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1865年6月下旬,曾国藩才乘船北上。此时,捻军已由山东南下安徽北部,并轻而易举地将安徽布政使英翰包围在雉河集。曾国藩很头痛,他原本的计划是先到徐州筹建骑兵。这时只好改变计划,先到临淮关,指挥军队解救雉河集之围。
捻军正在雉河集狂呼乱喊,听说曾国藩带着大军到来,立即主动撤围分为两支,一支进入河南,流动作战,一支进入湖北东部,进行修整。
曾国藩和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支兵团首脑们开会,他这段时间想了很多,在悠悠的船上想,在颠簸的马背上想,吃饭时想,连做梦都在思考。
他对将领们说,捻军虽没有太平军声势大,但它最不好对付。你说它是流寇,可它在安徽蒙城、亳州有根据地,你说它不是流寇,可它纵横千里,行踪无定。所以,我觉得对付它们,应该用军事进攻和政治清查相结合的办法,双管齐下。
所谓军事行动,就是采取跟追和拦截相结合,达到“以静制动”的目的。曾国藩的计划是:用水师封锁黄河,防止捻军北上,威胁京师;在捻军的活跃区临淮、周口、徐州、济宁四地驻防重兵;另筹两支机动精锐,跟踪追击捻军,使捻军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追踪、堵截,无法活动,无处立足,只要他们被追进四地任何一地,都可达到聚而歼之的目的。
在曾国藩看来,四地驻防重兵就是盖了个猪圈,两支机动精锐就是赶猪人,只要把猪赶进猪圈,猪就只能听他的摆布了。
所谓政治清查,就是在捻军活跃的各地割断他们和百姓的联系。曾国藩指出,对那些证据确凿“通匪”的百姓,不必审问,就地正法,对那些证据不充分、看上去鬼头鬼脑的也按这种方式处理。总之,就要让捻军成为离开水的鱼,千方百计地孤立他们。没有了百姓的接济,捻军就是一只纸老虎。
会议结束时,曾国藩对各位长官语重心长地说:“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分属不同的军队,但都是大清的军队,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剿灭捻军,建功立业。”
湘军将领们拼命鼓掌,淮军刘铭传微微颔首,曾国藩偷偷注意到有一人,向他投来轻蔑的哂笑。此人叫陈国瑞,原是浙江处州总兵,此次是按朝廷旨意,指挥僧格林沁残兵的。
曾国藩对他印象深刻,会议一结束,他就和幕僚们说:“这个陈国瑞非出乱子不可。”幕僚们问原因,曾国藩说:“此人獐头鼠目,面相不好,皮笑肉不笑,属于桀骜不驯的人,你们要密切注意他。”
有幕僚就佩服起曾国藩来,大帅好眼力。这小子的确不是好鸟。他原本跟着长毛贼混了,后来投降政府,由于心狠手辣,能征善战,被僧格林沁看中,一路保举,成了将才。他的确打过几次胜仗,但和咱们比就差太远了。不过他是井底之蛙,心高气傲,谁都不服。
曾国藩长叹一声:“当初就不该解散湘军。”
这是事后诸葛,如果当初不解散湘军,他曾国藩能不能位居高位,安枕无忧地活到现在,还是个问题。
他叹息过后,仍然担心陈国瑞,不幸的是,这一担心很快就成了现实。
按曾国藩的计划,陈国瑞带领僧格林沁残兵驻扎济宁。突然听说捻军正向济宁移动,曾国藩担心陈国瑞无法守卫,于是派刘铭传去支援陈国瑞。刘铭传抵达陈国瑞的驻地后,并未见到捻军的影子,正要返回徐州,事情发生了。
刘铭传是淮军的精锐,士兵都配备洋枪,声势夺人。陈国瑞初见刘铭传部队时,就看着士兵肩膀的洋枪流下口水。换作别人,必要和刘铭传商量,购买几支,但陈国瑞向来喜欢以最简洁的方式解决事情。这个方式就是:抢。
他精挑细选了五百人,这五百人都是战场勇夫,拿着破铁片子就冲到了刘铭传部队驻扎地。哨兵最先发现这些人,报警。刘铭传当时不在营里,没有指挥官。所以陈国瑞的五百大刀帮势如破竹,连砍了刘铭传十几位士兵。
