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生活笔记 医生的一天

第22章


有些个体和虚假广告确实让好多患者上了当、吃了亏,但是病人的鉴别力还是应该提高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为了钱。医患共生,确实难呀! 
  我经常想,什么叫厚德载物,就是你有天大的本事,没有了德行,是承载不起你的本事的,所以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医生,一定要有德行。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当中,我很注意自己的修养。医生每天接触的是病人,病人最宝贵的又是生命,可想而知,生命所系的重托有多么重要,所以我还是理解了一些病人的无礼,理解了一些病人及家属让人费解的举动。我经常和全科同志这样说,病人能在这让你诊治,让你输液和把发给他的药吃下,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我们也就必须把病人当人对待!当亲人一样来对待!这种换位思考会给我们的从医道路带来很多益处。我们大家也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把自己的病人治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理解医生。 
  过去,医生的职业是白衣天使,是让人羡慕的,但作为医生本身,我们深知医生的辛苦。门诊日,每天要接待那么多不同表现的病人,要根据病人的经济实力为他进行相关的、必需的、能为我们诊断提供证据的检查,再根据这些为病人潜方用药,要不停地去询问、不停地思考,一天下来真是疲惫不堪。查房日,又要对每位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进行详细的思考及分析,使每一个病人都得到最佳的个体化、针对化的治疗。如果有重症、疑难病人的话,下班后思维中也离不开病人的情况,只有病人康复后才有一种无上的快乐在心头。这就是医生的职业,但社会上对医生的不理解和敌意让我们真有股寒意袭上心头。所以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再从事我们的职业,因为我们没有休息,没有假期。希望病人也理解医生苦衷,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沟通,我们的医患和谐也就能早日实现。 
  我经常把协和专家的敬业精神及协和的经典语言讲给大家——肩负神圣使命,饱含智慧金光,终生上下求索,锻造协和精神。我把它演绎为锻造医学精神吧!愿我们的医学更加发展,愿我们的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愿广大同仁有快乐的心情、有健康的体魄、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为了我们的事业而努力!     
  第七辑 医生的无奈   
  没有自豪感的医生   
  ◆刘坚 
  http://www.91sqs.com/1060 
  我爷爷是一位医生,他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在我们当地可谓是小有名气,备受尊重。办公室里锦旗也很多,什么“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等等。爷爷高大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我,潜移默化间,我也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长大一定也要像爷爷那样成为一名好医生。我顺理成章地考上了医学院校,如今又成了一名临床医生,而我爷爷也渐渐老去,不能给人看病了。想起过去爷爷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幸福、惬意、自豪,很有成就感;再想想我现在的每一天,就不那么幸福和自豪了。我的每一天都紧张忙碌,偶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但丝毫没有自豪感。 
  真的很羡慕爷爷,羡慕爷爷那时代的医生。从上大学那天起,记不清有多少老师跟我们说过,我们行医将会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工作这些年,回头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也许是选择了医疗就选择了付出,从上大学始我们要学的东西就比别人多,毕业后又要面临住院医生训练的煎熬。总算是住院医生熬出头了,还要主治、副高、正高一步步熬。 
  现在,每天早上6点我就被闹铃唤醒,匆匆洗漱,然后两步并一步地往车站紧赶,到单位草草解决完早餐问题,便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除了烦琐的病房查房,我还要出门诊。因为是风湿免疫科,病人大多有疼痛或行走不便,饱受病痛的折磨,多有心烦和抑郁,碰到胡搅蛮缠的,有一个就够我受。近期我碰到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后出现皮疹、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很快消失。但病人一天到晚缠着我,并多次找院领导要讨个说法。我的心都凉了半截,吃饭不香,睡觉不稳,连做梦都想着这事,甚至有了改变职业的冲动。所幸我是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行事,严格按适应症给药,定期检测安全指标,因此不必承担医疗责任。 
  我一直在想,难道我们医务人员还会希望病人有事吗?非也。我们想看到的,是患者发自内心的笑,因为只有患者快乐,我们才快乐得起来。 
