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军在朝鲜

第92章


    我调走以后,张竭诚任代军长,石瑛任代政委。1953年5月,三十九军军部回国到了凤城。
    自1950年10月19日过鸭绿江入朝,至今正式返回祖国,共两年六个半月抗美援朝作战。
    这时,我们军接到上级通知:抽调几名团营政工干部前往朝鲜板门店参加对战俘的解释工作。
    这天,军政治部主任沈铁兵找一一五师政治部敌工科长曹建华谈话说:“朝鲜战争虽然停战了,但是战俘遣返一直是敌我双方斗争最激烈、最复杂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停战谈判代表团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之一就是要成立一个解释代表团,加强对遣返战俘的解释工作。我们军决定抽调你和其他3名同志前去参加这项工作。你有什么意见?”曹建华说:“主任,我服从组织上的决定。”沈铁兵最后说“好!这项工作十分光荣但又非常艰巨。你们不仅代表志愿军,而且也代表中国军队,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我们军和曹建华一起调到朝鲜板门店参加遣返战俘解释工作的有:一一五师三四五团政治处主任田茂喜、一一七师三四九团二营副教导员吴秉均和一一六师一位同志。他们坐着一辆汽车直接到了开城。报到的时候,他们看到各军调来参加解释工作的有近百名政工干部,六十八军政治委员李呈瑞担任解释代表团团长,三十八军参谋长李际泰担任副团长。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我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与对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在停战协定上先行签字。
    同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
    次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的当天,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司令员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12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
    至此,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就在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发布停火命令的第二天,一一七师把铁山半岛的防务交给五十军的部队,奉命回国了。出发前,师党委向全师部队颁发了有关遵纪守法和群众纪律的《十大禁令》。
    师主力从铁山半岛出发的那天,当地的朝鲜人民倾城出动,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夹道欢送。全师指战员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在朝鲜人民含泪的注视中,登上了开往祖国的列车。当列车驶向鸭绿江大桥时,他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起来,几乎每个人都挤在车窗口回过头去,再看一眼朝鲜的山山水水,向这块友好邻邦的土地告别,向生活在这块土地的患难与共的朝鲜军民告别:“再见吧!朝鲜的父老乡亲们!”
    “再见吧,朝鲜人民军的战友们!”
    一一七师炮兵团是我们军回国最后的一个团。全师回国时,团长丁文斋和政委薛瑞云率领全团指战员在铁山半岛执行任务,归五十军指挥。9月份,他们才接到命令,全团乘火车回国。车过新义州时,列车停下来,接受停战监督委员会波兰、捷克、瑞士、瑞典这些中立国代表的检查。这几个国家的军官来到车上,非常友好地同列车司令丁文斋相互敬礼、握手,然后,问道:“贵团多少人?携带了多少武器?”丁文斋如数地作了回答,然后陪同这几个外国军人到各个车厢去看了看。
    当列车徐徐地驶过鸭绿江大桥安全抵达祖国的前哨城市安东时,这个炮兵团作为东北军区炮兵战略预备队,在安东大休息3天。
    越是在我们这些战争中的幸存者返回祖国的时候,我们越是想念那些把生命和鲜血留在朝鲜国土上的无名英雄们!
    我们这些活着的战友不会忘记他们,祖国的父老乡亲不会忘记他们!
