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朱祁镇

第72章


陷身漠北的那一年让他吃够了苦,他再也不想重蹈覆辙了!
于是英宗下令挑选京营精锐,派遣都督颜彪领兵一万开赴紫荆关;都督冯宗领兵一万开赴倒马关驻防。果然,已经饱掠而归的孛来见明军有了防备,也不再来袭扰了。
局势稍为稳定了一些,英宗又命抚宁伯朱永与都督白玉、鲍政整顿京营兵马,然后率领其中的精锐,开赴宣府,在长城外的边塞巡视,防止孛来突然袭击。
孛来的入侵,使英宗对朝廷的武备重视起来。为了激励士气,振兴武备,他决定亲自到西苑校场检阅京营将领的骑射。
那一天艳阳高照,天气晴朗。但毕竟已入深秋,英宗身着戎装感觉有些寒意。他登临西苑的点将台,命令三大营管操的侯、伯、都督以下的军官都要参加骑射比赛。
西苑偌大的校场四周,一排排荷枪执矛的士兵在寒风中站得笔挺。参加骑射的将校一个个精神抖擞地骑在马上,先通过将台接受皇上的检阅,然后开始骑射比赛。
射箭的标靶设在校场一头三十丈外。参加骑射比赛的侯、伯、将校们一个个骑马从将台前疾驰而过,在马上弯弓搭箭瞄准箭靶发射。其中竟然有人臂力不足拉不满弓,箭矢没到靶前就软绵绵地掉在草地上,引起围观者一阵哄笑。不过大多数武将都能射中箭靶。靶前有内官监督军士高声报靶。
比试结果以恭顺侯吴瑾三箭全中靶心荣获第一名。吴瑾是蒙古人,父亲吴克忠和叔父吴克勤都在土木堡战役中死难。吴瑾当时仅十七岁,被俘设法逃回。皇上怜惜他阖家忠勇死难,想派他镇守甘肃。吴瑾辞谢道:“臣是外族人,若用臣守边,会让外人轻视中原。”英宗信赖他的忠诚,命他统领宫中侍卫。这次骑射他获得第一名,英宗非常高兴,赏赐了二十枚金币。其他如抚宁伯朱永、都督白玉等获得三箭皆中的优异成绩。他们都获得皇上赏赐的金币,并且因此被任命统领京营巡边。
在此后的两年中,孛来又两次入侵。第一次攻入陕西的平虏城,引诱指挥许颙出战,进入他们的埋伏圈被杀死。边报紧急,英宗诏令兵部侍郎白圭督陕西各军征讨。
翌年,孛来又率军侵扰西番,随即进入凉州。都督毛忠率军抵御,在凉州城外激战一天一夜,箭矢都射光了,蜂拥而至的贼寇越来越多。毛忠豁出去了,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抚慰将士,又与贼寇作殊死搏斗。
鏖战良久,敌兵无法取胜。恰巧宣城伯卫颖率领援军赶到,贼寇解围遁去,毛忠全军而返。
孛来不时骚扰入侵,也让朝廷大臣们在疲于应付的同时思考另外的解决办法。天顺三年,李贤与马昂等大臣联合上了一道奏章,大意是:鞑靼孛来屡次来犯,彼并不攻占城池,专门劫掠财物,以使其部落渡过严冬。所以他们的来犯不过是图取衣食而已。正统年间蒙古各部形成了朝贡制度,依靠朝廷的赏赐,衣食能够饱暖,十几年没有犯边。现在孛来心怀疑惧,不敢遣使进贡,衣食无所仰赖,穷途潦倒,故而屡屡犯边骚扰。臣等建议朝廷对其遣使诏谕,敦促孛来等改过自新,循例进贡,由朝廷给予赏赐,助其衣食使能温饱。如果孛来接受朝廷的善意,不但可以免除兴师讨伐的大量靡费,边境人民也可安居乐业,不受侵扰。若其冥顽不化,然后再兴兵讨伐也不为晚,这样就做到恩威并举,仁至义尽,而使敌虏威伏。
英宗接受了李贤等人的建议,差遣使者赴迤北对孛来进行晓谕。孛来自知势力已大不如前,乐得就坡下驴,也派遣使者到北京来乞求议和。后来朝廷正式派遣都指挥詹升、窦显等带着诏书前往迤北宣谕招降孛来等人。
天顺五年十月,詹升等到达塞外。孛来接受了大明朝廷的诏书,接受和约,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又请求不走大同的旧贡道,改由陕西兰县进入京师。朝廷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起初,鞑靼人入侵,或从辽东、宣府、大同进攻,或从宁夏、甘肃入袭,来去不定。后来鞑靼部落的阿罗出率领他的部属,潜居黄河南岸的河套地区。黄河由甘肃、宁夏边界北上,至内蒙古境内形成一个“几”字湾再由山西、陕西边界南下往东流去。黄河以南的近两千里地人烟稀少,逐渐被鞑靼部落盘踞,在往后的许多年里逐渐成为极大的祸患。
第三十五章 曹家的叛乱
一 “君家魏武帝,就是其人。”
“夺门”被否定,徐有贞、石亨先后败亡,“夺门”功臣中硕果仅存的太监曹吉祥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东长安街上气势煊赫的曹府,昔日车水马龙,趋炎附势的官员们出出进进络绎不绝,如今却绝少有人登门。逯杲派来监视动静的流氓无赖却经常在曹家门前窥视,闪过一个个诡秘的身影。
曹吉祥在正统年间依附王振,麓川之役出任监军,立功升为太监。因为他长于军事,后来征讨兀良哈时,与成国公朱勇、太监刘永诚分道出关,独当一面。福建邓茂七、叶宗留造反,他与宁阳侯陈懋领军平定叛乱。他是太监中立军功最多的一个。
