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公主

第114章


赵破奴举兵反击,突破了左方兵包围。但在回到离受降城四百里之地时,遭到匈奴八万骑兵包围。汉军被困多日,粮水俱尽。赵破奴在胡地长大,自认为熟悉地形,半夜亲自出营寻找水源,结果被守候已久的匈奴兵俘虏。汉军失去主帅,按照军法,所有士卒都要被诛罚,士卒恐惧之下,一齐投降了匈奴。赵破奴一军遂全军覆没。
  赵破奴一直被皇帝刘彻寄予厚望,天下人均以为他早晚会登上大将军之位,他的被俘,不仅令刘彻痛失爱将,还直接促使了另外一个人的崛起。众所周知,刘彻喜欢从身边的女人身上发掘人才,培养将帅人选,如卫青,如霍去病,甚至连赵破奴得到信用也是因为夫人王寄,主帅跟皇室有裙带关系更让他觉得放心,但霍去病死了,卫青死了,赵破奴被匈奴人押去王庭了,他再无将可用,遂又想起夫人李妍的临终嘱托来——李妍临死请求皇帝善待她的兄弟,李延年和李季因为卷入毒害王寄一案已被处死,只剩下了一个游手好闲的二哥李广利,但不管这人名声如何不好,他终究是李夫人唯一在世的哥哥了。刘彻在未央宫召见了李广利。李广利他长得高大魁梧,眉眼与李夫人十分相似,皇帝第一眼见到就很喜欢,当即拜他为贰师将军,率领数万骑兵讨伐大宛。
  大宛即是拥有汗血宝马的西域国家,号称宝马之邦,贰师则是大宛的一个城市的名字。昔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即到过这个国家,这里的风光不仅异于汉地,与西域楼兰等绿洲国家也大不相同:建筑全部尖形的砖木房屋,没有房檐;国人不会炼铁,依旧使用青铜的武器和工具;田野中长满大片的紫花苜蓿。不仅嫩叶可当菜吃,而且是上等肥料兼优质的饲料,是汗血宝马最爱的食物;道路两旁及国人的庭院中爬满葡萄架。大宛葡萄酿成的酒又香又甜,而且储藏越久,味道越是浓郁。因而大宛人都不愿意饮用当年新制的葡萄酒,只吃陈年的老酒,陈酒便越积越多,多有藏酒至万石的人家;大宛国最独特的当然是汗血宝马。传说大宛境内有高山,山上有天马在云雾中奔驰,人力不可得,于是大宛人将五色母马放在山下,五色母马与天马相交,生下的马驹就是汗血马,因此汗血宝马又称为天马子。这种马身材高大,体态健美,行走如风。它在长途奔跑时,身上所出的汗如血色一样,所以才被称为汗血马。
  之前刘彻派侍者车令携带金马和黄金前往大宛求取汗血宝马。车令到达大宛国都贵山城后,奉上书信,转达了大汉皇帝的心愿。大宛王毋寡召集大臣商议。大臣均认为汗血宝马是大宛国宝,既然是国宝,那就绝不允许别国得到它。虽然大汉强大,有北逐匈奴的实力,但大汉离大宛一万二千五百里,路途遥远不说,沿路有高山、大河、沙漠阻挡,道路艰险难行,出使西域的汉使常有一半死于途中,即使大汉有心用武力夺马,汉军也难以到达大宛。毋寡遂拒绝了汉使者的要求。自张骞通西域以来,皇帝刘彻热衷与外国通好,需要大批使者出使异国,因而广在民间招募人选。车令本是一普通黔首,没有多少见识,不过是有些勇力,所以才应募出使,希冀跟昔日博望侯张骞一样,靠出使外国来创下不世之功。他肩负着大汉天子亲自赋予的求马使命,携带着极为贵重的礼物,经过长途跋涉,历尽磨难,好不容易才达到大宛,却被大宛国王当面拒绝,当即气急败坏,当面辱骂大宛国王,还将所携带的金马砸坏,这才扬长而去。大宛群臣见汉使者如此蛮横无理,均是愤怒异常。车令事后也有些后悔,但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只好将金屑收集起来,准备运回汉朝。到达大宛东部的郁成时,郁成王派兵拦截并杀死了车令一行,夺走所有财物。消息传到长安,刘彻勃然大怒,不顾山高路险,决定出兵讨伐大宛。
  大宛只是西域小国,人口不多,举国不足三千兵力,刘彻却调给李广利数万人马,期待他一举荡平大宛,立下奇功。孤军远征,远涉大漠,水土不服,补给困难,包括李陵在内的许多将领纷纷上书劝阻,但是皇帝立意已坚,一定要不计代价地劳师远征。
  李广利出身市井,毫无作战经验,一出征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汉军出了玉门关后,沿途都是盐泽和沙漠地带,无粮可用,无水可汲。而西域的当道小国都各守其城,不肯供给汉军。汉军必须得攻下这些小国才能取得粮食和给养,只好边打边进。许多汉兵都忍不住饥渴,倒毙在路中。到达大宛东部的郁成城时,汉军折损很大,数万人马已经只剩下数千人。
  郁成王因为曾经杀死汉使车令,早担心汉军前来报复,一直严兵守候。两军交战,饥乏的汉军无法取胜,伤亡惨重,折伤了近一半的人马。李广利见取胜无望,道:“郁成尚不能攻克,更何况大宛王都!”便没有继续向大宛国都贵山进发,而是引兵撤退。等汉军退回敦煌时,所剩的士兵只有出发时的十分之一左右了。
