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大记录 玮娓道来

第43章


一旦从日常状态跳到特殊情境,她的形象转换、角色过渡一定没有任何别扭。私底下看起来还是一个平平常常的邻家老太太,可以不用浓妆艳抹,不用香水华服,不用高档道具便让自己在公众场合突然就光彩照人、与众不同。靠什么?靠的就是她那会说话的肢体,会疏通血脉的精气神以及会调理自我气质的绝招,还有那几十年沉淀下来,仍能释放光亮的精华闪光点。 
  综上所述,虹云老师简直就是一个为舞台、为镜头、为话筒而生的人。她这个岁数,不仅有着训练有素强大的职业背景,更有着各式各样复杂丰富的人生体验,所以她的声情并茂、她的娓娓道来、她的大气磅礴、她的温柔低回、她的猛烈爆发、她的突然收回都对应着内心情感系统中的某根神经、某块壁垒,并以其为自己漂亮动作惊人行为的触发点,两股电流接通,最高潮的状态自然要一泻千里。 
  不过,艺术欣赏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性格温吞的人可能接受不了虹云老师以物喜、以已悲的情绪大起大落,认为那似乎有点过火了。 
  其实,虹云老师早就有自己的解释,她上半辈子守着话筒,播一些严肃正经的新闻稿件,不能带一丁点个人情绪,声音没有任何处理,缺乏风格脾性,这是国家要求。后来,开始接触一些文艺作品,并从播音室走到了舞台上、屏幕前,从广播走到了电视,她开始释放自己的情绪,不藏着,掖着,捂着,憋着,特别是担任了《话说长江》主持人后,她完成了一次极为成功的转型。 
  仔细观察,这些慢慢游移的轨迹,也丝丝入扣地贯穿在她的日常生活中。舞台下的虹云老师不仅开朗、乐观、热情、豁达、心态年轻、永远快乐,也不乏细心、谨慎、谦虚。但总体状态还是感性大于理性,这是一种潇洒,一种真性情的流露。 
  天赋加真性情,虹云身上孕育着大艺术家的潜质。 
  这就是我与她成为朋友后,最真切的感悟。我为有这样的良师益友而自豪的原因,起初由于她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播音员、艺术指导、理事、会长、名人……而现在与将来,却仅仅由于这个可爱老人身上闪烁的巨大个人魅力。内质战胜虚荣之后,对她的情感,便进入到一种永恒。 
  慢慢地,我结识了更多与虹云老师一样甚至比她名气大的艺术家,人脉关系逐渐丰富。在这个批判大于欣赏、审视强于友好、质疑胜过肯定的年代,我更愿意去粗取精,用眼光留住他们身上闪光的部分,尽量发掘这些人的人格魅力,效果当然不错,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了一定进步,但无论如何,都达不到与虹云老师之间的那种默契。因为她在我谁也不认识、空如一张白纸的最单纯时期,最先闯入我的视野。虹云是我最初的艺术审美取向,是我第一个主动寻求机会接近并取经的老师,是我投入时间最长、经历最多、情感最饱满的研究对象,也是促使我继续往前探索的指引性标杆。全部美好的感觉,已经升华为我最原始的回忆,更是我身心成长的见证。这种情结,不知道他人能否理解。 
  虹云老师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美国,现在这个时间周期,她正在另外一个半球一如继往地快乐生活着。我们有段时间没联系了,所以,我真的有点想念虹云老师了。   
  华姨,生日快乐(1)   
  一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首歌,而且肯定非常熟悉它的曲调和旋律,这是一首很美、很悠扬的老歌,歌名叫《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演唱者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董文华。 
  现在,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华姨,生日快乐》。因为今天,6月29日,是董文华老师的生日。 
  她的众多歌迷们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甚至兴奋度超越他们自己生日的日子。 
  而我,下午则给董文华老师去了一个电话,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我一派胸有成竹的样子,口口声声祝她阴历生日快乐,期望用细节来感动她,没想她听完后竟哈哈大笑,告诉我这是阳历生日。她笑起来是那么爽朗酣畅,我断定她目前处于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她说现在正在录一盘专辑。 
  二 
  去年十一过后,我邀请了著名歌唱家、少将彭丽媛上我的节目。彭丽媛老师是一个相当低调的人,好像很少参加一些访谈类节目,这符合她以实力说话的个性。不过,我们赶得真巧,因为当时彭老师刚从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演完歌剧《木兰诗篇》回国,所以她们创作组成员有话可说。后来网上反馈效果相当好,那天,可以说是天下媛迷的狂欢日。 
