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阴谋

第26章


    网上的食肉兽
    “9·11”以来,大多数国家相信采用网络监控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食肉兽(Carnivore,之后改为更平庸寻常的密码名)这一美丽的名字就很适合一个警察软件。此一猛兽由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安装,用以监控非法交易人的网络行踪。它吃掉了谁?在美国,2008年对于博主们(写博客的人)而言真是困境重重,他们从没有这么多地被干扰。因果关系?在法国,也有一个阿斗皮(Hadopi)法规,进门被夹到手指,那就绕房一周,看看能不能“从窗户进去”。
    魔术灯笼(Magic Landern)软件实际上是一个“击打记录器”,被安装在处于监控下的目标嫌疑人的电脑中,通过特洛伊木马的方式传送电脑键盘的脉冲信号。绿洲软件(Oasis)则将电话交谈转化为文本格式,破译出那些隐藏着加密信息的连串字符。
    来自法国国防部1999年的一份报告称,微软公司和美国情报部门存在合作关系,比如他们曾共同实施一个间谍软件计划:将“后门”安装在微软公司的软件里,这已不再是个秘密。凭借其视窗操作系统和网络浏览器的强大市场,电子老大哥已非微软莫数。当使用者接受为他们的装备和服务升级,或者传送各种希奇古怪的办公(Office)系统和软件时,通过每个使用者的密码GUID(全球唯一标识符),编程者便可以实施远距离监控,并闯入他们的硬盘。
    “脸谱”为美国中情局服务?
    2004年2月4日,“脸谱”(Facebook)诞生于美国哈佛大学,创始人马克·轧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1])、达斯丁·莫斯科维茨(Dustin Moskovitz)和克里斯·修斯(Chris Hughes)起先只将其应用于哈佛的社团中。渐渐地,“脸谱”开始扩展到其他校园:斯坦福、耶鲁和哥伦比亚。2006年9月,“脸谱”开始对所有网民开放。2009年4月,这一社交网络已经拥有超过两亿会员。如今,它已成为访问者数量排名第四、拥有个人资料排名第一的网站。其目标:建立一个“社会图形”,绘制一幅人类网络的庞大地图。
    如果你曾咨询过该网站使用条款的话,你会发现“脸谱”很明确地指出,开设一个账户,意味着同意将个人资料传送到美国,网站保留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第三方,也可能和其他公司、律师、政府机构共同“分享”(来自原文)这些资料。你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条款吧……
    “脸谱”的资料当然令人垂涎。2007年12月17日,法国电视五台保罗·阿玛尔主持的节目“复查与修正”中,一位记者提供的一份表格证明:“脸谱”通过阿克塞伙伴公司(Accel Partners)及其老板吉米·布瑞耶(Jim Brayer)的参股做法和美国中情局保持着密切联系[12]。
    “脸谱”,法文为“照片档案”,平常的社交空间,还是美国的战争机器?
    你的手机正在监视你,而且费用低廉
    “确定你的朋友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查阅他们的个人信息,同时公布你自己的。”这是谷歌2009年4月开始推出的“纬度”服务(Latitude)。“脸谱”也推出类似服务:当你的朋友出现在离你不远的地方时,你的手机就会发出声音,自动提醒你。太好玩儿了,直到有一天,一次倒霉的邂逅突然降临!
