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第5章


枝干花叶相异,而可不视为矛盾,而皆可视为同一本之
表现也。唯如此而人乃真可有于殊途见同归,于百虑见一致之胸襟与度量。人之
学术文化之活动,乃非只为向上以求超越,向前以求创造;而重在向内以求容受
涵摄,向上以致高明广大。而此皆待于内心之和平与社会之和平。唯有内外之和
平,而后个人有深厚之文化修养,以承先启后,民族之文化生命乃得悠久无疆,
以向前扩展也。
    唐君毅(四)中西文化之面目之不同——重文化之类别,与重文化之统中国
学术文化生命能悠久而扩展,由于中国人之反本复始,求容受涵摄以致广大,此
适与其农业生活之爱和平、尊历史之精神相配合。故中国文化精神中一往超越向
上之精神不显,抽象的分析概念之理性活动不著,个体性之自由意志之观念不强,
而学术文化之分门别类,主义流派之多,亦不如西洋。西洋学术文化之重分门别
类,与主义流派之多,皆西方人分析概念之精神之表现,并所以使个人之特殊的
性情、气质,得以自见于社会文化世界者。此吾人在本书上部已有所论。此分类
之精神,在社会则显为阶级之分立、职业之对峙,在文化则成各种类之文化领域、
主义、派别。然在中国,则社会之阶级之分不显,个人之转移职业极易(见下第
九章),而学术文化中亦重统绪而略类分。重各类学术文化之精神之融和,而以
具体之人物或人格之成就、民族文化之延续为目标。譬如吾人今言文化中,有宗
教、艺术、哲学、科学、政治、经济、文学诸划分之文化领域,即由西方文化输
入,而后为中国人所明确意识者。而每种文化领域中之有各种之主义,科学中之
截然区别之门类,亦中国过去之所缺。中国之过去学术与书籍,非无分类。刘向、
刘歆之七略,历代之艺文志、经籍志,即对一切文化学术书籍之分类。史书之志,
多皆记载分别之文化活动者也。如礼、乐、食货、官制、选举、……,即记载社
会、道德、音乐、经济、政治之活动者也。然中国之史书,毕竟是先帝王之世系,
以记一代之大事,次列传等,以述活动之人物。此即表示一先具体之人物人格,
后较抽象之分门别类之文化活动之精神。一门类之文化活动,为不同之个体人物
所参加,吾人固可以一门类之文化活动,为连系统摄诸个体人物之精神之一抽象
的普遍者。然每一具体人物,则为原则上可参加各种之文化活动者,则具体之人
物又为各门类之文化活动之统摄者、贯通者,亦即可视之为一具体之普遍者。而
伟大人物,即可成整个民族文化精神之代表者。中国之重个人之人格,又不全同
于西洋之尊重个人个体性之自由意志者。亦即因中国人之恒视伟大之人物人格,
即整个民族文化精神之代表者之故也。
    中国文化精神,因重具体之普遍者,而恒以人物人格之概念为第一,故中国
人亦不重视分辨各种门类之学术文化之价值意义,而重于不同之学术文化活动中
见同一之道之表现。“知音”乃所以“知人”。人当于学术文化之升降,见世运
之消长、民族之盛衰。故在中国之学术中,书籍之分类,皆不重以所论列之对象
之不同而分,而注重以著述之体裁分。七略中之六艺略,唯以为中国民族学术之
原始而得名。刘班视诸子略,则唯以为六经之道之支流余裔,而自成一家言者以
得名。七略变为四部,一切个人之说理之著作,无论如诸子略之论人生政治之理、
如兵书略之军法、方技略之技艺、术数略之术数,皆入子部。章实斋谓六经皆史,
史则经之流,而自觉以记载人类之社会文化之全面发展为目的者。集者,子之流,
七略中之诗赋略之扩大,表现个人之一切思想、情感、经历之文字之总集也。七
略之分,犹可谓比较重书籍之内容。四部之分,唯以著述之或为表现中国民族之
道之大原(经)、或表现个人所知之理(子)、或叙述全面之社会文化之发展
(史)、或表现个人之精神(集)以分。七略之变为四部,亦注重分门别类之学
术精神,更为注重通贯综合之学术精神之所代之证明也。四部之中,经史高于子
集。秦汉以后,大学者皆致力于经史。则以民族集体之文化生命,高于个人之文
化精神,为学术文化之统所在之故也。故中国古代之目录之学,亦不同于西方之
目录学之只须就书之内容而分入各门类为已足,必须有章实斋所谓“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之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所以属于目录学者,以一著作之内
