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唐大全集

第199章


七月,李茂贞逼近京师长安。延王李戒丕说:“如今关中一带的藩镇无一能够依靠,最好从州渡过黄河,避难到太原,我请求先走一步去告诉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十二日,诏宗下诏出巡州。十三日,唐昭宗离开京师到达渭水之北。韩建派遣他的儿子韩从允手拿表章请唐昭宗到华州去,唐昭宗没有答应。朝廷将韩建任命为京畿都指挥、安抚制置使和开通四面道路使、催促诸道纲运使等职。但是韩建进呈的表章不断地送到,要请皇帝去华州,昭宗和跟随的朝中各官也不愿到远处去。十四日,昭宗到了富平,派遣宣徽使元公讯将韩建召来,和他面议是东去太原还是留在华州。十五日,韩建抵达富平拜见昭宗,他下跪磕头痛哭说:“现在各藩镇大臣骄横跋扈的,并不光是李茂贞一人,陛下要是离开宗庙园陵,到边远的地方巡游,我害怕皇帝的车驾渡过黄河,就再也无法返还。如今华州军队尽管不是很强大,可是掌握关中京畿一带,也还可以自卫。我训练军队积聚资财已经长达十五年了,况且华州往西距离长安不是很远,希望陛下驾临华州,以图中兴。”昭宗就采纳了韩建的意见。十六日,昭宗住宿在下 ; 十七日,到达华州,将韩建的节度使司作为皇帝的行宫。韩建则到龙兴寺办理政务。唐昭宗离开京师后,李茂贞就闯入长安,放火烧毁自从中和年间以来所修缮的宫殿、市街店铺。
在华州,宰相迫于韩建的淫威,不敢放开手脚处理政事。八月初八,皇上下诏让韩建参议朝政,可是韩建没读过什么书,治郡以后才开始读书识字,无法参政,不得不上表推辞。韩建最后没有能入朝议政。
(3)韩建胁帝散亲兵
韩建给各道藩镇送去檄文,令他们把资粮贡献送到华州。李克用获悉后说:“早听我的话,昭宗怎么会有今日!”就假称会和邻道发兵援助,写了一道上表。
八月十八日,朝廷让韩建兼中书令。
九月,韩建出主意把崔胤调出朝廷派到湖南任武安节度使。崔胤秘密向朱全忠求援,并让朱全忠维修东都洛阳的宫殿,向朝廷上表迎接唐昭宗车驾到洛阳。朱全忠就与河南尹张全义向朝廷上表,请唐昭宗迁都洛阳,朱全忠一再要求派遣军队两万去迎接唐昭宗的车驾,而且说崔胤是位贤臣,不应当调他到外地任职。韩建心中害怕,于是又上奏召请崔胤为宰相,派遣使臣传谕朱全忠先保持安静,朱全忠于是终止了行动。十七日,朝廷又任命崔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崔远为同平章事。崔远是崔珙胞弟崔的孙子。
十月,朝廷下诏令,命韩建代理京兆尹兼把截使。几天以前,孙被任命为行营节度使、招讨使、处置使等职。十一日,李茂贞上表悔过自新,又进献钱财助修宫殿。昭宗在华州总是想返回长安,每当花前月下与群臣咏歌诗时,就嘘唏流涕,十分感伤。昭宗被李茂贞的表现打动,韩建在旁边替李茂贞说情,许诺三年内把宫殿修好。这样,昭宗便令韩建兼领修创京城使。韩建在华州督理辇运工作,重修大明宫。原来讨伐李茂贞的计划便就此搁浅。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正月八日,韩建上奏:“依据华州防城将张行思等的报告,济、睦、通、韶、韩、彭、仪、陈八王欲谋杀我,把皇上劫往河中。”实际上,韩建准备夺去诸王的兵权,有心让张行思等诬告。昭宗获报十分吃惊,想找韩建问个清楚,但韩建称病不来。昭宗只得让诸王到韩建那里去消除误会,韩建依然避而不见,并上表说:“诸王突然到我的治所,不知意欲何为,我反复考虑,还是不和他们见面为好。”又说:“陛下要是认为是亲族而加以宽容,就应依照开元、天宝年间的旧制,让他们回到十六宅,精选师傅,教以诗书礼仪,而不是令他们掌管军队,参预朝政。”同时明确提出遣散诸王的军队。
韩建料到昭宗可能不应允他的要求,就派手下的精兵包围了行宫,静候消息。昭宗为情势所逼,没有办法,在当晚下诏遣散诸王所领各军,军中士兵一律遣回田间故里。诸王回十六宅,他们原有的衣甲、兵器让韩建接收。韩建更进一步要求遣散殿后四军,他又说:“陛下选贤任能,就能够清除祸患,平定战乱,为什么还要另外设置安圣、捧宸、保宁、宣化等殿后四军。况且征募的四军士兵全部是坊市无赖奸猾之徒,只会为非作歹,真正有了事情也不顶用,让这些人拿着武器在陛下身旁,我实在看不过去。我看也一道解散了罢。”昭宗只得照办,遣散了殿后四军。如此,天子的亲军再也没有了。
捧日都头李筠石门护驾有功,论功劳,应该是他的最大。韩建却逼迫昭宗同意将他在大云桥斩首。
韩建将诸王软禁在十六宅,清楚昭宗心中不满,就奏请将德王立为太子,以缓和关系。正月十一月,德王李被立为太子,改名为李裕。
太子詹事马道殷精通天文,将作监许岩士擅长医术,二人凭借专长获得昭宗的信任,韩建将马道殷、许岩士处以死罪。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孙,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朱朴由于和马道殷、许岩士交往而在二月被罢相。孙、朱朴全都是得到昭宗宠信的近臣。