淮军怒了,齐声高叫:“再砍,我们就开枪了。”
陈国瑞的士兵不为所动,继续拿着刀片砍人,淮军还击。不到半个时辰,陈国瑞的五百人全军覆没,陈国瑞本人被活捉。
刘铭传回来闻听此事,大吃一惊,不是吃惊陈国瑞抢枪,而是陈国瑞居然让五百人拿着破刀片子来抢枪。他跑到关押陈国瑞的小屋里去看对方,陈国瑞正在咆哮,诅咒刘铭传。
刘铭传对看守说:“这人精力充沛,大概是吃多了,饿三天再说。”
三天后,陈国瑞被饿得头晕眼花,在监狱里痛哭流涕,渴求刘铭传的原谅。刘铭传大度地释放了他,还管了他一顿饭。那大概是陈国瑞有生以来吃的最香的一顿饭。
回到驻地,他就向曾国藩控告刘铭传杀他的士兵,扣押他这个朝廷命官,要曾国藩惩处刘铭传。
即使真是刘铭传的过错,曾国藩也不敢惩处,因为刘铭传是淮军的人,何况,还是陈国瑞的错。
他写信给陈国瑞说,你这大半生有功也有罪,功过相抵,就什么都不是了。你被刘铭传扣押,是你有错在先,怨不得刘铭传。我们有幸并肩作战,应以和为贵。你不可再生事端,我拥有节制数省军队之权,不要逼我用这个权力。
陈国瑞气得哇哇怪叫,和曾国藩耍无赖,说他偏袒刘铭传,只因为淮军脱胎于湘军。
曾国藩也大怒,严厉斥责陈国瑞无事生非,并向中央政府控诉陈国瑞的不守纪律、难成大器,尤其是在对付捻军之时,这种人只能坏事。
中央政府只好下旨痛斥陈国瑞,并威胁他如果再不听曾国藩的,就军法处置。陈国瑞一下傻了,真若前途尽毁,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想到这里,他马上换了张笑脸,对曾国藩俯首帖耳。
陈国瑞的屈服,使僧格林沁残兵规矩了很多。幕僚们宽慰曾国藩说:“这下可以松口气了。”曾国藩说:“哎,没那么容易。”
幕僚们面面相觑,曾国藩指了指外面,淮军正在练兵,吆五喝六,声势夺人。
曾国藩欲说而未说的正是来的这支淮军。淮军虽是曾国藩首倡,却是李鸿章一手所锻造出来的,淮军将领从不认为自己是湘军,当然就不会认曾国藩,他们只认李鸿章。对于曾国藩的命令,他们往往阳奉阴违,接到命令后,会给李鸿章写信,要求更改曾国藩的命令。如果不能如愿,就消极怠工,变相抵制,拖延不肯执行。
让曾国藩大为气恼的是,李鸿章竟然遥控淮军,淮军将领每次有所请托,李鸿章就会给曾国藩写信,请求更改命令。曾国藩只能“忍辱负重”。
无数历史史实证明,“忍辱负重”并不能带来效益。陈国瑞事件不久,发生了刘铭传和李昭庆事件。
曾国藩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四镇(临淮、周口、徐州、济宁)之中周口地当要冲,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但此地是四战之地,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驻守。他对部队进行一番观察后发现,刘铭传兵团最适合。因为刘铭传本人精明能干,优于其他将领,还因为他的兵团人数多,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
他把想法告诉刘铭传,刘铭传直摇头。刘将军觉得,他的部队应该作为机动部队,追踪击杀捻子,而不是守株待兔。
刘铭传说这话时,曾国藩紧盯着他的双眼,立刻就做出判断:刘铭传在撒谎。他之所以不去,就是因为此地最易遭受攻击,是个危险之地。
曾国藩好言相劝了半天,刘铭传不为所动。曾国藩急了,说:“那我只能下命令了。”
刘铭传站起来,一拱手:“您随意。”
曾国藩的命令还未下达,李鸿章的信就来了。李鸿章说:“刘铭传的部队是我淮军精锐中的精锐,若放在四面受敌的周口,恐会遭受巨大打击。请曾公给我个面子,派他人如何?你老湘军里不是有很多能征善战的人嘛!”
