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风云中的毛 泽 东与周恩来

第68章


与上山时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这年的国庆正好是“十年大庆”,在天安门前的盛大典礼上,人们再也见不到功勋卓着的彭德怀元帅,取代他检阅部队的是新任国防部长林彪。
    在这一天,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住到北京西郊颐和园附近的吴家花园。
  10月13日的清晨,毛泽东打来电话,约他去中南海一晤。
  这使彭德怀重新燃起了希望。他顾不得吃早饭,马上命车出发,直驶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住地。当他快步进入室内,发现除毛泽东外,还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彭真、李富春、谭震林等在座,原来是以中央的名义找彭德怀谈话。
  彭德怀向在座的人一一注目致意,然后在侧面的一张沙发上歌歇落座。
  毛泽东从容地对彭德怀说:“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你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间题。中央同意你9月9日的来信,读几年书极好。每年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参观和调查研究也是很好的。你年纪大了,就不要去人民公社劳动了。”
  彭德怀仔细听着,答道:“同意主席的话。”
  毛泽东问:“准备怎么学习?”
  彭德怀:“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吴家花园离党校近,希望在党校参加学习,准备学四年。”
  毛泽东表示同意,让彭真、杨尚昆两人负责安排。又说“不要学那么长时间,两年就够了。”彭德怀也同意。
  这时,毛泽东没有说下去,注视着彭德怀,似在等候什么。
  从庐山会议以来,批彭这根弦绷得够紧了,在座的人看出来,毛泽东是在等待彭德怀认错,以便有所表示。
  彭德怀默不作声。他也感觉到,他此时“认错”,就能打开僵局,他的处境会好得多,但他决心不再作违心的检讨。庐山上的违心检讨是为了顾全大局,已使他痛苦到“如万箭穿心”。现在,他还为什么呢?他认为,错在毛泽东,而不在自己。
  历史再一次暗淡起来。两个历史巨人,两个同样火辣的湖南老乡,在彼此的倔强和沉默中,再次失去了谅解的机会。
    ●7.彭德怀给毛泽东、周恩来最后的上书
    春去秋来,中国的历史在曲折中前进。1965年9月21日,彭德怀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请求允许他回农村去。彭德怀的信当天下午便送到毛泽东案头。毛泽东看信后,于23日早7时半,叫秘书打电话给彭德怀,约他8时半前去谈话。彭德怀谨慎了些:“主席习惯晚上工作,上午要休息,我晚上去吧。”秘书答“叫你上午就来吧!”
  彭德怀即乘车前往,到达颐年堂,毛泽东已在门口等候,看到彭德怀过来,远远就伸出了手。
  两人握住手,打量着。毛泽东的目光扫过彭德怀黑瘦的面容,斑白的两龚,似生伤感,说:“几年不见,你显老了。”
  彭德怀勉强笑了笑:“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咯。”
  毛泽东笑了:“早在等着你,还没有睡觉,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也高兴得睡不着。”毛泽东顿了顿,又说:“你这个人有个翠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信就写八万言。今天还有少奇、小平、彭真同志,等一会就来参加。周总理因去接西哈努克,故不能来,我们一起谈吧。”
  毛泽东对彭德怀说:“现在要建设大三线,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将来还可带点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
  彭德怀答:“搞工业是外行,完全无知,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
  两人在院子里边走边谈,彭德怀谈到在庐山会议上自己提到的三条保证,毛泽东说:“你说的三条保证,后面两条还记得。也许真理在你那边,你的问题让历史作结论吧。”又说:“庐山会议是历史的插曲,已经过去了。要振作精神向前看。”
  8时40分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先后来了。大家略事闲谈,转入正题。毛泽东说:“彭德怀同志去三线也许会搞出名堂来。建立党的统一领导,建立二线建设总指挥部,李井泉为主,彭为副。还有程子华。”
  彭德怀还是不愿接受:“我去搞工业是外行,时间紧迫,恐有所负,我想去边疆搞农业。”
  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一起劝他,说搞工业大家都不懂,都在摸索。
  毛泽东环视在座的人,斩钉截铁地说:“彭德怀同志去西南区,这是党的政策,如有人不同意,要他同我来谈。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支持他也是衷心诚意的。”
  毛泽东这几句话深深感染了彭德怀。
  毛泽东继续说:“对老彭的看法应当是一分为二,我自己也是这样。”他谈起了往事:“立三路线时,三军团的干部反对过赣江。彭说,要过赣江。一言为定,即过了赣江。在粉碎蒋介石的一、二、三次围剿时,我们合作得很好。反对张国森分裂的斗争中,也是坚定的。解放战争在西北战场的成绩也是肯定的,那么一点军队打败国民党胡宗南等那样强大的军队,这件事使我经常想起来。在我的选集上还保存你的名字,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就要否定一切呢?……”
  毛泽东转头对坐在身旁的刘少奇说:“请少奇、小平同志召集西南区有关同志开一次会,把问题讲清楚。如果有人不同意,要他来找我谈。”
  谈话进行了五个半小时。毛泽东一夜工作之后,还没有休息,也没有吃早饭,留彭德怀和在座诸人共进午餐。饭后,毛泽东显得有些疲倦了。彭德怀依依不舍,起身向毛泽东和在座的同志告别。
  回到吴家花园,彭德怀仍然激动不已,立即提笔把和毛泽东的谈话追记下来。
  “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彭德怀又有了以往那种豪气和自得。但在与毛泽东告别时,毛泽东的一句话又给他投下一片新的阴影。临别时,毛泽东忽然问:“你在中南海游泳池畔对我说过要斗刘少奇同志,恐怕你是参加了高饶反党联盟吧?”