容恒为多方面之综合,其内容不辨章,则不知也。考源流者,亦以个人之学术,
必须隶属于民族学术文化之生命,乃见其精神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章实斋文史
通义又谓古代之学术为“言公”,先有公言,然后有私言。即同于谓中国乃先有
民族之学术文化,而后有个人之学术文化。中国之书,多托古之伪作,亦正以人
之自愿推其心得,让诸古人,以见人之心同、理同,而去其有我之私也。夫然,
故中国学术之分派,亦只为源流之派别,为表师承所自,或表地域不同之家派、
宗派,而罕有如西方之以抽象之主义分派者。以抽象之主义分派,乃以内容分学
术之门类后,于一门专门学术中,再分不同观点之思想。西方一专门学术中,有
种种依主义不同而生之派别。他种文化领域,如宗教、艺术、政治中,亦有依不
同之主义而生之不同文化活动之类型。在中国,则各宗派、家派之学术文化,固
亦各有其所重之宗旨,如哲学中,程朱重主敬穷理,陆王重悟本心良知。诗文中,
王渔洋重神韵,袁枚重性情。然宗旨所代表者,恒只为其讲学论文重心所在。
“主义”则恒代表其最初之观点与最后之归结。故不同宗旨之学术文化,常可以
互相涵摄而并存。而每一主义之学术文化,皆易表现一独特之精神,而与其他主
义不易相容。夫然,故论西洋学术文化史之发展,吾人最易见一时代之学术文化
之精神,为某一特殊之文化领域所主宰,而一时代之学术文化之各派之独特精神
所在,亦极鲜明而可见。如吾人谓希腊之文化精神,以文艺哲学为主,中世纪之
文化精神以宗教为主,近代之文化精神以科学与技术为主,皆甚彰明较著。而一
时代中之宗教宗派之或为一神,或为多神,或为超神,或为泛神。文学宗派之或
为浪漫的,或为写实的,或为古典的;哲学之或主唯心,或主唯物,皆对峙显然。
然论中国文化史,则各时代文化精神,究为某一特殊文化之领域所主宰,固甚难
言。辨章学术之同异,尤为古今人所难;而言三教合一,异唱同归,则易于振振
有辞。此皆中国学术文化精神,重融合贯通于一统,较不重以概念之分析辨其类
别之证也。
    唐君毅第二章 中国文化与宗教之起源 (一)中国古代之劳动精神与社会
政治之关系吾人今更克就中国古代文化情形,与前所述西方希腊文化作一比较,
尤可见中西文化之殊途,在其开始点已决定。吾人前谓希腊文化始于商业殖民,
而中国文化则始于农业安土。希腊文化之精英,在其神话之富于想象、悲剧中之
人生严肃感、雕刻建筑之古典美,与数学、几何及自然哲学之思想……此皆由希
腊人与其他民族接触后所次第创造,亦皆非中国古代人之所长。然中国古代之文
化,皆中国民族自行创造而出,而非由异族文化接触而生。其所长则在社会政治
经济之实用文化方面,而及于伦理、道德、人生哲学,此正希腊文化之所短也。
希腊诸城邦独立,恒互争雄长,唯在对波斯战争时,雅典曾为一时之盟主。然雅
典又继与斯巴达相战,希腊民族始终未能统一,以形成一希腊帝国。希腊人,于
其小国寡民之政治,盖视若固然。故柏拉图之理想国固为一小国。亚里士多德言
国家亦谓全国人口宜不超十万者(近代摩尔乌托邦之理想国,人口亦只三、四十
万。卢梭言民主国家人口,宜一万人)。后罗马之建大帝国,初唯赖武力法律,
以统治四邦。近代西方之国家亦非恃军队与警察,不能统治。然中国之大帝国,
则秦汉统一以后,则主要全恃文化力量以致太平。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精神之形成,
实远原自中国之上古。史记与尚书谓唐尧之德曰“钦明文思武安,光被四表,格
于上下。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宛若唐、虞时已有纯由
德治之一帝国,固未必然。今人谓唐、虞只为一部族,盖亦近是。然吾人说求
“横被四表(戴东原释光即横),格于上下”,为中国古代由唐、虞、夏、商、
周、秦、汉,次第实现之社会政治精神,则亦未尝不可。盖至少自大禹起,已倾
向一王朝之建立。大禹之建立夏朝,主要当系赖其联络古代之小邦,共谋治当时
之洪水,盖由其领导治水之功,而其为天下共主之势成。夫世界各国古代皆有洪
水,在希腊、犹太、北欧之洪水神话中,皆谓洪水为上天之所以罚人。当洪水下
降,人皆无以抗之。犹太神话中唯诺亚八口,得免洪水之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