每逢出征,曹吉祥都挑选一些悍勇的蒙古人为鞑官,豢养于帐下。出征回京又将他们蓄养在家中,特地盖了一座“翊武楼”供鞑官和他们的家属居住。反正这些鞑官得到曹吉祥的庇荫,都以军功封为都督同知、都指挥等军职,支领朝廷的俸禄。曹吉祥豢养着他们,犹如家中蓄养着许多猛虎,一旦有事,就可放出去咬人。
“夺门之变”后,曹吉祥升为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他气势显赫,与石亨比肩,人称“石、曹”。他的嗣子曹钦擢升都督同知,随后又打破宦官子弟不得封爵的先例,敕封为昭武伯。他的三个侄子两个封都督,一个封都指挥,门下厮养冒功升官的达到一千多人。
“夺门”被否定后,英宗下令凡冒“夺门”功升官者,若能自首改正则免罪,胆敢隐瞒不报者定罪降黜。一个月以后,石亨、张的部下相继有人自首,而曹吉祥的部下却是铁板一块,没有一个人出来自首。兵部认为曹吉祥手下有一千多人因“夺门”功而升官,不可能没有冒滥的。英宗随即召曹吉祥告诫了一番,数天后曹吉祥部下有七十二人自首。英宗还特别宽容,让曹吉祥自己审查。结果他报上来这七十二人中只有三十二人需要革职或降级。他蓄养在家中的那些鞑官自然不在这些人里面。
曹吉祥为了探测皇上对他的态度,让曹钦上疏,自陈有病,请求朝廷解除管理前军都督府的职务和提督三千营的军权。英宗为了稳住他们,只叫曹钦好好养病,没有准其辞职。
石亨死后,曹吉祥兔死狐悲,日益恐惧,时时提防英宗会对自己下手。他不愿坐以待毙地等待灾祸降临,一方面韬光养晦,很少再参与朝政;另一方面蓄意笼络鞑官们,多给他们金钱、谷帛。因为一旦有事,要靠他们为自己冲锋陷阵。自此“翊武楼”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曹吉祥常常亲自出面犒劳众鞑官,让他们不认朝廷,只认曹大人,誓死效忠,听令行事。而那些蒙古人头脑简单,他们依靠曹吉祥升的官自然愿意为他卖命,哪怕是造反叛乱也在所不辞。
有一个千户冯益,他本是一个读书人。景泰年间他曾上疏,请将太上皇父子移出南宫,迁徙到朱见深的封地沂州去。英宗复辟后,曹吉祥庇护他没有受到惩处。他就长期躲在曹钦府中做食客,经常给胸无点墨的曹钦出主意,俨然做了曹钦的军师。
这天,曹钦在府中与冯益喝酒,摆了满桌的珍馐佳酿。两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曹钦乘着酒兴意气风发地问冯益道:“先生见多识广,博古通今。自古以来有宦官子弟当天子的吗?”
冯益深知他问这话的用意,便笑着说:“有啊!君家魏武帝,就是其人。”
东汉末年,权臣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政权,追尊其父曹操为魏武帝。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冯益故有此说。
曹钦听冯益这么说,兴奋不已,立时又痛饮三杯。还令其妻妾为冯先生把盏敬酒。冯益又凭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地恭维曹钦父子的文治武功,不亚于魏文、魏武。说得曹钦心花怒放,不啻身居九重。连他的妻妾也跟着痴笑,做起皇后娘娘的美梦来。
待到酒阑席散,冯益又一再叮嘱曹钦切勿躁率,务须万般谨慎见机行事。曹钦自然不负军师的嘱咐,连声称是。从此益发加紧了谋逆的准备。
曹钦有个家人曹福来,经常在外面做买卖。他冒“夺门”功得了个锦衣百户的官衔,自然在清理之列,因此被逯杲盯上了。曹钦怕曹福来不慎泄露秘密,便唆使其妻说她的丈夫得了疯病走失了,这样即使曹福来被锦衣卫逮住,疯子的话也不能作为凭据。后来,曹钦仍然不放心,便派了两个人去追杀曹福来,以图灭口。
曹福来在河北保定做生意,被曹钦派去的人诱到小巷里,用麻袋套住他的头捅了一刀。正巧御史魏伦带人在保定查案子,听到巷子里有人呼喊:“救命!”他立即赶过去,救下奄奄一息的曹福来,还抓住了一个凶手。
经过审讯,那个凶手招供是昭武伯曹钦派他来惩治逃跑的家人。魏伦回京立即上疏弹劾曹钦擅杀家人。英宗怀疑其另有隐情,派逯杲严查此事,并且下达敕令遍谕群臣:“任何人不得自行其是,干犯法典!”
这时,曹钦已如惊弓之鸟,他对心腹左右说:“以前皇上下达敕令之后就逮捕了石将军,今天又颁下敕令,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他急忙找义父曹吉祥商量对策。曹吉祥知道大祸就要临头,英宗皇帝终究放不过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