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元魔传_

第125章


汾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故又称“杏花村酒”。
  众人均感疑惑,但白纸上写得明明白白,小朱亦曾问清楚,莫不是汾酒能有解软筋毒之功效?小朱命军士到市集搜集上好的正宗汾酒,原产地必定要是汾阳杏花村。果然是对症下药,兩父子喝了三小杯汾酒后,病情由危转安,每天喝上三小杯,更加是日渐康复,神智已然清醒,杨灵及戚如心二人当然是喜出望外,朱元璋无心插柳,却再记一大功。说起关于汾酒解毒之事,扬广解释说:“当天他追到大殿上,与白魔只交谈数句,突然迷迷糊糊,天旋地转,临晕过去前却听到白魔哈哈大笑的说及汾酒完来是此毒之解药,故因而得知。”
  过了数天,扬氏父子已神智回复,三人,连同戚如心在内,一齐到元帅府向朱元璋道谢並辞行。扬氏兩父子大病初瘉,而且可算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转,体质尚未完全恢复,所以杨灵先陪他们回古墓调养。而且兩人均断了左手,要在江湖上行走,武功亦须重新调整及适应之需要。朱元璋拉著杨灵之手依依不捨,一路相送十多里,扬广在旁抚须微笑,戚如心及杨峰则卿卿我我,笑语焉然。
  小朱站在高岗上,看著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落日黄沙中,不禁有一种放下权位,急流勇退,拋开一切之冲动。他内心向往与心爱的人策马扬鞭,行走江湖之浪漫生活。但他知道這绝对是没有可能的事。他是飞虎队队员,不惜代价,排除万难,完成任务是队员之职责。而他现在的任务却是天上顶爷的最高指令……“驱除胡虜,还我河山”。他必须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把偉大的中国延续下去。忽然他心中泛起以前读书时学过之兩句诗句,“锦繍河山空望远:不如怜惜眼前人”。作者当日之心情他现在方彻底的明白。
  第一零六集完
  第 107 章
  「虎据龙盘在应天,兩旁狼虎像冬眠:
  修得百练英雄胆:鄱阳湖中战火燃」。
  朱元璋看著各人背影消失,心情十分沉重,這一个多月來与杨灵天天在一起,近二十多天更为擂台比武之事张罗,精神没有一天放松。从未有说些悄悄话的心情和机会,现在终于尘埃落定,可算是大功告成。但与她却暂时各散东西,虽然是捨不得,但总不能要她撇开父兄而不顾,现一旦分开,真有点不习惯和茫然若失之感觉。
  朱元璋凭著他的才智及努力,更得到一众谋臣武将尽心尽力之帮助,势力日益增长,从当初数千人之队伍,演变成今天为二十多万大军之主。濠州虽是他发源之地,但粮食不足,难以养重兵。常遇春南征北讨,难以兼顾,只有由郭天爵暂时驻守管理。自杨灵离开后,他更是埋头苦干,全副精神专注于发展他的鸿图霸业。他听一众谋臣之意见,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暗喻自己是顺应天命,更是天命所归之意。应天府便成了他的根据地。小朱礼贤下士,招榄英才,兴建礼贤馆专为招待有才幹,出谋献策之谋臣,有志为国之文人武将,响应朱元璋之号召,纷纷来投。应天府当时广集贤士,可算是人材济济,朱元璋红巾军声势曰益壯大。
  既然把应天府当作根据地,並采纳朱升之九字箴言 ,作为曰后策略。此九字箴言历史上非常著名及有份量,后世人对小朱之所以成功,认定策略为成功之主要因素。此箴言只有三句,寥寥九个字:“高築墙 ,广积粮,缓称王 ”。“高築墙” 意思是既有根据地,必定要站穏脚跟,做好防御措施,以防敌人来犯。“广积粮” 粮食对古时是最重要不过,百姓有了粮食,才能安生,军队有了粮食,才能作战。朱元璋 一方面鼓励百姓开墾耕地,尽早恢复正常生产,他自己也树立楷模,在他官邸中,没有后花园,只有农地,自己一家人种些瓜菜,求其自给自足。当时更有一将领名康茂才,此人打仗马马虎虎,但对于农田水利,屯田开懇等却是专才。朱元璋封了他一个“ 都水营田吏”的官职,专注农业生产,他的一支队伍除了供应数十万大军之食粮,一年内更剩下五六十万石盈馀,朱元璋之知人善用,对专业人材之发挥,亦是他成功之主要因素。小朱推崇节约,一切由自己做起,律己律人,将领,官员及百姓均争相效法,不敢浪费。
  “缓称王” 便是要低调,不要先为了此虚名成为众子之的,另一方面加强训练新兵,乱世中求生存,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朱元璋深知无论古代或现代,要人不来欺负你,先决条件是你要比人更強大。弱内強食,古今皆然。朱元璋文官中以李善长为首,负责内政,专管国内政策及官员,刘基则负责出谋献策,行军佈阵。武官则以徐达,常遇春为首,辅助统率三军,军中要务,均由他兩人代策代行。