  彭德怀当时没有在意,回来一想很是不解。的确,毛泽东后来一直认为彭德怀“里通外国”,和高岗一样,“想夺权”,这使得毛泽东最终没有与彭德怀和解。
  会上没有看到周恩来,总有些心不甘。从毛泽东那里出来后,他给周恩来处打过几次电话,都说周恩来不在家。他放下电话,颇为伤感:“个个都忙,总理更忙。可我彭德怀却闲呆了六年,惭愧呀!”
  这天,他正在吃午饭,周恩来亲自打来了电话,请他马上去中南海西花厅。彭德怀立即叫车,可司机不在家。他急得团团转,只好给周恩来回电话:“总理,我的车驮不动了,改日再拜访你吧!”
  周恩来在电话里说:“你的车驮不动,就用我的车去驮你,这叫舍车保帅么!”
  在西花厅,周恩来和邓颖超热情地款待彭德怀,询间了他六年来的生活情况。彭德怀把同毛泽东会见的情景叙述了一番。周恩来听后很高兴,感慨道:“是啊,庐山的事过去六年了,教训会使我们清醒过来。我们要认真地总结总结。主席说得对,不能分手到底,要团结,风物长宜放眼量嘛,我们前面有很多很多的大事业等待我们去完成。”
  彭德怀说:“这六年来,我日日夜夜都盼着能早点出来工作,我实在是闲不住啊!”
  周恩来向他介绍了三线的建设情况,要他注意几点,鼓励彭德怀振作精神,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彭德怀走了,满腔热情地投入了三线建设的战场。他本想把自己的余生都献给这里的土地和事业。谁知还没等他施展才能,一场更加巨大的政治风暴再次将他推上浪尖。他被北京来的红卫兵劫持走了。
  情况突变,西南建委的杨焙想了一下:“我看,打电话请示一下总理办公室吧!”他要通了长途台。
  清晨6时,西南建委与总理办公室的电话接通了。秘书周家鼎听取了杨焙的汇报后,马上将此事报告给周恩来。
  周恩来问:“彭德怀同志现在在什么地方?”
    “已被红卫兵绑架,去向不明。”
  周恩来一惊:“哪里的红卫兵?”
  “北航红旗。”
  “他们串得好快呀!”周恩来凝眉沉思,眉锋一抖,马上吩咐:“立即告诉西南建委和成都军区,马上寻找彭德怀同志,找到后将他保护起来,尔后迅速报告中央!”
  周家鼎认真记录着周总理的指示“请以中央和我的名义给西南建委、北航红旗的同学们、成都军区、北京卫戍区去电:中央同意彭德怀同志回京。但要严格执行以下三条:一、由成都军区派出部队和红卫兵一道护送彭德怀同志到京。沿途不许任何截留,不得对他有任何侮辱性的言行,绝对保证他的安全;二、不许坐飞机,由成都军区派出部队在北京车站等候,并负责安排彭德怀同志的生活和学习。以上三条,同时通知北航红旗的同学。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绝对保证彭德怀同志的安全,对他的生命安全各单位要向中央负责。”
  周家鼎特意叫北航“红旗”的人接电话,要他们必须很好地协助西南建委落实总理指示。尔后,他又急忙回到办公室问周恩来:“总理,给成都军区哪位负责同志通话?”
  周恩来说:“给黄新廷司令员打电话。”
  “他已经失去自由了。”
  “那……就找甘渭汉政委吧!”
  “他也失去自由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