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醉

第19章


刘适将面前的奏折全部扫落在地:“反了反了,都是哪些人给朕上了奏折,速速报给朕,朕要重重治他们的罪。”
  “陛下,朝中半数大人都给陛下上了奏折,还请陛下三思。”
  刘适腾的一声站起身来,脑中思索着对策。
  “启奏陛下,太尉赵大人,宗正卿李大人在外求见。”殿外,一个小公公走进来禀道。
  “呵呵,逼到朕的寝宫来了。”刘适略一思索,微笑着说道:“宣。”
  不多一会,两位大人走进了宣室殿。
  看着被刘适扫落了一地的奏折,两人对视一眼,默默无语。
  刘适坐到榻上,对两人道:“二位爱卿,有什么急事要奏。”
  “陛下,敢问陛下有没有御览微臣的奏折。”
  “嗯。”刘适点了点头,眼神真挚的看着他们。
  两位大人对视了一眼,又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既已御览,还请陛下早知择出皇后人选。”
  “你们选的这些,朕通通都不满意。”刘适看着面前的两个倔老头,强忍着心中的气愤。
  “陛下,微臣等人列出二百余位宗亲、重臣的嫡女,陛下全不满意,微臣斗胆敢问陛下,陛下究竟意属何人。”李寻儒见刘适明显敷衍的态度,急切的说道。
  “你们既然问了,朕便告诉你们,朕的心中确实有一位皇后的人选。”
  “是谁。”李寻儒盯着刘适,心中既不愿听到那个自己一直担心的名字,又还存有一份希冀的问道。
  “卫敏儿。”
  “陛下。”两位老臣异口同声的叫出声来。
  “怎么了。”
  “陛下,陛下与自己的兄弟争妻,就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齐王与王妃感情不睦,朕已经答应他们为他们和离,不日之后,卫敏儿就不再是齐国王妃,何来争妻之说。”
  见刘适执意如此,李寻儒加重了语气:“就算陛下所说的是实情,可天下的百姓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认为陛下依仗皇权强娶齐王王妃。”
  “朕的私事,何须天下百姓评说。”
  “陛下乃天子,天子没有私事,天子的事便是天下大事。”
  “放肆。”刘适站起身来,对着李寻儒道:“谁给你这么大的权利,对朕的决定横加指责。”
  “陛下,微臣受先帝嘱托,辅佐陛下,陛下做了错误的决定,微臣自然有责任为陛下指出。”
  “休要拿先帝来压朕,朕做的决定没有人可以改变,你速速退下,明日便替朕拟定封后之事,朕择吉迎娶卫敏儿。”
  “微臣做不到。”李寻儒对着刘适贵了下去:“如果陛下定要微臣办理此事,微臣情愿辞官还乡。”
  “你。”刘适被他一句辞官气的哑口无言。
  面前的赵大人看着刘适越发阴沉的脸色,不禁瑟瑟发抖。
  “好,朕如你所愿,来人啊。”
  “陛下。”宋盐赶紧走到刘适的身边。
  “宣朕的口谕,褫夺宗正卿李寻儒的一切官爵,贬为庶民,速速押走。”
  “微臣谢主隆恩。”李寻儒对着刘适重重的磕了个头,不卑不亢的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赵大人,你的意思呢。”刘适转向太尉赵侍廷,冷冷的问道。
  “微臣,微臣谨遵陛下旨意。”说着,赵侍廷对着刘适跪了下去。
  “好。”刘适微微一笑,“此事便交予赵大人办理。”
  第二十章 义无反顾
  李寻儒的车驾在次日午后驶离京城往家乡行去,李寻儒是三朝元老,从太祖建国一直到刘适登基,都位列朝班,此次被刘适褫夺官爵,以一介布衣之身返回家乡,多少也让人唏嘘。
  朝中众臣现在分为两派,一派忌惮着刘适的恩威,都没有前去送行。另一派对李寻儒多少觉得钦佩,都让下人送去了临别赠礼,更有少数,亲自为他践行。
  官道上,几位老臣惺惺相惜,默默无言。良久,李寻儒对他们一抱拳道:“多谢众位大人前来为李某践行,李某感恩在心。当今陛下年纪尚幼,往后,还要请众位大人多多劝诫。”
  几人正说着话,远远的,北军中侯卫忠走了过来。
  “卫将军。”众人见他走来,急忙行礼。
  “哼。”李寻儒转过身去,没有看他。
  卫忠没有理会他对自己的冷漠,对他轻轻抱拳道:“李大人此行一路顺畅。”
  “在下一介布衣,何劳未来的国丈亲自送行。”
  “卫某惭愧,没有教导好自己的女儿。”
  “现在才说没有教导好自己的女儿,早些时候干什么了。”
  “大人,别再说了。”一旁的蔡大人拉了拉李寻儒的衣袖,“卫将军对陛下也是一片忠心,当初若不是卫将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齐王,怎么能迷惑的了甘家的势力。不管怎么说,大人也不该对卫将军恶语相向。”
