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河开

第44章


 
  她在我这屋里写这个条子的时候,能感知我正在异地的沙发上翻来覆去的焦躁么?科学不是已经解决了千里外可以对话和对面、荧屏上能看见对方此刻正在干什么吗?可是我们这“龙的传人”至今还假定那是神话。 
  长久地反复地盯着这张条,也许她昨天来过,今天就不来了,那么参差错落,此次见不着她了。于是黯然伤神,没有小书僮的日子可怎么过呀!我开始归弄带来的零碎物品。忽然有钥匙开门声,心里顿时一亮,还有谁呢?果然是她,就像她听见我的心灵在呼唤一样,神奇般地来了!紧紧拥抱着这个小姑娘,是真的,真的头发,披拂着,鼓鼓的身体,也是真的,带着凉气的脸蛋儿,抚着,当然是真的,小手也是真的。噢,谢谢上帝,她来了,没有变化! 
  “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阳台上的门开着!” 
  “能呆多长时间?” 
  “我得回去吃饭,出来时没跟家说。回去我就说去同学家了,酸枣和咸菜就说她哥哥出差带回来的。” 
  我坐在椅子上,把她抱在腿上;我坐到床上,把她抱在腿上。我们着急地对话,恨不得一口气把要说的都告诉她,把要知道的全知道。她告诉我,她来过这儿三次,有一次她妈妈看见她把北京那对景泰蓝长瓶和别的什么卷包上拿走了,知道是搬运到这儿来了,说:“看来你是铁了心了。” 
  “我妈恨你!”她说。 
  “恨我什么?” 
  “说你不该爱我!我妈说,我不找他要一万,也得八千!” 
  “八千?行,咱们给凑八千。” 
  “你哪来这么多钱?” 
  “慢慢凑呗!咱们办杂志每月二百五十块,一年就是三千,让咱们先结婚,三年还清。” 
  “不可能,我妈是故意出难题。” 
  “跟你妈说,人家滑老师还价,六千五吧!” 
  “我们家又不是卖孩子!”竺青笑了,知道都是玩笑话。 
  “我想了个主意,你看行不行。”她说:“我妈不是要面子吗?你帮我找一个年轻的,冒充我的对象,谁也行,让他跟我回家,说是外地的。他们找不去,完了就说嫁走了,送站,到B市下。我在你家呆几天,我藏上一年回来说那人不好,离了。我妈信命,那时我再找你就会同意了。”   
  黄叶村(6)   
  多天真的孩子,撒谎编故事都带着孩子气! 
  “十点了,咱们躺会儿吧,你十一点走。” 
  她没有拒绝。我去水房时,她嘱咐把门链挂上。 
  我送她下楼时,才发现她来时嘴上的玫瑰色唇膏一点颜色都没了。 
  “你抹的口红呢?” 
  “还好意思问呢?都让你吃了呗!” 
  半年后,我因公出差。结识了特约编审谢君。 
  谢君原是某知名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已然离休。几天之中,我们就很熟了,我非常敬重他。谢君是当代中国杂文界的名人,他观察事物,特别是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事物,能找到超乎常人的角度,发现独到的观点,立论鲜明,论辩精辟,有极强的说服力。让人读着,不止恍然大悟,且不时地击节称快。后来,谢君专门来过H市。单位把他安排到宾馆的高间里,房价很高,他如坐针毡,听说我是“单身贵族”,坚决到我家里来住。当然他因此也了解并认识了竺青,一直称她是个奇人。天津某报曾向他约稿,他写了篇《记滑子》登在了星期日版上。下边就是那篇文章: 
  和滑子第一次见面是在J城。他年近五十,长相平常,只是两鬓长长的,好像不大刮胡子,其他就说不出什么印象了。时隔不久我去H市与他再次相逢时,彼此却成了朋友。 
  在H市,主人显然是考虑到我是个领退休金过活的人,这次去又属公事,决定公费招待我的食宿。我一算,两者每天约合六十元,自觉我的劳动不值此数,心里颇不安。住了几天,正好滑子来看我,不免露出这心病,谁知他竟立即邀我住到他家去。他说他家里有房两间,单人床两张,却只有他一个人住。房费自然免了,吃饭么,随便对付就得,“我看你也不是那种考究的人!”这倒正合我意,他的态度也极诚恳,也就乐于从命了。 
  到了滑子家里一看,不免暗暗吃惊。只见那间大屋里,一个红漆大案子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墙壁上糊着两层麻纸。原来这是一间裱画室。他告诉我,在自己的“狐朋狗友”中他可以称得上是个“书家”(其实他确是个书法家,H市文物局编选的《青冢藏墨》里就有他的墨宝),不免常有人来索字,于是他干脆学会了一整套装裱手艺。兴致一来,满纸龙飞凤舞,然后裱糊、复背、上墙,接下来,其乐无穷。他自己还写了一首诗来记趣,诗曰:“剪得穹庐一井天,青灯黄卷自陶然。涂鸦端赖七分裱,赏画常含半棒烟……”我开始觉得这位滑子有些怪了。 
  但更怪的还在后面。他告诉我,他虽一人独居(离婚),却有一个情人,而且年龄比他小得多,先是跟他学画,天长日久便萌发了爱情。接着便拿出他情人的许多照片给我看,告诉我其中的种种故事以及有情人要成眷属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对着一个几乎是陌生人就如此掏心见肺,尽吐隐私的,我似乎还未见到。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见他还在呼呼大睡,便自个出门买了些大饼油条回来,然后我们便毫不客气地一起共进早餐。就这样,我住在他那里就如同住在自己家里一样,无拘无束,心安理得。不幸的是我忽然生起病来,于是他为我求医弄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在这期间,我发现他客人不少,来者多称他为老师,除本市外,也有外地来的。这些客人一来,他们便在那张大红案子铺纸蘸墨、笔走龙蛇起来,看得出他们就是滑子称之为“狐朋狗友”的一群了。有时滑子也请他们办点私事如帮我弄药,有时夜深了还求他们护送他的女友回家。我曾跟他开玩笑说:当心别让这些小伙子把你年轻的情人勾走了,他莞尔一笑,说:“请绝对放心!” 
