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朱祁镇

第58章


新年祀天是为万民祈福,此礼不得不重视。也许那一阵景帝觉得自己好了些,便于正月十二日銮驾亲临南郊,夜宿于斋宫,传旨明日举行郊礼。
可是到了第二天,景帝又不行了。他的病情突然转重,又开始咯了很多血,他不得不把武清侯石亨召到病榻前,断断续续地授命他摄行祀天礼。石亨亲眼看到皇上躺在御榻上,上气不接下气,还不时让宫女用金痰盂接咳痰血。估量他已是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
祀天礼完毕,景帝回到宫中,又勉强临御奉天殿,命文武百官免行庆成礼。本该在第二天举行的庆成宴也取消了。
兵部尚书于谦听说景帝病重,便请进宫问安。景帝本来是对于谦极为信任的,但最近听了一些流言,本能地有了一些疑虑。他将于谦召到御榻前,说:“朕自登基以来,谨守祖宗家法,昨日郊祀,朕蒙祖宗庇护,身体转安,欲亲行祀典,不意反而受劳累呕血。”
于谦伏地奏道:“陛下敬天法祖,天必默佑圣体平安。陛下圣寿无疆,还宜保重。”
景帝道:“若如此,至后天,朕当视朝了。”
于谦便告别皇上出了宫。
皇上病倒的消息一传出,文武百官纷纷前去左顺门问安。都察院左都御史萧维桢与副都御史徐有贞也率僚属前往。
司礼太监兴安问道:“你们都是些什么官?”
萧维桢说:“我们是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十三道给事中。闻圣体不宁,谨来问安。”
兴安以手作十字形,萧、徐等人猜度,兴安是示意皇上病重,恐怕挨不过十天了。
兴安是大内权宦,素来颐指气使惯了。他说:“诸公都是朝廷的肱股耳目,不能为国家长治久安出谋献策,徒然日日问安,有何作用?”
萧维桢等默然无语,惶惧而退。回到都察院,萧维桢对大家说:“今日兴安的话,诸位都理解其意吗?”
御史们说:“他是暗示我们要早做打算,请皇上建立储君以防万一。”
于是大家开始商量如何向景帝提出立储的建议,御史们七嘴八舌地商议起奏稿来,由一个人执笔草拟,其大意说:“圣躬不宁,内外忧惧,京民震恐,盖为皇储未立,以故如此。伏望皇上早建元良,正位东宫,以镇人心。”
其时礼部尚书胡濙在左掖门主持会议,五府、六部的堂上官都到了。大家因见皇上病重,当务之急是要速立储君。萧维桢带着他们的奏稿去参加会议。在会上胡濙和吏部尚书王直主张请皇上复立沂王朱见深为东宫太子,兵部尚书于谦也力主复立沂王。内阁学士萧镃却持反对意见,他说:“沂王既已罢退,不能再册立为皇太子。”王文则冷冷地说:“诸公只是一意请复立东宫,但怎知皇上的意向在谁呢?”内阁学士陈循也不作声。但大多数人都同意复立沂王。胡濙等人就在萧维桢奏稿的基础上把上奏景帝的奏疏拟定,各衙门长官依次签字。萧维桢举笔说:“我请更改一字,只一个字。”于是他将奏稿上“早建元良”的“建”字改为“择”字,并且得意地说:“吾带也要换了。”
奏稿呈上去,第二天景帝就发下诏旨:“朕这几日偶染疾,不曾视朝。待正月十七日便御早朝。所请不允。”
正月十六日,王直、胡濙、于谦再次会见各部院大臣及台谏官员,共同商议再次请求册立沂王为皇太子的事。大家公推学士商辂起草奏疏。商辂是明朝唯一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的大才子。他草拟的奏疏稿大意是:“皇上为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宣宗章皇帝子孙正位东宫,助理庶政。”稿成,大家一致通过,然后誊录正本,众大臣挨个签名,一直到太阳西斜才告结束。奏疏由礼部官员保管,准备傍晚时分递进宫去。可是奏疏还未递进宫中,当晚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意外事变!
二 一个阴谋在酝酿
武清侯石亨在南郊斋宫亲眼看到景帝病入膏肓,频频咯血不止,他心里猜度:皇上已经时日无多了。第二天他在代皇帝行祀天礼时,竟心神恍惚地产生了一种幻觉:如果此刻我不是受命代皇上祭拜天地,而是真正身着旒冕龙袍率领百官祭天告祖,然后浩浩荡荡摆驾回宫,那该多好啊!
当天晚上石亨回到城里,他听说朝中的大臣们正在聚议草拟奏疏,请求复立沂王为皇太子。他虽然位列公侯,但这种事武臣素来插不上手,也没人来征求他的意见。好吧,既然你们无视我武清侯,那我就不能独辟蹊径走另外一条路?
