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人

第49章


其实每个失败者都是被自己打败的,因为你不够强大,不够智慧,不会审时度势,你失败了还能怨别人吗?如果你厉害,失败的就是别人了!
  萧铣这家伙是南朝后梁宣帝的曾孙,他祖父很没有眼光,背叛了隋朝投降了陈朝,没想到陈朝被隋给灭亡了。他们只得又回到了隋朝生活,可想而知,日子很不好过!当杨广登基之后,萧铣因外戚的缘故当了罗川县令。到了隋朝末期,在造反派们热衷于推举李姓人当头领的时候,岳州起兵的董景珍没有随大流,而是推举了萧铣!
  说实话,这等于把萧铣给推到了未来的断头台上!
  傻乎乎的萧铣在618年四月二十七日登上皇位,设置百官,完全按照梁朝的制度来推行!他的势力发展得很慢,从来也没有大的作为。他的心胸狭隘,疑心太重,而他手下的将领们都认为自己功劳大,横行霸道,杀人越货,置国家法律于不顾!
  萧铣想办他们又怕办砸了,不办又怕他们没法没天了,于是就下令裁军减员,全力发展农村基本建设!他真实的目的并不是想成为农业大国,而是想削去大臣们的兵权,便于领导他们。他就没有想想,在枪杆子出政权的时代,怎么可以把将军们变成农场的场主呢!
  当李孝恭和李靖率两千战舰去打他的时候,他身边才有一千多人,这时候想集合起大部队肯定来不及了,最后他被困在江陵,对大臣们发了一通牢骚后开城投降了。
  萧铣被押到长安后,没过三天就被押到刑场上砍了头!
  说句实话,如果他在李渊革命时期投降,而不是选在解放时期,可能就像屈突通那样得到重用,可是他没有。想想萧铣的家族,从爷爷辈上都在重大决策上失误了,他能不被砍头吗!所以说,萧铣死得很窝囊!
  李渊为什么变得这么狠,他不是挺有肚量的吗?
  其实李渊所谓的宽容与肚量都是表面现象,一个弱者表现出的态度都不是真实的态度!他在革命战争时期只有五千兵马,缺人,如果有人投降的就杀,谁还敢来投奔他们啊,没人投奔,还怎么壮大队伍怎么造反!现在他占据西北地区,势力越来越大,吞并了很多集团,每年的军费开支就是个大口子,已经让他不堪重负了,再说养那么多造反头子干什么,等到国家统一后,这些人怎么安排,如果不安排重要的职位他们肯定有情绪,如果把他们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又不放心!
  所以说,李渊杀掉窦建德、王世充、萧铣等人,这是战略性的迫害!
  萧铣的遭遇已经够悲惨了,还有个人比老萧更惨,这就是杜伏威同志!
  老杜死得很窝囊,因为是他自己躺在李渊的菜板上,还拿起刀递给李渊说,您老人家把我给砍了吧!这当然是开玩笑,但真实情况跟这个差不多!
  当初,老杜割据安徽和县地区自称总管。唐军攻打洛阳时曾派人去招降杜伏威,杜惧怕唐朝的势力就投降了,被李渊封为吴王。等刘黑闼被杀后,李渊怀疑他会造反,想要打他们,杜伏威为表明自己驯服,让属将辅公石留下统领兵将们,自己请求进入长安做人质!
  没过几年,辅公石称帝对抗唐朝,李渊就把当人质的杜伏威给杀了,并派大将李靖前去讨伐,不久辅公石被当地武装抓获,送唐军营中被处死,江淮地区也宣告平定。
  这件事不能不说李渊做得过火了,你想啊,辅公石反叛跟杜伏威有什么关系,如果老杜想造反的话能把自己押在唐朝吗?这件事情的发生,进一步说明李渊对待俘虏的态度变了,变得残忍了!没办法,战争本来就是残忍的,是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生死游戏!
  不管怎样,唐朝杀掉杜伏威后,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国了!
  我们说基本,是因为西部地区还有个梁师都,可以说,梁师都是李渊执政时代留下的大尾巴。李渊并不是不想把梁师都给消灭掉,而是梁师都依靠着突厥人,不好下手。
  在李渊执政期间,他最头痛的就是突厥人,就像头疼李世民那样!
  他面对突厥的问题显得很窝囊,所采用的策略除了忍让就是轻微的抵抗。这没办法,在隋末唐朝,中原的各集团军首领都曾依附过突厥,觍着脸喊过人家大哥!这种悲哀的形成,可能是因为我国出了个孔子,他对大家说,我们要持中立态度,我们要从人家胯下钻过去,钻过去啦,你怎么没给人家行礼啊?他说,我们用羊的眼泪淹死狼,结果我们就老是挨欺负了。到了现在,我们终于知道羊的眼泪不好使,于是我们想要狼的精神,于是《狼图腾》就火了。
  李渊没看过《狼图腾》,他对待突厥的办法就成了孙子外交!
