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苍松翠竹,生机盎然。各种景物逐渐展开,宛如一幅绝美的图画。
整天忙于公务的大臣们难得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中游憩一日,心情极为舒畅。他们都是饱学的才士,英宗早就命内侍在傍水的亭阁中准备了笔墨诗笺。学士大臣们各展诗才,每人题咏一首以为纪念。
最后,英宗命在亭中摆下酒席,遍陈宫中的珍馐美味,让学士大臣们大快朵颐,醉饱而归。
第四十一章 英宗病逝
一 太子嗣位的危机
英宗朱祁镇九岁即位,懵懵懂懂当了几年童昏天子。十六岁时赶在祖母太皇太后晏驾之前举行大婚,迎娶了他的皇后钱氏和妃子周氏。由于祁镇年纪太轻,当时六宫未曾齐备,只娶一后一妃。两年后,周贵妃为英宗生了一位公主,而钱皇后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没有生育。
正统十二年,周贵妃产下麟儿,即后来的皇太子朱见深。从此周贵妃母以子贵,在后宫中地位骤升,仅次于正宫钱皇后。英宗亲政以后,后宫妃嫔渐多。而他身体强健,精力旺盛,在正统年间他的妃嫔们就为他生下了四个皇子和四个公主。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剌俘虏,羁留漠北一年有余。钱皇后在宫中日夜吁天,哭瞎了眼睛,还瘸了一条腿。英宗从漠北归来,幽困于南宫。钱皇后又将众妃嫔聚拢在一起,跟英宗在南宫度过了近七年的艰苦日子。在此期间,众妃嫔又为他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英宗复辟后,他的后妃们苦尽甘来回到皇宫,终于又能享受尊荣的生活。天顺年间,后宫中又选进了新的妃嫔、美人,英宗特别宠爱的万宸妃和年轻的韦德妃、刘妃又为他添了两个皇子和一个公主。到这时英宗膝下已经拥有九个皇子和八个公主,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在英宗的众多子女中,长子朱见深受的磨难最多。土木堡兵败后,英宗身陷敌营,生死未卜。孙太后和钱皇后情急之下倾宫中所有金银珠宝,以八驮马载着“赏赐”敌酋也先,终未能赎回英宗。大敌当前,朝中群臣请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同时将英宗长子朱见深立为东宫太子作为继位的储君。
景帝朱祁钰当了三年皇帝后,私心骤然膨胀,悍然发动易储,将皇太子朱见深废为沂王,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朱见深当时年仅六岁,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他的童年缺少欢娱。且时时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中,智力的发育也受到阻碍。以致长大后说话有些口吃,反应也有些迟钝。幸亏在他身边还有个似姐似母的万贞儿,无微不至地照顾和保护他度过了那段极其艰难的岁月。
万贞儿从小充入掖庭为奴,长大后出落得十分美貌,成为孙太后管理衣物的侍女。景帝即位后,年幼的皇太子朱见深独处东宫,处境十分尴尬。孙太后特地派遣万贞儿去照料他。万贞儿比朱见深大十七岁,她受孙太后的委托,整天带着他游玩,悉心照料和保护他,形影不离。朱见深被废为沂王后,形势更加险恶,全靠身边的万贞儿悉心保护,渡过了一个个难关。
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成功。这意味着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失而复得。消息传到仁寿宫,万贞儿抱着九岁的朱见深又哭又笑,欢庆自己主子的苦难到了尽头。
朱见深重新回到东宫,苦尽甘来尽享尊荣。这时皇太子渐渐长大,英宗也为他配备了东宫的官属和侍从人员。但他在生活上已经习惯了依赖万贞儿的照顾,甚至连睡觉时也要她陪伴在旁才能入眠。
此时的万贞儿也在考虑自己的前途。皇太子日渐长大成人,皇上势必为他选立妃嫔。听说现在就已经有十二名尚未成年的淑女被养在宫中待选。万贞儿年纪已逾三十,且出身卑贱,自度没有选为太子妃的希望。但她心比天高,仗着太子对自己的依恋,将来捞一个低等级的才人、贵人之位还是有份的。
于是,趁着太子朱见深情窦初开的青春发育期,万贞儿充分地展示自己成熟女性的魅力,一次又一次地成功侍寝。让初次尝到男女性爱甜蜜滋味的太子朱见深愈加专心一意地爱恋着她,须臾也不愿离开。
太子朱见深这种畸形的恋情,让他的父皇英宗和母后周贵妃非常恼火。他们甚至想决断地把万贞儿逐出宫去,但遭到太子见深的强烈反抗。这位平时有些木讷迟钝的太子颇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倔强,甚至声言如果要把他心爱的万贞儿赶出宫去,他也不愿当这个太子了!
