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汉大全集

第144章


孝元皇帝诏令说:‘礼仪所敬,祭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所以真心实意、亲力亲为,是为了表其肃敬之情。’还有章帝元和时,曾又一次重申议修群祀,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一共发了两次圣旨,足见其用心诚恳。而最近以来,更换太史,忘了礼敬的大事,禁忌的书在市面上肆意流行,相信一些小的风俗而忽视传统经典。按《礼》,即使娶妻生子、斋戒、不入侧室之门,祭祀也不应该被废掉。至于说宫中有死丧的发生,三月不祭,是说普通老百姓只有几间房子,很多人住在一起,举行祭祀就会有许多的不方便。难道说宫廷广大,臣妾众多也可以不祭祀吗?从今天起,应该按照以前的典章执行斋戒祭祀的制度,这样才能够回答灾异为什么会发生。
“第二件事:国家想要兴盛,就应该多方听取好的建议。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的治理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得以了解老百姓的情绪。所以先帝虽然是聪慧的圣哲,还是广泛征求意见,询问政治之所以有所得和有所失的原因。又由于发生灾异,寻访那些隐居山林不出仕为官的高士,任用官吏的时候重视选择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的人。大臣们直言进谏,在朝廷中没有中断过。皇上主政以来,连续多年发生灾异,却没有颁布征召贤能的圣旨,没有真正遵循过去一些好的措施,使忠臣们敢想敢说的精神可以发挥出来,使《易传》所说‘政悖德隐’的话不得流行。
“第三件事:应当用多种方法来访求贤能。有的人因道德修养好而闻名,有的人因直言敢谏而被人称道。现在,朝廷里面的人,没有人因忠信受到赏赐,反而有很多人常常因诽谤诬蔑而被杀害。所以朝中大臣都紧闭口舌,不敢说话。郎中张文,是以前敢于直谏的唯一一个人,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斥责了三司,群臣都非常敬佩和服气,平民百姓也高兴。我以为应当提拔张文担任要职,作为对忠贞之士的奖励,向海内宣传,广开贤明政治之路。
“第四件事:督察不法,检举坏人,分清是非,是司隶校尉、各州刺史的职责。幽州刺史杨熹、益州刺史庞芝、凉州刺史刘虔,各有一片秉公执法、痛恶奸邪之心,杨熹等检举劾办犯罪,效果最好。别的官员有的不闻不问,有的徇私枉法,都不称职。有的本人就有与所应检举的相同的罪过或错误。而法纪败坏,无人揭发,公府台阁也不追查。您曾在五年之中连续发布诏令,派出了八位特使,又命令三公采长史臧否、考察人民疾苦,上奏皇上。这时奉公守法的人扬眉吐气,为非作歹的人惶恐不安,怕得要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忽然停止了。从前刘向上奏说:‘决策迟疑不决的人,为一般小人提供了方便;养成了优柔寡断习惯的人,谄媚诽谤的坏家伙也被他们招来了。’现在才见到一点善政,一会儿又被改变了。全国百姓不断猜测朝廷的意图却始终没有最终的看法。应该选定八使,检举不法的人和事,另外选择忠诚清白的人任职,赏罚严明,到了年终,要评定三公的好坏。使百官知道奉公守法就是福,营私舞弊就是祸。这样,灾害的来源基本就可以堵住了。
“第五件事:要求各地诸侯进行岁贡,也就是要他们每三年举荐一个人。孝武时代,各州郡在推举孝廉之外,还要选拔贤良的人才。因此名臣不断地出现,文事武功十分兴盛。之前,都是通过这几种方法招贤纳士。至于书画辞赋,只算得小才,用来治理国家就不一定有用了。皇上即位时,最先讲求经术,处理政事的闲暇时光,才看看文学作品,用以休息。现在,走棋的游戏不可以当成推行教化、挑选人才的最根本手段,而这些人眼见能获得好处,会竞相追逐,做的人很多。稍微高明一点的,还会引用一些经训劝喻的话;下等的则拼凑一些俗话俚语,与倡优调笑取乐没有两样;有的直接剽窃他人的作品,冒名顶替,不以为耻。我每一次奉诏于盛化门,先录取比较好的,没有被录取的,也跟着安排工作。如果不好意思收回已给他们的恩惠,那就让他们保住俸禄,这已够宽大了。治人和在州郡做官的事不可再让他们去做。以前孝宣皇帝在石渠阁会集诸儒生,章帝召集学士于白虎观研究经书,寻找深义,都是伟大的事业,应该遵守和追求。至于一般的小能小善,虽然说也有一些益处,但如果用之来办大事却是行不通的。所以立志办大事才是君子应当做的事。
“第六件事:治理老百姓是县长的职务。他们都应当辛勤谨慎工作。只有给老百姓办了好事,才算有功绩。应该赏罚分明,没有才能的应予以斥退,多授以议郎、郎中的官职给他们。如果很有才华,不应让他们成为冗员,对于那些有过错误的人,判罪是理所当然的。应该对这些人认真进行考核,将不合格的清除干净。
