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

第32章


  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经济学家公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的二倍,占世界总量的24%。当前,中国经济占世界总量的9%。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182980亿欧元,高于美国的173250亿欧元。当然,在全球性经济增长的大周期中,中国不会是唯一经济总量上升的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了日本、东盟、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国。
  另外,在加强与世界各国贸易活动的同时,中国还是欧盟和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一直是中国的三大贸易合作伙伴。
  2010年,中国在全球各地贸易额均大幅增长
  东盟:  +37.5%;
  巴西:  +47.5%;
  俄罗斯:+43.1%;
  南非:  +59.5%;
  印度:  +42.4%;
  欧盟:  +31.8%;
  美国:  +29.2%;
  日本:  +30.2%
  未来的扩张
  中国在各大洲及在大多数国家进行的贸易活动都将持续发展。举例来说,2009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中非贸易遇冷。而就在第二年,贸易形势就得以再次回暖,贸易额重新回升至每年1000亿欧元。
  中国与日本不仅在领海权问题上存在纠纷,在历史纠葛中关系时好时坏,而且在国际贸易的战场上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不久前,中国在经济领域取代了位居世界第三的日本。
  中国与印度商务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双方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和解,也使得两国就领土争端问题举行的相关会谈得到缓和。
  至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我们是该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话还是进行一次巨人之间的对抗赛呢?三大经济集团相互依存,关系忽冷忽热,既矛盾又复杂。
  中国、美国、欧洲,时而相互竞争,时而相互合作并建立起新的力量关系和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但是,针对中国和另一些经济高速进步的发展中国家,人们不禁提出一个问题,西方人算不算是称职的管理者?
  美国靠信贷生活,这已经一点都不新鲜了,但是这种状态是否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2009年9月30日,美国债务已经达到87170亿欧元,相当于当年84%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到2015年,美国外债将达到170000亿欧元。
  与此同时,美国赤字仍在加剧。美国债务主要被日本和中国吸收,当然还有少量由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巴西、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共同承担。
  然而,贸易赤字这一现实问题并没有得到中国的足够重视,因为出现问题的不只是与中国相关的贸易赤字。
  同赤字一样令人担忧的问题还有世界范围内美国和欧洲的巨额债务。正是由于这个问题,欧、美、中三方的贸易关系总是误解重重。如果中国——财富的积累者和就业机会的创造者的崛起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逆差对于美国、欧洲这些进口大于出口的的地区非常不利。
  在全球贸易的进程中,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国家的企业投入到一场浩大的收购竞争者的热潮中。
  出于对衰落的恐惧和失去大国身份的担心,美国和欧洲不得不优先发展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疲弱的欧洲人和夕阳中的跨国企业早已帮助中国完成了超级大国的蜕变。
  十四 2030年,中国与世界
  作为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的中坚力量,中国吸引了所有的目光与众多觊觎者。但同时也招致了最恶毒的攻击,和对其未来的种种猜测。
  西方世界招架不住了!去工业化、失业、出口额萎缩、购买力下降、政府债务居高企、投机、货币疲软等。
  几乎没有专家能够预见危机的发生,他们深信未来的格局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下,曾经掌舵的前世界主导者们被责令停船。这简直是当头一棒!
  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不仅抵御危机并获得了经济上的腾飞。在这场无情的变动中,亚洲,数中国第一,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一股新力量。
  多年的付出让这个前所未闻的排名显得那么合情合理。但是,西方的命运在即将到来的岁月里会是如何?这个问题亟待回答!
  西方国家,怎样的局面
  十年前,国际舞台上随处可见美国的身影,它曾经是毫无争议的世界霸主。
  崇尚自由的单极世界在此之前选出了首领,信徒们跟随着他向敌人宣战。那时候,谁能质疑他们的金刚不坏之身?