  秋去冬来,马秀英已为小朱下一子,取名字为朱標。她产后便与李湘湘及李善长迁回应天府,会合朱元璋。小朱一家人共聚一堂,而且他已为人父,更是乐也融融。数月后杨灵也返回应天府。杨广父子已然完全康复,断了左手,兩父子最初是很不习惯,但经过半年之苦练,更有杨灵之鼓励,空袖功已练得出神入化,武功比起未断臂前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杨灵回到小朱身边,既然情根早种,自然成就神仙眷侣,对小朱的艳福及美满生话,更是锦上添花。美中不足的是在這一年多,派出的探子已陸续归来,均没有程素及亲儿的下落,令他终日耿耿于怀,想起程素两毋子无亲无顾,江湖漂泊,离开峨眉后,天下虽大,却不知何处容身,每念及此,总是自怨自哎,心痛如绞。
  应天府地处于长江中游,上游是雄据一方之陈友谅。自称汉王,国号大汉。下游则是诚王张子诚,朱元璋夾在中间,真是战战競競,如履薄冰。可幸陈,张兩人均无大智,见朱元璋未有称王,此时之朱军实力亦是有限,耍威胁他们却未成气候,兩人如瞎了眼一般,各自坚守地盘,划地为王。竟不知养虎为患之道理,令当时势力相对弱小的朱元璋,奇迹般生存在兩大势力之中。小朱更不断扩展地盘,把周围的地方蠶食,以武力据为己有,更绕过陈有谅之地盘,进兵浣南。数年后江南诸郡,浙东,浣南最为富庶之地,已全纳入朱元璋之版图之内。
  三雄並列,朱元璋知道,要统一天下,与他们日后血战在所难免。正加紧备战,招兵買马扩充地盘。此时刘福通北伐之义军已完全溃败,更有部份投靠元朝,山东诸城再落入元朝手中。应天府腹背受敌,形势对朱元璋至为不利。若与朝廷对抗,却害怕陈友谅大军来袭击。正是前有狼时后有虎。身处进退两难之局面。当时陈友谅实力至为雄厚,大多数谋臣均建议委曲求全,实行暂且依附朝廷,俯首称臣,以图生存。朱元璋左思右想,自己起义之目的是反抗暴元,以求改朝换代,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大丈夫做事,“不成功,便成仁 ”那有改变原则,认贼作父之理。此时元朝派来招降使者。朱元璋心意既定,把一众使者杀死,以示决心,与蒙古人划清界缐,誓不兩立。使者也杀了,使主张投靠元朝的官员再不能有异议。
  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采用刘基之意见,“先汉后周,先陈后张”开始对比隣的陈友谅开战。先后攻佔了安庆,建昌,南康,江州等地,陈友谅大惊,欲联合张士诚夾击朱元璋。亲笔信不断寄给张士诚,要求夾击朱军,把朱元璋灭掉,平分其地盘。朱元璋早有此虑,若敌人左右夾击,自己便处于极度恶劣位置。刘基見小朱忧形于色,便对他说:“主公无惧也!士诚乃自守虏而矣!此人不问朝政,凡事假手于人,大权交由其弟張士信代策代行,张士信乃无德无恥之人,只知淫乐,沉迷女色,臣闻此斯每出征,必带备宴会之物,妃嫔歌姬数十人,一向做事儿戏,视出征为游山玩水之事,如何能与我军为敌。况且张,陈二人素来互相猜忌,早晚也会兵戎相见,臣以为诚王定必按兵不动,实行“坐山观虎斗” 以图收渔人之利。”朱元璋却难以苟同的说:“ 话虽如此,陈,张结盟。对张士诚百利而无一害,大利当前,他又如何会拒绝。”
  刘基所推测一点也没错,张士诚收到陈友谅之书信后,对合盟夾击之事一笑置之,连信也没有回复。张士诚此次失误,造就了小朱将来之鸿图霸业,日后也成为他灭亡的因由。真是“ 一子之错,满盘皆落索”。正元二十二年,朱元璋亲率大军,再攻破龙兴,改名为洪都府。(今江西南昌)陈友谅大军连番败退。帐中大怒,斩杀了数名大将。后诲当初未有趁姓朱的羽翼未丰时,及早把他摌除,做成今日之禍。陈友谅痛极思痛,实行借城背一。至正二十三年,除友谅举全国之力,大军倾巢而出,亲率六十万水军沿水路进攻洪都府,欲收复当日失地。他再修书要求张士诚夾击,並一举灭了朱元璋。互相平分天下,以雪新仇旧恨。但张士诚兄弟只知沉迷作乐,对姓陈的來信,依旧是置之不理。
  当时洪都府守城之大将为李文忠,死守孤城,力抗数十万大军。双方血战近三个月。令朱元璋能有足夠时间,把徐达及常遇春从庐州调回增援。陈友谅大军浴血洪都,却得不到半点上风,且损兵折将,伤亡惨重。陈恃著己方船坚炮利,战船比朱军大许多倍,转战水中。应天府中人心惶惶,多建议小朱陪礼道歉,交还洪都府,与陈友谅议和。朱元璋却宁死不屈。亲率二十万水军出战,兩方面无论在人数及装备均强弱悬殊,双方大战于鄱阳湖,此役两雄相遇,杀得是日月无光,却完全改变了朱,陈兩人之命运,此为历史上著名的 “鄱阳湖之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