“第七件事:在宣陵当孝子的人以前都被封为太子舍人。我听说孝文帝遗诏,只服丧三十六日,继承皇位之君是父子这样最亲近的人,饱受皇恩的公卿列臣也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服从诏命。如今,虚伪小人本非骨肉之亲,也没享受到特别的恩宠,又没有真正为官,却表现出哀痛思念,这种哀情怎么会产生呢?他们聚集在陵墓之旁,假称奉孝,行为既掩盖不了他们的心迹,心理方面又找不到根据。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不法分子藏在里面。桓思皇后庭祭和升柩的时候,东郡有盗人妻的混入孝子之中,依照他的原籍进行抓捕,才服了罪。虚伪、杂乱、污秽之事,数也数不清。而且,先到的可以被封官,后来则被遣归;有的人在陵地已经工作了好多年时间,因暂时回去漏掉了;有的让别人代替,也得到宠荣。纷争怨恨,吵闹的声音充斥着整条道路,成何体统?太子的官员,应挑选有德行的人,怎么可以用这些丑恶的人?这样的事情是世界上最不吉利的事情。应该把他们送归田里,揭发他们虚伪诈骗。”
奏书送上,皇帝亲自出行来到北郊,迎接祥瑞之气,举行礼仪。又将从宣陵孝子封为舍人的全部改为丞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立鸿都门学,供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里面的学生都令州郡三公推举征召。
(3) 谏诤遭祸
这时,妖异的现象频繁发生,人们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惊恐万分。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七月,诏召蔡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议郎张华、太史令单至金商门。他们被引到了崇德殿,中常侍曹节、王甫问他们有关灾异及如何消除变故。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蔡邕小心作出回答,记在《五行》、《天文志》中。皇上又专门诏问蔡邕:“近来发生灾异变故,难道是因为朝廷做错了什么事而引发的吗?朝廷着急,我心里担忧。访问群公卿士,想听到一些忠言,他们都闭口不言,不肯尽心。因为你经学深,故而问你,你应该说明得失,指出为政的关键,不要犹犹豫豫,或者怀疑恐惧。全按经述对答,要用皂囊封上以保密。”蔡邕答说:“皇上大德英明,深深挂念灾害。我虽才疏浅学,还鼓励我,特别询问我,我这无知下贱之人如何能担此重任。正是肝脑涂地的时候,我怎么可以瞻前顾后,怕这怕那,使得皇上听不到劝诫的话语。我想,各种灾异都是亡国的征兆。老天对我大汉十分眷顾,所以一再出现妖变,以示谴责,想使人君觉悟起来,改危为安。如今灾怪的发生,不在别的地方,远在门口,近在寺署里面。妇人干预政事,是引发各种怪异现象发生的一个原因。乳母赵娆享尽荣华富贵,生时,她富可敌国,死后,她的坟墓比皇上先人的陵园还要豪华,两个儿子受封,兄弟们因她而出任州郡的官员。除此以外,永乐门史霍玉依仗她的庇护,更为奸邪。如今道路议论纷纷,又说有程大人这样一个人,从他的一言一行推知可能祸及社稷。应当提高警惕,公布禁令。仔细地想一想赵娆、霍玉的问题,应从中吸取教训。现在皇上一片好意,要明辨是非。听说太尉张颢是霍玉引进的;光禄勋姓璋,贪污受贿天下闻名;长水校尉赵、屯骑校尉盖升,都很吃香,享受荣华富贵。皇上应当想到小人占据高位是罪过,更要明白引身避贤也是祸。廷尉郭禧,十分朴实而经验丰富;光禄大夫桥玄,聪明而正直;前太尉刘宠,忠实而操守高洁,他们都可以为陛下出谋划策,经常询问,自然可以获得很多收益。宰相大臣就像皇上的四体,应委任而责成功。好坏已经分清楚,奸佞小臣的话就不应听信。还有尚方工技,鸿都篇赋,可以暂时停一停。现在忧患在身。《诗》云:‘畏天之怒,不敢戏豫。’老天爷的警戒,是不能轻看的啊!宰府孝廉,有很高的要求。前不久由于征召不慎,严厉斥责三公,而如今却将一些小文章作为标准超取选举,走后门之风盛行,破坏了国家制度。大家心中不满,只是不敢说而已。我希望皇上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以报答老天的希望。皇上自己都受到了约束,身边大臣也应该接受教育。人人自我贬损,反思己过,堵塞灾怪。天道讨厌骄满,鬼神才崇尚它啊!我因为愚笨憨直,感激忘身,竟敢触犯忌讳,手书答对。君要小心不要泄漏机密,否则臣就常有失身的危险。请把臣表妥善收藏起来,不要让忠直的臣子,遭到坏人的怨恨。”奏折呈上后,皇帝看了连连叹息。曹节偷看了奏折,就向左右的人说了,被蔡邕所奏应该废黜的人因此非常恨他,想方设法报复他。
之前,蔡邕与司徒刘有矛盾,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不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