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公主

第115章


  李陵脸上一下子有了难以言喻的光彩,急切地问道:“路君见过解忧公主?”路充国“啊”了一声,忙道:“不,我说的不是解忧公主……”往左右看了一下,才低声道:“是夷光公主。”
  李陵怔得一怔,问道:“夷光公主是谁?”路充国道:“新即位的且鞮侯单于的女儿,她说她认识你,你是她的救命恩人。”
  李陵这才想了起来,道:“原来是她!我倒是忘记了,她是新单于的女儿,也是公主身份了。”解开锦袋,却是一串用石头和动物骨头做成的彩色的珠子。
  路充国道:“夷光公主说,那骨头是狼的踝骨,带在身上,不但能治病,而且可以避免旁人的谗言陷害。”
  忽见掌管上林苑门屯兵的步兵校尉韩平疾驰过来叫道:“都尉君,你总算到了,皇上已经派人催问了好几次了,这就随我进苑吧。”
  李陵一时不及多想,忙收了锦袋,道:“路君,我还要到建章宫去见皇上,回头我再来找你。”路充国道:“好。”
  韩平是成安侯韩延年的堂兄。李陵已经娶了韩延年的妹妹韩罗敷为妻,与韩平也算是亲戚,当即简略招呼,便率领侍从跟随韩平驰入上林苑中。他虽曾多次扈从皇帝来上林苑中游猎,但管敢等侍从却是第一次进来这里,见到园林秀丽,宫观玲珑,繁花茂树,点缀四周,无不惊叹。
  上林苑始建于秦惠文王时期,秦始皇时扩大规模,形成西到沣水、南到终南山、北到渭河、东到宜春苑的庞大规模,著名的阿房宫就修建在上林苑中。秦亡后诸多宫殿化为焦土,但林苑仍在。文帝、景帝时曾开放上林苑,让百姓耕种空地,因而上林苑中除皇家宫室、苑囿、园池以外,一度还有许多农田,百姓亦可以自由出入。当今天子刘彻即位之初,因政事受制于太皇太后窦漪房,便纵情游猎,经常微服出游,每每半夜壁漏下十刻出宫,次日天亮前驰入终南山下,纵马驰骋,嬉戏围猎。但由于踩坏了庄稼,农民去向县令告状,县令亲自率兵围捕,侍从不得已拿出御赐之物才得以脱身。还有一次,刘彻狩猎忘了时间,不及回城,去向柏谷亭长借宿,却被赶了出来,不得已只得率领侍从来到附近的一家客店投宿。客店主人见刘彻进来,很不客气地呵斥道:“你这么高大的一条汉子,不在田间劳作,却带剑聚众夜行,不是为盗,便是为淫!”刘彻也不敢说出自己皇帝的身份,请求上酒,店家轻蔑地道:“我只有尿,没有酒。”一行人坐了好久,始终不见酒饭上来,刘彻派人去查看,才发现店主正邀集乡邻,打算收拾他们。幸亏店主妻子见刘彻气度不凡,便以酒灌醉丈夫和其他人,刘彻才脱此大难。他很赞许店主的警惕,特意召其入宫为郎官。经过数次惊险后,刘彻决意将经常打猎的地方全部征入上林苑,并将原先在苑中耕地的农民也全部迁出去,汉上林苑由此比秦上林苑范围更为扩大,远在云阳的甘泉宫也被纳入到上林苑中。
  上林苑四周有垣墙围绕,长达数百里,仅大门就有十二座,内中有三十六座园苑,十二处宫殿,著名宫殿有建章宫、甘泉宫、宜春宫、五柞宫等,都是建制庞大的建筑群。仅以建章宫为例,马在内中驰骋,要跑一天才能跑完。著名的昆明池也在上林苑中。昔日皇帝刘彻派使者取道西南通使身毒,却被滇国[3]国王所阻。滇国附近的昆明国有一个方三百里的滇池,更是一大障碍。刘彻决心讨伐昆明诸国,遂派人在上林苑中造周回四十里的昆明池,以操练水军。
  除了水波荡漾外,苑中林木葱翠,养有许多珍禽异兽。文帝刘恒在位时,曾经来参观养虎的虎圈,兴起之下,询问起禁苑中所饲养的各种禽兽的数目,上林苑令一个也答不上来。一旁的虎圈啬夫见上司发窘,遂主动代答。刘恒又有意询问各种禽兽登记的情况,虎圈啬夫随问随答,答对如流。刘恒十分感慨,道:“官吏就应该是这样的。”诏令将原上林苑令免职,任命虎圈啬夫为新上林苑令。负责传令的谒者张释之却不肯动身,反而问道:“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呢?”刘恒道:“忠厚长者。”张释之道:“可是绛侯周勃却是口才不佳,议事时往往有话说不出口,根本无法跟这个啬夫的多言善辩相比。秦朝重用刀笔吏,考核官员则用敏捷苛察作为标准,其害处是空有其表,从无实际内容,皇帝听不到对朝政过失的批评,最终导致国家走上土崩瓦解的末路。现在陛下因啬夫善于辞令而破格升官,比影随景,只怕天下人会争相效仿,都去练习口辩之术而无真才实能。还请陛下三思。”刘恒大为震动,遂取消了诏令,也由此对张释之刮目相看,升其为中大夫,执掌谏诤论议,专为皇帝献计献策。
