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朱祁镇

第54章


吏部侍郎何文渊因为投机易立太子,如愿升任吏部尚书。景泰四年,不寻常的灾异现象屡屡出现,都给事中林聪等人参劾何文渊奸邪谄媚的诸多恶行。在此之前,御史左鼎也上书说:“大臣中有不少奸恶邪僻之人,应该罢黜那些罪恶严重的,以便肃清朝政。”林聪请景帝明谕左鼎,应具体揭露不称职官员的罪恶,不要笼统而言。
于是左鼎联合林聪等一起上书具体揭露何文渊六大罪恶,同时涉及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郎张敏,通政使李锡等。经过核实,景帝罢免了李锡的官职,令何文渊退休,提拔官声极为正派的王翱继任吏部尚书。
上元佳节,宫中派了宦官去陕西采买巨型羊角做灯。副都御史耿九畴巡抚陕西,他援引宋朝苏轼就宋神宗采买浙江灯一事上书劝阻。这本是一桩小事。御史们把它上升到帝王不宜狎玩丧志的高度。景帝接受批评,立即下诏停止买羊角之事。
景泰四年,大隆福寺建成,太监兴安想步当年王振邀圣驾亲监大庆寿寺,身披袈裟皈依佛门的故事,以显示自己受宠。景帝答应了约定日期前往大隆福寺进香。有一位河东盐运判官杨浩上书规劝道:“陛下即位之初,首先前往太学,海内之士闻风景仰。现却弃儒学而尊佛教,怎能垂范后世?”
礼部郎中章纶也上书说:“佛是外族的教法,非圣人之道。陛下以万乘之尊,驾临非圣之地,史官将记载在史册上,传之万世,实在玷污圣德。”
于是,景帝不惜扫司礼太监兴安的兴,不去大隆福寺朝佛。
广西土官黄竑因上易储疏得到景帝的宠信,不仅灭门杀人罪得到解脱,还得寸进尺地上书,求取霸州、武清县的土地。
都给事中刘炜等上书说:“黄竑本是一蛮獠,骤然蒙受重任,倚仗皇上的宠信,乞求土地多达六七十里,难道尽是无主之地?乞正其罪。”
景帝派户部官员前往查勘,黄竑乞请的土地果然都是百姓的田产,景帝下诏不许侵占。不过户部请求惩办黄竑,他还是得到了景帝的庇护。
因为景帝求言纳谏颇有诚意,于是许多言官要求限制宦官的权力,这是明朝最大的弊病。起初,副都御史朱鉴建议撤罢派往边镇监军的宦官,不使其掣肘边将。并说:“夫事归朝廷则治,归宦官则乱。昔高皇帝与群臣议事,必屏退左右,恐泄事机。”
山东布政使裴纶上书要求:内地凡朝廷派有巡抚的地方,请求将镇守中官一概召回。然而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呼声不断,对于涉及宦官利益的大事,景帝明知其弊,仍然以“祖宗旧制,不可更改”为理由,拒绝改正。
后来南京军匠余丁华敏上书陈述宦官祸害:
“近年以来,宫内宦官袁琦、唐受、喜宁、王振专权害政,国事倾危。望陛下防微杜渐,总揽朝纲,不然恐祸起萧墙,曹节、侯览之害,又会在今天出现。”
他列举宦官十大罪:
一、宦官家聚积的财物动辄万计,不是盗自内库,就是盘剥民脂民膏所得。
二、宦官强占公侯府第,大兴土木建私邸。
三、家人亲属皆市井无赖,纳粟买官,横行霸道。
四、建造佛寺,耗费国帑不可胜计。
五、广置田庄,不交粮税。他们田连阡陌,百姓无立锥之地。
六、家人仗势换取盐引牟利,破坏国家盐法。
七、仗势赊货经商,不付商人货款,无人敢于告发。
八、卖放军匠,致使内府劳力缺乏。
九、宦官家购物,仗势以一买十,致使公亏民损。
十、监作所至,辄对工匠施以酷刑,军匠惨遭涂炭。
这道奏疏历数宦官之害,切中时弊。景帝将奏疏下达礼部讨论,礼部竟不了了之。毕竟宦官之害由来已久,树大根深,就是景帝想改变也没有那么大的气魄。
二 林聪被贬,何观下狱
吏科都给事中林聪在改立太子时持有异议,虽然最终被迫在易储疏上签了名,但景帝记住了这笔账。太子易立之后,满朝文武获得升迁赏赐,唯独林聪被调任詹事府春坊司直郎,看似由正七品升从六品,升了一级,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内阁学士商辂为他不平,上奏景帝:“林聪敢于进言,不宜放置到闲散之地。”景帝被迫恢复了林聪的原职。
林聪随即上书奏事:
“国家有制度,官员冒称丧事有禁令,隐瞒丧事受处罚。近年以来,北虏安宁,在外方面等官,已有定例,遇有丧事不得起复原职。而在京师,却把夺情起复原职成为惯例。其流弊将造成官员贪恋爵位,不顾廉耻,以夺情为幸事,视父母如路人。这种人连为人之子的道德都缺失,哪里还有做臣子的节操?乞求陛下予以改正。”