  同时,在崛起的拉丁美洲和亚洲,像巴西、中国等国家渐渐崭露头角……极端自由主义份子妄想这些国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手段,采纳他们的意见,遵循他们的路线,走上他们为其指出的光明大道。
  由于过度的牟取暴利,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其惊人的破坏力、速度、规模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引发了有史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大萧条。同时从短期和长远来看,让所有的国家相互依存。
  尽管缺乏长远的目光,国与国没有团结一致,调控机制出现漏洞。但事到如今最糟糕的事情仍然没有发生。这得益于银行出手相救,归功于紧急方案和货币紧缩政策,即使后两者有时候似乎在拖经济的后腿,但这不过是对于当下局面的一种狭隘看法。
  出现的问题
  眼下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否从灾难带来的恶果中抽身……新的金融监管架构能够对全球金融和经济事务进行调控,业内人士却暗中透露出对这些新金融监管工具的敌意。如果人们相信了他们的弦外之音,那没有什么答案比这更不确定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西方经济的所有构架受到摧毁的同时也消耗着北美洲、欧洲投资者们的信心和希望。看来江山易主的时刻就在眼前,剩下的不过是一种民主模式、一片有魅力的土地和一股居高临下的力量。
  许多发达国家的领导者和企业家怀着不成熟的想法,缺乏策略,仅仅鼓吹眼前的利益。眼看着他们犯下了大量的错误,众人不禁思考世界未来的去向。
  一片狼藉!然而正如人们说的那样:我们没有失去什么!世界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风暴,置身其中的人们不知能否,也不知道怎样从中走出……
  西方国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在经济、地理、人文、文化领域,和欧洲一样,美国拥有实在的财富并且有能力重新振作起来,去开辟一条新的繁荣大道。
  然而,一边是毫无章法和监管机制的全球化,另一边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双重的打击让霸权时代的终结比预想中更快到来,提早敲响了时代的丧钟。大自然害怕失去生机,怀着同样的心情我们目睹了一场以亚洲为首的主导力量的震荡,尤其是那些曾经被甩在队尾的国家。
  中国在几年间逐级登上了所有强国的的领奖台。接下来她要做的仅仅是爬上那最高的位置,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或许是2015年?又或许是2017年?呈指数式增长的力量、世界性的规模、金融储备和全球性的投资都使得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十五 地产熊市:中国危机即将到来?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投资保持着良好的态势。但以来自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为主的西方经济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为什么不呢……他们对这个世界持有矛盾的观点,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懂中国这样一个不按西方经济原理出牌的国家。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她的模式、她的增长、她的管理、她的投资以及他口中的可持续发展。
  与市场上普遍的声音不同,一些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转瞬即逝》《中国地产不过是一触即发的泡沫》。
  房地产商们以金融界中的“牛市”和“熊市”介绍中国楼市状况,在“谁在为中国奇迹埋单”的网站上他们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这些人被视为中国经济神话的缔造者!
  一部分人给出的论据是他们认为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前奏中,那些建筑物人烟稀少……当然,有些建筑物的确符合这样的描述,就像高楼林立的区域,刚刚竣工的大楼和巴黎拉德芳斯商业区那些投入使用前的商厦那样!
  另一部分人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在一天之内就能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这向人们发出了中国经济并不稳定的信号。当风暴席卷全世界的股票交易所时,难道世界经济不也是很不稳定吗?流动的国际投机性资本和持续走高的股票让所有的股票市场绑在一起,一个股票市场终会影响到另一个。
  事实上,中国没有经济危机
  从政治、国家结构、经济和社会的层面考虑,经济领域的一些知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出现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指数式的经济增长、国家快速彻底的企业改组、跃进式的城市化进程、生存环境、令人担忧的通货膨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让一部分人充满怨气等等。显然危机无处不在……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迫不及待地展开改革!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官员、学者和其他知名的专家普遍认为:在写给政府的报告和文章里强调优先考虑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必要性,尤其是那些涉及社会不平等、人民向心力的缺失等不稳定因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