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天下布武

第44章


  坐镇边陲镇州的成德节度使郭崇与符彦卿关系甚好。周世宗时期,郭崇在战斗生涯中与符彦卿结下了友谊。当年,并军侵犯潞州,周世宗令符彦卿与郭崇出兵在固镇抵御并军。后来,周世宗亲自出征,郭崇作为符彦卿的副将,任行营都部署。周世宗班师还朝后,给郭崇加官,在当年冬天,郭崇任真定尹、成德军节度使。周世宗征讨淮南时,契丹趁机派出一万多骑兵劫掠后周的边境,郭崇临危不惧,率军在束鹿县苦战契丹军,终于大败契丹,斩首数百而归。周恭帝即位后,郭崇加官检校太师,依然坐镇镇州。
  郭崇感念周世宗恩德,经常于追思之际流泪。监军陈思诲此前已经密报赵匡胤郭崇有反叛之心,赵匡胤认为郭崇只是感于周世宗的恩义,并不是真想反叛。赵匡胤估计得不错。郭崇确实并不想反叛,但是当他耳闻赵匡胤对他的评价后,反而对赵匡胤心怀戒惧。他担心皇帝表面上对他毫无防备,暗中却打算设计除掉他。此前,陈思诲密奏郭崇有谋反之心,这件事被王祚的儿子王溥知道了。柴守礼通过王祚知道了此事后大喜。随后,柴守礼建议符彦卿劝服郭崇达成军事协议。符彦卿秘密约见了郭崇,双方说好,郭崇去洛阳参加天下牡丹会,一旦朝廷对柴氏动武,郭崇会令本部兵马在镇州起兵前往拥戴后周恭帝,符彦卿将同时出兵洛阳。
  镇州是河北地区的大镇,领真定、藁城、石邑、获鹿、井陉、平山、灵兽、行唐、九门、元氏、束鹿、古城等县,西南至东京九百五十里,至西京一千一百三十里。镇州在唐代开元年间有户四万二千多,宋初户主三万八千多,客居户主一万余。百姓人数二十多万。如果镇州和晋州一同兵向洛阳,将从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对洛阳形成压力,与此同时,也将威胁到大宋王朝的都城开封。当然,赵匡胤已经在镇州之南的邢州令李继勋加强了军备,以防郭崇,同时也牵制在大名府的符彦卿。郭崇所处的镇州,西边是太行山,毗邻北汉。郭崇很清楚,他所驻防的镇州,是防御北汉的战略要地,就凭这一点,朝廷既会对他有所忌惮——忌惮他联络北汉,也会对他以安抚为主,因为需要他防备北汉。但是,如果朝内有人在皇帝耳边挑起谣言,他处在这个位置就岌岌可危了。往洛阳赴会之前,郭崇特别将富有将才的次子郭允恭叫到跟前,嘱咐他要在土门口加强防备,以免北汉偷袭。原来,土门口也叫井陉口,它在井陉县西南约十里处,是出太行的八陉的第五陉,地形四面高,中间低,好比井口一般,所以叫井陉口。当年,韩信带兵击赵,成安君陈馀将兵马聚集于井陉口,号称有二十万之众。李左车向陈馀献策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放轨,骑不得成列,师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两将之头可致麾下。”成安君没有听从李左车的建议,结果败绩。郭崇向次子允恭讲了成安君的故事,提醒允恭一旦发现北汉兵进入井陉口,就可早作打算,间道攻击入侵之兵的后方,或可以提前阻止入侵之兵。郭崇做好了这些安排,方才放心地带着长子郭守璘赶赴洛阳。
  柴守礼还派人秘密与保义节度使袁彦取得联系。陕州东至西京只有三百五十里,东至东京七百里。唐代开元年间,陕州有户主四万七千左右,宋初,陕州有户主一万二千余,客居户主近五千,百姓人数近十万。袁彦的陕州军不到万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个个勇武无惧,可以一当十。因此,柴守礼知道,如果得到袁彦的军事支持,就会对前来洛阳赴会的赵匡胤产生实实在在的威慑。当时,赵匡胤已经派了潘美在陕州监视袁彦。袁彦是周世宗帐下一员猛将,在多次战争中,都表现英勇,深得周世宗的信任。不过,袁彦有一个弱点:为人轻率,而容易为环境左右。这个弱点,柴守礼很清楚。柴守礼秘密派人向袁彦游说,告知他其间的利害关系。袁彦很爽快地答复柴守礼,同意带着潘美前来洛阳赴会。袁彦还说,如果朝廷不对他动武,他就不会反叛朝廷,但是,不论怎样,他愿意在西边暗中支持柴氏家族,条件是,柴氏家族也必须利用影响力,保证他在陕州的势力范围。
  柴守礼还不远千里,派人暗中联络了忠正节度使杨承信。当时,杨承信镇所在寿州,乃东向与扬州遥相呼应的要害之地。寿州南北长,东西窄,南北五百六十里,东西一百七十里,西北至东京八百五十里,至西京一千二百里。寿州在唐代人口众多,户主在开元全盛之际达到二万多户,经历五代之乱,在宋初只有户主七千左右,客居户主二万六千,百姓人数十多万。寿州当地人躁急剽悍,勇猛轻进。杨承信在寿州带甲三万余。柴守礼得到了杨承信的保证,如果朝廷对柴氏动武,他将联合淮南李重进一起出兵汴京,以牵制朝廷在汴京部署的石守信和高怀德的大军。
