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朱祁镇

第10章


他就是要用李桂的鲜血让小皇帝开开眼,让他学会严厉地惩治臣下。
“王公公饶命!皇上饶命!”吓傻了的李桂一个劲地叩头求饶,他的额头已经磕得血肉模糊了。其他几个小内侍吓得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拉出去,给我打!”王振黑着脸命令宫中侍卫。
李桂被凶神恶煞般的侍卫们像老鹰叼小鸡般地拎了出去。不一会儿宫门外传来施刑的棍棒声和凄厉的哀嚎,不过那嚎声越来越细……
太监王振处死了李桂,还命人将尸体扔到城外的乱葬岗喂狼。在那几天,小皇帝的情绪低落。额角上的伤口敷了金创药,连装模作样的早朝都不上了,太皇太后得知他是因为踢球弄伤的,把王振叫到清宁宫狠狠训斥了一顿,敕令以后再也不准祁镇踢球,皇太后孙氏每天来乾清宫几次,她埋怨祁镇道:“儿啊,你现在做了皇帝,身居九五之尊,应该知道爱惜自己,这次好险呀!要是那个逆畜把你的眼睛踢瞎了怎么办?”
王振受到太皇太后的斥责,还被罚俸三个月。回到乾清宫,他把怨气撒到几个小内侍身上,罚他们互相抽耳光,直打得那几个孩子个个脸颊浮肿牙龈出血方令停手。
王振虽然处罚了闯祸的小内侍,但因为他们几个从小就是祁镇的玩伴,今后小皇帝还是离不开他们的,太皇太后不准再让祁镇踢球,小孩生性好动,必须找一种新的游戏代替。王振想起那次阅兵让小皇帝很开心,便想在宫中把小内侍的队伍扩充,请教习教他们操练武艺,练习擒拿格斗的本领。等他们长大后可以充任皇帝的随身护卫,就像当年太宗皇帝令皇孙瞻基统率“幼军”一样。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祁镇的英武果敢和统帅气质,让他逐渐习惯用强硬的手段驾驭臣下。
王振把小内侍的队伍扩充到十个人,又从锦衣卫中找来一名武术教头,让他在宫中教小孩们拳术、棍棒。那帮十来岁的孩子倒是学得很来劲,不用几天,一套地趟拳就打得虎虎生风。小皇帝则是一身戎装,身佩宝剑,亲自监督小内侍们练武,俨然一名督军的统帅。在乾清宫后面那块经常踢球的场地里,经常可以看到小孩们腾挪纵跳互相格斗的身影。
皇太后孙氏倒是时常驾幸乾清宫,她见祁镇威风凛凛地带着一班小内侍操练武术,玩得很开心;且小内侍们都是徒手格斗,最多是使一使棍棒,没有什么危险,倒是放心了。她还让宫女们拿来一些果子食物,赏给小孩们吃。
王振执掌司礼监后,洞悉朝廷每天发生的许多大事和军机要务,只可惜处理这些军政大事的权力全归内阁与太皇太后,他只能按照内阁“票拟”的决定,照猫画虎地“批红”,这让权势欲越来越盛的“王内相”心有不甘,恨不能有朝一日能把这权力统统收归己有,生杀予夺,唯我独尊!
王振饱读诗书,熟谙历史掌故。他深知自己倚仗的就是眼前这个年方九岁的小皇帝。他盼着祁镇快快长大亲政,把朝政大权从内阁辅臣和太皇太后手中夺过来。即使是现在,还存在诸多掣肘,但他毕竟还掌握了一个万乘之尊的小皇帝,可以利用他来驾驭臣下,让朝臣对自己心生畏惧。
正统元年十二月,蒙古阿鲁台、朵儿只伯兴兵侵犯甘、凉二州,边报频传,形势紧张。太皇太后下诏,命兵部尚书王骥、侍郎邝埜等商议对策。兵部要与五军都督府及边关将帅协调行动计划,承平日久,难免有些慌乱、迟滞,诏书五日后兵部还未上报御敌方略。王振倒是时刻关注朝中军国大事,跃跃欲试地想插一手。他教唆小皇帝出面召见兵部尚书王骥、侍郎邝埜,质问他们:“为什么这么久还未上报御敌对策?你们是欺侮朕年幼无知吗?”
“微臣不敢。”王骥和邝埜口中谦卑地回答,眼睛瞟一眼站在皇帝身后的王振,心想:这种军国大事关你太监何事啊?
他们的神情惹恼了王振,王振当即唆使小皇帝命侍卫将两位大臣押入锦衣卫诏狱关起来。
当时的右都御使陈智是一个一贯望风使舵的人,见皇上意在处罚大臣立威,也趁机上疏弹劾英国公张辅某事回奏拖延了时间,犯有“藐视圣躬”之罪,同时参劾六科给事中等科道官员隐瞒不报。
英国公张辅是皇亲、重臣,王振不敢动他,却教小皇帝下令将被举劾的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各杖责二十。
这件事闹出了很大的动静。王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下令廷杖在午门外施行。那天下午,涉案的十来位官员被押至午门外前坪,一个个按倒在地,由锦衣卫施以刑杖。
被杖的官员们哭喊声震天,当即有内官报告清宁宫的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听说被杖的官员中有英国公张辅,大惊失色,急忙传懿旨喝令停杖。
这时,廷杖已经结束,被打的官员们一个个按着被打开花的屁股,向太皇太后派来的内官哭诉冤枉。闻知兵部尚书王骥和侍郎邝埜还被关在诏狱里,太皇太后恼怒地连连说:“胡闹!”命内官传旨将他们立即放出。
第二天,太皇太后驾幸乾清宫便殿,命召英国公张辅、内阁辅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觐见,太后身后的女官佩刀带剑,警戒森严,气氛紧张严肃。
觐见时,小皇帝祁镇站立在太皇太后身旁,五大臣面朝东站得稍稍靠下。
太皇太后从英国公张辅开始,一个个依次召问,对每位大臣均有褒奖勉励的话。轮到杨溥,他新进内阁,第一次被太后召见。
太皇太后久久端详着他,叹口气道:
“先帝顾念爱卿的忠贞不贰,在宫中屡屡忧愁叹息不止,未料到今日得与你相见!”
