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不断地申辩:“我没有里通外国!我自己犯有许多错误,但我不搞阴谋诡计,在这一点上,我是清白的!”
在风雨城摇的中国之冬,可能毛泽东、周恩来都已无暇或无心顾及彭德怀了,整个中国都已乱了方寸,他们面前的乱麻已经多得难以理清:毛泽东感觉到“天下大乱了”,自己“已经收到马克思发来的请帖”;而周恩来的处境更加困难,已经时时准备“入地狱”了。尽管我们无意苛求两位伟人,庐山的那场风暴也不是他俩的“合谋”,但庐山会议确是一段无限的悲剧“风光”。
彭德怀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去世。当今天我们能公正地评价这段历史时,“始作俑者”们都已纷纷作古,而这段繁杂的“历史的插曲”,给后人留下了苦涩的思索。
第10章 饥魔游荡在中国
庐山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眼里,这大获全胜的政治局面必将带来经济的飞跃。
然而事与愿违,三年大跃进才进行了两年,迎来的不是为“一天吃五顿饭”而发愁,而是要勒紧腰带共度饥荒了,人们跑步进入的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是要为几斤粮油去排长队了。初始的困难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不久,饥饿,这个发了疯的魔鬼就在不远处狞笑,死神在向人们招手。
据大致测算,中国人口总数在1959年是6.72亿人,1960年为6.62亿人,即减少了1000万人,1961年比1959年减少了1400万人。按照当时出生与死亡相抵后人口净增长率推算,正常情况下1961年总人口应比1959年增加2700万人,两者相加,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大约在4000万人左右。
这可能是本世纪内世界上最大的饥荒。毛泽东彻夜不眠,思考,再思考;周恩来马不停蹄,努力,再努力;饿死人了,能不急吗?
●1.两位领袖为粮食问题操心
在庐山会议之前,毛泽东、周恩来先到杭州视察。
几天前,浙江省委接到陈云的电话,陈云说在嘉兴他有个舅舅,来信说生活困难,没粮食吃。陈云在电话里带些讽刺意味地说:“你们嘉兴不是亩产七、八百斤吗?你们去查一查啊!那里的百推在俄肚子。”省委书记霍士廉就带上省委办公厅几个同志到嘉兴、温州、丽水地区调查。一查亩产果然没那么多,那里的老百姓确实正在闹饥荒,还俄死不少人。当霍士廉小心冀翼将这些情况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时,其他官员的心情都有些紧张。
因为他们已觉察到领袖们脸上失去了往日的轻松与笑容。毛泽东的眉头紧皱,连点烟时的手都有些微微发抖。那神色难以捉摸是惊讶?是疑惑?还是气愤?
霍士廉急忙做了补充:“这些材料都是真实的,主席可以派人去调查。”
毛泽东吐着烟,半晌不说话。这使得紧张气氛更加剧了。
毛泽东说了句:“你是个老实人,我相信你。”显然他的气愤另有所指:“这是犯罪啊。要坚决惩治官僚主义!”他终于忍不住说出心里话“四川俄死人报了,河南、安徽死了也报了,你们浙江死了这些人,还说没有死人?”
房间里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毛泽东气得手颇微徽地,又去点烟。趁此机会,周恩来接过话茬:“我总理没有当好,让百姓挨了俄。”他说着,两行热泪流到腮边。他站了起来,深邃的目光直通前方。他严厉地批评道;“你们是外来人嘛,对浙江的百姓没有感情!”