景帝倒是从善如流,采纳了他的建议。规定官员遇有父母丧事,不得夺情起复。可是规定颁布不久,立即遭受考验。恰逢内阁重臣王文的母亲去世,景帝却违反规定,令其夺哀继续任职。一时舆论哗然。因为王文任陕西按察使时,父亲去世也曾夺哀复职。至此两度夺情,不为父母守孝。林聪等又准备上奏抗辩。王文见形势不对,只得请求回家奔丧。林聪因此得罪了王文,与之结怨。
林聪直言敢谏,因而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御史白仲贤因为年资长提升为广东按察使,由于林聪举劾白仲贤多方奔走钻营名位,不应被破格提拔,朝廷改派白仲贤为镇江知府。后来又有兵部主事吴诚攀附权贵,得以调至权力更大的吏部任职,也因为林聪的揭发,改调工部。
言官屡屡弹劾别人,自己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遭到报复。林聪的外甥陈和是一名教官,希望调到离家近的地方,以便赡养父母,托林聪去吏部讲情。这件事被嫉妒林聪的御史黄溥抓住把柄,参劾他“专擅选法,挟制吏部”。并攻击林聪先前揭发白仲贤,是受同乡广东参政方员之托,想将那个职位留给方员,而林聪举劾吴诚也是因为他与吴诚结有私怨,挟嫌报复。
黄溥弹劾林聪的奏章下达廷臣商议。这给了王文报复林聪的好机会,他四处罗织罪名欲置林聪于死地。同为内阁成员的高谷却主持正义,上书争辩救援林聪。八十高龄的老尚书胡濙则采取另一种方式抗议,他一连几天称病不去上朝。景帝派司礼太监兴安去探视胡濙的病情。胡濙托兴安禀报皇上:“老臣本来没有生病,听说要杀林聪,感到特别震惊,心悸难受啊!”
景帝毕竟也了解林聪的为人,只是碍着王文的面子,不得不将林聪贬为国子监学正,让他去担任那个闲职,少惹是非。
自从正统中侍讲学士刘球因为得罪王振,被冤枉下狱,肢解惨死。以后朝廷内外噤若寒蝉,再也没有人敢于谈论国事。景帝即位以后,广开言路,招贤纳谏,凡前后上书的,即使所议的事做不到,景帝都给予优诏褒奖。
不过也有因言惹祸上身的。有个中书舍人何观冒失上书说:“王直、胡濙等大臣,在正统时皆阿附权奸,以致酿成土木之变的大祸。现在这批大臣老奸巨猾,不宜侍奉在陛下左右。”他还建议说:“北虏前来朝贡的人,都应该被驱赶到南方去,以绝后患。”
何观的这道奏疏言之无物,不合时宜地攻击朝中大臣,影响朝廷安定。景帝认为此风不可长,便下令六科十三道参议。
吏科给事中毛玉秉承皇上意旨,极力诋毁说:“何观诬陷大臣,擅自开启边衅,引发事端,应该严厉治罪,以为进言虚妄者戒。”
都给事中林聪、叶盛看到毛玉拟的奏稿,很不以为然,争辩道:“朝廷为了广开言路,从未惩罚过进谏言事的官员。现在皇上虽然因何观上书发怒,但仍然发下让我们商议,这是陛下的圣德。你难道不知道刘球的事吗?刘球之死,谁不切齿痛恨王振和马顺?现在陛下雷霆震怒之下,万一发生不测,岂不是我们这些人让朝廷承受不容直言的恶名?况且诸君都是言官,难道不为今后自身考虑吗?”
毛玉争不过他们,不得不将奏稿修改得语气缓和些。可是又有御史就此事上书说:“何观因考察期满没有升调,怨恨吏部,挟嫌攻击王直等大臣。”
景帝下令将何观投入锦衣卫诏狱,处以杖刑,贬谪为九溪卫经历。
三 廷杖下的冤魂
景帝朱祁钰费尽心机废黜东宫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这位太子体质太弱,活到两岁多一点就夭折了。这对景帝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他后宫妃嫔虽多,但仅有被废黜的汪皇后给他生了两个公主,还夭折了一个,只剩下一位固安公主。民间有流言说是因为朱祁钰夺兄位、废兄子,故遭天谴,使他没有子嗣。
这时,许多人重新开始关注被废黜的东宫太子朱见深。他在南宫已长成九岁多,正是需要延聘饱学鸿儒进行辅导教育的时期。年轻的监察御史钟同与礼部郎中章纶在早朝时谈及此事,不禁潸然泪下。
他俩相约先后上书景帝,请求复立沂王朱见深为东宫太子。钟同的奏疏先上,他先恭维景帝道:“陛下即位以后,使大明赫然中兴,锄除奸党,旌表忠直,命六师御敌于京郊,不战而使三军士气倍增。臣以为陛下将驾御海内,致使天下太平。奈何边塞战火刚熄,创伤并未平复,而奢侈之心骤然产生,使天下臣民失望!希望陛下吸取前车之鉴,不要偏好财货女色,不要倾心于游乐嬉戏。要亲自处理各种庶政,重伦理而使风俗淳厚。委任正直清廉的官员,赏罚严明,去除浮靡浪费,罢裁冗员,禁止僧道,选择良将。亲率群臣到郊庙谢罪,庶几可使天意回转,国势振兴。”
钟同在讲了这些道理之后,转到他上奏的中心议题:“父亲据有天下,本当传位于儿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