  这里说的孙子可不是《孙子兵法》的作者,而是把自己的位置与尊严放得很低,有时候为了显示别人的高不得不蹲下来,因为这是抬高别人最省力的办法!正因为李渊老采用这种方式追求和平,被史学家与批评家们抱怨说,他是与世隔绝、懦弱、没骨气、无能,根本与李世民没法儿比,就差点儿说他是垃圾了,其实跟说了没什么区别!
  问题是李渊可着劲儿的向突厥人装孙子,效果并不好!
  因为突厥人总认为唐朝的成立是他们帮助的结果,他们不停地向唐朝索要财物,越来越过分,每当唐朝不能满足他们就要侵犯唐朝。比如,东突厥曾勾结北方各叛乱者进犯唐朝,幸亏在619年进犯中国的前夕,始毕可汗死了,他的儿子年纪还小。始毕可汗的兄弟接班后,称为处罗可汗,他也没能够长命,于620年就去找他哥哥了!
  可以说从623年至624年,突厥人几乎没有间断过侵犯唐朝,这让李渊感到很无奈,但从没有想过要还击,而是在上朝的时候问群臣,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必须得想个办法了!李世民提建议说,父亲,让我大哥带兵把突厥给消灭掉。其实他这句话里套着话儿,自从把东北平原给拿下来后,李渊以重重理由推迟立他为太子,后来竟然绝口不提了!李渊又不傻,能听不出来啊,他不高兴地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里开玩笑!
  “我大哥是太子,怎么也得给他个扬名立威的机会吧!”
  “在我们晋阳起义时,突厥人确实帮助过我们,如果我们反过来打他,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再说突厥自从颉利称雄以来,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我们想打败他们并不容易。我们现在刚过了几天安定的日子,我不想再惹事了!”
  李世民说,我们不招惹他们,可是他们招惹我们啊!
  李渊说,正因为如此,我们不是在想办法吗?
  李世民撇嘴说,既不敢惹人家,又不舍得给人家东西,能有什么好办法!
  一天,李渊让裴寂陪他喝酒,裴寂在酒桌上给他出主意说,陛下,为什么突厥人屡次侵犯我们关中地区,就是因为人口与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我们把长安烧掉,把都城搬到别的地方去,他们就不会这么死盯着咱们打了!
  这个办法可以说是天下最臭的办法,可是李渊却感到很有道理,竟然派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去樊州、邓州一带勘察可以建都的地方,准备把都城搬过去。当合适的地方找到后,李渊召开了迁都专题会议。他在会上说,突厥人之所以不停地侵犯我们,就是因为我们的都城离他们太近了,我想把都城搬到远离突厥的地方,大家可以谈谈你们的看法!
  李建成说,好,我感到这是个好办法!
  李元吉说,不错,惹不起他们咱们还躲不起吗!
  裴寂说,陛下的决定是英明的,我举双手赞同!
  萧瑀等人虽然知道迁都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没有人劝阻。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皇帝不再是以前那个善听谏言的皇帝了,你说迁都不合适,如果李渊说,那好,那就不搬了,你带兵去把突厥给我消灭了,你不就傻眼了吗!关键时候还得看李世民的,他站出来说,我感到迁都是不对的,不但不能迁都,想想都是不对的!
  大家都吃惊地看看李世民,再去看看李渊,发现李渊的脸色很难看。
  李渊问,你有什么想法会后跟我说不成吗?
  李世民说,戎狄侵犯中原从古至今都在发生,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陛下凭着自己的圣明与英武创建新的王朝,统辖着中国领土,拥有上百万的精锐兵马,可以说是所向无敌,怎能因为胡人骚扰边境就要迁都呢!这样不只给全国的臣民留下羞辱,后人也会讥笑陛下的,所以迁都是不可行的,这是消极的做法!
  李渊说,道理我懂,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李世民说,汉朝的霍去病不过是位普通的将领,他都不会向匈奴妥协,顽强地跟他们斗争,何况我还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陛下给我几年时间,我肯定用绳索套在颉利的脖子上,就像牵只羊那样把他送到宫里!如果我办不到这件事,再迁都也不晚嘛!
  李渊眯着眼睛点头说,你讲的有点儿道理!
  建成见世民处处都在抢风头,心里就不乐意了,他冷笑说,当年,樊哙那小子率领十万兵马,在匈奴人中间纵横驰骋,显得很牛的样子!秦王不会是像樊哙那样牛皮哄哄的吧!如果你真牛,还用得着几年时间,弹指之间就能把突厥人消灭掉!不过呢,我怕某些人不是去打突厥,而是去跟突厥暗中勾结图谋唐朝罢了!
  他的这些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李世民确实多次贿赂突厥,并因此得到了突厥的帮助把刘武周与宋金刚给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