    即便在手机关机(带电池)的情况下,也可以随时实施监听,只要手机放在那儿。真是耐人寻味,而且这种做法正呈蓬勃发展之势。2009年5月13日,法国电视三台的《罪证》节目中,一位从前做过间谍的私人侦探当着主持人艾丽斯·吕塞的面,给她演示了一下这个监听系统运作起来如何简单易行,当然首先要准备好一些工具,但并不需要去读什么电子高等学校。
    别动,你被锁定了
    公共交通的现代化使得很多公司推出记名卡、磁卡,或者芯片卡,这也是追踪一个人的理想方式,因为……它就是用来做这个的。这些“交通票据的应用”记录着路程、日期、时间、使用者的身份……这也就是巴黎公交(RATP)和快线(RER)使用的通游交通卡(Pass Navigo)的作用。射频识别身份技术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私人或公共安保区域的出入,器材设备的维护,官方文件的安保,货物或行李的运输和辨认,卫星的定位,银行间的交互贸易……
    “狗和主人之间,只差一只上窜下跳的跳蚤”[13]“有一天,电脑将被注入人体,”比尔·盖茨在新加坡的一次演讲中曾如是断言,他还补充道:“一个在微软工作的小伙子对我说:‘我已经准备好了,给我接上电源吧。’”
    即插即用:我们离预言实现的时刻不远了,机器人不是已经开始在声音、触觉和嗅觉上和我们越来越像了吗?如果用术语解释的话,电子植入可以直接下载资料,记忆,控制人的精神活动,对性格和情绪进行干预,介入人的感情领域,影响人的思想,控制人的行为态度[14]……
    老大哥正在很近的地方监视着你,而且是如此之近,他就在你的体内。对于这项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只能束手就擒。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15])准许用于医学目的的电子芯片植入。美国应用数据解决公司(Applied Digital Solutions)生产的这个芯片,可以在无需麻醉的情况下插入人的皮肤之下,像一个极其微型的收发报机一样发挥它的功能,只需输入数据库中储存的此人的密码就可以进入他的医疗档案,或者进行某些生物功能的监控:体温数据、心跳频率……与一个GPS类型的卫星网络对接,这个魅力无穷的小芯片就成了一个数据天使:可以定位和识别携带者,这对于监控那些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无疑是非常实用的。
    在欧盟国家,家养宠物将从2011起,必须植入和之前使用的刺青同样功能的体内芯片;在法国,从2008年开始,羊类身上已经安装了电子芯片;英国畜牧业者自2009年始也在牲畜的皮毛下植入此种芯片,以随时监控流行病的发生,特别是阻止口蹄疫的蔓延。什么时候轮到我们,也像这些牲口一样,在体内植入这个小玩意儿?抵制的人不是说过:“法国人是牛羊”?
    位于巴塞罗那的迪斯科舞厅“巴亚海滩俱乐部”的老板孔哈德·查斯和他的几位客人已经被植入了这种电子芯片,只需一百二十五欧元,这个不“喝酒”的芯片就可以结算消费,而无需它的主人再打开钱包。
    在日本,孩子们再也不能逃学了,一种监控孩子的电子系统已经运作了五年之久。这些由富士通(Fujitsu)生产的电子小“密探”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子信息将孩子的情况即时告诉父母,这对于了解孩子们的行踪和出入学校的管理非常有效:不再需要打电话,老大哥就知道谁在哪儿。
    至于生物统计方面,它可以对每个人的身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分析,而且绝对无法造假。一些企业和食堂已经配备了绕在手腕上的识别系统,为了阻止人们不再浪费吃不掉的薯条?
    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也开发出一种最新的通过射频或无线电波频率识别(RFID)的芯片,一种领先的微电子工艺,其极端微小的尺寸甚至可以通过喷雾发散,为什么不呢……发散到所有无知无觉的人身上。
    此外,这个无线电标签还可以融入各种各样的物品中。例如,为了防止伪造,可以放入衣服里。目前,其价格(极高无线电波频率识别的RFID,每个频率单位二十到三十欧分)决定了它还是一种奢侈品。负责为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麦德龙集团等)安装商品电子识别码的代码集团EPCglobal对无线电波频率识别(RFID)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军工联合公司总裁洛克席勒·马丁也在此发展方向上投入资金;而欧洲中央银行也决定在未来纸币的印刷上加入此一标签式芯片,系列号码也将是一个近距离的无线电发射器:打击抢匪!
    “芝麻,开门吧!”门开了,机器开始运转,这个奇迹是加拿大一位三十岁的发明家阿玛勒·格拉阿佛斯塔创造的。通过皮肤之下的无线电频率识别和感应器的交互作用,他只需一个按手的动作就可以完成上述奇迹。通过Skinplex技术,一家初创于德国的识别技术公司(Ident Technoloty)利用人体作为电子神经脉冲发射器:这个被植入人体的微型发射器通过激活置于任何物体上(汽车、电脑、电话、机器)的接受器,可以远距离传输数据:你由此成为自己世界的主宰,然而,世界也同时成为你的主宰。
    参考资料
    1)Ievgueni Zamiatine,《我们是他者》Nous autres, Gallimare出版社,1929年。
    2)George Orwell, 《1984》1984, Gallimard出版社,1972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