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第2章


尝自思四
论证破之,后见其与新实在论者破唯心之论证暗合,乃广读新实在论书。又受新
实在论者批评西方传统哲学中本体观念之影响,遂对一切所谓形而上之本体,皆
视为一种抽象之执著。故余于中国文化精神一文,开始即借用易经所谓“神无方
而易无体”一语,以论中国先哲之宇宙观为无体观。此文初出,师友皆相称美,
独熊先生见之,函谓开始一点即错了,然余当时并不心服。余当时答辩谓,即此
变化流行之本身,即为不变。变之为变之理,即变化流行之现象之本体,故即体
即用云云。当时又读柏拉图之帕门尼德斯对话,及黑格尔逻辑,见其自有无二范
畴,推演出一切思想范畴。而变之概念,原可以有无之交替说之。于是以为可用
“有无之理”之自己构造,为形上学之第一原理,以说明宇宙,并尝以之解释老、
庄、易传、中庸之形上学,成数万言(亦见该书),实则全为戏论。 唯继后因
个人生活之种种烦恼,而于人生道德问题,有所用心。对“人生之精神活动,恒
自向上超越”一义,及“道德生活纯为自觉的依理而行”一义,有较真切之会悟,
遂知人之有其内在而复超越的心之本体或道德自我,乃有人生之体验(中华出版)、
道德自我之建立(商务出版)二书之作。同时对熊先生之形上学,亦略相契会。
时又读友人牟宗三先生逻辑典范(商务三十年出版),乃知纯知之理性活动为动
而愈出之义,由此益证此心之内在的超越性、主宰性。十年来与牟先生论学甚相
得,互启发印证之处最多。对此心此理,更不复疑。而余十年来之哲学思想,亦
更无变化。于中西理想主义以至超越实在论者之胜义,日益识其会通。乃知夫道,
一而已矣,而不讳言宗教。并于科学精神、国家法律、民主自由之概念,渐一一
得其正解。至对中国文化问题,则十年来见诸师友之作,如熊十力先生、牟宗三
先生之论中国哲学,钱宾四、蒙文通先生之论中国历史之进化与传统政治,梁漱
溟、刘咸忻先生之论中国社会与伦理,方东美、宗白华先生之论中国人生命情调
与美感,程兆熊、李源澄、邓子琴先生之论中国农业与文化及中国典制礼俗,及
其他时贤之著,皆以为可助吾民族精神之自觉。较清末民初诸老先生及新文化运
动时,留传至今流俗之论,夐乎尚已。而西哲中如黑格尔历史哲学、凯萨林哲学
家旅行日记,及斯宾格勒、罗素、杜威、诺斯诺圃、汤恩比对中国文化之论列,
亦多旁观者清,而颇有深入透辟之论。盖文化乃天下之公物,范围至大,凡人有
所用心,皆必能有所发现。顾余仍以为憾者,则引申分析中国哲学之智慧,以论
中国文化之“精神的价值”之著,而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者,尚付阙如。故于此
十年中,复不自量力,先成文化之道德理性基础一书,以明文化之原理,再进以
论中西文化之精神价值。二书卷佚浩繁,一时不易出版,故将后一书下部论中国
文化者提出刊行,是即此书。 吾之此书,成于颠沛流离之际,平日所读书皆不
在手边,临时又无参考之资,凡所论列,其材料大多不出乎记忆之所及,而宛若
自吾一人胸中自然流出,固亦有其美,然终不能无挂一漏万之憾。身居闹市,长
闻车马之声,亦不得从容构思,唯瞻望故邦,吾祖先之不肖子孙,正视吾数千年
之文化留至今者,为封建之残余,不惜加以蠲弃。怀昔贤之遗泽,将毁弃于一旦,
时或苍茫望天,临风陨涕。乃自勉自愤,时作时辍,八月乃成。此书乃以我所知
之西方文化思想中之异于中国者为背景,以凸出中国文化之面目。于具体之历史
社会之事实,所论者较少,而于中国文化之特殊精神,则力求以较清楚之哲学概
念,加以表达。对中国之人生意趣、文艺境界、人格精神、宗教智慧,通常惟恃
直觉了悟者,吾皆以“方以智”之道加以剖析,而终归于见天心、自然、人性、
人伦、人文、人格之一贯。吾于中国文化之精神,不取时贤之无宗教之说,而主
中国之哲学、道德与政治之精神,皆直接自原始敬天之精神而开出之说。故中国
文化非无宗教,而是宗教之融摄于人文。此意亦吾今昔之见解之最相反者,盖亦
屡经曲折之思维而后得之。余于中国宗教精神中,对天地鬼神之观念,更特致尊
重,兼以为可以补西方宗教精神所不足,并可以为中国未来之新宗教之基础。余
以中国文化精神之神髓,唯在充量的依内在于人之仁心,以超越的涵盖自然与人
生,并普遍化此仁心,以观自然与人生,兼实现之于自然与人生而成人文。此仁