  刘彻原想给李广利立功建业的机会,等他得胜回朝,就立即授封爵,没想到他却大败而归。所以,当李广利派人向朝廷报告并请求罢兵时,刘彻勃然大怒,立即派使者赶到玉门关前,阻止李广利等入关,并传谕李广利军前:汉军敢有入关者,一律处斩。李广利不敢违令,只好留在敦煌玉门关外。
  但心高气傲的大汉天子并没有就此放弃夺取汗血马的念头,他认为大汉威风赫赫,若是连大宛这样的小国都不能征服,只会使所有的西域国家都轻视汉朝。除了得到汗血宝马外,刘彻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心愿,那就是期望能与住在西域的大神西王母相会。传说西王母容貌绝代,居住在“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有三只青鸟为伴,法力无边,曾经赠送不死药给射落九个太阳的后羿,以嘉奖其功劳,但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灵药,成仙飞到了月亮上。周穆王姬满也曾经驾着八匹骏马拉的马车到瑶池与西王母相会,临别时西王母赠《白云谣》歌道: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刘彻也渴望能如周穆王一般,以功业来博得西王母的垂青,好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于是坚持继续攻打大宛,果断将主张与大宛停战的大臣治罪,同时征发被赦免的囚徒、郡国恶少年及边郡骑兵六万人,以及由三万匹马、几万头驴、骡、骆驼以及十万头牛组成的运输队,携带足够的军需补给物资,由贰师将军李广利统率,再次进攻大宛。不久,又增发七科谪[1]和甲卒十八万屯驻在酒泉、张掖北面,作为后续部队。
  这一场为夺马而发起的战争,不仅令汉家天下骚动,也对西域诸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李广利大军所到之处,西域各小国无不争相迎送。只有轮台一城闭门拒绝,李广利挥兵攻打数日,城破后大肆屠城,从此乘势长驱,直到大宛,一路毫无阻碍。不过即使如此,到达大宛的汉军也只剩下了三万人。
  在大宛国都贵山城下,汉军遇到了激烈抵抗,连续攻打四十多天,未能攻下。最后还是大宛内部发生动摇,大宛贵族杀掉了大宛国王毋寡,主动向汉军求和,汉军才得取胜。汉军挑选了数十匹好马,并立亲汉的大宛贵族昧察为国王,然后结盟而还。李广利又命搜粟都尉上官桀攻灭郁成,郁成王亡走康居,康居国王畏惧汉军,将其缚送上官桀。
  西域诸国无不震惧,争先恐后派遣子弟携带方物珍宝,随军东来为质于汉朝。刘彻龙心大悦,加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当年卫青、霍去病横扫匈奴,所得封赏也不过如此而已。
  面对这样一个为夺马不惜军力、民力、国力的大汉天子,匈奴人也感到害怕了。在左大都尉兰及降汉失败后不久,匈奴内部再次发生动荡,乌师庐单于暴毙,因其子年幼,由叔父右贤王呴犁湖继任单于之位,但呴犁湖在位不久便病死,其弟左贤王且鞮侯继立为单于。这样,伊稚斜单于的三个儿子乌维、呴犁湖和且鞮侯先后都当上了单于。
  昔日伊稚斜用武力驱逐了匈奴太子於单,夺得了单于宝座,即位不久即遭遇汉军大规模反击,先后被卫青、霍去病击败,在漠北之战中,连他本人也差点被汉军俘虏,可谓自冒顿以来境遇最惨的单于,从此龟缩在漠北,再也不敢轻易南下。他的子孙中,以孙子乌师庐志向最大,一心要收复失地,与大汉争锋,可惜在匈奴并不得人心,很快死于贵族争权的内讧中。
  且鞮侯即位之时,正值汉军倾力攻破大宛、夺回汗血宝马,他畏惧汉军会趁势出击匈奴,忙送信给汉朝,道:“汉天子,我丈人[2]也。”又派人送回之前所扣押的汉使者路充国等人,以示亲善。
  被皇帝急召回京的李陵赶来建章宫时,正好在上林苑北门遇见了汉使者路充国。路充国原是李陵任建章监时部下的郎官,匈奴使者丘人死在长安后,他奉皇帝之命佩二千石印绶送丘人灵柩回去胡地,结果被匈奴扣留,新近才被释放回国。几年不见,他老了许多,才是三十几岁的人,鬓角就已经变得花白,足见胡地囚徒生活之艰苦。
  一见到李陵,路充国便跳下车子,叫道:“都尉君,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我这里有一件礼物给你。”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锦袋递过来。李陵道:“多谢,路君有心。”路充国道:“不用谢我,这是公主给你的,我也只是受人之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