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

第22章


  亚洲前20所大学排行榜
  1.中国,香港大学
  2.中国,香港科技大学
  3.新加坡,国立大学
  4.中国,香港中文大学
  5.日本,东京大学
  6.韩国,汉城公立大学
  7.日本,大阪大学
  8.日本,京都大学
  9.日本,东北大学
  10.日本,名古屋大学
  11.日本,东京技术学院
  12.中国,北京大学
  13.韩国,科技学院
  14.韩国,浦项科技大学
  15.中国,香港城市大学
  16.中国,清华大学
  17.日本,九州大学
  18.新加坡,南阳技术大学
  19.韩国,汉城,延世大学
  20.日本,筑波大学
  二十 中国的高级科研机构
  中国的科研体系的核心依赖于中央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后者则依赖于地方政府。其中主要有:
  中国科技部
  中国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
  中国科技协会
  高等教育机构
  企业
  国防部门
  地方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自然科研中心是最高级机构。中国科学院设立在北京,它是中国在各领域的研究中心,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技术、地球科学等多个部门。
  如今,中国拥有超过1000个研究所。其科研机构和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还有160所国家级科学院,它们从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大中型城市里都有设立分机构,构成了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
  中国工程学院是一所荣誉咨询学院。对于中国的工程师而言,它代表着最高的荣誉。它主要负责对中国政府所实施的各大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战略攻关。
  成为中国科学院(736名院士)或者中国工程学院(737名院士)的一名院士,这是在科技领域里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两所机构中也有外国成员。
  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国有超过10万名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创立于1977年,是中国的最高科学机构。它在全国各地设立有36所研究院,汇聚了享誉国际的中外学者。
  中国社科院包含有34个分院,其中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经济、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律、社会学、国际研究等。它致力于以创新的方式研究政治问题以及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理论探索。
  这些官方机构及其相关的研讨会,可以提供许多具有决定性的分析、研究、意见、信息以及方针。它们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科技问题,为中国政府的改革和计划出谋划策。
  二十一 国际科研地位
  马化腾和他的腾讯,从来就是争议的焦点。12年来,这家创立于1998年的IT企业,已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最著名的即时通讯软件腾讯QQ,成为目前中国最多人使用的通信软件——那只憨态可掬的企鹅形象已然成功占领了超过4亿中国网民的电脑桌面和手机显示屏。
  然而如此巨大的成功并未减少对马化腾的非议。在许多人看来,腾讯公司推出的大量产品都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一些国内业界人士对马化腾的这种作风颇不以为然。阿里巴巴的CEO马云认为:“现在腾讯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新浪网原总裁兼CEO王志东更对其严辞批评:“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更不用说2010年奇虎360和腾讯那场旷日持久的“3Q大战”中,360创始人周鸿祎和马化腾的多次口水战。
  不过马化腾对于他被普遍指责所谓抄袭行为却有自己的看法:“抄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
  无论如何,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腾讯的江湖地位已经奠定,而凭借着数以亿计的QQ用户,不论是门户、网游、电子商务、SNS,任何一项新的互联网业务,只要马化腾有兴趣都可以轻易打入,并且在短时间内玩得游刃有余,获得巨大的效益,把先行者远远甩在身后。毕竟不管你想做什么,用户群永远是基础,控制了用户就等于拥有了市场,接下来的事就轻而易举了。这也是他让许多人羡慕妒忌恨的原因。
  可是,那么多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只有腾讯拥有如此众多的用户?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最早向中国网民提供了独到的信息服务。
  马化腾是潮汕人,10来岁随父母从汕头到深圳。小时候他的家庭条件很好。据说腾讯创立初期,他的父亲马陈术曾经代管过一段时间财务,马陈术每次来公司的时候都开着一辆气派的黑色奔驰S500。家庭条件的优渥让马化腾更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他很早就玩起了计算机,后来顺理成章地进入深圳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当时马化腾的PC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擅于对付各种病毒,为学校PC维护提供了不少不错的解决方案,不过也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这段经历让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实用是第一位的,并非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后来马化腾这么说道。
  那个时候的马化腾虽然年纪不大,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在中国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个叫ROY的网友在北京架设了国内的第一个慧多网长城站,一个站往往就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MODEN,用户靠拨电话接通服务器——其实服务器也是很简陋的电脑——然后下载BBS里最新的帖子,离线后看信回信。回信是打包以后,再拨号上传到服务器。虽然慧多网这种早期的互联网雏形非常简陋,却让当时许多网友早早体会到了网络的乐趣,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的他乐此不疲,半年后便自告奋勇地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在每天的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声名鹊起,马化腾对此十分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
  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马化腾说,“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研发实用软件的经历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得不错,同时他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令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尽管是搞技术出身,但马化腾很早就开始关注商业,他是中国股市最早的一批炒家之一。事实上,对于下海经商,大学毕业的时候马化腾就已有所打算,可那时他突然发现竞争已经激烈到让自己无法忍耐,最后不得不老老实实去干程序员。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ICQ,一个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正是这个软件给了他新的启发。
  凭着潮汕人特有的商业直觉,马化腾立刻认识到ICQ是个好东西。那个时候的中国就算一台传呼机也能令人趋之若鹜。而ICQ这种即时聊天工具正相当于一部PC间的传呼机,人们可以用它方便地在电脑上即使互通信息,这其中显然充满了商机。
  “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1998年我哪有那么多钱?那时候大学毕业不过5年,最开始一个月工资才1100块。你算算我要攒多少时间才有10万块投到股市里去?”马化腾说,正是这种想法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
  于是,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张志东等5人凑齐了50万元人民币,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过了一阵子,几个人又凑了另外50万元,把公司的注册资本补到100万元,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可以说是深圳第一批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这无疑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公司提供很多帮助。“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软件复杂多了。”回顾创业初期的艰苦,马化腾依旧记忆犹新。
  马化腾对如何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其实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当时关于是否上马ICQ项目,腾讯的股东们的确存在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我们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