仁宗当太子监国时,由于小人进谗,东宫幕僚许多人被逮捕入狱,有的陆续放出,独有杨溥及黄淮一关就是十年,几次濒临死亡。仁宗在世时,每于宫中谈起这些事就神色黯然,郁郁不乐。
一听太后提及此事,杨溥不禁悲从中来,潸然落泪。太后一见他哭,也情不自禁地落泪。她指着五大臣对小皇帝祁镇郑重地说:“这五位大臣是先帝选拔委任的,现在遗留给皇帝,有事你必须与他们商量,非五大臣赞成的,决不能一意孤行。”
“孙儿谨遵太皇太后圣命。”祁镇跪倒在地连连叩首。
稍倾,太皇太后命宣司礼太监王振,大殿里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老奴叩见太皇太后!叩见皇上!”王振一进大殿,觉得形势不对,连忙匍匐在地,浑身颤抖。
太皇太后脸色遽变,厉声斥骂道:“你侍候皇帝起居,干了许多不法的事,罪不可赦,今当赐你一死!”
于是,立刻就有两个女官上前,将明晃晃的刀剑架在王振的颈脖上。王振此时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连一句求饶的话也不敢开口,只把一双小眼睛望着太皇太后身旁的小皇帝,自己这条老命全靠他了!
祁镇也给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他“扑通”一声跪倒在祖母面前,竟然说不出话来。
五大臣见小皇帝下跪了,连忙齐刷刷地跪倒在地,英国公张辅被袍角绊住,还打了个趔趄。此时,杨士奇等人知道太皇太后要杀王振,是因为他肆无忌惮地干预国政,与内阁争权。若真把他杀了,他们必得罪了幼主。不要几年小皇帝长大后必然亲政,难保不会计较前嫌。为保全身后计,他们不得不出面为王振求情。
于是五位大臣一齐向太皇太后禀奏:
“臣等恳请太皇太后饶王振一命!”
太皇太后命内侍将小皇帝和五位大臣一一扶起,叹一口气道:“皇帝年幼,不知道他们这等人自古祸害国家,倾覆朝廷。今日我姑且听从皇帝和诸大臣的请求,暂留王振一条性命。此后决不能令其干预国政!”
小皇帝祁镇和五大臣连忙叩谢太皇太后恩典。那王振侥幸从鬼门关里逃过一劫,早已吓得浑身冷汗淋漓,战栗地倒退着跌跌撞撞地爬出宫门。
第四章 北疆的战事
一 王骥军中怒斩安敬
边塞忽闻鼙鼓声!
自从洪武元年闰七月,大将军徐达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远遁漠北。北元的小朝廷躲在大漠深处苟延残喘,经历五代传至坤帖木儿可汗,为鬼力赤所弑。从此北元灭亡,蒙古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各统若干部落,互相攻杀,并不时南侵中原。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雄才大略,迁都北京,定天子守边战略,先后五征漠北,必欲尽扫胡尘而后快!然而蒙古游牧民族生命力极其顽强,这个部族被剿灭,那个部族又兴起。因为漠北风沙遍野,土地贫瘠,蒙古人为了活命,除了各个部族之间互相攻杀,劫掠彼此的驼马牛羊,还不时觇机入侵大明的边关城镇,烧杀抢掠,使边民不堪其扰。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后,鉴于朝廷长年征战,国力空虚,决定对北方的蒙古人基本上采取收缩防御的策略。终宣德一朝,只有镇朔将军薛禄在开平和蒙古人打了一仗,宣宗皇帝虽然以太平天子自居,对于北疆的防务仍然不敢怠慢,除了在边陲重镇屯兵防守,他还三次亲自率军巡边。宣德三年,兀良哈侵袭会州,宣宗正在巡边,亲率三千精骑出喜峰口迎敌。那一仗明军神机营的铳炮大显神威,三军将士在皇帝的亲自指挥下,凭借火力优势大破敌军,虏获大量俘虏和驼马牛羊胜利班师。
正统初年,瓦剌顺宁王脱欢势力日渐强大,先袭击了宿敌鞑靼的阿鲁台,后又吞并瓦剌的贤义王和安乐王领地。成国公朱勇上书朝廷称:“近瓦剌脱欢以兵迫逐鞑靼朵儿只伯,恐吞并之后日益强大,乞敕令各边镇广储粮草,以备不虞。”
阿台王子与朵儿只伯是鞑靼阿鲁台的残部,他们被瓦剌脱欢追袭,领地丧失大半,因而四处流窜,转而攻袭我甘肃、凉州各地城池,烧杀抢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