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公主

第116章


两方羽箭呼啸交替,情形煞是惊险壮观。旁人瞧得目不转睛,连鼓掌叫好都忘记了。
  到第十支箭时,李陵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虽然克卢也支支中靶,但却落后了他一箭的时间。就在他第十支箭离弦的一刹那,克卢也射出了第九支箭,却不是对准蓝靶,而是朝外偏出许多。一旁的围观者包括皇帝本人都精于骑射,一见克卢出手便知道这箭射得偏了。但不可思议的是,那支箭却射中了李陵第十支箭的箭羽,被箭力一带,破羽而过,重新回到了蓝靶正中。而李陵的第十支红箭却被这一带偏离靶心,只勉强射中了红靶的边缘。那一刻,他的第十一支箭也已经出手,虽然中靶,却呆在了那里。克卢适才那一箭太绝妙了,角度、力度把握得刚刚好,不仅成全了自己,也干扰了对手,他只剩下最后一支箭,不管他再怎么努力,他始终比克卢要少一支中靶的箭。
  克卢却趁李陵这一呆的工夫,从容地射完了余下的三支箭,收弓笑道:“将军,你输了。”他不但十二支箭全中,而且比李陵先一步完成,已然是铁定的赢家。
  李陵叹了口气,道:“使者君箭术神奇,令我大开眼界,请容我将剩下的这支箭射完。”克卢见他虽然已经落败,却还是要按照规则射完最后一支箭,极具大国将军风度,当即点头道:“将军请。”
  李陵遂引弓如满月,使尽全身的力气,将箭弹弓发出。令众人大为意外的是,这一箭却不是对准他自己的红靶,而是克卢的蓝靶。最后一支红箭力道极大,死命挤开了一堆蓝箭,钉在了蓝靶的正中心。
  克卢笑道:“将军这是……”一语未毕,便听见“吱呀”一声,蓝靶竟然从中间横着裂了开来,裂口越来越大,最终有两支蓝箭掉落了下来。
  原来那箭靶本是木板和干草制成,克卢十二箭均射中箭靶,箭道强劲,早已经将中心射裂。李陵见最后一支蓝箭已然穿透箭靶,料到木板中心承受力已到极限,遂干脆将最后一支红箭改射蓝靶,目的在于加大木板的裂变力,想不到居然一举奏效。
  克卢乍见如此变故,一时愣住。在众人的目光中,蓝靶终于还是完全裂开了,上半块掉了下来,只剩下半块凄凉地站在那里。
  光禄卿韩说亲自奔过去清点箭支,数完后忙赶过来报道:“都尉君有十支箭中红靶,使者君只有三支箭。”众人登时欢声雷动。
  克卢呆了好半晌,才黯然道:“我输了。”李陵亦是对克卢第九箭的力道极为佩服,道:“我只是侥幸取胜。使者君箭术高明,我深为仰慕。”
  刘彻哈哈大笑道:“你们两位今日可真让人大开眼界。好,好。”大为心悦,当即下令在太液池大开酒宴,宴饮外宾。
  太液池前置有铜龙,长三丈,铜樽可容四十斛酒。每逢宫中大宴会时,龙从腹内受酒,口吐于樽内,象征酒是天之美禄,又代表酒是真龙天子所赐。
  刘彻生活奢侈,最好夸耀于外宾,特意制作了一些大铁杯,盛酒其中,赏赐给西域使者。由于铁杯太过沉重,举不起来,使者们只好低头引首,其形态恰似群牛饮水,所以宫中宴会往往被称为“牛饮”。这一次参加牛饮的宾客多达三千人,可谓壮观之极。
  当然,出风头最大的还是来自乌孙的贡物青田核,核大如六升(瓠),盛以清水,顷刻变成醇美好酒,随尽随盛,称为青田酒。但有一点,这酒不能久放,置久就会发苦。如此神奇之物,令人大开眼界,就连皇帝刘彻这等见多识广之人也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一直到傍晚时,李陵才有机会得以离开建章宫。他自张掖星夜赶回,疾驰回京师后,立即赶进建章宫,又是比箭,又是酒宴,极为疲倦。正要回去茂陵家中休息,郎官苏武匆匆赶来叫住了他,道:“我被皇上新拜了中郎将,奉命护送历年被大汉扣留的匈奴使者回去胡地,之后便要顺路出使乌孙,贺喜解忧公主新诞下小王子。”
  他没有说完下面的话,李陵却是明白过来,苏武是在问他有没有信件之类的物品要转带给刘解忧,心中一时茫然起来。自从刘解忧出嫁乌孙,他也按照母亲的安排娶了韩罗敷,依然是聚少离多。他在边关的时候,时常想不起新婚妻子的容貌,浮现在脑海中的总是解忧俏丽的影子。他知道这样并不对,对韩罗敷也不公平,只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心中总还在期盼终会与解忧有再会的那一天。此刻听到苏武的话,才知道解忧已经当了母亲了,心头不由得愈发黯然起来,过了好大一会儿,才问道:“解忧公主她还好么?”