  紧张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菜市场,当别人问起我是干什么的,我不敢说我是医生,因为医生被贬得太不是东西了,人们总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看病贵、看病难,难道是医生的错?我们所从事的确实是高风险的人命关天的职业,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但有些东西是不可抗拒的,是人力所不及的,是现有科学水平无法解释或解决的。不可否认,医生队伍里存在少部分败坏医生形象的人,但别忘了大部分是好的,怎么能让大部分人去承担骂名呢。 
  爷爷真幸运,他所处的是“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可以去为病人冒险,而不必惧怕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骂名、纠缠甚至殴打;他不用面对世人冷漠的眼神,他在世人心目中永远是天使,人们总是对他肃然起敬。而我就要痛苦多了,谁要我处的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时代呢。这就决定了我的医疗行为是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我不能仅仅懂得医学,还要知道社会的、哲学的、人文的知识。我的一天除了身体劳累,还有心理的紧张疲惫,因为我要随时提防病人及家属告我。 
  我是个从来没有自豪感的医生。   
  “好”医生难做   
  ◆方勇飞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中医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首批优秀青年中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 
  http://www.91sqs.com/668 
  现如今,做一个好医生实在太不容易了。在小医院工作可能没有多少事情干,而在大医院工作,病人又多得应接不暇,让人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在大学教学医院,看病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精力还要放在科研、写论文上。中国的医生做科研必须做得非常基础,非常深入,因为临床课题很难有高层次的课题支持,大多数人只能去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在每年的任职考核、无人能够逃避的职称评定中,基金、课题、论文总是评分的重点,因为临床能力、工作业绩常是难以量化的。在医院里职称提得最快的往往是学历高、基金多、论文多的,这些人多数是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博士后,没干过几天临床,而专心做临床的医生常常被越来越高的评定标准排斥在外。多数年轻医师在这样的导向下只有拼命去读研、申报课题、做基础研究、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看病都快成为医生的副业了。我不知道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医生,有多少是值得患者将身家性命托付的,反正我自己或是我的家人住院是要找老一辈专家的,他们多数没有高学历,文章也很少,在外头的名气也不大,但他们是真正的“好”医生。 
  我自认为还算一个敬业的医生,在我当住院医生与主治医师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的除了工作以外的压力,一门心思就是学习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研究如何治好病,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但现在压力实在太大了,不仅要会看病人,还要会做大到整体、小到基因的实验。做个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难度更高,要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做了主任担子更重,还要建设学科、学习经营与管理,要面对市场、体察社会、处理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医疗纠纷,真如古人所言,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事。几年下来,头发白了大半。学科虽成了省部与国家级重点,但大家还是拿很低的奖金,因为不忍心去挣原本就不富裕的患者的钱。常常对大家说钱够用就行了,患者的康复或症状的缓解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回报。 
  年轻的时候总希望自己有名气,现在有了一些名气了,可又常常受其所累,最难过的是常有远道慕名而来的患者挂不上号,加号还要被误解,以为是想多拿挂号提成,只好让人去挂普通号了。一两个还可以,多了则连累门诊部别的同事下不了班。很想再增加门诊的时间,但别的工作怎么办? 
  真想早点退下来,只做医生,做个好医生。   
  医生的无奈   
  ◆董怡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亚太区风湿病学会联盟副主席等职,多次获国家级及亚太风湿病学会奖励,2006年获亚太风湿病学会(APLAR)“终生成就奖” 
  http://dongyi.91sqs.com 
  这天例行的专科门诊开始了,第一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经过10余年的治疗和随诊后,目前虽然仍未停服所用药物,但病人各项指标正常并已进入大学学习,他满面喜悦地祝我春节愉快。接下来的是一位肾小管酸中毒女青年,经过各种药物调理,病情稳定并已参加工作,对自己前途不乏信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