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第33章


如果没有他,你能如此顺利地入关吗?他有这样的功劳,你若再擅自加害他,那可是不义啊!”
  项伯深知对于看重名声的项羽来说,“不义”两个字有多大的分量。他放下这样的狠话,就是给项羽增加一种道义负担,让他在对付刘邦时多一层障碍。项羽点点头,回到了大帐之中。
  卫士进来通报:“沛公的车队已经离营门不远了!”
  项羽闻报,起身离席,向外面走去。诸侯和在场的人先是一愣,接着便纷纷起身,随同项羽往外走。项羽的这个举动在项伯和范增看来,反应完全不同。
  项伯很了解自己这个侄子,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别人来见他,很少主动出去迎接。现在他出帐迎接刘邦,实在是很高的礼遇,说明他是在向刘邦释放善意,或者说是觉得自己误会刘邦,感到愧疚。既然这样,项羽应该不会再加害刘邦。
  而范增见项羽如此礼遇刘邦,分明是对刘邦没有了恶意,项羽是个不擅长掩饰内心情感的人,好恶全都会表现出来。那么,让他对刘邦痛下杀手,似乎不太可能了。范增预感到自己的计划可能要破产,可现在箭在弦上,只能伺机而动了。“这个孩子耳根子太软,有妇人之仁,容易被人左右。你下不了决心,我就只能越俎代庖了!”
  流传千古的鸿门盛宴还没有开席,吃饭的人就已经各怀心思,各打自己的算盘了。史上最牛的一顿饭从一开始局面就非常微妙,瞬息万变。不同的力量在桌面下悄悄地展开了博弈。在这种情况下,事态的发展就越发不可预料。一个细节上的变化就可能改变整个事件的走向。
  走到大帐外,项伯对项羽道:“大王,你与各路诸侯就在这里等候吧!我到营门口去迎接沛公!”项羽点头应允,诸侯们也没有异议,都停住了脚步。项伯是项羽的叔叔,身份尊贵,由他出面迎接刘邦,并不失礼。
  项伯赶到营门前的时候,刘邦的车队也恰好到了。刘邦从车里钻出来,看到项伯分外亲热,上前拉住项伯的手说:“兄长,亲家……”项伯示意他小声一些,他和刘邦的这层关系别人还不知道。刘邦低声问道:“里面的情况怎么样?上将军是怎么说的?”
  “沛公放心,我已经跟项王把事情说清楚了,项王对你已经没有了恶意。”他不敢把范增从中作梗的事情告诉刘邦,害怕吓住他,掉头就跑。与张良打过招呼之后,项伯向他们身后张望了一下,问道:“虞姬在哪里?”
  刘邦停顿了一下,说道:“虞姬身体略有不适,等她好些了,马上就把她送回来。”
  项伯怀疑地看了刘邦一眼,旋即发怒道:“沛公,你糊涂啊!你不把虞姬送回来,项王能放过你吗?这不是拿虞姬来要挟他吗?他一怒之下,就算不杀你,也会把你扣下来当人质,交换虞姬。到时候两家交恶,还是免不了一场火并。昨天我们不都说好了吗,你怎么能不守信用呢?”
  面对项伯的连声质问,刘邦无言以对。张良连忙将项伯拉到一边,解释说:“项兄,沛公这么做情有可原。你看现在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来鸿门的,为的就是平息双方的纷争,以免引发流血冲突。让虞姬暂留片刻,他的生命安全就多了一分保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这件事还请项兄在项王面前代为周旋。”
  项伯连连摆手,说:“看来你们还是不清楚这场误会的根源所在。对于项王来说,虞姬就是一切,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唯独不能没有虞姬,更不允许任何人打虞姬的主意。你们现在扣着虞姬不放回来,项王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这件事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要想解除误会,让沛公全身而退,必须送还虞姬。”
  看项伯态度这么坚决,张良也没了主意,进退两难。看恩公这么为难,项伯心中不忍,叹了一口气,说:“我倒有个办法。”刘邦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连忙问道:“项兄,什么办法?快讲!”
  项伯道:“你现在赶快派人回去接虞姬。霸上、鸿门不过四十里路程,快马加鞭应该还来得及。待会见了上将军项王,你就说虞姬身体弱,车马只能缓缓而行,而你们急于赶到这里,所以就把虞姬落到了后面,稍后便到。虞姬的身体情况上将军很清楚,应该不会生疑。必须把虞姬安全地送回来,否则这盘棋就成了死棋了!”
