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朱祁镇

第74章


鞑官都督伯颜也先缒城逃到通州,随即被抓获,押回京都处死。
曹家的姻亲除了曹钦的岳父贺老三外,全都被诛杀。贺老三见女婿获宠,跋扈无状,绝不与他来往。曹钦给他谋得一个官职,他也力辞不允,甚至远避他乡,因此而不受株连。
冯益被捕审讯时,因曹钦已死,只剩下曹妻贺氏从外地被抓回。冯益在法司面前强辩自己未参与叛乱,与贺氏对质时又极力诋毁贺氏。贺氏气愤不过,便向法官引述冯益所说“君家魏武帝,就是其人”的话作证。冯益一听此话顿时瘫了。他是曹钦谋反的始作俑者,自然少不了挨刽子手一刀。
朝廷论平定叛乱的功劳,孙镗论功第一,晋封为怀宁侯,仍典三千营。马昂、王翱、李贤并加太子少保。完者秃亮告变有功,擢为都督,赐名马亮。追封叛乱中死难的吴瑾为梁国公,追赠寇深为少保,谥庄愍。
而后,又擢升吏部郎中万祺为太常寺卿。曹钦抓到李贤、王翱后,欲加杀害。当时万祺在旁,劝说曹钦:“尊翁的碑文不是李公撰写的吗?伯爵应勿忘父才是。”曹钦怒气稍平,他的堂兄曹铎也在一旁说:“万大人讲得有理。”李贤、王翱于是逃过一劫。他们不忘万祺一言救命,正值太常寺卿缺人,便向英宗推荐万祺出任此职。
第三十六章 王府冤魂
一 大赦天下,诏求直言
曹吉祥、曹钦父子谋反叛乱,率兵犯阙,杀戮大臣,焚烧宫门,在皇城通衢大街上摆开战场,与讨逆官兵鏖战一天一夜。这样骇人听闻的动乱,自从大明开国以来前所未见。叛乱平定之后,东西长安门焦土一片。工部赶紧差遣大批工匠日夜赶工修葺,重新扶起烧坏的宫门,装饰一新。否则大内宫阙文武百官上朝必经之地烟熏火燎,一片狼藉,成何体统!
内阁学士李贤被叛贼砍伤左臂,鲜血淋漓。当时他仍然与杀红了眼的曹钦巧妙周旋,幸而得脱险境。叛乱平定以后,李贤用一块布吊着受伤的手臂,照常上朝协助英宗皇帝处理善后事宜。英宗甚为感动,晋升他为太子少保,愈见信任。
稍为安定一些后,李贤建议道:“曹贼叛逆受诛,这是我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事变。应该大张旗鼓地诏示天下,并停罢一切不急的事务,使百姓休养生息。”
由于复辟初期,石亨、曹吉祥气焰嚣张,构兴大狱,谏官屡屡受罚获罪,遂致言路闭塞。有鉴于此,李贤复又上书道:“自古以来圣明帝王治理朝政,未有不广开言路的。或设立敢谏之鼓、诽谤之木加以引导;或运用表彰和升赏来鼓励劝勉进言者。即使这样还怕他们为自保而缄默,因而设立不直言进谏的刑罚,使其畏惧。圣帝明王如此诚恳地寻求直言,唯恐不能知道自己的过失。只有奸邪之臣,害怕别人揭露自己,想方设法堵塞言路。以使其奸谋得逞,肆意为非作歹。最终犯下覆宗灭嗣的大罪,导致屠戮而不醒悟。”
英宗看了李贤的奏疏,频频点头说:“曹吉祥、石亨、张等就是这样的人,应该将他们的罪行写进诏书中,使大家都能知晓,为今后堵塞言路者戒。”
英宗皇帝采纳了李贤的建议,颁布敕令,以擒获曹吉祥、曹钦等谋反逆贼诏示天下,实行大赦,向全体臣民征求直言。
自从“夺门”复辟之后,石亨、曹吉祥专擅朝政,因御史张鹏、杨瑄案,构兴大狱,从此言路闭塞,没有人对石亨、曹吉祥等的倒行逆施敢说一个不字。景泰朝那些闻名遐迩的御史、给事中尽皆罢黜放逐,销声匿迹。这不能说是一种大倒退。所以李贤要借石亨、曹吉祥之败提醒英宗皇帝吸取经验教训,重开言路,廓清政治。纵然如此,想要恢复景泰朝言官们毫无顾忌地批评朝政,那种前仆后继的局面已经很难了。
都御史寇深被曹钦杀害,英宗深为悼念。当时正要恢复言官的作用,英宗认为主管都察院的都御史很重要,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李贤请求命六部共同举荐。结果举荐了三个人,南京刑部尚书萧维桢名列首位。
于是李贤请求任用萧维桢为都御史。英宗说:“此人曾经曹吉祥极力举荐,必是他的附从者,绝非品行端正之士。”
其实萧维桢因为反对复立沂王,群臣上书景帝时,他把奏疏上“早建元良”改为“早择元良”,这一字之改注定要断送他的政治前途。虽然英宗复位后,萧维桢极力巴结石亨、徐有贞,积极参与草拟复位诏书,审讯于谦、王文也不遗余力地栽赃陷害,极力讨好新的当权者。但英宗极为讨厌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把他贬谪到南京,现在自然也不想任用他担任要职。
大理寺卿李宾也是六部推荐的人选之一。英宗认为他虽然年轻,但掌管刑罚之事已经很久,非常欣赏他。于是在征询吏部尚书王翱等人的意见后,任命李宾为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
李宾调往都察院任职,他原任的大理寺卿一职还未解除。同为法司衙门决不能兼职。有一天,英宗与李贤评议人才,提及工部尚书赵荣。李贤说:“此人可重用,曹贼反叛时,许多文臣都畏缩不前,躲在家里。兵甲非自己的责任,谁敢出头?唯独赵荣披上甲胄,骑上战马在街上来回奔驰,大声呼喊:‘曹贼叛逆,能杀贼者跟我来!曹家乱臣贼子,应当共同剿杀。我等忠臣义士,不可退避!’他聚集了数百人跟随孙镗一齐杀敌。能于阵前鼓舞士卒,灭贼成功,如此存心行事,一般人岂能企及!”