这时,宫廷内部一些有势力的宦官,见皇上不满太子朱见深陷入感情的漩涡不能自拔,且怀疑他的心智有问题。太监们出于自己的利益,便有意怂恿英宗撤换储君。他们知道万宸妃受宠于皇上,她先后生了四个皇子。其中二皇子朱见潾只比太子见深小一岁,被封为德王。朱见潾聪慧好学,深受英宗喜爱。万宸妃虽然宠冠后宫,但由于儿子晚生了一年,她也无法得到贵妃的尊号。现在皇上对太子产生了不满,太监们认为这是捧万宸妃上位的好机会,便极力夸大太子沉溺于不正当的私情和仪态性格上的弱点,怂恿皇上斢换储君。
宫廷中的这些变故传到了外面,朝廷的大臣们立刻紧张起来。石曹之乱后,朝政好不容易慢慢走上了正轨,再也经不起大的动荡了。储位的无端变迁显然是大臣们不愿意看到的。太子朱见深几经磨难,他并没有大的过错,平白无故的撤换储君必然引发极大的振荡,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绝对没有好处。而且宗室的纷争容易引发动乱,那样一来,好不容易取得的安定局面便会被打破。于是李贤、王翱等大臣迅速统一了意见,决心劝阻皇上撤换储君的打算,即使违忤圣意也在所不惜。
屋漏偏遭连夜雨,英宗朱祁镇此刻正在遭受疾病的折磨。
英宗九岁登基,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甚至身陷异邦险境,遭遇了不少磨难。他的体质非常好,多年来从未生过病。他夏天不怕热,在宫中不令宫女挥扇驱暑;冬天也不怕冷,从不烤火。
有一次英宗不无骄傲地与李贤谈起这些事,李贤恭维说:“这是因为陛下体内蕴含中和之气,圣质异于寻常。史书上记载宋仁宗也是如此。不像臣等气薄,暑天不挥扇,冬季不生火,即不能过。”
英宗虽然体质好,却在天顺末年得了一种怪病:脚气病。开始时脚趾起水泡,小腿沉重,肌肉疼痛。他自认为是在漠北日夜宿在帐篷中,沾染了沙地上的湿气。经过御医们悉心诊断,认为是风毒湿气凝聚于肝、肾、脾脏所致。御医们也认同皇上所说的病因,是在寒冷的异域沾染了风湿。但他们也隐约地暗示:后宫妃嫔众多,皇上频施雨露,也会导致肝、肾功能的衰退。英宗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的祖父仁宗和父皇宣宗无不是因此而折寿,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到了天顺七年正月,英宗的脚疾加重。他已不能上早朝,但仍然坚持每天扶病在文华殿召见大臣处理政事,裁决万机。此时,宫中易储的声音日炽,英宗颇感疑惑未决。无奈,他只得单独召见大学士李贤,问计于他。
英宗说:“当今朝廷庶事颇宁,而大事反而摇曳不定,奈何?”
李贤知道皇上所指是储位上的明争暗斗。他伏地叩首道:“储位之事乃国之根本,愿陛下三思而行,切勿轻举妄动。”
英宗说:“既然如此,那么必须传位给太子吗?”
李贤顿首再拜道:“臣以为,这是国家天大的幸运!”
英宗是一位饱经忧患的皇帝,他也思量再三,深虑在当前形势下随意废长立幼将会引发怎样的动乱?为君者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听信宵小之言,因一己之私而不顾国家大计。李贤是他最为信赖的大臣,李贤的恳切进谏让英宗感到愧疚和自责。于是,他决然站起身来,传旨召皇太子进见。因为脚痛,他踉跄了一下,李贤慌忙上前扶持英宗坐下。
太子朱见深应召来到文华殿。李贤搀扶皇太子到英宗跟前,让他叩谢父皇。
太子朱见深立即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给父皇叩头,并且膝行到他跟前,抱着父皇的脚哭泣不已。毕竟父子连心,英宗也潸然泪下。
自此,撤换储君的传言烟消云散,皇太子朱见深的储位得以保全。
二 最后的遗言
英宗朱祁镇的脚疾一天天严重,春节刚过,他已经无法下床,只得命皇太子朱见深代他视事文华殿,听取大臣们汇报政事。太子小心谨慎,下朝之后总是来到父皇的病榻前,将当天所决之事一一详细禀奏,这也让英宗颇感宽慰。只是他的病情丝毫没有转机,御医们其实已经发觉皇上的脚疾毒气已由肝肾侵蚀到全身,他们只能尝试用各种药物缓解他的痛苦,而无法根治病灶。
英宗缠绵病榻十余天,他每天躺在御榻上不能动弹,看着人们在他身旁忙来忙去。御医们怀着惶恐的心情为皇上号脉,小心谨慎地互相商讨着开出药方。宫女和内侍们蹑手蹑脚地在宫中走动,生怕有一点响动惊了病中的皇上。钱皇后每天来宫中探视皇上的病情,在病榻旁一坐就是老半天。她亲尝汤药,还从宫女手中接过汤匙,一匙一匙小心给皇上喂药。每天上午,周贵妃和众位妃子领着皇子公主们前来请安。看着小儿女们环绕在御榻前跪了一地,英宗憔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过,英宗祁镇颇有自知之明。自从病情恶化不能下床起,他从御医们慌乱无助的眼神和迟疑的话语中,已经觉察出自己病得不轻,或许将不久于人世。在这弥留之际,他开始检视自己的一生。
孩童时的情景或已淡忘,但父皇驾崩自己当上童昏天子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