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终结者

第47章


至此,沙丘之谋,赵高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谁成了失败的一方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公子扶苏。一道伪造的遗诏发出去:赐扶苏自杀。扶苏生性孝顺,他非但不怀疑这份诏书的真假,反而为父皇的“遗命”伤透了心,毫不犹豫地自杀了。
胡亥称帝后,即为秦二世。赵高被封为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从此以后,这对暴君奸臣便在一起制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发指的惨剧。
不过,真正让赵高解气的,是蒙氏兄弟被诛杀。赵高向胡亥挑拨道:“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想立您为太子,可蒙毅劝阻说:‘不可以。’他知道您贤明有才,却长久拖延不让您册立,这说明他既不忠于您,又盅惑了先帝。以我的看法,不如杀死他。”
胡亥言听计从,立刻下旨赐死了蒙氏兄弟。
貌似强大的秦王朝,也由此分崩离析。
那赵高为什么要杀害公子扶苏?试想,秦始皇沙丘驾崩,曾留有遗诏传位于扶苏,可赵高他们却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并更改诏书说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谋反,赐其死罪。如果说赵高没有杀扶苏,那么只要一有机会,扶苏一定会想方设法杀掉赵高的。
所以说,先下手为强,赵高是非杀扶苏不可。
点 评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按说,拥立胡亥为太子不是赵高一个人的主意,而是和丞相李斯商量后决定的,况且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李斯而不是赵高。因为当时李斯身为丞相,说话是有决定性作用的,而赵高的话是没有人听的。但公子扶苏即使有机会要把赵高和李斯都杀掉的话,他首先要杀的也是赵高,因为李斯位高而权重,不是轻易就能得手的,而赵高则不同。所以说赵高必须要尽快地杀掉扶苏,以绝后患。
除掉政敌,上演最后的疯狂
赵高、胡亥、李斯,这个权力的三角并不稳定。相比于前两者,李斯的内心还有一丝残留的良知。当全国范围内的诛杀愈演愈烈,李斯终于开始考虑王朝的安危了,他希望秦二世有所收敛,于是反复上书进谏。秦二世没有玩够,当然不同意李斯的谏言,但李斯是很有权威的丞相,又不能不接见,胡亥十分烦闷。
赵高及时出谋划策:“天子之所以尊贵,就是因为群臣只能听见声音而不能见面。您现在还年轻,朝廷之上,一旦举止言辞不当,就会被大臣发现缺点。”
“那怎么办呢?”
“您深居宫中,减少与大臣的接触。这样,既可以为所欲为,又不会让大臣们发现。有事情时,臣为您传话就行了。”
秦二世十分高兴,好好表扬了赵高。从此,李斯等人要见皇帝可就太难了。看起来是皇权尊贵,实际上是赵高不费吹灰之力就垄断了对皇命的解释权,这本质上就是一次成功的夺权。李斯苦于跟皇帝失去了联系,赵高又及时出现在李斯面前,用无比理解的口气说:“我也一心想进谏,但身份卑微,皇上怎么会听我的呢?丞相大人为什么不进谏呢?”李斯说:“没有机会见啊。”赵高大义凛然:“这好办!皇帝一有空闲,我就通知丞相!”
赵高的通知来了,李斯兴冲冲而去。结果,每次都是皇帝玩得正高兴、欲罢不能之时,李斯忽然跑进来,大谈特谈国家危机。秦二世哪有心思听,他只有对李斯的咬牙切齿而已。见胡亥对李斯的怨恨积累得差不多了,赵高便悄悄对秦二世说:“沙丘之谋,丞相是共谋。现在您已称帝,可丞相并没有更加尊贵。或许他在图谋裂地称王!”这不过是犯罪动机猜想,赵高继续举证:“丞相长子李由任三川郡的太守,陈胜的老家就在丞相老家的邻县。因为这个缘故,陈胜的军队经过三川时,全郡都不作战。臣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
赵高杀李斯,是他才华的经典展现。他不是自己杀李斯,而是用王朝制度的漏洞来杀李斯。李斯一死,他被提拔为丞相,这时,还有谁是他的绊脚石呢?当然是秦二世!