心即天心也。此义在吾书,随处加以烘托,以使智者得之于一瞬。在中国文化之
哲学概念方面,则恒随文加以分梳,其涉及哲学问题深处者,如关于性与天道方
面者,皆以西哲之胜义为较论之据,势不能不引申触类,发古人之所未发。而文
约旨远,又实无法使之更通俗化,必需读者于此中问题,先曾反复究心,方易心
领神会,则吾之过也。 又吾书之论中国文化,虽重在论其过去,而用意则归向
于中国未来文化创造道路之指出。吾在此借用古人之太极、人极、皇极三极一贯
之意,以明圆而神之中国文化精神,对方以智之西方文化精神可全部摄取之理由,
以展开中国未来之人文世界。顾吾又不承认中西文化之融合,只为一截长补短之
事,而以之为一完成中国文化自身当有之发展,实现中国文化之理念之所涵之事。
故中国百年来中西文化之争,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全盘西化之二极,吾书可
谓以与一在哲学理念上之真实的会通。此会通之当有,与由此会通后,中国未来
文化必有一新面目,自吾之哲学理念观之,乃为天造地设者。吾知今之中国学人
皆不喜此神秘之论,然吾望人虚怀体察本书之立义,再定其是非。 吾书辞繁不
杀,又喜用西方式之造句,以曲达一义,然中心观念在吾心中,实至简易。唯当
今之世,简易者不加以界画敷陈,多方烘托,则干枯而无生命,人不易得所持循。
故首四章以纵论中国文化之历史发展。第五章至第八章,论中国先哲之自然观、
心性观,及人生道德理想。第九章至十四章,则横论中国文化之各面:先之以人
间世界,以论中国之社会文化,与人在自然之生活情趣;次之以艺术文学精神以
论美感;再次之以人格世界,以论中国所崇敬之人物之类型;终之以悠久世界,
以论中国之宗教精神与形上信仰。最后三章,则专论中西文化之融摄问题,以解
除百年来中西文化之纠结,而昭示中国未来文化之远景。吾书每章皆自具经纬,
各章之义复互相映照,而每章立义,皆先浅近易晓者,以次第及于精微。故即在
初学,但循序以读,皆可得解。亦可先阅艺术文学精神、人间世界、人格世界数
章,因所论较为具体,可引发兴味,再及其他。吾年来另以语体文所写之孔子与
人格世界、西洋文化之省察,及在《民主评论》与《人生》诸刊所写论文,并与
此书相出入,而说理较浅近而切合现实,读者宜参看。吾书自谓有进于以前论中
西文化者,而颇详人之所略。后来者固当将进于我,而详余之略。“君子尊德性
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虽
不能至,心向往之。然此固非一人之事也。
    民国四十年孔子二千五百零一年九月二十日唐君毅自序于香港
    唐君毅第一章 中西文化精神形成之外缘 (一)西方文化之来源为多元与
中国文化之来源为一元吾人今兹论中国文化,乃以西方文化为背景,而作一比较
之论列。关于中西文化之差别,吾人今将首提一义:即西方文化之形成为多元,
其所历之文化冲突多,而中国文化之形成,几可谓一元,其所历之文化冲突少。
西方文化源于受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叙利亚文化,与爱琴文化之影响而形成
之希腊文化。罗马精神融摄希腊文化,而形成罗马文化。希伯来之犹太教、基督
教精神,与阿拉伯精神侵入罗马世界而有中古文化。再加上意大利之文艺复兴,
与日耳曼精神之发挥,乃成西方近代之文化。其中基督教之精神,虽又其主宰中
古文化,浸成西方文化之统所在,然基督教精神毕竟为后起,而与希腊精神不能
全水乳交融,因而有文艺复兴时代之人,以希腊文化对抗希伯来文化精神之事。
吾人今日虽可在哲学理念上,将希腊中古与近代西洋文化精神统摄而论之,如黑
格尔及著者本书上部之所为,然不能掩西方文化之来源为多元之历史。此种文化
之来源为多元,亦即西方现代英、美、法、德、俄之文化思想之冲突何以极多之
故。中国文化之来源,近人因受西方文化之来源为多元观念之暗示,亦有论其为
多元者。如梁任公先生极早即有中国南北二支文化思想之论,蒙文通先生古史甄
微有齐鲁、秦晋、荆楚三支文化之说,然此种各地文化思想之差别,毋宁谓纯为
地理之影响或各地民族气质之不同所形成之差别,不足成立中国文化之来源为多
元之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