骤然间,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他们不是要奏请恢复沂王的储位吗?我何不干脆把太上皇从南宫请出来,趁着皇上病危宣告复位。那样,我石亨就有迎复之功。不过这样重大的事情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必须找几个志同道合而有实力的帮手,共同运筹谋划,方有成功的希望。
于是他将英国公张辅的弟弟、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张和神机营监军、大太监曹吉祥请到府中,神秘兮兮地问他们:“公等想要获得不世的功赏吗?”
张、曹吉祥听见他这么问,不禁十分诧异,便惊问何事?
石亨压低声音道:“我昨日在南郊摄行祀天之礼,见到皇上已经奄奄一息,就快不行了。现在文臣们正在奏请复立沂王为太子,愚意立太子不如让太上皇复位。我们若抢先拥立太上皇,岂非不世之功?”
曹吉祥一听,欢跃而起,鼓掌道:“石公好计!石公好计!”
张也连声叫好。
石亨又道:“此事干系太大,我等都是武臣,还需找一个老成的文臣帮我们出谋划策。”
张建议道:“我们去找太常寺少卿许彬好么?太上皇由迤北归来,就是他去宣府迎接的;且太上皇的所有文告都是由他草拟的。”
石亨点头称善。
于是三人一同来到许彬府中。许彬欣然同意他们的计划,并说:“这是不世的大功啊!必须从速进行。可惜我年纪老了,无力帮助你们,我推荐一个人,徐元玉善出奇谋异策,你们可以去找他商量。”
徐元玉就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他原名徐珵,当年因主张南迁被于谦斥骂,太监兴安将他逐出朝堂,仕途一直不顺。
当徐有贞得知石亨等人迎复太上皇的意图时,立刻一拍即合,他说:“当年太上皇北狩,不是贪图游幸畋猎,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太上皇深得天下万民爱戴,放着现存的天子不问,而去寻求外藩,这是为什么?”
他又诡秘地说:“石兄你们没有听到外面盛传王文、于谦已派人去迎立襄王世子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万一襄王世子到来,又得太后认可,王文、于谦辈有拥戴之功,石兄你们和小弟又何处容身啊?”
石亨等人连连点头。
徐有贞又问:“你们所谋之事,南宫那边知道吗?”
张回答:“已经秘密知会南宫了。”
徐有贞道:“必须得到确切的回信才能行动,否则事情败露,你我均死无葬身之地!”
随后他们密议了一夜,商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后来石亨又联系与于谦有过节的右都御史罗通参与到他们的阴谋中。罗通参赞操练京营,他建议说:“皇上定于十七日恢复早朝,那天是个好机会。届时石兄、张兄、吉祥兄和我领兵混在守御官军内,径赴南宫迎接太上皇出宫,夺门入登宝座。”石亨认为这个计划太冒险,没有同意。徐有贞又要曹吉祥入宫密奏上圣皇太后孙氏,取得她的同意。行动时他们就可扬言奉太后密诏行事。
石亨、张、曹吉祥他们这个阴谋小集团在大阴谋家徐有贞的指挥下,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一场惊天骇地的政变即将到来!
三 夺门成功,太上皇复位
正月十六日夜里,石亨、张、曹吉祥又齐集徐有贞府中。白天,徐有贞曾参加胡濙主持的左掖门会议,探听大臣们集体上疏复立东宫的情况。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他还在请求复立沂王的奏疏上签了名。不过为了防备万一,他借口右腕不慎扭伤,改用左手执笔,故意把名字写得歪歪扭扭,缺笔少划。他对石亨等人说:“王直、于谦等人拥立沂王复位东宫,朝臣中只有少数人持不同意见。皇上明日早朝,鉴于自己的病体已无痊愈希望,迫于压力可能会准允他们的奏疏。若如此则大势去矣!即使太上皇回宫,也只能与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那是我们愿意见到的吗?”
张奋臂说:“我们必须抢在明日早朝前去南宫拥戴太上皇复位,否则一切准备都是白费力气了!”
徐有贞冷冷地说:“岂止如此,倘若我们的计划败露,不知将有多少人头落地啊!”
石亨道:“先别说晦气话。我们的计划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南宫已经回信,只待我们开始行动,请早为定计。”
徐有贞仍然笃信天象,他旋即登上屋后的露台,仰观天象良久,随后下来面露喜色地对众人说:“紫微垣已有变象,事在今夕,不可失机。”当即布置石亨、张、曹吉祥等分头行动。张借口当天得到边报,鞑靼胡骑扰边,调所辖京营千余人进城保卫皇宫安全。因为石亨掌握了长安门的钥匙,届时必能通行无碍。曹吉祥则聚集子、侄及家中私藏兵甲准备接应。他们还联系了右都御史杨善和赋闲在家的兵部尚书王骥。王骥当时已七十多岁,仍然声色犬马如故,他准备率领儿孙一起上阵为太上皇复位效力。
一切安排停当,徐有贞与家人诀别道:“我此去事成是国家之福;不成我徐家就是灭顶之灾。明日我若回来便是人,不回则成鬼!”
三更时分,石亨率领合府家藏兵丁甲士以及王骥、杨善等人,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向南城进发。石亨在长安门等待张调来的千余名京营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