  节目结束,就在与彭老师挥手告别的刹那,我突然想到了董文华。这两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给公众的印象总是那么相生相伴、形影互吊、非此即彼。 
  中国民族歌坛唯一能跟彭丽媛媲美的那只有董文华了,她们可谓并驾齐驱的大姐大式人物。无论从实力、从人气、从声望、从威信来说,无异于两座等高的山峰,甚至一度被称为民歌界的“左皇右后”。当然还有宋祖英了,她人气也狂高,但资历似乎稍浅于前两位。当时不是有一种说法吗?每年春节晚会雷打不动的铁三角――彭、董、宋。而且彭丽媛唱大歌,董文华唱颂歌,宋祖英唱甜歌。 
  在众多的民歌手中,董文华演唱技巧并非最高,可在歌迷眼里,她无疑是音色最淳美、处理最细腻、感情最投入最真挚的。 
  不过这几年,董文华老师因故淡出了公众视线,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曾经有过的红透大江南北、感动千家万户、深入亿万人心的辉煌。1985年,初出茅庐的董文华以《十五的月亮》唱红了长城内外,又技压群芳,赢得《血染的风采》的演唱资格,更倾倒了无数观众,一跃成为中国歌坛最耀眼的新星。此后,连续几届在“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评选中以最高选票夺魁,她还连续十几年活跃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国内重大文艺活动的舞台上,1997年,更是以一曲《春天的故事》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顶峰。 
  三 
  我本人心里始终有一种民歌情结。按说,我今年才20岁,应该把自己放逐到流行歌曲的声浪中去,这才符合这个年龄段的集体气质。我接触的通俗歌曲也不算少,现在几乎天天置身于流行音乐的包围圈中,甚至远胜于听民歌的频率。或许是腻味了吧,反正除了与我感觉非常对路的作品之外,其余多数都不能以一种“灵魂附体”的方式钻入我内心的深层领域。反倒是那些经典民族歌曲,总能吹过几缕清爽的气息,送来一些意外的收获,打包相当程度的美妙体验。一旦熟悉的民歌旋律响起,我便会不自觉地哼起来,带着松弛的心情和一种熟稔的随意状态,整个思维就这么走了一遍,结束后却完全忘记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跟唱的,除了陶醉还是陶醉。仔细琢磨,民歌的特质就是用安静的方式和节奏铺展一幅幅画面,根本不存在唐突的爆破性交揉或者声嘶力竭玩命地喑哑。莫非我的血液气质真的很民歌?我不知道…… 
  种种迹象让我认定民歌是内心的一种情结,那它肯定从遥远的过去就植入了我体内,并形成惯性,长时间地释放能量,这种因为先入为主凝固成的渊源,注定要到童年去寻根了。 
  儿时流行歌曲相当少,每天放学回家广播里放的就是民歌。儿时电视节目也不丰富,各种综艺晚会中,民歌一定是主打节目。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白发亲娘》,董文华的《长城长》、《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曲曲都在我记忆的玻璃板上反反复复地雕刻着,留下一道道美丽的花纹。当时过生日还特兴到电视台点歌,彭、董的民歌也是必选曲目。而且单位、学校、机关开各种大会小会之前的准备工作都是放各种各样的民歌。爸爸妈妈全部是文艺爱好者,彭、董这些名字最初便从他们嘴里获知。这一切都成了非常美好的儿时印迹,点点滴滴的细节虽然没有被自己刻意拿捏着,但它们像一群美丽的天使,悄悄地、深深地打入了我的潜意识,无论经历多长时间,都不会流失掉,反而经常被唤醒、被强化,从记忆的闸门缝里溜出来愉悦我的心情。   
  华姨,生日快乐(2)   
  我对董文华的印象比彭丽媛还要深一些,其一是因为念小学、初中时,爸爸的司机周叔叔是董文华的超级粉丝,他认为自己的妻子长相酷似董文华,逢人便夸董文华长得漂亮,等于在夸她妻子。只要他带我去兜风,车子狭小的空间内,就容不得其他歌手的声音,全都是董文华的歌曲来回翻滚。久而久之,当时董文华专辑范围内每一首歌的旋律我都特别熟悉。其二,董文华是我见过的演出服最统一的演员,她15岁入伍,是名副其实的军人,因而对军装情有独钟,最常穿的演出服就是军装。每次演出,那一身飒爽戎装就是她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个年代特别流行怀旧,流行经典,于是董文华和她的歌、她的形象,如同电视剧《西游记》、《小龙人》、《机器猫》一样成为我以及与我有同样经历之人的集体回忆。与其说我有民歌情结,还不如说我有很深的董文华情结。 
  四 
  送走了彭丽媛后,我开始策划邀请董文华老师到新浪来上节目,毫不避讳地说就是满足我怀旧的私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