  刘邦连忙招呼随从,派人回霸上接虞姬。项伯见事已至此,只好静观其变了,将刘邦和张良引入军营。樊哙等人想跟着进入,被守卫营门的士兵阻拦下来,“大王有令:携带武器者禁止入内!”这实际上是范增交代的。
  刘邦走在前面,听到这句话掉头就往回走,樊哙等人见状,作势就要往里闯,想把刘邦再抢回来。项伯一把拖住刘邦,说:“都这时候了,你怎么还想往回跑呢?本来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军营加强戒备也属正常,沛公不必多心。就让卫士们留在外面吧!我来给你当卫士!”说罢,项伯用力拍了拍自己的佩剑。
  项伯都这样说了,刘邦也不好再争辩,硬着头皮跟项伯往里走。道路两边那些全副武装、满脸肃杀的士兵让刘邦的心很快又提了起来。但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就算前面是龙潭虎穴,也只能往里闯了。
  不过,走到大帐门口的时候,刘邦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有各路诸侯在场,众目睽睽之下,项羽就是想动自己,也得给大家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再看项羽,没有了平时的狂妄、暴戾之气,笑容看上去很和善,而且亲自到外面来迎接自己,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待遇。就算是在彭城,两个人约为兄弟,相处甚欢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这样的礼遇。刘邦的心更踏实了。
  他疾走几步,上前与项羽见礼,又与各路诸侯的老熟人打了招呼,转而对项羽道:“我与大王并肩作战,讨伐暴秦。大王征战河南,我游兵河北。我没想到居然能率先入关,更加想不到能够在咸阳城下活着迎接大王到来,更出乎意料的是有小人挑拨离间,在我们兄弟之间制造矛盾……”
  刘邦这番话语气虽然谦恭,但把自己的功劳、苦劳全都表了,目的就是争取各路诸侯的同情和支持。他说“有小人挑拨离间”这句话,完全是自己瞎猜的,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是在项羽听来,却感觉刘邦已经知道了曹无伤告密的事情。加之刘邦的一番话说得振振有词、冠冕堂皇,项羽唯恐刘邦的大义凛然反衬得自己心胸狭隘、容不下兄弟,情急之下,连忙道:“这都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造谣生事,否则的话,我也不会这么冲动!”
  项羽的本意是为自己洗脱,把责任推给了曹无伤,也间接地推给了刘邦,言外之意:你约束不好自己的部下,跑到我这里来告密,怎么能怪我无事生非呢?连你自己的人都这么说,我没有道理不信啊!可是,他随口一说,就把个曹无伤害惨了!
  范增听到项羽的话,一咬牙、一闭眼,心说:“一条内线就这么被你自己给掐断了!”项伯也很是不以为然,自己在霸上军营的时候,面对张良和刘邦,都没有把曹无伤给供出来,没想到项羽偏偏当众揭穿了,这么一来,以后还有谁敢向你提供情报啊?
  张良和在场的各路诸侯、项羽的谋臣将领听项羽这么一说,同样感到意外和不屑。张良暗道:“看来这个项羽果然只有匹夫之勇,竟然说出这么没脑子的话来!成大事者既要有胆识和魄力,也不能缺少谋略和手段,这样的人天生就不是块帝王的材料!”
  最高兴的应该是刘邦了。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曹无伤这个内奸在捣鬼。尽管心里恨不得马上冲回霸上,将曹无伤碎尸万段,但表面上还要不动声色,“大王英明,没有听信那个小人的谗言,伤了我们兄弟的和气!”
  众人的反应项羽一点察觉都没有。他为人自负,生性粗犷,所以不善于察言观色,很少注意周围人的想法和态度的微妙变化。所以,出卖了曹无伤之后,项羽并没感到有什么不妥,他向刘邦身后看了看,问道:“虞姬呢?”
  刘邦尽管心里怦怦直跳,表面上仍然非常从容地说:“虞姬身体柔弱,马车走得慢,我们是快马加鞭,所以她落在了后面,随后就到了!”看刘邦没有一点心虚的表现,项伯不由得佩服他的演技,果然是个好演员!撒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可能是与吕雉昨天玩得太疯了,有些疲惫!”项伯在旁边帮腔说,他怕项羽担心虞姬的身体,继续追问下去,刘邦一不小心露了馅,那可就麻烦了!
  项羽“喔”了一声,信以为真,完全没有怀疑。倒是范增感觉有些不对,正想质问刘邦,被项伯抢在前头,“大王,赶快入帐吧!这么多人都等着呢!”
  项羽闻言,连忙把刘邦让进大帐,其他人也纷纷入座。
  3、替罪羔羊
  坐定之后,刘邦对项羽道:“我能活着在此与大王相见,实在是侥幸!我来这里的路上,曾被一群人伏击,幸好被我的卫士击退,否则的话,我们兄弟现在就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刘邦一边说话,一边叹息,不胜感慨的样子。不过,在场的其他人听了这番话,都把目光投向了项羽,在当前形势下,项羽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刺杀刘邦的嫌疑。
  项羽急了,他实在忍受不了众人这种怀疑的眼神。背后放冷箭的行为他所不耻,又怎么甘心背上这种暗杀盟友和兄弟的罪名。项羽按剑挺身,厉声道:“谁这么大胆,敢加害我的兄弟,反秦的功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