曾国藩气得抓耳挠腮,气过之后,他觉得不能和李鸿章来硬的,所以又出一招:让李鸿章的弟弟李昭庆筹建马队,马队建成后,李昭庆就是这支机动部队的指挥官,去追踪击杀捻军。
李昭庆不同意,李鸿章也不同意,二人都觉得追击敌人尤其是捻军太危险,搞不好会和僧格林沁一个下场。曾国藩这次来了脾气,下达命令说:刘铭传和李昭庆必须按命令行事!
刘铭传马上生起病来,而且相当严重,已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李昭庆剑走偏锋,说突然对阳光过敏,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
曾国藩气得浑身发痒,他知道,如果没有李鸿章撑腰,刘、李二人绝不敢如此放肆。胡乱在身上抓了几把后,他的癣稍安了一会。摊开纸,酝酿了半天,开始给李鸿章写信。
他说:“现在淮军一部既归我管辖,那么阁下应该当甩手掌柜。凡有人向你请求,你应该置之不理。如果号令不从我这里出,我要这支军队有何用?当摆设吗?你总担心我对你的将军们严苛,其实我已老了,人一老,就有了慈悲之心。我常担心过于宽大,绝无严苛之理。我现在常存了为父为师之心肠,责骂他们,激励他们,无非是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做一个对江山社稷有用的人。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我现在以你老师的名义和你约定一下,以后对你的淮军将领,除了撤职以外,其他任何事,你都不要过问。如果你认为我的命令有问题,可密函来告,我们再协商。”
小说推荐
- 慢慢慢慢来
- 都说分手的男女只要有一人还喜欢着对方,那两人就没法继续当朋友 祁曼和池瀚却是例外 为啥 因为祁曼她反射弧长啊 池瀚…能鳖提这事吗?心塞 祁曼 ________ 已经开挖的新文,欢迎收藏 可戳直达通道 撩你,我是认真的 真的不要关注我的微博吗!我写起段子来也是一溜一溜的呢 爪机的姑娘搜一下“晋江殊默”
- 都市言情殊默完本
- 最新章:66 第 66 章
- 慢慢慢慢爱上你
- 【悬疑爱情】从不良少女变成女法医的第二年,我在解剖台上重逢了自己的情敌,也是我曾经最好的闺蜜 她的丈夫前来认尸,我终于又见到了爱过的那个男人。十六岁生日那天,做保姆的老妈把一个大男孩带回家,告诉我他是雇主不能见光的私生子,以后跟我们一起住 是他告诉我,这世上没有坏女孩,只有犯过错的好女孩。他还说,以
- 都市言情唐多令完本
- 最新章:139,结局(下)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 曾国藩的升迁奥妙,官场之人不可不读 道光十三年,湖南院试,曾国藩被取中,列第十七名,属中上,入县学。当时的湖南学政为岳镇南。曾国藩时名子城,是年二十三岁 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曾国藩考中,全省排名第三十六名,属中上。是科钦命主考官徐云瑞,副主考许乃安,曾的房考官为张启庚 道光十八年正月,在京参加全国
- 侦探推理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26章
- 曾国藩家书
- 本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
- 现代文学曾国藩完本
- 最新章: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作者:赵月华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撼摇的崇高地位。他们两个是那中国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是那些在茫然之中寻找做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1章
-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 作为一本曾国藩的专著,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也揭露了曾国藩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 本书填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首次详细研究了一位古代官员的收入与支出,揭示了清代官员的工资条、灰色收入与实
- 历史军事张_宏杰连载中
- 最新章:三、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 曾国藩,是中国官场史上堪称奇迹的人物,出身农家,却九年内连升十级,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从愤青到成为帝国重臣、屡败屡战到打垮太平天国、功高盖主却全身而退.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独家揭秘了他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驰骋官场、屹立不倒的大谋略 作者:所写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无弹窗免费全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5章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丁忧侍郎,被朝廷夺情起复,帮办湖南团练大臣:一介书生,为国家出生入死,终成一代相国名臣 他是大清开国文官封侯第一人,他是后世争议最大、毁誉最多、至今尚无定论的人 他到底是睁眼看世界、推动历史进程的功臣,还是镇压农民起义、阻碍历史前进的元凶 揭开层层迷雾,让你看一个全新、全面、真实的曾国藩 作者:汪衍
- 历史军事汪衍振连载中
- 最新章:一百二十二章 湘潭大检阅 檄文海内传
- 晚清有个曾国藩
-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