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

第31章


  同样,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先入为主地认为西方世界较为理想化,在此影响下,他们也就难以效仿西方更为直接、更为切实、更为积极的观念。法国的罗曼蒂克随即成为了一种被中国人赞赏的魅力。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和中国人都有东西要学。我们要完善对亚洲、对中国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他们的价值观:这不仅仅是欣赏他们的饮食、他们的建筑、他们的经济进步、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需要试着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他们战略的内在意义、他们的阶级观念、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中国的思想、中国形象的文字、中国人的思维、中国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地域。
  基本原则
  中国思想的基本价值标准主要有:集体主义、自立自强、脚踏实地、务求实效、矢志不渝、坚强勇敢、灵活机动、谦和尊重、与时俱进、与日俱增的自信心,以亲友为基础建立的小圈子、金钱观、成功观,以及其他在社会生活中潜在的价值标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描述一些更加特别的方面,比如中国“不要丢脸”或者“不要给别人丢脸”这样的概念。中国还有很多的特别之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总之,像对待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如果想更好地理解中国、与中国进行贸易活动,我们首先要学会从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脱离出来,即便仅仅是短暂的独立,都会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东西方二元性的问题。
  十二 中国也在迁移企业
  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国在近几十年来调动了全部的资金,并大量运用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国家亟待振兴!
  西方企业借此机会进入中国,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是在迁离本土的同时,他们摧毁了其原本所在的整条产业链,并不可避免的给本国带来了失业。
  当然,还不只是这些。在移资建厂的那段时间里,西方企业本身也承担着风险,投入了资金。幸运的是,如今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西方国家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企业发现,最近几十年里,亚洲同其他曾被殖民地化的国家或后殖民主义国家一样,具有很多优势:
  劳动力丰富,社会法规少,请愿活动难以形成,工资水平极低,近乎彻底的灵活性,没有工作时间上限,可以强迫工人在本国雇员永远不会接受的艰苦条件下生活……除了有严重社会动乱或是再次爆发革命的风险!
  工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这样一直在国际企业的压迫下,辛勤工作着,省吃俭用,然后,完全独立自主地规划出他们自己的经济建设蓝图,这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长足进步与发展。
  然而,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中国并没有在前进的道路上停滞不前,因为对于一个人口超过十三亿的国家来说,其他领域的重大变革也已经或即将到来。如果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那么在所有领域,中国都将成为世界典范。
  中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结构建设上,同时将收益再次投入到资本中以促进经济发展。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摆脱耻辱(贫穷、内战、日本入侵、分裂等等),组织人民,复兴国家,确保国家的自主,展示中国的进步以及综合国力。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然而在1970-1990年,利润再分配却更偏向于企业所有者而并非人民大众。
  时代正在为中国而改变
  随着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一项新政策开始实施。该政策旨在削减不平等、让全国人民分享经济增长的胜利成果:教育,退休,工资,工作时长,休假,社会保障,最低养老保障,等等。中国政府一直表示,现阶段,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富裕的省份加入到国家建设之中。一些城市的年经济增长率甚至超过了20%!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工资增长了,通货膨胀也增长了。的确,中国的工资水平并不算高,但是50%、70%,甚至是100%的工资涨幅一点都不罕见。
  大量的中国人参加了工作,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得以提高。如果打听到满意的旅游信息,他们可以毫不犹豫拿起背包踏上旅途。他们也能够接受竞争,不会为频繁跳槽而感到迟疑。中国的领导干部和工程师月收入可超过1000欧元,相对于西方或是欧洲的高生活成本,这笔收入在中国非常可观。在西方,工资正趋于下降,而在亚洲,工资却正在上升。
  此外,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虽然距离实现目标还相差甚远,但是进展十分顺利。很多尚未致富、有微薄积蓄,或是对自身现状不满意的中国人回到了故乡。
  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欠发达,但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那些重返故乡的中国人希望在此找回稳定的生活、和谐的家庭氛围,找到合适自己的专业机遇,尤其希望获得略微轻松些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在全速前进
  中国乡镇的规模类似于我们的中等城市。人们在城乡之间来往。返乡的农村人给另一些想要进城淘金的中国人空出了位置。
  某些行业劳动力的匮乏,一些企业持续增长地人才需求,求职者能力与薪金比例关系的竞争等,共同构成了当前和未来中国企业迁移的主导因素。
  自然而然的,起初中国企业只是在国土范围内迁移,将工厂迁至中国最贫困的发展中地区。
  然而在企业迁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在哪里生产可以提高产量?在哪里生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在哪里建厂赋税少,可操作性强,并且更具战略性?这一连串的问号困扰着中国的企业。
  当然,由于在中国本土存在着持续性的就业问题有待解决,只有部分行业需要迁移工厂。但是面对上述挑战,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车间和服务机构迁至中国境外,正如西方国家曾经做的那样……不妨举几个例子:
  中国投资的尼乐服装成衣集团(NileTextileGroup),坐落在埃及第二大港口城市塞得(SAID)保税区,苏伊士运河以北。该集团雇佣了大约600名工人,其中20%是来自中国大陆,另外80%则是埃及本地人。
  中国长城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CGWC)在阿尔及利亚投资建成了合资企业,专门用于生产上网本主板。
  中国皮鞋制造商在法国多尔多涅省穆斯丹市建厂。
  中国长城汽车在保加利亚建厂。该厂在2011年正式登陆英国汽车市场。IM集团(IMGroup)成为其在英国的经销商。
  地球难道不是在倒着转
  中国企业,无论是微型、中型,还是特大型,都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今,中国和亚洲的企业主把他们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拉丁美洲、非洲、印度、中欧……
  什么时候中国将像美国和欧洲一样,成为去本土化程度最高的世界大国?
  十三 国际贸易
  中国打破了所有记录,为自己戴上了世界贸易第一名的桂冠!尽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总量相对于进口总量有明显下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仍然日益增大,甚至超过了几年来稳居榜首的德国。
  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资本的交换活动。这项活动早在十几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社会了,如“丝绸之路”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广为人知的世界贸易活动。
  悠久的贸易传统
  自公元前3世纪起,(在此之后一直持续了近1800年),多条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商业通道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丝绸、香料,当时的技术以及中国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纸币、印刷术等都得到了传播。贸易为欧洲的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界商品贸易并不是新兴事物。现代商人没有任何创造,如果一定要找出点什么,他们只是创造了一些新的“游戏规则”:政策法规,国际组织,以及对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贸易的广度、分配、多样性和高效性的限制。
  正像丝绸之路对于商业的作用一样,国际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同时创造出经济活动中更多新的角色。国际贸易重视创新,鼓励竞争,刺激经济,有助于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以及思想的交融。
  因此,尽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大变动,国际贸易仍然有助于市场上活跃的企业发展壮大,有助于巩固世界性的经济增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由于中国和其他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作用,2010年,世界贸易总量将增长13.5%。
  在中国,出口的增长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资金,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中国不仅拥有巨大的生产潜力,而且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都昭示着中国的世界化进程正在加速。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了金融危机,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未来领跑者。
  国际市场营销
  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仍在继续向前发展。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提供的数据,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215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23.2%,出口增长10.3%。
  由于对外部原料及多种能源的大量需求,中国进口总量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出口,与2008年相比,贸易顺差降低了36.8%。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