  于是,在汴京、西京的四面八方,柴氏集团的力量与赵匡胤集团的力量形成了错综复杂、环环制衡的局面。从各方集团所掌握的土地、人口数、军队数目来看,可谓势均力敌。这个时代,不以头衔来论王寇,土地、人口、财富、军队,才是实力和话语权的真正体现。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中原大地上,以谋略为刀,以胆识为盾,在一种表面热闹欢庆而暗中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展开了。
  欢笑出现在盛会上,刀剑暗藏在山壑间。
  这是赵匡胤政治军事集团、柴氏政治军事集团,以及已经成形的李筠等反叛势力三大力量之间的博弈与较量。在这种较量中,赵匡胤集团要面临李筠反叛势力的挑战,同时要防备柴氏集团对李筠势力的支持。李筠,尽管是一方节度使,所拥有土地、人口、财富和军队都有限,但是其凭借与北汉的特殊关系,以及与淮南形成的呼应,成为不论是赵匡胤集团还是柴氏集团都无法轻视的力量。所以,在中原大地上,一场看似是中央朝廷与地方势力的较量,实际上是一次新的险恶的中原逐鹿。
  赵匡胤终于意识到,王彦升屠杀韩通一家的暴行,如同一根地毯下的导火索慢慢燃烧,最终可能酿成一次巨大的爆炸,把短暂的、表面的稳定与和平,炸得灰飞烟灭。
  他不无歉疚地想,这也许真的是他的错。如果当时韩通全家没有遭到屠杀,就不会出现天下各地节度使惴惴不安甚至各怀鬼胎的局面。至于此前试图将李筠调任青州,或许也是操之过急了。这使得这位后周的重臣猛将在调令面前别无选择。如果这个天下牡丹会在他向李筠发出调令之前就举办了,如果他退一步接受李筠保留在潞州一带的势力范围的条件,是否就可以避免李筠的反叛呢?但是,选择一旦做出,就选择了一种命运。过去的已经改变不了了。赵匡胤想到这里,感到有些困惑。他再次意识到,其他的选择也许会导致另外一种结果。“但是,无论如何,或早或晚,这种地方割据的局面必须消除。或许,我应该先借各地节度使的力量,逐一平定荆湖、后蜀、南唐、北汉这些外部的王国。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各地节度使意识到朝廷看重他们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军事行动,将各地节度使团结起来在一个共同目标之下,一同对外,那就是开疆拓土,统一中原甚至统一天下。至于消除内部割据势力,待此后,一定可以慢慢想出办法。”
  十一
  洛阳,这座东周王城、千年帝都,与牡丹结缘,始于隋代。当年,隋炀帝下令在洛阳兴建西苑,为了装点西苑,他同时下令大量种植牡丹。一时之间,洛阳城内不论富人还是穷人,都纷纷开始种植牡丹。人们喜爱牡丹,不仅仅因为隋炀帝的命令。花朵大而色彩艳丽的牡丹,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富丽端庄,有的娇艳妩媚。一处居所、一处园林,只要有几株牡丹点缀,顷刻之间便显得明亮起来,新鲜起来。牡丹花馥郁的芳香,更是让人陶醉。隋朝很快灭亡了,但是,洛阳城种植牡丹却成了一种民间的传统。到了唐代,洛阳成为东都,牡丹在洛阳城内更是被普遍种植。不仅是皇家园林大量种植牡丹,即便是寺院、民宅,也大量种植牡丹。武则天当政时期,因为牡丹花为武则天所好,更是在洛阳城内盛极一时。当时,洛阳城内的皇家禁苑、上阳宫、上林苑汇聚了天下最为珍稀的牡丹品种,在白马寺、香山寺、景明寺几大寺院内,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珍贵的牡丹。民间宅院之内,牡丹花也是争奇斗艳。每年四月,洛阳城内牡丹花花开千树、芬芳四溢。洛阳牡丹甲天下,绝非虚名。
  唐代诸多诗人写了无数诗词颂扬牡丹。
  王建有《赏牡丹》诗云: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韩琮有《牡丹》诗云: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李白有《清平乐》诗云: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