四月,刑部尚书张等几个和韩建关系不佳的官员被免职。六月,朝廷任命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西川节度使,覃王李嗣周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拒不领命,并将前来赴任的覃王包围在奉天。七月,韩建写信给李茂贞。李茂贞收信后,撤去奉天之围,覃王又回华州。
昭宗这时候还准备亲自到奉天讨李茂贞,八月,昭宗令宰相讨论这件事。这当然十分荒唐不切实际,因此没有得到支持。
延王李戒丕自晋阳返还华州,韩建上奏说:“自打陛下即位以来,朝廷与靠近京师的藩镇关系恶化,这全是由于皇室诸王手握兵权,而那些凶狠可恶的人又喜欢挑起事端,使陛下的统治不能稳定。最近我向朝廷奏请削去各王的兵权,实在是害怕发生出人意料的变故。如今我听闻延王李戒丕、覃王李嗣周正在密谋反叛,希望陛下果断处置切莫迟疑,在变乱尚未发生前就采取措施,那就是大唐天下的福气了。”唐昭宗阅毕韩建的奏章说:“怎么可能会这样呀!”几天过去都未予答复。韩建于是和知枢密刘季述假冒朝廷的诏书命令派兵分别围攻各王的十六所住宅,诸王披头散发,有的爬上墙头,有的登高跑到屋顶,高声呼喊:“皇上快来救我!”韩建将沂王、通王、济王、睦王、韶王、韩王、彭王、陈王、覃王、延王、丹王这十一个王劫持到华州西部的石堤谷,统统处死,接着奏报昭宗说他们由于反叛而遭处死。
经过这场事变后,唐朝皇室的势力更加弱小了。
21.崔胤诛宦官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崔胤奏请根除宦官,帝从之。
(1)崔胤谋去宦官
唐朝中后期政治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宦官专权。虽然在唐初曾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到玄宗末年,宦官的人数已经达到三千了,权势也日见增大,渐渐开始干涉朝政,玄宗所宠爱的高力士就是一个宦官。安史之乱后,皇室的权威日渐衰退,宦官专权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宦官不仅控制了中央的军权,掌握了禁军,而且还在各道军中设置宦官任监军,以掌握地方军队。宦官们利用职权欺骗朝廷,压榨百姓,甚至于公然废立帝后,玩弄皇室于股掌之上,不仅使唐王朝的政治愈加腐败,而且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唐王朝覆灭的进程。
官僚集团面对宦官势力的挑战,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采取了种种手段攻击宦官,试图削弱他们的实力,而宦官也不时反击。南衙北司之争,最终将唐王朝推向了覆灭的深渊,其中最激烈也是最后的争斗,发生在唐崔胤、朱温与宦官之间。
崔胤字重休,宰相崔慎田之子。崔慎田到了晚年还没有儿子,非常着急,到处烧香祷告,后来有一个很奇怪的和尚为他作了祷祝,不久后就生了崔胤,起乳名叫缁郎。崔胤成年后,参加科举中了进士,此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其为人喜爱玩弄权术,看起来貌似忠厚,其实阴险狡诈、心胸狭窄。善于挑动各派争斗,然后从中获利。崔胤身为朝官,深受唐昭宗宠信,但他仍不满足,又勾结手握军权的藩镇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正因为他善于投机钻营,所以才能在昭宗时期四次拜相,权倾朝野,人们称他为“崔四入”。
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崔胤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后就与昭宗一起谋划如何诛灭宦官的势力。昭宗自幼就生活在宦官的淫威之下,对宦官当权的现象十分痛恨,最为痛恨的是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这两个宦官掌握着实权,在朝中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气焰十分嚣张。然而,宦官发现了崔胤与昭宗在密谋的事情,这使得宦官与朝臣的斗争空前的白热化了。
同平章事王抟,当时还兼任司空、门下侍郎等职位,是个非常明白事理的人,而且刚正无私、待人宽厚,被当时的人称为良相,王抟担心这样下去会招致变乱,就从容不迫地向唐昭宗进言说:“君主为人处事时,应当事事从大处着想,不能只顾泄私愤而不顾大局。宦官专权由来已久,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他们势力很大,根基深厚,急于求成会出乱子的。希望陛下要谨慎自己的言行,激怒了这些奸邪小人,他们会铤而走险,发动变乱。”崔胤听说后,向昭宗诬陷王抟说:“王抟本来就是个阴险狡诈的人,他一定与宦官们串通一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