“百姓俄肚子,我们是有责任的。”霍士廉承担着责任,又一言难尽。
周恩来继续说:“浙江在自己收成不好的情况下,调大批粮*支援重灾区,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重灾区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他平日温和的面容一下变出严峻的棱角,加之两道浓眉,显出不怒而成的风度,他的话体一转:“你们当父母官的,要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不要犯官徐主义的错误。上调粮食50亿根本不可能。今年你们少缴国家2亿斤粮,再不够吃,再返梢一点。不能让浙江的老百姓饿肚子啊。”
霍士廉汇报说,在一次华东会议上,中央一些部门领导和华东局的柯庆施要浙扛报高产指标,省委十分为难。
毛泽东点了点头:“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庐山会议前后,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下,浙江各地也放起了“卫星”,说假话,说大话,刮浮夸风的人大有人在。
毛泽东已渐渐平静:“报产量,高了就好,低了就右,这不好。这是逼着人家说瞎话。”他起身在房间里溜达,双手剪在背后,边走边说:“报产量多少就是多少,产量上不去,总结经验,找找为什么搞不好?要实事求是嘛,怎么不实事求是啊?”
霍士廉说了自己的意见,“一个不说实话,一个是官僚主义,不了解情况,一个是他害怕,害怕戴右的帽子。”
毛泽东推心置腹:“你们都是地方官、父母官,最了解情况。我们高了好几层,情况了解不了。你们不向我们说真话,我们就成了瞎子、聋子啦!”
霍士廉:“这二年全省粮食连年减产,但国家粮食征购增加,使农民的生活用粮发生困难,不得不实行瓜菜代。农村普遍出现三瘦:人瘦、牛瘦、地瘦,不少地方出现饿、病、逃、荒,一些产粮区饿死人的现象也有发生。”
毛泽东当即指出:“征购粮食可以低一些么,得保证农民吃饭,你把农民口粮都弄来了,可不行啊。”
周恩来也说:“对老百姓的生活一定要关心。”
毛泽东:“农民没了粮食,吃不饱饭,劳动就没劲头,得想个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周恩来对霍士廉说:“你们查一下,粮食不够吃的究竟有多少?”
霍士廉有苦难言:“一个月前就给中央报了。”
周恩来:“今年你们浙扛粮食少交1亿斤,补给不够吃的。不能我们吃饱饭,让老百姓饿肚子。”周恩来想了一下又说“老百姓没有饭吃,称们要负贵任,省委要写检查。”
毛泽东感慨道:“浮夸风害死人哟!”
所以,毛泽东上庐山,一开始的初衷的确是想解决党内作风不实、经济下滑的问题,他给各级干部的一封信中,特意指出老实人,敢讲真话的,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很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特别是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更是响亮地提出:在党内要造成有话就讲,有缺点就要改进的空气;号召大家学习海瑞精神,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要求中央委员们敢讲真话,不怕警告、降职、撒职,开除党籍,不怕离婚、杀头,要敢于坚持真理。可悲的是,当彭德怀真的“要当海瑞”时,毛泽东否定了自己。然而毛泽东不能闭眼不看现实,庐山之后,他还是要回过头来纠正“大跃进”中出现的错误,着手解决天下最大的事情:粮食,或日吃饭间题。到了1960年,粮食问题仍在继续滑坡。全国有好些省份灾情十分严重,饥荒肆虐,己经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作为一国总理,如同一家之长一样,最操心的事莫过于粮食。人们已经听说周恩来同毛泽东一样,已经几个月不吃猪肉,饭也吃得少了。
这年四五月间,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到北京开会,他几次见到总理,都觉得他心事很重,眉宇间深藏着一种优郁之色。星期天。杨尚奎和夫人水静正准备去看望朋友,忽然接到通知,说总理想和华东几位书记个别谈一些问题,希望不要外出。他俩就坐在屋里等候,猜想总理会谈什么问题。杨尚奎心里有谱:这个时刻,成是谈粮食问题乙10点半钟,周恩来步人杨尚奎的房间,坐下不一会儿,他就开门见山地说起:“去年全国有好几个产粮省,包括四川这样的粮食大省都遭了灾,估计今年的生产形势也很糟糕,所以中央在粮食问题上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的粮食库存都已经挖空了,调进的不够市场供应,如果不马上调一批粮食救急,像这样的大城市一旦发生粮荒,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这就不得不向你们求助了。”周恩来说完,含笑望着杨尚奎。
杨尚奎很沉重地点了点头,看得出,他略有难色。作为一省之“长”,担子之重不亚于一个小国,他同样担负着“家长”的角色,也总要吃着上顿想着下顿,吃着锅里想着盘里。
周恩来理解杨尚奎的心情:“是啊,江西已经调出了10亿斤粮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你们自己也有困难。但是,和别的省比较起来,你们还是好的。所以我今天特地来和你商量,能不能再增调两亿斤,支持中央,救救姗眉之急?”