  与滑子相处数日,谈话中有时感到他有一种看破红尘、消极出世的情绪,他常画菩萨像,还正在翻译《心经》。于是我不免有点忧虑,说:“你可别辜负了那姑娘的一片真情啊!”他叹了一口气:“人原本是个矛盾体,我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但决不会做任何对不起她的事。”别后,他在给我的信中说:“魏晋人佯狂,我大概也只是佯‘空’而已。”信中还附了一首《自嘲》,算是对我的答复。诗曰:“起居不必问晨昏,几盏牵牛唤梦魂。临风鸽子恒鸣哨,绕膝苍蝇亦可人。每画菩提尊者像,日书波罗蜜多文。对樽壁上龙泉剑,说到空时泪满襟。”看来他心中有着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和痛苦。出世云云,只是这种心情的一种曲折反射。   
  黄叶村(7)   
  最近又收到他的来信,报告喜讯,说是他与他的天使终于“钟鼓乐之,拜天地了”。并附来一“请柬”,柬为骈体,且写得风趣非凡。 
  信柬到我案前,佳期早过,我知道他寄这请柬也只是为了给我留作纪念。有情人终成眷属,又欣逢改革开放浪潮再起,为才志之士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我想滑子的心情当豁然欣然的吧!滑子姓滑,但并不以“子”名。不过他爱以此二字自称,姑从之。 
  出差的十几天里,一边忙着,一边满脑子竺青。天天想给她写信,却没有一点儿时间。归期已近,再写也收不到了,就给气功杂志的孙君拍了封电报:“太忙无信,三十一日回H市,电话……”从孙君的来话中知道竺青一切都好,倍感安心。 
  事即完毕,归心似箭。我想竺青或能在守候着我,下车视楼上,见我屋黑灯,大失望。上楼,正摸钥匙,竺青自二楼气喘吁吁地跑上来,叫了声“滑老师”,原来她在邻居家看电视。我们把旅行包刚搬进屋,关上门就互相抱住了。“风雨夜归人”,是古人视为最难得的情境,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是品不出这一行诗句的韵致的。 
  “你再不回来,我就变成望夫石啦!”她冒出这么一句。 
  “望夫石?你怎么知道这个词儿的?”我很惊讶。 
  “我从书上看来的。”她有点儿不好意思,可能是因为这个词儿里有一个“夫”字;却又有点儿得意,因为我没想到她会用个词儿。她从床头拿过一本《清词百首》的小册子,翻到折了角的一页,递给我,“喏,你看吧!”这首词我没读过,我读的清诗很少,更况是词。词牌是《惜分飞》,题目是“望夫矶”,下阙是: 
  莓苔改尽罗衫碧, 
  莫道重逢不识。 
  但说归来得, 
  石头曾有能言日。 
  我看了注释才弄明白大意:我的罗裙染绿了山石上的苔藓,夫君啊,你若是回来,可不要说认不得我。只要有一天我听见你说“你的丈夫我回来了”,变成石头的我也会重新开口说话的! 
  才走了十天,我的竺青竟然担心自己要变成石头,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啊!我心里热乎乎的,有一个人在家守候着,这感觉真好! 
  “你要是真的变成石头,”我把她紧紧抱在怀里,说:“我就把这个石头人搬到床上,天天用体温焐她,非得把你焐过来不可!” 
  “哎呀,你真会说话!”她用拳头砸着我的胸脯,忽尔又温柔地伏在我的怀里,喃喃地说:“你要是真的爱我爱到那个程度,我嫁你也值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