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