  苏武道:“很好。听乌孙使者说,公主跟新昆莫翁归靡夫妻恩爱,十分和睦,新诞下的小王子元贵靡是昆莫长子,将来是有可能继承昆莫王位的。皇上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特意准备了大批礼物赏赐公主。”李陵“喔”了一声,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苏武见他郁郁寡欢,便道:“我还有几日才会离京,都尉君若是有信件要我带给解忧公主,也还是来得及。”随即拱手告辞。
  李陵遂到圆阙外寻到侍从,径直驰回茂陵家中,只拜见了母亲,甚至不及与妻子韩罗敷说上几句话,便疲倦地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这一觉睡得极长,直到次日正午,李陵才醒过来。正好韩罗敷进来,见丈夫睡醒,忙叫婢女打水服侍他梳洗。
  李陵打量着妻子,几个月不见,似乎她又比上次瘦了许多,想到自己长年累月不在家中,只留下妻子独守空房,不由得心生歉疚,叫道:“罗敷!”韩罗敷道:“嗯。”李陵道:“你过来坐下,别忙前忙后的,这些杂事自有婢女来做。”韩罗敷道:“她们做得不好。”扶李陵到镜前坐下,细心为他结好发髻,这才道:“适才有客来访,听说夫君沉睡未起,便往东方先生那边去了。”
  李陵道:“他没有自报身份么?”韩罗敷迟疑了下,还是道:“是个女子,自称是乌孙使者。”
  李陵“哎哟”一声,急忙起身穿好衣服,埋怨道:“你怎么不早叫醒我?”佩了官印和宝剑,也不及叫上侍从,自己骑马往东方朔家中赶来。
  却见东方朔门前停着几辆车子,几名红发碧眼的挎刀男子守在门前。李陵在边关日久,粗略通晓匈奴语,当即用匈奴话道:“我是来找乌孙使者的。”
  一名男子点点头,往院子里叫了一声,一名年轻的陌生女子应声而出,道:“你就是李陵君?我叫冯嫽,是解忧公主身边的女官。”又指着呼叫自己出来的男子道:“这位是我丈夫阿泰,他是乌孙的右大将。”
  阿泰道:“我记得李陵君,你昨日跟康居王子克卢比试箭术,我也在场。”
  李陵道:“使者君适才是到过我府上么?实在抱歉得紧,我居然没有出来迎接。”冯嫽道:“不要紧。我其实也没有别的事情,只是想顺路来看看李陵君。我们这就要走了,李陵君,你多保重。”
  李陵满以为乌孙使者来找他,一定是奉刘解忧之命,当是有什么私人书信要交给他,不料对方却称只是顺路探望,不由得满腹狐疑,又不便明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冯嫽诸人登车离去。终于还是忍不住奔进东方朔家中,问道:“冯女官来拜访先生,是奉解忧公主之命么?”东方朔正在窗下抚琴,淡淡应道:“嗯。”
  李陵道:“那么解忧可有什么书信?”东方朔道:“书信没有,只有一堆吃的、喝的,全是乌孙的土特产,你要喜欢可以全拿去。”
  李陵往旁边一看,果见房角堆着好几个红柳条编制的箱子。一时思如潮涌,心道:“解忧是个热情周到的人,远在异国他乡,还记得派属官给东方先生捎带礼物。可她为何对我置之不理,一封信、一句话也好,难道她已经忘记了我么?”转念又想道:“啊,这冯嫽并不是朝廷派给解忧的属官,一定是她后来收的部下。若是她早已经将我忘怀,冯嫽又怎么可能知道我的名字,还特意来茂陵探望?一定是解忧常常提到我,冯嫽心中好奇,想看看我长得什么样子。”他不是蠢人,很快想通其关节所在,这才释然,暗道:“解忧是在刻意避开我,她之所以逃避,一定是因为太在乎了。”
  琴声叮咚中,他的心绪慢慢平复下来,取过帛笔,就地在东方朔的书房中写了一封帛书,封在竹管中,骑马进城来找苏武。
  苏武道:“我得先去匈奴,再去乌孙。若是紧急的话,你可以将信交给乌孙使者,他们会直接启程回乌孙国,时间要快许多。”李陵道:“不,我要苏君亲自交到她手中。”苏武当即允诺道:“好。”
  将书信交给苏武后,李陵便顺路来寻霍光,却只见到霍府中最得宠的侍妾显儿。显儿道:“夫君正在内堂会见贵客,不便打扰,都尉君不妨多坐一会儿。”
  霍光所会见的贵客不是旁人,正是乌孙使者冯嫽。冯嫽带来了一封帛书,是早已过世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写给霍光的信,但信一直未寄出,直到她死后才被刘解忧发现。
  霍光既意外,又惊讶。他虽然一直暗恋刘细君,兄长霍去病在世时也表示过要娶刘细君做妻子,但他其实很清楚她的心思并不在他身上,但后来细君被选做和亲公主,无论她真正喜欢的人是谁,都没有了成亲的希望,皇帝的诏令注定了她的命运,她最终远赴西域,成为七十多岁的乌孙昆莫猎骄靡的夫人。
  霍光手捧着帛书,不及展开,心头忽然涌上一种难以名状的凄然,万里之外的细君当真再也回不来了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