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

第10章


  刚刚得到嘉奖的张元徽第二次刚刚出战就乐极生悲,战马很快被绊倒(那一刻慕容彦超附体),从马上掉下来的张元徽好比从战斗机里爬出来的飞行员,战斗指数骤减,旋即被周军俘杀。更要命的是,季风一向很规律的高平果然名不虚传,恰到好处地刮起南风,而且越刮越猛,吹得汉军眼睛都睁不开。
  正在风中凌乱的北汉军队如何挡得住受到来自皇帝和风向双重鼓舞而越战越勇的周军,于是迅速溃败。刚刚还笑容满面的刘崇想不到柴荣会如此勇猛,措手不及,紧急鸣金收军,军队又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刘崇心中黯然神伤,还是逃命要紧吧,于是亲举帅旗组织残兵1万余人退到安全地带,拼死抵御。远处的杨衮心里暗叫好险,于是俯卧撑也不做了,悄悄引兵返回辽国,倒是给刘崇省了不少出场费,日后做账,应付账款上少掉一大块数字。
  不过此刻的刘崇显然没有精力考虑账目问题,因为周朝的援军刘词马上就要赶到了。
  刘词,字好谦,元城(今山西大名)人,以勇悍闻名,昔日随郭威平定李守贞叛乱时,李守贞曾命数千敢死士兵偷袭周军,众将都不知所措,唯有刘词镇定自若,亲率兵马迎敌将李守贞。
  正率援军快马加鞭赶往高平的刘词半道上碰到带了1000多人夺路狂奔南逃的樊爱能、何徽,赶紧拦住,问:战场上情势如何?于是樊何向刘词描述了一幅凄惨的场景:投鞭断流、掷靴阻道的汉辽联军如同大山压碎鸡蛋般——不知道他们哪里听来的柴荣的原话——已将周军杀得溃不成军,咱们的兵马投降了大半,陛下不知所踪,我们是拼了命才逃出来的啊!末了,补充一句:刘将军,快跟我们一起逃吧,你这会儿赶回去,简直是给汉军上菜……我们是为你好啊!
  面对李守贞的偷袭都面不改色的刘词仔细地看了看樊爱能、何徽和手下将领因逃命和撒谎而显得异样的脸色,想了想还在苦海里挣扎的柴荣等人,略作迟疑,作出一个伟大决定:继续北上救主!——我想,刘词此时多半也和徒步一样,想到了多年以后的拿破仑,还有本应和拿破仑在战场上并肩御敌的格鲁西。
  1815年6月18日的滑铁卢,当拿破仑皇帝的7.4万法军与威灵顿将军的6.7万联军在2.25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一天的浴血鏖战,于战场上留下了2.7万具法军和2.2万具联军士兵的尸体时,率领3.4万兵力在距离战场仅4小时路程之遥的地方游荡的格鲁西,却死守着皇帝让其追击普鲁士军队的命令,任凭炮声隆隆而不回援,导致攻无不克的拿破仑迎来了生命中最为惨重的失败。此役败后,拿破仑在大西洋圣赫伦岛度过了他的余生。而墨守成规、不习惯独立行事的格鲁西元帅,也成为法国复辟王朝没落的一大罪人。
  刘词当然不想成为周朝没落的罪人,所以别了樊爱能、何徽之后,他继续以70码急行军的速度迅速赶往高平。刘词赶到的时候已是黄昏,他看到南风已停,如血残阳照得整个战场满目萧然;他看到周汉两支疲惫之师似已无力再战,面有倦容;他看到柴荣眼神里的欣慰,还有刘崇眼神里的绝望。于是刘词抖擞精神,开始收拾残局。
  后面的故事就很平淡了,引用《资治通鉴》原文至此:“薄暮,词至,复与诸军击之,北汉兵又败,杀王延嗣,追至高平,僵尸满山谷,委弃御物及辎重、器械、杂畜不可胜纪。”
  至夜幕低垂,得胜的柴荣安排人收拾收拾战场,整理整理汉军遗物,然后就安排大家洗洗睡了。
  战败的刘崇仅率100多名随从由小道越雕窠岭(今山西高平西北),昼夜不息,逃归晋阳。值得一提的是,一向节俭的刘崇居然将此次归逃途中最大的功臣封为“自在将军”,不但为其盖了专门的府邸,而且以金银装饰(真是不计成本啊),享三品俸禄,实在是大手笔。
  ——这位功臣,就是他的坐骑黄骠马。
  