  “李某不敢认同蔡大人的话,你我皆食皇家俸禄,理应为陛下分忧解劳,当初卫将军将卫家姑娘嫁给齐王殿下,这是臣子的本分,臣子为陛下分忧还要谈讲条件不成。如今陛下稳坐江山,卫家姑娘就该功成身退,随齐王殿下返回齐国,哪有滞留京城之理,这岂不是让天下百姓笑话。”
  “你……”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李寻儒如此不通情达理。
  “大人之言,句句振聋发聩,老臣实在惭愧。”说完,卫忠对他抱了一拳,转身离开了。
  --------
  “老爷,这封奏折,你已经写了六七个时辰了。”卫宅,老官家站在卫忠的身边给他添了一杯茶。
  “哎……”卫忠种种一叹,“我实在不该怎么劝诫陛下。”
  “老爷,恕在下多嘴。小姐与陛下青梅竹马,当初老爷为了先帝的嘱托,让小姐嫁给齐王,就已经让小姐受尽了委屈,如今难得陛下还念着旧情,想要册立小姐为后,老爷何必在意那个倔老头的胡言乱语。”
  “我何尝不想让敏儿留在京城,我膝下无子,就这么一个女儿,当初让她远嫁齐国,我也痛心万分。只是,木已成舟,天下悠悠众口,我实在不能不考虑啊。”
  “那老爷就保持沉默,如果陛下已经决定了,老爷你就算劝诫又如何,依旧改变不了陛下的心意,还伤了小姐的心,倒不如什么都不说,一切由陛下做主。”
  “你……哎。”卫忠看着自己的老官家,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摇了摇头。
  次日早朝,刘适坐在大殿正中,扫视了一圈殿前众臣,轻轻开口道:“众卿家可有本奏。”
  底下众人面面相觑,半晌没有人出来说话。
  “那就……”刘适正想要说退朝。丞相张寿走了出来。
  多日来,朝中众臣因为立后之时,已经吵作一团,唯有丞相一直一语不发。如今,眼看事情就快有了定局,他却突然站了出来。
  “张爱卿。”刘适微微一愣,开口问道:“张爱卿有何要奏。”
  “陛下,微臣举荐一人为陛下充裕后宫。”
  刘适的脸色暗了暗,耐着性子问道:“谁。”
  “老臣的小女儿。”
  “你……”刘适不可置信的盯着他。殿中众臣立刻交头接耳起来。
  “陛下千万不要发火。”宋盐站在刘适的身边小声的提醒道。
  刘适平复了一下自己翻腾的情绪,低低的说道:“张爱卿果真是对朕忠贞不二。”
  “举贤不避亲。微臣的小女今年刚好年满十六,微臣自信,从小对她管教有方,如今她是品行端庄,大方得体。”
  站在另一边的卫忠,身子明显的抖了抖。
  “准奏。”刘适一反常态的一口答应下来。
  殿中一片哗然,众人惊愕不已。
  张寿转向卫忠,对他哼哼一笑。不料刘适突然又接口说道:“朕就封她一个美人,待朕守孝期满,即刻接往后宫。”
  殿中又是一片哗然,张寿不敢相信的看着刘适,大声的叫了一声:“陛下。”
  刘适没有看他。
  御史大夫王德生上前一步大声说道:“还望陛下三思,张大人毕竟是一国丞相,丞相之女屈居美人之位,实在说不过去。”
  “宋盐,宣朕口谕,张德生殿前失仪,贬官三级,外放出京。”
  “陛下。”王德生不可置信的看着刘适。
  刘适站起身来往殿内走去:“退朝。”
  张寿看着刘适的背影,禁不住的抖了一抖,晕倒在地。
  “张大人……”殿中乱作一团。
  ------
  一切即将尘埃落定,不久,三月守孝期满,众位藩王陆陆续续的离京回国,刘越也没有理由继续留在京城了。
  临行之前,太后说要举办家宴为齐王送行。
  仝玉第一次以齐王侍妾的身份出席了宴席,而文重也以齐王新任幕僚的身份随行。虽说是家宴,但是参加的人除了各位王爷,王妃,还有朝中的一些重臣。粗略算下来,也有一百多人。
  刘适和兰素太后坐在正中主位,刘越携着卫敏儿坐在右侧首位,仝玉因为身份低微,和文重一起坐在大殿的最末处。
  悠悠乐声中,舞姬们翩翩起舞,歌颂着这太平盛世。兰素太后穿着百鸟朝凤的紫色九褶裙端坐大殿之中,雍容华贵,容光照人。
  仝玉小声的和文重耳语:“太后果真是第一美人,怪不得先皇宠了她一辈子。”
  文重一语不发,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兰素,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酒,端着酒杯的双手不停的颤抖。
  仝玉注意到了他的不对劲,关切的问道:“先生,你怎么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