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41章


张居正郑重向吏部指出,此官职,本是冗职,不仅不应推补,而且应该裁革。
  明人对冗官深恶痛绝,吴国华说,最能扼制民声,又夺走民众生存之本的就是那些闲杂官员。多一冗官,就多一民贼。
  张居正也深切体会到冗官对国家社会的危害,如今考成法已推行八年,政治相对清明,是时候裁减冗官了。张居正借此事向吏部下令,清查各省添设官员情况,核实上报,以备裁革,由是,全国掀起精简机构、裁革冗官运动。
  北京各部院冗官,主事以下的,合并兼管,差不多已经调整完毕。不久,又裁直隶(今北京)、应天(今江苏南京)、凤阳(今江西凤阳)、浙江、福建、江西、陕西、郧阳(今湖北十堰)、南赣(古巡抚名)、贵州等地府、州、县官职,总共一百六十余员。
  同年四月,户部尚书张学颜进呈历时数年、耗费数人心力而成的经济巨著《万历会计录》。明史谓“张居正为政,一主综核,其于簿书条例,尤其究心”,正因如此才有这部巨著的诞生。
  明代会计录,大致相当于国库岁出、岁入总表,记录国家富庶期的盛况。会计录重新厘订全国上下各级行政区的收支,规范各边镇的粮饷数额,清点各库供应的数量,重订文武百官俸禄、盐茶钱诸法,以及钞关船料商税等项的收入额度。一来让政府清晰掌握收支状况,二来也让各级行政机构明了应收税额与存留、起运比例。
  编纂《万历会计录》这部划时代巨著相当不易,历经王国光、张学颜两位户部尚书之手。两尚书精明干练,深得首辅倚信,在大时代的齿轮运转之下,被命运选中,投入轰轰烈烈的改革之中。他们都是万历初年,推动国家富庶的幕后功臣。
  经济改革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国防事业不容忽视。兵部尚书方逢时退休致仕,万历皇帝御书“尽忠”二字赐给他。方逢时和王崇古两人,对明朝北方的安宁贡献极大,如今先后退休,将才能臣的年迈衰老本属无可奈何之事,新陈代谢也理所当然。
  蓟辽、宣大为帝国最重要的两大军事重镇,两镇因此隐然对立。张居正知道此非国家之福,他互调两镇长官来冲淡双方的排斥,平息内部摩擦。宣大出身的方逢时退休,张居正用蓟辽总督梁梦龙入主兵部。
  梁梦龙文武双全,是张居正的嫡系门生,张平素非常欣赏他。这一举措,其他朝臣多有腹诽,但举贤不避亲,作为首辅,张居正所做,只是人尽其职而已。蓟辽总督由兵部侍郎吴兑接任,以遵守兵部和边镇互调的原则。
  梁梦龙刚刚执掌本兵,浙江就发生兵变。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裁减东、西二营兵士月饷,引得兵土大闹,首领马文英、刘廷用率人将巡抚吴善言捆绑起来,殴打泄愤。
  梁梦龙得知消息后立刻请示首辅,调遣何人赴浙平定叛乱。
  张居正正色道:“此事得委派一个懂得兵法的人去处理。”
  梁梦龙询问道:“张佳胤怎么样?”
  张居正点头同意,两人立谈数语,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人选。张佳胤此时已内调兵部右侍郎,随即改调浙江巡抚。
  张佳胤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浙江,抵达杭州后,新巡抚先下令废除不合理措施。乱民见此以为可以威胁,反而更加嚣张,在城中放火抢掠,入夜后,火光照满全城。
  以礼相导不奏效,张佳胤便改用兵压,他吩咐游击将军徐景星和东、西二营:“要赎罪,便先把‘乱民’平下来。”
  兵士们痛打吴巡抚后,心绪惶惶,不晓得张巡抚会怎样处治他们。得此消息,兴奋至极,营门一开,刀枪齐举,一共捉了一百五十人,送到巡抚衙门。
  张佳胤下令杀去三分之一,一面要大加奖赏马文英、刘廷用等平乱民的“功臣”。马文英等人高兴地跑来领赏,毫无提防地被徐景星捉住。顷刻间,“民变”、“兵变”完全解决,张佳胤不动声色地镇压下浙江二乱。这是他的谋略成功,也是张居正慧眼识人的成就。
  刚刚平息了东南兵变,宁谧已久的西北草原又生变故。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的春天,寒风尚在塞外逗留的时候,雄才大略的俺答汗驾鹤西归,鞑靼内部爆发激烈的王位之争,这对明蒙关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俺答生前恪守和平条款,约束蒙古诸部,努力维护封贡大局。张居正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特意嘱咐宣大总督根据番文奏请俺答的恤典,厚葬这位雄才大略的俺答,以示明廷天恩。
  无论如何,俺答已死,双方和平稳定的局面能否继续维持?鞑靼的领导权,究竟属于哪一个?会不会再起一次分裂?一经分裂,更易促成土蛮的扩展,对朝廷害多于利。
  一系列疑问顿时涌入首辅脑海中,成为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张相爷又想起三娘子。
