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唐大全集

第200章


然而昭宗并没有相信他,不久后,崔胤被贬官,于是怀疑是王抟在排斥自己,对王抟更是怀恨在心。及至崔胤奉命离京师去镇守广州,他就写信给朱全忠,向他求援。朱全忠于是连续上表保奏崔胤,又诬陷王抟与宦官勾结。昭宗被逼无奈,只得召回崔胤,当时他已经行至湖南了。十一日,昭宗下诏命崔胤复职,将王抟贬为工部侍郎,同时将宋道弼、景务修贬出京城。十二日,下旨将王抟贬为溪州刺史。十三日,又贬王抟为崖州司户,宋道弼流放骧州,景务修流放爱州。当天,三人都被赐令自杀。王抟死在蓝田驿,宋道弼、景务修死在霸桥驿。从此,崔胤掌握了朝中的实权,威压百僚,宦官们都对他又恨又怕。
(2)刘季述囚昭宗
昭宗在华州之时受过重大的精神刺激,回长安后,性格变得十分暴虐,动辄以杀人取乐,近侍宦官人人自危。几名掌握实权的宦官如刘季述、王仲先、王彦范、薛齐等于暗中秘密策划,要废掉昭宗,另立太子为帝。
十一月,唐昭宗在禁苑中打猎,夜深后大醉而归,亲手杀死数名宦官、侍女。第二天早晨,宫门没有打开,刘季述对崔胤说:“宫中一定发生了什么变故,我要带兵进宫察看一下。”于是率领一千名禁军冲入宫中,得悉事情原由后,刘季述对崔胤说:“皇上昏庸到这样程度,不能再让他管理国家了。古时候有废黜昏君、另立明主的先例,我现在这样做不是反叛,而是为国家社稷着想。”崔胤等官员情知不敌,于是不再反对。刘季述将军队布置在殿后,然后召集百官,令他们在请求太子理国的奏折上签名。在他的淫威下,以崔胤为首的官员们都签了名。当时昭宗在乞巧楼休息,并不知道这件事。刘季述、王仲先在门外埋伏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将士,与宣武进奏官程岩等十余人进楼请求奏对。这时,外面的士兵突然呐喊着冲入宫中,一路逢人便杀,直冲到思政殿前。昭宗皇帝吓得从床上掉了下来,想起身逃走,被刘季述、王仲先按住。这时皇后跑来求情说:“有事情可以慢慢商量,不要吓坏了皇上。”刘季述等于是拿出文武百官的联名状,禀告昭宗说:“陛下倦于朝政,所以满朝文武官员都希望由太子来掌管朝政。请陛下安心在东宫休养。”昭宗说:“昨天我们还在一起饮酒取乐,怎么今天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刘季述等回答说:“这不是我们两个独断专行,而是南司百官的强烈要求,众怒难犯啊,陛下不如暂且避居东宫,待事情有了转机时,再相机复位吧。”在皇后的劝说下,昭宗将传国玉玺交给了刘季述。宦官扶昭宗与何皇后同乘一车,与嫔御侍从十余人往少阳院而去。刘季述用银挝画地,当面数落昭宗说:“某时某事,你不听从我的话,这是一条罪。”一连画了几十下以泄私愤。然后,刘季述亲手锁了少阳院的门,熔化铁水将锁灌实,派遣左军副使李师虔带兵将少阳院包围,监视昭宗的一举一动。在刘季述的严令下,不仅兵器之类的铁器不能进少阳院,连钱帛、纸笔之类也不供给。每天的饮食要从墙洞里递进去。当时已是冬季,天气十分寒冷,嫔御、公主连冬衣都没有,冻得终日号啕大哭。刘季述等人又以昭宗的名义假传圣旨,令太子继承皇位。初十,太子即皇帝位,把少阳院改名叫问安宫。
刘季述不仅对参与政变的将士大加赏赐,还为朝中百官加官晋爵,希图以此来收买人心。同时又大开杀戒,下令杀死睦王李倚,凡被唐昭宗宠信的宫人、侍臣、方士、僧侣、道人等,都用木棍打死。他还经常于夜间杀人,白天时用车子装满尸体运出宫外,以图震慑人心。刘季述等将要杀司天监胡秀林,秀林说:“军容使幽禁君父,还想要滥杀无辜吗!”刘季述畏惧他的刚正而停手。刘季述想要杀崔胤,但畏惧朱全忠,于是仅解除了崔胤的度支盐铁转运使而已。
(3)昭宗复位
刘季述等宦官的逆行激化了宦官与朝官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当时有很多朝官都在四处联络,寻找杀掉刘季述的机会。崔胤也秘密联络朱全忠,劝他率军入京勤王。
刘季述也派养子刘希度前去宣读诏书,又许以高官厚禄来拉拢他。
崔胤认为此时王室衰微,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如果能辅佐昭宗复位,正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况且刘季述不过是个宦官,竟敢犯下废立天子的逆行,如果此时不去讨伐叛逆、拯救皇帝,日后又凭什么号令诸侯呢?朱全忠深以为是,于是下令将刘希度和李奉本抓起来投入监狱,同时派李振入京与崔胤联络。太子继位后,各藩镇都不愿服从他,连上奏的表牒也不再按时呈报了,而且中尉王仲先为人贪财好利,得知左右军的将士经常贪污舞弊,就对他们严刑拷打,逼他们交出财物,这也使得将士们人心惶惶。