杨尚奎觉得尽管总理对江西的情况有所了解,但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将江西的情况作一详细汇报:
“江西是个农业省,主要是产粮。自古以来,特别是从南北朝时期起,江西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和供应地,现在给中央调运粮食更是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但是,这两年我们的困难很大,1958年,许多地方顾了炼钢铁而误了农业,结果不是增产而是减产,不少稻子烂在田里;或者是晚稻缺乏管理而歉收。
小说推荐
- 两岸惊涛中的毛 泽 东与蒋介石
- :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纪风流三部曲》第三部。始自解放南京,止于蒋介石去世。围绕两岸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往来,以翔实、生动、鲜为人知的内容展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6章
- 毛 泽 东与郭沫若
- 内容简介:毛泽东和郭沫若,一个原是山坳里的伢子,一个原是大渡河边小镇上的娃儿;一个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伟人,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光辉灿烂的巨星。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是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桥梁,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子《毛泽东与郭沫若》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 内容简介: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亦友亦敌、忽离忽合的奇特关系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全面展示他们从握手到分手乃至兵戎相见的历史漩涡和内心波澜,不少情节鲜为人知 作者:所写的《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戎、哈利戴(JonHalliday)内容提要毛泽东,这个曾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统治者,去世已经三十年。他的统治导致至少七千万中国人在和平时期死亡。但他的真实面貌,一直在云遮雾罩之中 英籍华人作家张戎,与夫婿乔·哈利戴,以十二年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披阅难以数计的中外文献资料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2章
- 毛毛
- 刚结束了大学的学业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长的我,旋即担负起了米切尔·恩德《毛毛》一书的出版任务。这是作为新社长的第一部书,所以我接到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请去和他谈谈该书的手稿时,颇感到此事不同寻常 说起与米切尔·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手艺人。他会仔细听取对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1章
- 幸福就像毛毛虫
- 刘笑笑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女主角简洁的出现让三个不懂理节的富家公子改变了…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唯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章
- 毛豆毛奇遇记
- 【儿童文学数字传播大奖三等奖】一年级新生毛豆毛是个背诗困难户,他没有就读过幼小衔接,两相对比,成了班级里的“后进生。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神奇故事机“啦多啦,啦多啦钻入毛豆毛的梦境,从此开启了一场纵横诗篇世界的神奇之旅 作者:斯人语所写的《毛豆毛奇遇记》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斯人语完本
- 最新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好,我是啦哆啦(大结局)
- 梦回汉时:东风若与周郎便
- 清尘,原是当代女子,却因抑郁自杀时阴差阳错,穿越回千年前的东汉末年 她成了周郎的女人,历史只记录结局,其中的细枝末节,却只能亲身经历 我们口中的小乔,那时的桥婉儿,她究竟想做什么,她有什么梦,周郎的身边,果真只有她一个女人么 且看故事。本故事,只是故事。如有违背历史,纯当我不懂事,不懂史 作者:木木
- 都市言情木木木三连载中
- 最新章:第294章、周瑜打黄盖
- 周恩来传
-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叫《他们缔造了二十世纪》的墙。这是一幅面积达880平方米的巨型壁画,上面绘有20世纪世界上已故的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其中有两个中国人: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身穿西服,神采飞扬,炯炯有神的双眼凝望着世界的东方,显现出他对于祖国发展的无限期待 作者:所写的《周恩来传》无弹窗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