  十二年以前,因为俺答对三娘子的迷恋,才有了把汉那吉的投降,有了封贡互市,有了十多年的蒙汉和平。
  况且今日的三娘子又绝非昔日可比,她富于权谋,在老俺答汗在世时,就已“兵权在手,上佐虏王,下抚诸部,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牢牢掌握土默特部的实权,成为当之无愧的实力派“铁娘子”。俺答汗这么一死,她的权势、威望更是炙手可热。
  想当初,吴兑为总督宣大的时候,三娘子入关进贡,吴兑赠她八宝冠、百凤云衣、红骨朵云裙,迷倒了俺答。
  从此之后,在朝廷和蒙古族的交涉中,三娘子便是朝廷的第一号友人。她严格遵守互市条款,始终维护明蒙和平。凡有违犯蒙汉友好条约者一律严惩不贷。
  饮水思源,三娘子是一根绳索,有三娘子在便可以约束俺答,约束鞑靼,从而约束整个蒙古族。
  张居正以大政治家的智慧清楚地觉察到:嗣封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加剧蒙古内部的分裂和斗争,明蒙十年来和平交往的大好局势将会毁于一旦。
  按照蒙古风俗,部落首领应该由嫡长子承袭;明朝的封贡制度也规定,新顺义王应由部落首领继承。
  俺答初死,支持当年那位一气之下投奔明营的俺答嫡长孙把汉那吉的念头划过张首辅脑海。观望少许,他发现把汗那吉的威望不够,实力不足,便吩咐大同巡抚贾应元等人,在众情惶惑之时一定要静以待之,随机应变。先了解其余候补者的基本情况,好语抚慰各部部长,等其中胜者继立成为铁定的事实后,再给与强烈支持。
  最后,长子黄台吉继立的大势已定,明廷决议支持黄台吉,当然也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黄台吉必须恭顺明廷。
  册封的权力在朝廷,要绝对服从大明王朝,才可能得到顺义王的尊号。张居正期望三娘子再次嫁给鞑靼领袖,继续为朝廷做一个控制鞑靼的工具。
  事与愿违,黄台吉袭封以后,三娘子讨厌他的为人,愤然离家出走。黄台吉不甘心美人就此离去,带着部队向西跟逐。
  宣大总督郑洛认定三娘子是一个得力的工具,假如她不嫁给黄台吉,尽管已经嗣封了新一代的顺义王,也难以左右封贡大局。他连忙派人捎信给三娘子:“夫人能和顺义王同居,朝廷的恩赐当然继续不绝。否则只是塞上一个鞑靼妇人,说不上恩赏了。”
  三娘子恍然大悟,回到新顺义王的怀抱。
  难以割舍的权力与事业
  国事顺利进行着,大明王朝综合国力蒸蒸日上,首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他给自己倚信的治河名臣潘季驯谈及身体近况:近日眼疾、口疮、齿痛等疾病缠身,一副老骨头,大不如从前灵活。同僚劝他不要过度忧劳,身体才是人生的本钱,省思虑,进医药。
  张相爷答谢曰:“我要尽我本分,怎能体恤个人安危?且疆宇未宁,百姓尚未安康,即便我发肤苟存,又有何益?”
  他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位“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心为国的勤勉宰相。他常常中夜振衣,上朝的宫门还没打开,就先过去默默等待天亮,静静思考着这一天里又要面对哪些繁杂的政务。
  长年的积劳成疾使首辅病倒了。他虽然请假休息疗养,但依然拖着病躯在私人寓宅中处理国政。张居正能为国家治病,却无法判断自己到底是什么病症。他最初只觉得委顿,后来才知道是痔疮,延请名医割治,但精神越发委顿,从血气亏损,转到脾胃衰弱,归隐的意念更加浓重,他计划在秋天乞骸回乡。
  但他环顾四周,不觉悚然而惧。一生为之奋斗的改革事业尚处在亟需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刻,难以放手割弃;而且,自从“夺情”以来,反张言论迭出,尤其是很多年轻官员强烈不满张氏铁腕政策,倒张活动暗潮涌动,敌对势力一直伺机反击。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张居正明知天道忌盈,权重遭忌,却一面殷切呼吁告老还乡,另一面又紧抓权柄不放,捍卫改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风烛残年,他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坚持卧床批阅公文,竟以劳瘁病脾,伏枕擘画诸如减免赋税、整肃朝仪、加强边防、平均田粮、综核吏治等天下大事。
  此间真正支撑他坚持不懈的,正是先贤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病重期间,张居正作诗《病怀》:
  白云黄鹤总悠悠,底事风尘老岁年?
  自信任公沧海客,敢希方朔汉庭仙?
  离居可奈淹三月,尺疏何因达九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