秦二世毕竟是皇帝,在收拾秦二世之前,赵高要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到底如何。于是,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正式上演了。这不是看图识字,这是危险的政治游戏。所有回答是鹿的大臣,都遭到赵高的清洗。当大臣中都是“马派”的时候,赵高觉得好日子到了。
可秦王朝还有好日子吗?项羽已完成巨鹿之战,秦军主力覆没。秦二世终于发现赵高一直在骗自己。赵高铤而走险,迫使秦二世自杀,迎立胡亥哥哥的儿子子婴为三世。后子婴设计杀掉了赵高,这时,刘邦率领的军队已经逼近关中,秦的灭亡,近在眼前。
没有人能制止赵高这样的人出现——有大才华的小人,不是少见,而是多见。唯一有意义的反省是——一个庞大王朝,有高效运作的整套机制,可以征服四面八方的土地,可以统一成千上万的人民,为什么碰到一个小人,就会完全失灵呢?
类似的悲剧反复出现。秦始皇们缔造了一种秘密的权力运行机制,看起来稳定如山的统一王朝,其实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一个有漏洞的王朝,正如一道精密的防盗门,可以防君子,无从防小人。
关于赵高,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赵高究竟是不是太监?在许多史料的记载中,赵高都是以宦官的身份出现的,而宦官在一般意义上就等同于太监。但是有些资料却证明,赵高并非太监,而且还有女儿。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论断,叫做层累地形成的古代史。顾先生以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代史,经过了历代不断地改造重写,已经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添加了历代所喜好的口味。
东汉因为宦阉之祸亡了国,刘氏的曲解投合了当时人们痛恨宦阉的心情,大家都倾向于散布亡国祸首是宦阉的流言。唐代又是宦官专权乱政,古来宦阉亡国的阴魂未散,在类比声讨的风气下,赵高是宦阉的流言飞语自然光大发扬,成了不刊定论。
世界万物总有两面性,赵高之阴谋尽管违背伦理道德,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颠倒并砸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和政治秩序,对于秦朝来说,是灾难,但对于历史来说是进步。新朝换旧朝,历史的进步总需要有人来扮演反面角色,也许赵高就是在做着这样的事吧。
点 评
历史总是要让人评价的,赵高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憎恨和不齿,可是作为一代权臣,不能否定他的政治手段和计谋。他有他那个时代的悲哀,也有他那个时代的无奈,但他所做的的确是惊人之举,不管是流传千古还是遗臭万年,他都占据了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页。
指鹿为马,仗权势颠倒黑白
秦二世胡亥依靠赵高的“果敢”得以顺利即位,他对赵高自然是感激不尽,甚至对这位宦官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赵高也是“忠心耿耿,忧心忡忡”,整天帮着胡亥出谋划策。他先是对胡亥说:“陛下虽然登上帝位,但是您的兄弟们对您即位的合法性还是存在疑问啊!”胡亥问道:“那怎么办?”赵高说道:“那简单,只有死人是不会对任何东西感到不满的。”
胡亥于是听从了赵高的建议,心狠手辣地把自己的兄弟都逼死了,而且竟然连无继承权的秦始皇的女儿们也不放过,将十位公主收押,然后在咸阳附近统统车裂。胡亥一口气杀光了二十多个兄弟姐妹,杀得自己成了秦始皇的独生子,终于“无可争议”地坐稳了皇帝的宝座。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对其他不听话的文武大臣也不放过。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俩,开始胡亥想继续用他们兄弟俩,但赵高害怕他们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向胡亥造谣说,秦始皇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极力阻止,秦始皇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头。胡亥信以为真,不但没有释放蒙恬,还将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现在河北省蔚县东北)的监狱中。后来,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杀,蒙恬开始不肯,声称说要见胡亥,请他收回诏命,使者不许,蒙恬见生还无望,只得服毒自尽。
经过这些事情后,胡亥和赵高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君臣二人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促膝谈心,以商大计。
有一次,胡亥对赵高感慨道:“人生在世啊,时光短暂,我想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吃喝玩乐,你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吗?”
赵高听了后“肃然起敬”,连声赞叹道:“这真是英明之主的想法啊!”赵高还顺势说道:“您知道怎么驾驭大臣吗?让我来告诉您吧,做皇帝要与臣子们保持距离,产生神秘感,这样才能体现出威严。所以您以后应该独居深宫,让大臣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样才能显得您威风凛凛啊。”
胡亥听了赵高的高见后,深以为然,于是关了自己的禁闭,不见大臣。这样一来,只有赵高一人谋划朝廷大事,大权在握,自然是分外开心,整天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然而,赵高玩政治玩到“指鹿为马”的境界时,才叫痛快淋漓;两千年过去了,我们可以想象在那庄严的秦王宫殿之上,赵高上演的是一场何等悲壮又滑稽可笑的闹剧,这岂止是在试探文武百官,简直是对当时皇帝肆无忌惮的蔑视与嘲弄!
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的。他失声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