当时,盐州雄毅军使孙德昭担任左神策指挥使,他常为刘季述的逆行愤恨不已,崔胤听说后,便派心腹石戬与之结交。石戬发现孙德昭每次喝醉后,都会哭泣不止,于是相信他是个正直的人,便对他说:“对于刘季述的恶行,朝中和民间都恨之入骨,将军若能杀掉刘季述、王仲先这两个反贼,迎太上皇复位,则不仅能得到荣华富贵,而且忠义不名也可流芳千古,您如果不早下决断的话,功劳就会被别人抢去了。”德昭表示愿以死效力,于是崔胤亲笔在衣带上书写命令,以坚定他的决心。孙德昭得到手书后,又联合了其他将领,于除夕夜里在交福门外埋下了伏兵。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正月初一,王仲先入朝,至安福门时被孙德昭捉住杀掉。德昭随后立即派人到少阳院叩门,大声喊叫,称反贼已经被杀掉,请陛下出来慰劳有功的将士。昭宗不知真假,竟不敢出来,直至献上王仲先首级,这才相信,于是从窗户里跳了出来。崔胤则亲自带领文武百官来到长乐门楼迎接昭宗。周承诲率领手下士兵捉住了刘季述、王彦范,还没有来得及审讯他们,二人已被愤怒的人们用棍棒活活打死了。另一个参与谋划叛乱的宦官薛齐畏罪跳井而死。于是昭宗下诏命令将四名叛乱首脑的全族及两千余名同党一起诛杀。又下昭赦免太子之罪,改封为德王。
正月初三,崔胤被提升为司徒,经过这场叛乱,昭宗对他更加宠信了。又升孙德昭为同平章事,赐名李德昭,周继诲、董彦弼亦因匡复之功被任为节度使,赐姓李。
崔胤、陆想谋得军权,于是劝昭宗说:“上次发生的叛乱,究其原因是因为宦官掌握了军权。请皇上将禁军交给我们二人,这样就根除了祸源,也可以震慑各藩镇,令他们不敢小瞧王室。”昭宗拿不定主意,便召集李继昭、李继诲、李彦弼商议,众人说:“我们世代都在军中任职,哪里有书生做军队主帅的道理呢?况且军队若改属南司控制,一定会有很多需要变动的地方,反而更麻烦。还是由北司掌管军队比较好。”于是昭宗对崔、陆二人说:“将士们不愿意受文臣的管辖,你们还是不要再勉强了。”
中书舍人令狐涣、给事中韩都参与了解救昭宗的行动,昭宗复位后,将他们升为翰林学士,经常以机密大事向他们垂询。当时,崔胤总理军国政务,昭宗常与他奏对到天黑掌灯的时候。宦官则十分惧怕崔胤,凡事都要先询问崔胤的意见再去办理。崔胤总想除掉所有的宦官,韩为此劝告他,说:“过犹不及,宦官是杀不完的,如果将他们逼得太狠,恐怕又会有变乱发生。”崔胤仍然一意孤行,坚持说要杀尽宦官。六月十七日,昭宗单独召见韩说:“宦官中没有几个好人,应该如何处置他们?”韩回答说:“上次叛乱时,如果严格追究的话,宦官们都是有罪的。然而即使要追究他们,也应该在诛杀刘季述等人的时候,现在已经失去惩罚他们的机会了。”昭宗说:“当时你也参与了此事,为什么不提醒崔胤多诛杀几个恶人呢?”韩回答说:“我见陛下的诏书说:‘除了刘季述等四个元凶外,其余的人一概赦免。’为君之道,信誉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已经说过这样的话,就应该严格去执行。否则即使是多杀一个人,也会使人心动荡。现在宦官始终不安分的原因就是因为陛下后来又杀掉了很多人啊。如今陛下不如将其中为首作恶的人挑出来杀掉,然后派忠厚安分的人做他们的统领,再向他们许诺不再杀人来使他们放心。如此赏善罚恶,不就可以相安无事了吗?何况如今有数万宦官存在于宫廷和私邸中,又哪里杀得尽呢?陛下应该以厚禄安抚他们,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去驾驭他们,阴谋或机械的办法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何况眼下最重要的事是收回分散在藩镇的权力,如果大权握在朝廷手中,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了。”昭宗从内心深处认为韩说的是对的,说:“这件事还是应该交给你办。”
宦官们事先就听到了消息,更加惶恐不安,韩全诲等人也跑到昭宗面前哭着请求饶过他的性命,每次参加宴席后,众人都害怕再也不能见面而相互诀别。
崔胤坚持要诛除宦官,昭宗无法阻止,为了防止消息再次泄漏出去,昭宗命崔胤将奏报的事写在奏折上呈进。不料给宦官当耳目的宫女识字,偷看了奏折后又将消息传给了宦官,结果崔胤计划的每一步骤都被宦官们掌握,于是他们也开始谋划除掉崔胤。
崔胤此时兼管三司,于是韩全诲就煽动手下的禁军闹事,诬陷崔胤克扣了过冬的棉衣,昭宗只得免去了崔胤盐铁使的职务。
当时各藩镇中,以朱全忠、李茂贞二人实力较强,二人都想将皇帝掳到自己的统治中心去,借天子之命来号令诸侯,却苦于师出无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