    朝鲜战争结束的若干年后,我曾数次在审阅老部队送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军史(抗美援朝时期)》的时候,每一次都看到不止一处没有姓名的英雄壮举:在出国第一仗中,“1950年10月29日14时,敌300余人在6辆坦克的掩护下,向一一七师三四九团泥踏洞以南一、二营阵地发起攻击。战斗先后在六连、五连展开。指战员们发扬‘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19时,敌人一个排兵力突入六连二班阵地,二班长手持两根爆破筒冲入敌群,毅然拉燃导火索,与敌同归与尽……”
    在阵地防御战中,“1952年6月12日,美四十五师一八○团在52架飞机、34辆坦克以及炮火的支援下,以两个连兵力分三路向190.8高地发起了37次猛攻,三五○团一连经5小时激战,毙敌200余人,毁伤敌坦克7辆。10时,敌进占190.8高地东南无名高地,一连五班面对群敌,临危不惧。当敌人突入阵地时,全班同志勇猛冲入敌群,与敌展开了白刃格斗。但终因寡不敌众,除1人脱险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每每读到这里,一种非常不安的情绪在我心中翻滚着:那个二班长的名字没有留下来;这个五班的全班战士姓名谁都不知道。他们就是这样为着朝鲜人民的解放,为着祖国人民的安全,默默无闻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想起了那还是发生在第四次战役的事情:一一六师三四七团指挥所里,第一个回合的仗刚刚过去,战斗间隙显得更加繁忙:什么转运伤员、安葬烈士、遣送俘虏呀,什么战评请功、战斗详报呀,电话铃声没有间断过,政治处主任和组织股的同志分头在研究审查功臣事迹时,给几个营打电话问道:“有这样一位功臣不知道查出来没有?”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没有留下姓名的有功之臣呢?只有团长李刚和参谋长王如庸亲眼看见过。他是在注岩里激烈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当时,被压缩在注岩里的敌人,用坦克把村庄三面包围起来。构成了村落防御的火力配备,顽强地阻止我军的冲击。我军的攻击部队就这样跟敌人硬顶住了。眼看天快要亮了。李刚在想:如果不在天亮之前解决这股敌人,天一亮敌人就会得到外援,组织突围逃跑。他果断地命令:再用一个步兵连从北面敌人防御弱点突破,发起强攻。
    于是,激战就在村子里展开了。敌人的坦克没有支持多久就被我们的勇士们打毁了。这时,一部分攻击部队突进了村庄,村子里燃起了大火。浓烟一股股地冒起,又降落下来,顺着地平线滚荡着。就在这里,我们的战士和美国兵进行了一场逐壕逐屋的争夺战。
    天亮了。村子里的战斗更加激烈起来。敌人4架飞机在上空盘旋,一会儿就飞走了。汽车的马达声响成一片,敌人要突围逃跑了。李刚和王如庸举着望远镜看到了新出现的情况:从注岩里村头南边开出了一条黑蛇似的汽车队,头尾夹着坦克,拥挤着顺公路向南驶去。李刚大声命令:“吹冲锋号!”团里的号长,营里的号目,连里的号兵都吹起了清脆嘹亮的冲锋号。各路追击部队立即奔向了逃敌。
    三四七团指挥所从山上转移到山下,李刚和王如庸也跟着追击部队一起追了下去。只见,敌人从汽车上、坦克里向追击部队开枪打炮,激战转入到公路上展开了。敌人先头的坦克停了下来,拼命地用炮火拦阻追击部队接近公路。
    “赶快炸掉这辆坦克!”李刚这样想着:“只有炸掉它,后面笨重装备的敌人才会被堵塞在公路上,成为瓮中之鳖!”
    但是,李刚看到自己的追击部队距离这辆坦克三四百公尺以外就被阻住了。谁来完成炸掉这辆坦克的关键性任务呢?这时,王如庸指着前面说:“团长,你看!”
    李刚顺着他的手势看去,嗬!在前面不远的一片深坑里,有3个战士在悄悄地蠕动着。李刚把大腿一拍:“太妙了!这是哪个连的?”
    “现在还看不出是哪个连的。”
    他俩再仔细一看,这3个勇士正在向先头的坦克匍匐奔去。周围敌人炮弹爆炸的烟尘一会儿把他们淹没了,一会儿他们又露出了身影。他们3人渐渐地逼近了那辆喷着火舌的坦克。当他们离坦克只有十几公尺的时候,第一个跳出弹坑的战士,躬着腰跑了几步就栽倒不动了。第二个战士又跳出了弹坑上去了,但马上也倒下去了。这时候,李刚和王如庸紧张地喘着粗气,两颗心都吊在半空上。倒下一个战士,他俩的心就向下沉坠一下。敌人打过来的炮弹不断爆炸着,烟雾笼罩着地面,什么也看不见了。
    “团长,你看第三个!”
    “参谋长,你看第三个!”
    在李刚和王如庸身旁的警卫员喊了起来。李刚和王如庸定睛看去,烟雾中只见第三个勇士已经离开原来的位置,避开正面,从侧旁一片长满荒草的田地里低姿跟进。他跑几步马上卧下,向前爬一会儿,又跳起来跑几步。“好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李刚一连注视着,嘴里一边感叹着。
    现在,这第三个勇士已经接近那先头坦克了,只要用手雷就可以揍掉它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