  上林苑既是皇家林苑,戒备森严,一草一木都不容侵犯。昔日有百姓射杀了上林苑中逃逸的白鹿,被判弃市,多亏东方朔从中圆缓,才得脱死罪。安丘侯张拾需要药引,曾暗中策划到鹿苑中盗取白鹿,结果被人告发,丢失了列侯之位不说,还被完为城旦。右扶风咸宣是皇帝宠臣,掌管京畿之地,其辖下鄠县、湄县等县有不少风景优美之地都在上林苑中,即便如此,没有天子诏书,他也不能随意进出林苑。其亲信小吏成信得罪了他,便是利用这一点,抢先逃入上林苑中避难。不料咸宣威风惯了,不容成信逃脱,借口追捕要犯,派吏卒闯进上林苑中,一路追到蚕室门下,终于射杀了成信。咸宣虽有执行公务之名,但不巧的是,吏卒向成信发箭时,有不少箭支射中了蚕室门。大汉律令,凡天子驾幸之地即为禁地,射中上林苑门跟箭射未央宫殿门一样,都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咸宣因此而下狱,被判族诛。一想到这些血泪故事,管敢等人不由勒紧马缰绳,不敢有丝毫放松。
  来到建章宫圆阙,早有内侍等在那里。李陵翻身下马,令管敢等人在圆阙外等候,自己跟随内侍进宫,一路往南,赶来正殿玉堂殿。霍光正在殿外阶下徘徊,似乎在等什么人,一见李陵便招了招手。
  李陵问道:“有事么?”霍光低声道:“你得小心些,贰师将军班师回朝后告了你的状,皇上很有些不高兴。”
  第一次征伐大宛时,皇帝本有意任命李陵为统帅,但李陵却对劳师动众夺取汗血宝马持反对意见。刘彻很是生气,当面严厉训斥了他,他由此失宠,被喝令回屯驻地张掖待命。从来没有带过兵的李广利反而成为征伐大宛的主帅,结果遭遇惨败。不久,刘彻第二次派李广利进攻大宛,命李陵带领部下五校尉兵跟在主力部队之后,策应李广利的行动。李陵对不学无术的李广利很是反感,现在居然要受其节制,心中很是不服,有意迁延,进军迟缓。等他率军到达敦煌的时候,李广利军已经得胜回师了。
  李陵料想李广利必是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天子急召自己回京也多半与其有关,当即点点头,摘剑免冠,进来大殿。
  玉堂殿内聚集了不少大臣和西域各国的使者,皇帝正与李广利谈论西域风情,兴致颇高,见内侍引着李陵进来,立即叫道:“都尉君,大伙儿可都一直在等着你呢。”刘彻已年过五旬,但由于长期过着优裕的生活,望起来还是中年人的样子,气色极好。
  李陵忙上前拜见。刘彻道:“都尉君免礼。朕来为你介绍,这位是康居使者克卢,也是康居国的神射手,他一直很仰慕李氏箭法,来到长安便向朕提出很想与飞将军的后人较量箭法。”
  李陵这才知道天子急召自己回京是要让自己与康居使者比试箭术,心道:“我是边关重将,军务繁剧,皇上为了一名使者的比箭请求就派人用传将我紧急召回,未免小题大做了。”他不愿意在这些事上浪费时间,当即朝那使者克卢点点头,问道:“使者君想要如何比试?”
  克卢不懂汉文,一旁通译用匈奴话翻译了一遍。克卢道:“听说汉军考试射艺,通常是参赛者每人射十二支箭,中六箭为合格。将军是主人,我只是客人,当然要入乡随俗,我和将军也各射十二箭,以中靶多者为胜,如何?”李陵道:“甚好。”
  众人便出来玉堂殿,光禄卿韩说早命人在殿外竖起红、蓝两个箭靶,李陵、克卢各选了一张弓,李陵取红箭,克卢取蓝箭,并排站到箭靶前。克卢道:“这场比试,当然是中靶多者是胜者,但你我均有神射手之名,想来十二箭都不会落靶。既然各人有各人的箭靶,我还有个新提议:我和将军交叉站立,我站在红靶前,但目标是蓝靶,将军站在蓝靶前,目标是红靶。你我二人同时开弓,若是十二箭都能中靶,便以先射完箭者为胜,如何?”李陵微一沉吟,即应道:“好。”
  如此一来,二人不但要比试准确度和速度,还要预防对方羽箭的干扰,难度大大加大。众人均是第一次听说如此稀奇的比试方法,均是极感兴趣,不独皇帝、大臣、使者围在一旁,当值的郎官、卫卒、内侍等也争相赶来观看。
  李陵和克卢同时拈箭引弓,一旁的光禄卿韩说见二人已准备好,便叫道:“开始!”
  李陵手指一松,羽箭便离弦而去,斜射向前方的红靶。他自幼学习箭术,射箭对他而言跟吃饭一样娴熟,几乎成为一种本能,一箭既出,便迅疾自背后箭箙中取出第二支箭上弦。只听见一旁“嗖”的一声轻响,克卢也射出了第一支箭。李陵第二支羽箭旋即射出,随即是第三支箭,箭如连珠般发出,箭箭中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