英宗听他如此说,也感叹道:“这就是忠臣啊!”于是命赵荣以工部尚书兼任大理寺卿,领取双份俸禄。
赵荣的先祖是西域人,元朝时入籍中国,寓居福建。他少年时随舅父礼部侍郎萨琦入京,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被召用为中书舍人。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进犯京师,挟持太上皇英宗登土城,要朝廷派大臣前去谈判。当时也先兵临城下,气焰嚣张,没有人敢去敌营。赵荣年少气盛,慨然站出来,愿意担任使者去敌营觐见太上皇。大学士高谷解下身上所佩犀带赠给他说:“你真是忠义之士!”
后来赵荣又同杨善前往迤北觐见太上皇。虽然景帝敕书没有奉迎太上皇还京的字样,但杨善口若悬河,终于说服也先遣送太上皇回归京师。赵荣那一次就在英宗心里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二 弋阳王乱伦冤案
逯杲在曹氏叛乱中被杀,自然也得到朝廷的抚恤。他被追赠为指挥使,赐给他的儿子指挥佥事俸禄。逯杲原来只是门达和刘敬手下一个普通的校尉。英宗复辟后大治“奸党”,逯杲捆缚锦衣百户杨瑛,说他是已诛太监张永的亲属;又抓了千户刘勤,称他谤讪皇上,为奸党张目。两个人都被诛杀。逯杲靠这些功劳升为副千户,进而投靠曹吉祥,得以擢升为指挥佥事。
逯杲因为查处英国公张懋及外戚孙继宗兄弟占夺官田案,不畏权贵,名声大噪,受到英宗皇帝的赏识。逯杲政治嗅觉十分敏锐,他发觉石亨、曹吉祥等为皇上所忌,立刻反戈一击,用力伺察他们的阴私。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得石亨蓄意谋反的证据,促成石亨叔侄最后被诛杀。
石亨死后,逯杲又把矛头对准提拔他的恩人曹吉祥,派遣手下日夜监视伺察曹家的一举一动。因此导致曹钦将他恨之入骨,叛乱一开始就毫不留情地杀死他祭旗。
逯杲这样的人死有余辜。他以皇上专司搏击的鹰犬自居,不讲情面手段毒辣,并获得英宗皇帝的信任。他在死前不久,就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冤案。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被封为宁王,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是当时抵御蒙元最重要的藩镇之一。宁王拥兵八万,革车六千,兵力为诸王之冠。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朝廷,由刘家口至大宁,用计挟持宁王入关,许诺事成后与宁王“中分天下”。
后来朱棣登基做了皇帝,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反而将宁王分封到贫瘠的江西南昌。宁王朱权很不高兴,仁宗时上书称南昌不是他的封国。结果挨了侄儿仁宗皇帝一顿训斥。好在朱权及时收敛,他晚年已无心复国,热衷于著书立说,活到正统十三年才去世。
宁王的后人颇不安分。也许他们还惦记着燕王“中分天下”的承诺,所以对朝廷赐给藩王的这点俸禄心怀不满,隔不多久就要闹点事端出来。
景泰七年,第三代宁王朱奠培与庶弟弋阳王朱奠壏兄弟反目。弋阳王讦发朱奠培谋逆。巡抚韩雍上奏朝廷,抓了六七百人,刚好碰上英宗复辟,宁王反叛的事查无实据,又把抓的人全部释放了。
宁王朱奠培怨恨江西布政使崔恭等人,向朝廷劾奏他们不法。而崔恭与按察使原杰反而举劾朱奠培私纳祖父和父亲的宫人,逼内官熊璧自杀。这下事情闹大了,朝廷派员查勘事实,于是下令褫夺王府的三护卫,让宁王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
由于宁王兄弟不安分,朝廷很不放心。派了锦衣卫的校尉蹲在南昌监视王府的动静。天顺四年,锦衣卫校尉打探到宁王府中出了一件大丑闻:宁王朱奠培之弟弋阳王朱奠壏与其母通奸!
朱奠壏的父亲是上一代宁王,二十多年前就死了。哪怕是父王的小妾也应是将近四十岁的人了,母子通奸恐怕是子虚乌有的事。但宁王府有前科,什么怪事丑事都有可能发生。况且又是皇上最信任的逯杲举报的。
英宗闻讯大为震怒,说:“弋阳王奠壏淫乱之事天地所无有,禽兽中所不为,不幸于宗室中见之。朕虽欲隐忍不发,然祖宗在天之灵决不能忍。”
英宗为此事致信弋阳王的两个兄长宁王朱奠培和瑞昌王朱奠,命他们查明此事如实上报朝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