第七章 夭折的千古一帝
  首次亲征就大获全胜、几乎将北汉一举灭国的柴荣一扫战前的郁闷心情,打扫完战场甚至打算马上率兵返回京城,心想这次可要在冯道等人面前长长志气,不料这个愿望却永远实现不了了,因为不久之后冯道就死掉了(四月十七日庚申,“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卒”)。
  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死,这其中包括临阵脱逃的樊爱能、何徽。柴荣率众人在战场上进行焦土抗战之时,两位哥们领着部下以一级战备的姿态向南奋勇逃窜,史书上说他们奔逃过程中“控弦露刃”,一路上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柴荣命好几批人持诏书前去追赶,二位连使者都给杀光了。逃了一夜,惊魂始定时收到消息,周军竟然打胜了!这下可有点出乎意料。
  然后他们抖了抖身上的泥土,像没事人一样赶了回来,看到了满脸错愕的柴荣。因为柴荣没想到这世界上有人脸皮竟如此之厚,来去都不打招呼的。
  《资治通鉴》上说柴荣见到重归的大将之后拿不定主意,把自己关在柴房里想了一夜,然后在张永德的强烈建议(“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下“掷枕于地,大呼称善”,下定决心诛杀二人:若是军纪不严,日后的日子肯定比勾践吃的苦胆还苦。
  在我看来,战场上面临瞬息万变的局势尚且能立刻作出判断的世宗,处理这种问题是不需要在柴房里静坐一夜的,更何况临阵脱逃的樊爱能、何徽差点让他在战场上成为焦土——从日后很多表现来看,柴荣可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我以为,很可能柴荣跟他们打完招呼之后就召集了他们70多个高管部下,稍做思想工作,告诉其余兵士,这就是临阵脱逃的下场,然后将其悉数处斩。
  史载:“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
  柴荣在大军稍事休息之后即发令继续北上攻打太原,以求彻底消灭长跑冠军刘崇。一路上北汉多个州县投降,甚至有不堪北汉压迫的老百姓自发前来慰问周军,带着煎饼鸡蛋,场面煞是感人,这也让周军产生了一种自己此行即将解放全人类的错觉。
  可怜的刘崇刚刚为“自在将军”修好宅第,就很快要被柴荣赶出自己的宅第了,心中无限后悔一个月前鲁莽作出的攻打周朝的决定。不过天不灭汉,柴荣的大部队跑得太快,补给跟不上,当地老百姓送来的鸡蛋煎饼当早饭吃吃还行,天天吃成本就高了,何况贫瘠的北汉土地上养出来的鸡产蛋率也不高——更严重的是柴荣手下大将史彦超因为轻敌中了埋伏,以两千人追杀辽国两万骑兵,陷入包围,史彦超大败战死。眼看攻克太原无望的柴荣遂引兵回开封,灭汉行动无功而返。
  显德元年一役的先胜后败让柴荣深刻反思。
  回开封之后,闭门多日的柴荣决心改革军队: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张永德出任殿前都指挥使,从禁军中挑选精壮者,组建新军。同时命赵匡胤负责,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即进行全国海选补充禁军兵力。通过整顿,禁卫军成为一支威震邻国、无比强大的军队。
  在世宗的理想里,此军队必将“振长策而御宇内,吞汉辽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矣。
  军队整顿完毕,就该有作战规划了。公元954年前后的长江黄河没有太大的洪水,这些精壮的士兵不用扛着沙袋抗灾救洪;显德初年的大周也没有太多的地震,士兵不用钻到倒塌的墙下面挖人——战争年代军队的唯一使命,就是战争。
  于是周朝的邻居们就遭殃了。
  此时环绕周朝的几个较具威胁的政权,分别是大辽、北汉、后蜀、南唐。四年前的郭威没有“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现在的柴荣更不会有“同时打赢四场战争”的宏图,他知道,这些国家要一个一个地收拾。现在研究的不是打与不打的问题,而是先打哪个的问题。
  于是柴荣召集诸大臣入殿,给他们上了一堂业余政治课,分析了当今天下大势,随后给朝中近臣布置了两篇命题作文,一篇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另一篇是《开边策》,限期上交,由柴荣老师亲自阅读打分。
  从小学三年级学写作文至今20年,徒步认为命题作文是最难写的。更何况柴荣出的题目难度太大,第一篇翻译成白话就是《试论当皇帝是一个辛苦的职业兼论做大臣也是一个不易的职业》,第二篇翻译了是《在取得对汉作战阶段性胜利的好局面下平定辽、汉、蜀、唐诸国的战略计划》——题目都有点长,但是你看看如今各类期刊上能发表出来的论文,题目有比我这更短的么?题目太短,怎么凑字数啊。
  命题作文很难写,但是皇帝布置的作业必须尽快完成,于是很快柴荣就收到了一大摞文章,他的重点是看《开边策》,忽略掉很多诸如“修文德,来远人”那套老掉牙的东西,有一篇文章让他眼前一亮,文章提出著名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论,认为应该先拿南唐开刀,先取江淮,次第剪灭诸侯,柴荣深以为然,看了一眼作者:比部郎中王朴。
  比部郎中,刑部官职,品级从五品上,掌管各类物资、货币使用,相当于国家财务部中层干部。
  这是“王朴”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柴荣的眼帘,而注定将伴随他度过余生。
  于是柴荣召见王朴,对《开边策》中所提计策进行深入讨论,君臣相谈甚欢,遂为日后的战略定下基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